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盜刷創新高 網路詐騙占99% - 自由財經

信用卡盜刷創新高 網路詐騙占99%

2024/02/25 05:30

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最新統計,去年國內發卡機構詐欺通報金額逼近三十三億元,創下統計以來新高,其中「非面對面交易」是盜刷最嚴重的詐欺型態。(示意圖,業者提供)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金融詐騙猖獗,信用卡盜刷成為發卡行的「最痛」。根據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最新統計,去年國內發卡機構詐欺通報金額逼近三十三億元,創下統計以來新高,年增達四十七.四%;其中「非面對面交易」占比,不僅連續四年超過九十五%,去年更將近九十九%,是信用卡遭盜刷最嚴重的詐欺型態。

去年發卡行詐欺通報逼近33億元

聯卡中心分類的信用卡詐欺交易(盜刷)型態,包括卡片遺失、卡片被竊、卡片未寄達、冒用申請卡片、偽卡及非面對面交易(MOTO/EC)。

根據聯卡中心「發卡機構通報詐欺交易統計」,去年因簡訊詐騙、綁卡詐騙暴增,導致發卡行通報的刷卡詐欺案件也持續走高,其中「非面對面交易」的詐欺通報件數,每月均高達四萬至七萬件,每月通報金額多自兩億元起跳、甚至超過三億元。

發卡銀行指出,為了遏阻傳統的磁條側錄盜刷(偽卡),台灣發卡行近五年已全面使用晶片信用卡,且強化新卡寄送、開卡的安全流程,此類盜刷大幅降低;發卡行通報的詐欺型態,也隨著網路購物盛行,網路盜刷(非面對面交易)類型逐年成長,自二○二○年起已連續四年超過九十五%,場景集中在跨境電子商務特店(海外盜刷)。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去年國內發卡機構詐欺通報金額高達三十二億九八一六萬元,一年內大增十億五九九三萬元,增幅高達四十七.四%,其中九十八.三%為「非面對面詐欺」類型,其他類型比率未超過一%。

聯卡中心分析,自二○二○年疫情爆發後,非面對面交易已成為交易主流,即使疫情過後也「回不去了」,國人愈來愈習慣非面對面的信用卡交易型態,因交易增加,通報態樣也跟著居高不下。

盜刷通路 跨境電商平台最多

聯卡中心大數據分析,盜刷通路主要集中於跨境大型電子商務平台,如Google、Apple、Facebook,即去年爆發盜刷風暴的Apple Pay、Google Pay綁卡盜刷,不法集團利用釣魚簡訊,誘導消費者點擊騙取卡號資訊進行綁卡盜刷,還有臉書一頁式購物詐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