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消費、南下理財 6成内地旅客為理財訪港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40430

北上消費、南下理財 6成内地旅客為理財訪港

博客

撰文: 李家達

發布時間: 2024/04/30 08:00

最後更新: 2024/05/17 11:15

分享:

分享:

南下理財熱 | 6成内地旅客為理財訪港 料資管業中内地資產將佔5成

「執笠關注組」早前成為城中熱話,有矛頭直指結業潮的成因是港人北上消費,但筆者認為食肆結業牽涉更多的複雜因素,而非「北上消費」四字足以解釋。不過無可否認北上消費的確已成為趨勢。入境處統計復活節假期錄得約200萬人次出境,當中約151萬人次經陸路口岸北上,遊人如鯽。不過作為金融業一員,筆者近年亦觀察到另一現象,就是南下理財早已蔚然成風。

6成内地旅客為理財訪港 

早在2022年,私人財富管理公會(PWMA)和畢馬威中國在報告中提到,香港當年的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AUM)達到了10.6萬億港元,其中38%來自內地客戶,預計到2027年,該比例將增至近50%。而通關後,有跨國銀行進行調查,發現約60%內地旅客訪港目的是處理個人理財和財富管理需要,反映內地旅客對香港的理財服務需求仍然龐大。

雖然如此,但內地旅客即使有切實需要來港開戶理財,其實也絕非易事。舉例說,為方便銀行了解客戶背景 (KYC),內地客戶開戶必須抽空在辦公時間內,親身去到分行填表,提交一系列身份證明文件。最快也需要花上半天才可完成開戶流程。要知道旅客留港時間有限,萬一當中有甚麼阻滯,旅客未必能隨時回到分行配合,令開戶難上加難。

虛銀可解内地旅客「開戶難」

有見及此,有虛擬銀行就善用全數碼化流程的優勢,為有切實需要在港理財的內地旅客提供純網上開戶服務。只要用戶在手機上下載虛擬銀行app,填妥資料和上載文件,並用手機鏡頭驗證身份,最快5分鐘完成開戶,之後就可以隨時隨地處理香港的銀行事務。

此外,虛擬銀行亦提供有別於傳統銀行的服務,例如數碼化的理財顧問服務就能讓內地客戶免卻舟車勞頓到分行約見客戶關係經理,而且不用擔心投資決定受人為因素影響。定期存款的利率和利息收入在app 一目了然,加上手機上點幾下就完成,解決了不少內地訪客在香港理財的痛點。虛擬銀行還提供便利的支付和轉帳功能,使內地旅客可以在香港享受更便利的消費體驗。

虛擬銀行的興起為港人及內地旅客的理財體驗提供了更便捷靈活的服務方式,亦印證了金融科技是支持香港金融業長遠發展的一大動力。隨著金融科技加快與各行各業融合,香港的金融業定能進一步展現獨特優勢,鞏固我們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關於作者】李家達,虛擬銀行WeLab Bank的行政總裁。土生土長的他,科大畢業後第一份工是跨國銀行的「IT仔」。其後轉戰信貸風險管理業務,短短數年已登上管理層。後來放棄高薪厚職,投身金融科技界,先後參與建立兩間最成功的本地企業,當中包括榮獲中大企業創新指數第一位的WeLab Bank。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李家達 WeLab Bank行政總裁

欄名 : Fintech達人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