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臺灣通史‧吳彭年列傳》 - 讀詩筆記--臺灣古典詩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連橫《臺灣通史‧吳彭年列傳》
2011/09/06 04:27
瀏覽1,763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連橫《臺灣通史‧吳彭年列傳》

 

連橫曰:乙未(西元1895年)之役,臺人建國,奉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布告內外,一時豪傑並起,枕戈執殳,慨然有衛桑梓(指故鄉家園。)之志。洎景崧逃,臺北破,南中又奉劉永福為主。永福固驍將(勇武的將領。),越南之役,以戰功著;至臺以後,碌碌(平庸的樣子。)未有奇能。唯其幕僚吳彭年,以一書生提數百之旅,出援臺中,鏖戰(激烈戰鬥。)數陣,竟以身殉,為足烈爾。

彭年,字季(音ㄐㄧㄢ),浙江餘姚人。年十八,為諸生,工詩文,賦氣豪邁;欲追傅介子、班定遠之志。流寓廣州,遂家焉。乙未春,以縣丞需次(需,等待。次,官職、職位。)臺北。劉永福聞其才,延為幕客。當是時,軍書旁午(比喻事物繁雜。),彭年任記室,批答文移(公文。),多出其手,暇又為詩歌,與士大夫唱和,多慷慨悲壯之語。及臺北破,永福持殘局,所部曰黑旗,以善戰聞。夏五月,臺灣府知府黎景嵩集北歸散勇,編為新楚軍,與苗栗義民吳湯興、徐驤力戰圖恢復,而(軍警的錢糧、俸給。)(不足、短缺。),電請永福接濟。永福困無以應。既而湯興以爭餉事,與苗栗知縣李烇齟齬,兵愈敗,且互詰。永福慮臺中有失,議提兵往,彭年慨然請行,率七星旗兵七百,副將李維義佐之。

閏五月二十九日,至彰化。景嵩以維義統新楚軍,分舊部之半,赴苗栗。

六月十五日,彭年亦從苗栗人之請,率屯兵營管帶(營長的舊稱。)徐學仁、黑旗兵管帶袁錦清、幫帶林鴻貴提兵往。

翌日(明日、次日。),駐大甲。

十八日,新楚軍前統領楊紫雲在頭份莊戰死,維義敗回。時部下兵薄,方召募未成。日軍猝至,不能戰,又不得不戰。彭年騎馬略陣,馬悲鳴不行。易馬再出,躬自陷陣,吳湯興、徐驤助之,奮呼力戰,彈如雨下。袁錦清、林鴻貴皆戰死。彭年收兵,歸大甲。

二十三夜,苗栗破,吳、徐率勇入臺中。彭年回彰化,電臺南告急。永福檄:「堅守,援且至。」

初,鹿港紳商議籌餉助軍。及聞苗栗破、臺中危,恐彰化難守,遂多走避。亡何,敗兵索餉,環府門而譁。景嵩不能解,請彭年兼統之。彭年張軍幄,朝將校,曉譬大義,軍心稍定。再電臺南,不應。復哀之,復曰:「氣盛即勝。」

八月初,日軍已渡大甲溪。募勇亦多至,然悉無餉械,不能戰。城僚議棄城走,彭年力止之,曰:「公等固無恙,其如土地何!且吾又何面目以見臺人乎?」遂誓死。疊電告。永福疑懼,復曰:「兵來禦之,死守無恐。」彭年歎曰:「吾與臺事毫無責守,區區寸心,實不忍以海疆重地,拱手讓人。今劉帥諭我死守,誠知我也。」是日移營,負險面溪。附近莊民日蒸飯供軍。

次日,放兵巡哨,遇日軍結筏渡,卻之。而臺南援兵踵至,氣稍振。已而諜報葫蘆墩危。

初五日,日軍繞溪而至。東堡莊豪林大春、賴寮豫設國姓會,集子弟千人,拒戰於頭家厝莊,互殺傷。彭年聞警,調彰化知縣羅樹勳趨救,相持一日夜。日軍復至,樹勳退走,臺中遂破。

初六日,駐牛罵頭。越日,以兩隊攻彰化。彰城小如斗,八卦山當其東,俯瞰城中,山破則城亦破,故守禦多重此山。

晚,旱雷兵二百自南至,欲布雷於大肚溪畔。而旱雷由海運鹿港,越兩日始至,而城已失矣。

初七日 ,彭年誓軍,以王得標率七星旗兵三百守中寮,劉得勝率先鋒營守中莊,孔憲盈守茄苳腳,李士炳、沈福山各率所部守八卦山。

初九日黎明,日軍以一中隊涉溪攻黑旗營,又以一中隊擊其背。彭年出禦。而大隊已從間道直搗八卦山矣。吳湯興、徐驤扼守,開砲擊,多不中。日軍冒險登山。吳、徐不能支,遂敗走。當是時彭年大戰於大肚溪,遙望八卦山已樹日旗,急率全軍回救。至南壇巷,手刃逃卒二人。眾奮勇奪山,至麓,中彈墜。親兵四人翼之,亦死。李士炳、沈福山俱歿於東門外,死者幾五百人。日軍入城。景嵩、樹勳各微服逃。

初,彭年將赴彰化,介其宗人吳敦迎為理軍糈。及城破,敦迎出,途遇彭年屍,命其傭阿來瘞之,密識其穴。安邑庠生陳鳳昌,義士也,聞彭年戰死,甚壯之,灑酒為文以祭。越數年,為之負骨歸鄉。發穴時,衣帶猶存,血痕尚斑斑也。至粵,其家居順德,唯一老母,髮已白。妻前逝,遺二孤,俱幼。家無餘資,但依親友以存。吁!又可哀也!

連橫曰:如彭年者,豈非所謂義士也哉?見危授命,誓死不移,其志固可以薄雲漢而光日月。夫彭年一書生耳,唐、劉之輩苟能如其所為,則彭年死可無憾。而彭年乃獨死也!吾望八卦山上,猶見短衣匹馬之少年,提刀向天而笑也。烏乎壯矣!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