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最重要的一場Fed會議 聯準會主席鮑爾談話重點一次看|天下雜誌

近來最重要的一場Fed會議 聯準會主席鮑爾談話重點一次看

在今年最重要的一場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後,聯準會官員大幅調高美國經濟成長預測,但對於何時會升息,立場似乎有些鬆動。由鴿轉鷹了嗎?

Fed-聯準會-升息-通貨膨脹-通膨-殖利率-購債-點陣圖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其他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結束為期兩天會議,而這絕對是今年最重要的一場。儘管承諾一路撐經濟,從經濟成長預測與其他跡象看來,外界將愈來愈懷疑,聯準會還會繼續寬鬆多久。

聯準會對於美國今年成長預測的中位數為6.5%,大幅高於12月預測的4.2%。

而核心通膨預計會來到2.2%,高於12月預測的1.8%。失業率則將由5%下滑至4.5%。

聲明指出,「在溫和的復甦步伐之後,許多指標顯示近期的經濟活動和就業都有好轉,但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幾個產業依然乏力」,「通貨膨脹率依然低於2%。」

釋放由鴿轉鷹訊號?

市場密切注意這次與會決策官員會在利率點陣圖上如何展示他們對利率的預測。最新點陣圖顯示,18位官員中,有7位預測2023年底升息,相較之下,12月會議時只有5位預測升息。這透露的訊息是,這一次贊同2023極度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退場的官員,多了一些些。

聯準會預期,今年的通膨會稍稍彈升至2.4%,但並不成熟,到了2022年大概又會回落到2%,且這是未扣除食物與能源的預測,若扣除則會再低一些。

廣告

讓市場安心的是,極度寬鬆的政策並沒有改變,FOMC承諾維持超低利率直到實現完全就業,且通膨達到2%,並真正穩定邁向超過通膨目標為止。

聲明也重申,每月購債1200億美元的步伐不變,直到經濟「實質取得進展」。

FOMC說,「經濟復甦之路將大大取決於病毒的傳播,其涉及疫苗施打的進度。公共衛生危機持續影響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膨,對經濟展望構成相當大的威脅。」

這一次的會議結論透露什麼訊息?

大幅調高經濟成長預測,將測試聯準會在未來幾年繼續維持鴿派立場的意願,也會助長投資人狂猜,聯準會將逐步結束撐經濟的政策。

在12月的會議,聯準會官員的預估中位數,並沒有顯示2024年以前可能升息。但如今,18位官員中,4人預測2022年可能升息,7人預測2023年升,難道立場由鴿轉鷹?

廣告

FOMC這一次的會議,正值債券市場敏感期。債券的拋售今天加劇,10年殖利率短暫站上1.68%。30年公債殖利率也跳升到2.43%。但截至目前,聯準會只是將此視為經濟展望轉好的自然現象。

聯準會主席鮑爾先前說,有注意到公債市場的變動了,但目前的狀況尚不須以政策工具干涉。

鮑爾絕口不提:升息

鮑爾在會後召開記者會,繼續安大家的心。他說,「只要有需要,聯準會將繼續提供支援。現在還不到開始討論縮減購債規模的時候,我們希望在縮減購債規模之前提供盡可能多的通知。」

他也要大家,別害怕通膨。

他說,「隨著經濟繼續恢復運轉,超越基礎效應可能會給價格帶來上漲壓力。物價的一次性上漲可能只會對通脹產生短暫的影響。但通脹率短期上升到2%以上,不符合提高利率的標準。」

廣告

對於點陣圖,鮑爾說,那是委員的個人看法。「點陣圖是委員們個人的預測,並不是FOMC的預測或承諾」。

「未來2至3年內經濟狀況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將等到數據明確滿足要求後,才會考慮升息」。

在FOMC公佈聲明後,股市由跌轉漲。而今日原本在一年新高徘徊的10年公債殖利率,在鮑爾談話後,抹去日內漲幅報1.618%。儘管他重申,「目前的貨幣政策是適當的,沒有理由對過去一個月公債殖利率的飆升予以反擊。」

鮑爾說,「保持金融體系穩定並仔細監督是絕對必要的。不想聚焦於可能的升息時間。我們致力於提供經濟所需的支援,以實現聯準會的目標」。

分析師注意到,被問及補充槓桿率(SLR)時,鮑爾難得沒給答覆。

廣告

補充槓桿率是聯準會評估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指標,之前因為公債市場流動性惡化,再加上存款增加下銀行需要更多準備金,聯準會去年4月放鬆了規定,讓美國大型銀行不再需要將其持有的準備金和美債納入SLR指標的考察範圍,但期限將在3月31日到期,因此市場關心會不會延期。

鮑爾僅表示會在未來幾天公布消息。

相較於FOMC委員立場異動,AmeriVet Securities美國利率交易主管法拉內洛(Gregory Faranello),鮑爾依然「鴿到不行」。

法拉內洛說,「我想面對經濟成長預測大幅提高,聯準會確實有些挑戰,但毫無疑問地是,鮑爾鴿派立場堅定。」

匯豐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投資長塞爾斯(Willem Sels)說,今天發出的訊息是,就算要抽手,過程也會是漸進的,「我們現在的情況與2013年截然不同,當時減少購債令市場措手不及,導致實際收益率迅速大幅攀升,並導致股票、黃金和風險資產遭到拋售」。

廣告

塞爾斯表示,「在我們看來,殖利率依然在低檔,再加上政策正常化的腳步會是緩慢而漸進的,而且經濟前景不斷轉好,這些對於風險資產都是利多因素」。

(資料來源:CNBC、WSJ、U.S. News & World Report、Bloomberg)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