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越勞攻讀博士/教書開店 為家鄉發聲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女越勞攻讀博士/教書開店 為家鄉發聲

    餐飲店牆上畫出越南的街道房屋,還佈置了電線與電線桿。(記者孟慶慈攝)

    餐飲店牆上畫出越南的街道房屋,還佈置了電線與電線桿。(記者孟慶慈攝)

    2013/05/13 08:00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來自越南的阮清河,打破台灣人對越南的刻板印象,十一年來奮發向上,原本只是外勞身分,現在是成大歷史系博士生,介紹現代化的越南、人文歷史等,不再受質疑。

    台灣人對越南小吃店多有成見,阮清河與老公近期加入開店行列,刻意營造清新、越南路邊攤風情,不少用餐者好奇詢問,她又有更多機會向人介紹越南的各類面向。

    卅三歲的阮清河,廿二歲大學畢業那一年,以外勞身分到高雄科技廠擔任操作員,當時不乏台灣同事詢問,越南還在打仗嗎?越南有冰箱、冷氣嗎?有沒有摩托車?聽了內心不免受傷。

    原打算只待三年,卻因結識台灣老公陳皇岐而留下,身分從外勞成為外配;陳皇岐知道國人對越南認識有限,經常鼓勵妻子為家鄉發聲,但一個外配的言論,很難讓人信服,她決定重拾書本,憑著不服輸的毅力,進入成大歷史系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又攻讀博士;目前她不僅到國中、小學講述東南亞文化,也到屏東科大、德光中學教越南語。

    五個月前與先生在長榮路四段經營「東京河粉」,開店理由很簡單,想改變台灣人對越南小吃店的觀感,她要開一家沒有卡拉OK,不玩牌的越南小館。

    她在店內牆壁彩繪越南街景、房舍、電線與電桿,桌、椅是當地路邊攤的尺寸(特別低矮),一些曾去河內自助旅行的消費者反映,很像在河內吃路邊攤的感覺。

    很多人好奇,越南小店怎麼會取日本名「東京」,阮清河解釋,因為十五世紀時河內名為東京,阮氏王朝才改為河內,因為城市位在紅河、洱河之間。

    阮清河來台11年,一路奮發向上,從外勞轉為成大歷史系博士生,又經營越南餐飲店。(記者孟慶慈攝)

    阮清河來台11年,一路奮發向上,從外勞轉為成大歷史系博士生,又經營越南餐飲店。(記者孟慶慈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