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鄭南榕、陳文成 余杰:台灣淡忘歷史令我震撼 - Yahoo奇摩旅遊

不識鄭南榕、陳文成 余杰:台灣淡忘歷史令我震撼

中國異議作家余杰昨(16)日在一場座談會中表示,他最早接觸台灣民主運動史,是在北大看到李敖、柏楊、殷海光等著作,後來到了台灣,進一步了解鄭南榕、陳文成、陳志雄等先驅,他前年到台大演講時,50名學生中,聽過這3人的不到5人,台灣如此淡忘不到一代時間的歷史,令他感到震撼。 前衛出版社昨天舉行《從順民到公民》余杰訪台系列座談:強國邊陲的傘與花──港獨與台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異議作家余杰主講,政治評論家林濁水、南臺科大財法所助理教授羅承宗與談,林文欽社長、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等人到場與會。 人權、自由最高價值;支持台獨有四背景 余杰表示,在中國異識知識份子中,他是少有同情、認同、支持台灣獨立價值的人,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意識,有四個面向,首先是四川的成長環境,四川和台灣都屬帝國邊緣,四川在中國2千多年歷史中,近半時間屬獨立或半獨立狀態,古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自然產生四川為何不能獨立的想法,接觸台獨思想就無障礙。 其次是他的學習、思考之路,他在1992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但最大的興趣是歷史,後來從事文學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到美國後,也向近代思想史最優秀的余英時、張灝等人學習,他從中國近代史發現,在國共兩黨的歷史敍述中,統一成為不可置疑的價值,但他認為陳炯明追求的「聯省自治」才是中國的走向。 「民族主義」v.s.「自由主義」 自由在哪裡,祖國就在哪裡 余杰最早接觸台灣民主運動史,是從北大「台港文獻中心」看到李敖、柏楊、自由中國、殷海光等著作,後來到台灣進一步了解傅正、鄭南榕、陳文成、陳智雄等先驅,他前年到台大演講,約50名學生中,聽過後三者的學生不到5人,台灣如此淡忘歷史,而且僅是上一代的歷史,令他感到震撼,也激發了他寫《從順民到公民》、《在那明亮的地方:台灣民主地圖》這2本書,盼其他國家的朋友來台自由行時,能成為台灣民主自由的學習之旅。 第三面向和他的信仰有關,余杰2003年受洗成為基督徒後,重新思考人權價值,聖經中說,人是上帝所造、所愛,人的自由和尊嚴不能被任何人、國家、政權剝奪,「上帝國、天國」的觀念讓他超越國家、領土的觀念,他自我定位為世界人,正如托馬斯.曼(Thomas Mann)所言「自由在哪裡,祖國就在哪裡」。 最後一個面向是古典自由主義,在《從順民到公民》書中有篇文章〈從愛德蒙•柏克論美洲革命看台灣獨立的價值依托〉,他受柏克思想影響很深,並不認同以左派思想或「民族主義」來論述台獨,而是以人權和自由為最高價值,若在追求獨立的過程中,沒有人權和自由,無論是達成左派或民族主義的獨立,對台灣未必是好事。
Facebook
馬上按讚加入Yahoo奇摩旅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