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阁(建筑名称)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紫光阁

[zǐ guāng gé]
建筑名称
展开7个同名词条
紫光阁,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内,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为四方平台,后废台改建为阁,现为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刊《旗帜》杂志社总部及中国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场所 [1-4]
紫光阁的建筑形式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前设5间,后设7间,通高18米,总占地面积达431.17平方米,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旧时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陈设功臣画像 [1-3]
中文名
紫光阁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
所处时代
明清时期 [3]
占地面积
431.17 m² [2]
开放时间
暂不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明正德年间,现紫光阁所在处为一土砖垒成的四方平台,台高数丈,上建黄顶小殿,用于检阅亲兵骑射。 [2]
明嘉靖年间,平台被拆毁改建为二层楼阁,名紫光 [1] [3]
清代紫光阁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为检阅骑射,增建有紫光阁长廊。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扩修紫光阁,用于皇帝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陈设功臣画像。 [1]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拓修紫光阁抱厦,于阁内陈列有平定金川的战图。
清末民初,紫光阁损毁严重,所藏文物尽皆流失。 [1]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紫光阁遭雷击坍塌 [1]
1949年11月,周恩来总理指示重修紫光阁,作为中国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场所 [2-3]
1993年,国家机关工委主办的党刊《紫光阁》创刊,总部设在紫光阁内。 [3]
2019年1月,《紫光阁》杂志更名为《旗帜》,总部仍设在紫光阁内。 [4]
紫光阁紫光阁紫光阁紫光阁
紫光阁

建筑格局

播报
编辑
紫光阁的建筑形式为上下两层的楼阁,前设5间,后设7间,通高18米,总占地面积达431.17平方米,内四壁有菱花窗和贴金群板;屋顶为庑殿顶,覆绿琉璃黄筒边瓦,下屋檐是一层平座之上的腰檐,两檐之间有柱子、回廊、门窗,梁楣、额枋均有旋子彩画 [1-3]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功臣像

为宣传“十全武功”,清乾隆年间共举行了四次功臣画像活动,共绘制出280幅功臣像,悬挂于紫光阁之中,第一次是在平定准噶尔后绘制了100幅,第二次是在平定大小金川后又绘制了100幅,第三次是在平定台湾后又增加了50幅,最后一次是平定库尔喀绘制了30幅,这些画像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战将的英姿,每位功臣单独一幅正面或四分之三侧面全身肖像画,为纪实性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
紫光阁功臣像紫光阁功臣像紫光阁功臣像紫光阁功臣像紫光阁功臣像紫光阁功臣像紫光阁功臣像紫光阁功臣像
紫光阁功臣像

警世碑

警世碑,即“下马必亡”碑,是清乾隆帝鉴于满族入关以后,八旗子弟日益崇尚浮华,喜文厌武,弃满语习汉语者日众,为继承发扬满族的骑射传统而立,石碑尚存,高2米、宽3米,阴阳两面均镌刻着乾隆帝谕旨,现置于紫光阁后武成殿院中 [6]
下马必亡碑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相关人物
朱厚照
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年号正德;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娱乐。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参观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紫光阁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内,暂不对外开 [1-2]
南海

交通线路

途径的地铁线路有:北京地铁2号线
途径的公交线路有:北京公交9、17、22、44、59、66、67、69、71、120、673、93、622、608、901、特2、特4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