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一事無成、人生開始走下坡?你做錯的只有「這件事」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40歲一事無成、人生開始走下坡?你做錯的只有「這件事」

重新定義「40歲」。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3-10-05

瀏覽數 50,500+

《40歲起的人生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40歲起的人生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現在的40歲與以前的40歲大不相同。既不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並非證明自己的年紀。結婚年齡、生育年齡延後了將近10年,平均壽命也增加了10年以上。社會早已改變,但我們對年齡的認知卻絲毫沒有跟上腳步,依然停留在30年前的思維,所以才會一直找不到正確的節奏。(本文節錄自《40歲起的人生課》一書,作者:金美敬,先覺出版,以下為摘文。)

「本來以為到了40歲,我就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至今依舊沒有房子,也沒什麼存款。」

「雖然升職成為主管,我的薪水依然沒有起色,還要夾在主管和下屬之間,多出來的只有疲憊感。別人都結婚生小孩了,我卻連結婚都沒個譜,真害怕我會孤單死去。」

「我比較晚結婚,所以小孩才7歲。等他成年時,我都要60歲了。要花的錢愈來愈多,甚至連每個月的基本開銷都很吃緊。活到這把年紀還這樣,真令人懷疑我的人生是不是走錯方向了啊。」

40歲的憂鬱,出自於到了這個年紀依然一事無成的慚愧。40歲前所抱持的希望盡皆破滅,現實令人苦不堪言。

「難道我的人生錯了嗎?」

年紀來到4開頭,試著整理至今為止的人生資產負債表時,內心深處突然湧現一股憂鬱感。將自己的成就分門別類,各自評分時,沒有一個40歲的人不會感到憂鬱。

更嚴重的問題是,人們相信這些成績是人生的最後成果,不再有其他未來。此時,不安便會席捲而來。

一般認為,40多歲是最後一次傾注全力打造人生黃金期或站上顛峰的時候,所以40多歲時做不到某件事,50多歲時想必也無望了。

40多歲後馬上就要退休,人生自是開始走下坡。因此,誰都不期待50歲或60歲。不把未來當一回事,不願追尋期望,生活當然過得焦慮緊張。

檢視40多歲的成績單,看不出任何成就,甚至認為自己只剩幾年能挽回,急切不安在所難免。可是,我們覺得太遲的時候,真的已經來不及了嗎?

活到60歲後,我才明白只要40多歲時認真過活,50歲以後就能有新的開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活到60歲後,我才明白只要40多歲時認真過活,50歲以後就能有新的開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你的人生並沒有錯

我明白告訴你吧,你的人生並沒有錯。你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夢想、認真過活,所以千萬不要自我懷疑。你唯一犯的錯只有堅持在40多歲時實現一切,變得穩定。基於這樣的念頭,你現在才會如此憂鬱、痛苦。你的挫折其實來自於你堅持做些不必要的事。

世界每天都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變化。除了數據和區塊鏈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命週期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邁入超高齡社會以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得不同以往。

企業碳盤查就是困難重重?|大師觀點助企業有效計算「範疇三」

現在的40歲與以前的40歲大不相同。既不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並非證明自己的年紀。現在的40歲族群不管是起跑點或終點,都和我40多歲時(20年前)天差地遠。

結婚年齡、生育年齡延後了將近10年,平均壽命也增加了10年以上。既然如此,每個年齡層必須解決的課題是否也該有所改變呢?

最近的40歲族群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外貌等,都很難令人聯想到中年人。簡而言之,這時代需要重新定義40多歲的人。

社會早已改變,但我們對年齡的認知卻絲毫沒有跟上腳步,依然停留在30年前的思維,所以才會一直找不到正確的節奏。

不要隨便總結人生

40歲族群或許是對「40歲」的標籤感到負擔,才會有錯覺。過了40歲,大家就會聯想到「不惑」,認為自己一定要經濟穩定並達到事業顛峰,對此備感壓力。

活到60歲後,我才明白只要40多歲時認真過活,50歲以後就能有新的開始。

在40歲為人生的好壞下結論,未免言之過早,這時該做的是讓自己多加成長,把過去辛苦收集的珍珠串連成美麗的項鍊。縱然你覺得自己活得很狼狽,但這絕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

40多歲追求穩定的人生為時過早,這時串連珍珠的成本很高,當下的人生課題也很繁重。40多歲時,不但要買房子,同時也要負擔基本生活開銷、小孩的零用錢和補習費,種種支出看不見終點。

到了50多歲,依然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僅只是小孩經濟尚未完全獨立,如果父母沒有做好養老規畫,還要扛起他們的醫療和看護費用。

因此,想要評價你的人生,至少要再等20年。屆時,它會是真正的人生成績單。

60歲以前取得的成就,會決定活到百歲時的生活品質,舉凡維持生命的健康與體力、每個月的開銷、終老的居所、受到肯定的社會地位、愉快度過一天的興趣嗜好、有品味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等皆是。

因此,若想在60歲後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必須重新規畫人生才行。

40歲本來就不是做總結的年紀,而是開始做些什麼的年紀。比起完結,更像是個過程。因此,是該放下「40歲等同穩定」的刻板印象了。對於40多歲來說,勇於串連珍珠的「挑戰」和「成長」才更實際。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作者:金美敬,先覺出版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作者:金美敬,先覺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