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马伯庸创作的中篇小说)_百度百科

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创作的中篇小说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收获》2021年“春卷”。 [1-2] [5]
该小说讲述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这本小说沿袭马伯庸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 [3]
作品名称
长安的荔枝
作    者
马伯庸
文学体裁
中篇小说
首版时间
2022年10月
字    数
约7万字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见微”系列的作品之一,他将家喻户晓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拓展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以短小说的形式重新打开历史褶皱。该小说讲述了大唐天宝年间的小吏李善德误打误撞地成为荔枝转运使,被迫完成从岭南到长安的荔枝转运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见证了繁华之下的大厦将倾的故事。唐朝诗人杜牧的这句诗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大开的想象。 [2-3]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长安的荔枝》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文后说明 [1]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马伯庸用时11天完成《长安的荔枝》,他将之归结为厚积薄发的结果。创作始于马伯庸自2017年起对盛唐长安城的研究;也包括他每次去广东吃荔枝时跟果农聊天,了解荔枝怎么种、怎么保鲜;也包括他每次路过河南、湖南、湖北、广东时,关注当地的地理环境、地名和山川走势。前期差不多做了将近10年的准备。 [6]
在创作这部中篇小说时,马伯庸将视角放在底层人民身上,不再津津乐道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奇故事,而是通过一个负责运输荔枝的小吏,去思考“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隐藏的麻烦——具体谁负责运送这些荔枝及如何执行,帝王意志又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困扰。他力图通过这一枚小小的荔枝,洞悉背后帝王穷奢极欲、不恤民力的本质。 [7]

人物介绍

播报
编辑
李善德
李善德是大唐天宝年间的一名长安城小吏,怀揣着借香积贷在长安买房的愿望,正因为要积极为稻粱谋,他轻易就被上司拿捏,领导用阴招将他送上了去岭南的路途,去完成一个显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皇帝递送新鲜荔枝。李善德甚至要为最坏的结果做打算——命丧黄泉之前与妻子离婚,让妻子和孩子规避债务,而杜甫讲给他的一个老兵的励志故事,让他下定决心向前走。 [2] [8]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主题思想

《长安的荔枝》是一部古装版的职场小说,讲述一个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在仅有七万余字的有限篇幅里,小说做到了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以荔枝转运作为主要线索,贯穿起李善德的个人命运和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小说里的那些通天阴谋、暗杀,是普通人一辈子不会遇到的事情,但整个小说的内核却很真实,因为它直接洞察人性,故事围绕着复杂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许多名词估计多数读者闻所未闻,但读起来却直慑人心,不用明白每个词的含义就能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因为故事背后蕴含的机理是有共性的。 [2] [8]
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读者会感觉到,阅读的每一行字都是在阅读自己,看到“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连做噩梦都在工作”,谁都会苦笑。但是与此同时,小说中还有一种精神能让人冲破这一切,那就是豁出命去守护个人所珍视的东西,它带来闯劲,也让自己不至于最终活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李善德就是凭借这种精神,对得起职责,更对得起家人。文学需要宏大叙事,但也需要这些小人物的细节,让读者体味贯穿古今的共性,更容易与古代的“自己”共情。 [8]

艺术特色

马伯庸的写作笔法与纯文学作品相比似乎缺少先锋哲思的秉性,但对于影视改编而言,多样的人物形象、鲜活的对话、一波三折的情节、严谨的历史考据、强烈的画面感,这众多品质令《长安的荔枝》这部小说成为影视化的优良资源。除这些必要因素之外,其他点缀也使小说更加丰富:如有趣“有梗”的语言(岭南人挂在嘴边的“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岭南蟑螂给李善德带来的惊吓)、文化涉猎的广博(荔枝保鲜的古代农业技术、长安的里坊街巷、从长安到岭南沿路的地理人文)等,共同构成了小说中山河万里的唐代风物,重塑了当代人对唐代的中国想象,在文字和未来的影视化中共同讲述着中国故事。 [2]
故事结尾处,身在岭南的李善德听到了安史之乱的消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采下原作为贡品的上好丹荔,和女儿一起品尝。结局处的归于平静恰是意蕴深厚之处:时代的喧嚷更替之下,普通人能抓住的只是身边一串荔枝;又或者人人生而平等,甘美荔枝本就应当由劳作者享受。一骑红尘已过,滚滚红尘中只留下关于荔枝的传说。在历史与文学的结合、纪实与虚构的碰撞中,这部“见微知著”的微观史小说具有吸引读者的潜力。 [2]

作品影响

播报
编辑
荣誉表彰
2023年1月,《长安的荔枝》在豆瓣2022年度读书榜单“中国文学(小说类)”中排名第三。 [4]
衍生作品
2022年12月,马伯庸宣布《长安的荔枝》将拍摄成电影,这是他个人第二部被搬上大银幕的小说,电影出品方爱美影视正式发布了该片的概念海报。 [5]
2023年6月19日,根据《长安的荔枝》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公布主创班底,剧集由曹盾执导,雷佳音领衔主演。 [9]

出版信息

播报
编辑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
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10月
9787572608582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马伯庸,原名马力,满族,内蒙古赤峰人,2004年毕业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经管系,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201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马伯庸的代表作有《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曾获得2010年人民文学散文奖、2011年朱自清散文奖、2020年茅盾新人奖等。 [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