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極一時的 P2P 借貸慘澹收場, 5000 多家網貸業者如何退場?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中國紅極一時的 P2P 借貸慘澹收場, 5000 多家網貸業者如何退場?

圖片來源:財經網官方微博

(本文經 Daniel YC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國P2P網貸正式宣告落幕,代價慘重的一堂課〉。)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P2P(Peer-to-Peer lending)是指個體(自然人、法人等)間透過網路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這種「草根金融」的型態被大家寄予眾望,甚至被寫入政府的施政報告中。然而自 2018 年爆出倒閉潮後一發不可收拾,還得透過政府插手整頓,而這些網貸平台都去哪了呢?

本文作者 Daniel YC 為臉書「Fintech 金融科技趨勢分享」粉絲專頁版主,他將以自身專業分析,說明這樣紅極一時的 P2P 網貸市場後續發展如何,而那些退出的網貸平台,又該如何轉型?(責任編輯:呂威逸)

作者:Daniel YC

11 月 27 日,在一場金融媒體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 P2P 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 5000 家逐漸壓降,到今年 11 月中旬已完全歸零。」宣告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網路理財產品,正式步出歷史舞台。

中國的 P2P 網貸行業興起於 2007 年,到了 2013 年進入快速擴張時期,因為 P2P 網貸產品能提供高達兩位數的投報率,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明星理財產品。特別是 2010 年受到美國次貸危機連動影響,中國流動性過剩、大宗商品價格飛漲,飽受通貨膨脹痛苦的民眾,加上當時投資管道較匱乏,P2P 的高投報率成為許多人青睞的理財工具。

P2P 望能解決傳統金融弊端,反帶來更多經濟亂象

從需求面來看,由於中國的小微企業長期面臨融資困難且昂貴的問題,創業時間不長,財務狀況和經營不透明,很難從傳統銀行取得貸款,造成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再加上當時中國國有銀行設立的金融體系對小微企業的經營歧視,願意提供小微企業融資的機構少,P2P 網貸平台對接了有投資需求的民眾與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而有了野蠻成長的契機。

另一個的推力來自監管機構,由於 P2P 網貸平台的網路創新色彩,被民眾寄予改變中國傳統金融弊端的厚望,傳統銀行無法解決的問題,能在網路金融創新得到實現,中國總理李克強曾稱 P2P 平台是支持經濟繁榮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因此監管機構順勢採取極度寬鬆的態度管理,加快推升了 P2P 網貸行業的成長,最高峰達到 5000 多家 P2P 網貸業者。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後來 P2P 網貸出現各種亂象,從最初 2014 年出現危機徵兆,到 2018 年 6 月爆發大規模倒閉潮,一周內 42 家關閉,P2P 業者爆發違約,負責人捲款潛逃。P2P 網貸原被賦予能解決中國經濟問題,反而帶來更多經濟下行的風險,官方不得不採取重手整頓,引領 P2P 行業走向衰亡。

中國監管機構接手止血,指標性網貸公司「拍拍貸」宣告退出 P2P 行業

從今年開始,中國監管機構把整治網路金融風險視為年度重要工作項目之一,銀監會也持續揭露 P2P 網貸業者清理退場的進度,陸續有多家 P2P 網貸平台發布公告表示,其平台的 P2P 網貸餘額正式清零。

10 月中旬,中國最早成立的 P2P 網貸平台「拍拍貸」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存量(網貸)業務的清零與退出,成為首家完成清退的上市平台。事實上,拍拍貸在 2019 年末將公司名稱改為「信也科技」就可看出端倪,但仍挽不回投資人的信心,上市至今股價跌幅已經累積達 81%。

圖片來源:拍拍貸官網

無獨有偶,全球 P2P 網貸業務的鼻祖,美國最大的 P2P 網貸平台 Lending Club 也在今年 10 月宣布將在年底前關閉 P2P 網貸業務,個人投資者將無法再投資 Lending Club 上的任何貸款,該公司未來將以一家以金融科技為基礎的銀行邁進。兩家中美指標性的 P2P 網貸業者宣告退出,意味著 P2P 行業邁向終結的道路。

P2P 網貸平台退場:有靠山的靠靠山、沒靠山的做導流不承擔風險

在 P2P 網貸平台退場的過程中,除了主動或被動離場的平台業者外,一些體質良好的業者,有綜合金融集團母公司當靠山的,轉型為「金融服務平台」,提供個人綜合金融服務,像是陸金所。而業務單純且金融科技實力強的,則往「網路小貸」公司發展,由自然人、企業法人等投資成立,不吸收一般大眾存款,並透過網路技術在線上完成小額貸款業務。

還有部分 P2P 業者選擇往「助貸平台」方向發展,不直接發放貸款,而是為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媒合持牌金融機構的投資資金。有放款資質牌照的平台可以和金融機構做「聯合貸款」,由雙方共同出資,收入與風險也按約定比例獲取與承擔,而沒有牌照的則可以做純導流,僅負責獲客,不承擔風險,營利模式來自於向用戶或金融機構收取的服務費。

曾經是中國 P2P 網貸平台一哥的陸金所,在 2019 年 8 月宣布停止 P2P 網貸業務,不再以個人投資者做為借貸的資金提供方,目前陸金所的主要業務轉為零售信貸與財富管理兩大塊,也就是小額信貸與銷售理財產品。依附母公司中國平安集團的龐大資源,陸金所的小額信貸有商業銀行的支持,理財產品則有平安保險的保代在線下協助引流,主要客戶是中產階級和富裕人士。

網路小貸市場被大型網路公司佔據,P2P 網貸平台轉型困難

網路小貸的既有市場多被大型網路公司佔據,像是擁有消費場景與支付通路的螞蟻金服與京東金融、掌握社群與支付工具的騰訊或民眾出行需求的滴滴美團等,這些大型網路公司擁有大量用戶與多面向的場景,憑著流量與數據的優勢,讓 P2P 業者即使轉型進場,也難以與其競爭。

此外,監管機構對網路小貸公司的要求不低,因為有類金融機構的特性,IT 技術能力、管理團隊與股東背景等規定嚴格,巨額的註冊資本要求對 P2P 業者更有難度。

在今年 11 月初,銀監會發布了《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到,省內經營的網路小貸公司註冊資本不得低於 10 億元人民幣,全國範圍經營的網路小貸公司註冊資本不得低於 50 億元人民幣,而且必須一次繳足,這些指標對一般 P2P 業者的轉型設下極高門檻。

中小型規模的 P2P 網貸平台,會選擇往「助貸平台」轉型,憑藉著平台流量、場景創造、獲客能力、風控能力、用戶數據分析與貸後催收等核心能力,取得持牌金融機構的合作機會,平台的用戶品質與貸後管理等條件,則成為銀行評估合作的參考。

由於中國許多大型銀行紛紛成立自家金融科技公司,加速了技術能力低的平台被市場淘汰的可能,轉型助貸平台必須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為基礎,能成功轉型的 P2P 網貸平台仍屬少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儘管官方宣布 P2P 平台已全部清零,但實際上仍有大量蒙受損失的投資人追債無門、血本無歸。告別這場金融創新「風口」背後付出的代價慘重,回到最初的起點,P2P 網貸在理想上本是中介平台、借款者與出資者三方共贏的普惠金融模式,但現實卻是劣幣驅逐良幣,蔓延成全國性的「割韭菜」,走向最後的敗局收場。

(本文經 Daniel YC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國P2P網貸正式宣告落幕,代價慘重的一堂課〉。)

你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