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言西就/芳影香江\沈言 _大公网

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东言西就/芳影香江\沈言

2024-01-31 04:03: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西学东渐成为一种时代浪潮。伴随着五口通商,摄影术进入神州大地,自此揭开影像中国的近代序幕。

  彼时,作为一门专业技能的摄影术,不仅玻璃底片、相纸等摄影材料需要特制,而且曝光、冲印相片等程序复杂,高度依赖摄影师经验,因此只掌握在极少数技术人手中。与摄影供应有限相对应的,自然是服务收费不菲。以当时七元三打的名片照为例,差不多相当于普通工人的月薪,因此也只有极少数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在摄影术面世的一个世纪里,除却最初有关“摄魂术”的误解与恐慌,无论是作为供应方的高端服务,还是作为需求方的时髦消费,摄影一直或多或少带有“高大上”的光环。

  物以稀为贵,那些年极其有限甚至稀缺的相片,无疑为那个早已逝去的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纪录。地处中西方交锋前沿地带的香港,作为西方摄影术在东方世界最早的落脚点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开始出现影楼,承载了那些年独一无二的光影记忆,极富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符号意义。

  《芳影香江:华芳影楼的香港早期照片》,便是一本关于香港的古早影像之书。全书聚焦香港老照片,收录华芳出品的香港蛋白照片逾三百张,部分更是首次公开的独家珍藏,再配以原相大约的拍摄年份、编号和简介文字,从太平山到跑马地,从薄扶林水塘到湾仔码头……再现极其珍贵的香江芳影,恍若重返历史现场。除了镜头下的风景照和肖像照,还以镜头记录甲戌风灾、广州风灾、世纪暴雨等天灾,堪称难得一见的香港早期摄影集。

  然而,《芳影香江》又绝不止是一本摄影集。全书以当时最成功的华人影楼“华芳”为研究对象,借助史料与旧照,有机结合上篇的发展史与下篇的作品集,讲述华芳映相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香港的发展历程,侧写十九世纪的摄影发展史,同时管窥华人精英在华洋杂处的香港社会之生活风貌。这是华人影楼在香港落地生根的一段历史,也是华人精英在英国殖民时期力争上游的一段往事,杂糅影楼与当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乃至市民生活等的交互故事,俨如中西荟萃的光影浮世绘。

  华芳创办人黎芳,作为香港的早期移民,从充当外籍摄影师助手做起,后来自立门户,先后聘请了多位外籍摄影师担任助手,专门开拓洋人生意,不仅为柬埔寨国王、两任港督、俄罗斯大公、美国总统等政要拍摄相片,而且获许作为证件照官方摄影机构,甚至成为华人摄影师代表登上海外报章而享誉国际,从籍籍无名的摄影助理,到声名远播的摄影大师,颇有剧情反转的戏剧性意味。作为影楼老板,黎芳本人极富商业头脑,既善于借助媒体进行宣传,不惜工本同时在不同英文报章打广告,也善于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商业宣传和运作,他将一盘生意搞得风生水起,早在两个世纪前便以年收入逾万元的亮丽业绩,创造了早期华人影楼的营商奇迹。

  除了摄影本业,他还进军地产、工业、轮船等产业,进行多元投资,担任华人陪审员,经历可谓多姿多彩,以跌宕起伏的人生情节,书写珠江小人物的香江时代传奇。

  除此之外,书中更有蛋白照片名称由来、风靡洋人社交圈的名片照社交礼仪,以及全港第一场摄影官司始末等趣闻轶事,有图有真相,读之兴味盎然,不觉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