高血壓的中醫診治 | 健康速遞 | 健康教育 | United Christian Nethersol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

高血壓的中醫診治
2022年6月30日

陳嘉榮中醫師

 

高血壓在香港是最常見的内科疾病之一。根據政府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患上高血壓病的機會會隨年齡增長上升,在65至84歲的人士中,每二十名就有十三名患有高血壓,可見高血壓的患者隨著人口老化只會有增無減,那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有高血壓呢?部分高血壓患者會因為血壓過高而出現頭暈、頭痛、視物不清、面部潮紅、突發疲倦等症狀,更多的患者則是無明顯症狀,只在身體檢查或就診時偶然發現。平時血壓正常、偶爾血壓升高就是高血壓病呢?固然不是,如果發現上壓持續地處於或高於140 mmHg,或下壓持續地處於或高於90 mmHg,我們方能做出高血壓的診斷。很多人認爲高血壓沒有太多症狀,便忽視高血壓病的發生,甚至自行停用降壓藥,但事實上高血壓不單單是數字的增加,更會引起各種嚴重併發症,包括心臟衰竭、冠心病、中風、腎衰竭等,因此高血壓病需要及早治療。

 

傳統中醫並無高血壓一說,更多的是根據病人自覺症狀進行診斷,例如眩暈、頭痛等。現代中醫結合西醫知識已認識到高血壓病的出現。總體來説,中醫認爲高血壓病的發生是由於患者的生活作息不佳、飲食不當、年老體弱,導致正氣衰弱、陰虛陽亢、痰濁内盛,加上情志不調,導致身體内的陽氣、痰濁等上犯頭部,因而出現高血壓。治療時除了解決患者的自覺症狀(眩暈、頭痛等)外,亦會調整患者的整體體質(化痰、清熱、滋陰、潛陽等),從根本上調控血壓,已有不少臨床醫學研究證明中藥能有效調控血壓。西醫治療高血壓時主要以内服降壓藥為主要治療手段,中醫除了内服中藥外,亦會使用針灸、推拿作爲配合治療,加强治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爲高血壓絕對不可進行推拿手法治療,其實這是片面的認識。第一種情況是在高血壓病人出現扭挫傷、落枕等傷科疾病時,同樣可以進行手法治療,部分病人甚至是因為扭挫傷的疼痛而導致血壓升高,解決疼痛後有助於血壓恢復正常;另一種情況是醫師根據辨證來決定屬於什麽證型而進行推拿手法,如推降壓溝、拿五經等,都可以有助於降壓。進行這些推拿手法前醫師會進行詳細的診斷、評估方會進行,一般的施術部位在頭部(前額、頭頂、枕部)、腰背部、胸部及四肢。

 

高血壓病治療需要患者與醫者長期配合方能取得良好療效,在此為大家提供一些有助於控制血壓的注意事項:

  1. 定期量血壓、堅持長期治療,忌自行停服降壓藥
  2. 遵循四低(低鹽、低糖、低脂、低熱量)、高維生素、高纖維的飲食原則,節制飲食
  3. 勞逸結合,積極運動,充足休息時間
  4. 保持心境平靜、放鬆精神,保持心理健康
  5. 避免意外(如跌倒、過度低頭、突然大笑、憋氣等)

 

此外,高血壓患者在平時亦可根據自己的証候進行食療的調理,在此提供兩種不同的食療作爲參考:

  1. 菊花枸杞茶

組成:枸杞10g、菊花6g、陳皮1片

功效:清肝瀉火、和胃化痰、滋養肝腎

適合一般中、老年高血壓人士,伴有頭暈頭痛、心煩口乾、舌苔厚或黃膩等症狀

禁忌:陰陽兩虛人士(症見怕冷、氣喘、夜尿頻、消化不良等)不宜飲用

 

  1. 芹菜粥

組成:芹菜100g、白米200g

功效:清熱平肝、祛風利濕

適合高血壓人士伴有頭暈頭痛、容易惱怒、吸煙喝酒習慣、大便秘結、小便黃等症狀

禁忌:平素脾胃虛弱、大便不成形、容易消化不良人士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