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時間管理學:小孩綁架了你的人生?父母該懂 5 種時間管理法,活出美麗、自在人生|經理人八分生活

被小孩綁架了人生?爸媽該懂的 5 種「擠時間」技巧

暢銷書作家 凱若 Carol Chen
unsplash

每天忙工作,下班又得照顧小孩?身為父母的你,常覺得自己「擠」不出空閒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嗎?

常有人問我:「每天忙工作又忙小孩,哪裡還擠得出時間呢?」我們通常認為「能夠有意義運用的時間」至少得有半小時,才算完整;想要真正做點事,肯定得超過 3 小時。

但是有了孩子之後,還要上班工作,如果你仍舊期待「一天有整整 3 個小時」來做想做的事,我想許多過來人都會搖搖頭對你說:「不可能!」光是打點全家人的食衣住行、上學放學安親補習,就已經不夠用了,再加上工作、通勤、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還得兼顧婚姻和社交互動……怎麼看,都不可能擠出完整的 3 小時。

首先,我們要改變的是「對時間的看法」。自從我當了母親,時間單位從 3 小時變成了 15 分鐘。我們沒有那麼多個「3 小時」,卻有很多瑣碎的時間。這裡 15 分鐘,那裡 30 分鐘,一天或一周累積下來,也很可觀呢!

接下來與大家分享我的 5 個善用時間小祕訣,用這種方式執行,一周內你就能感受到差異!

祕訣 1. 確認實況

我輔導過不少想要在家創業的爸媽,常見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沒有時間」。我通常會請他們回去記錄一周的真實行事曆(以半個小時為單位),看看他們的時間都用來做了哪些事。一個星期後再次碰面,10 位有 9 位都會告訴我:「原來我『沒有一定要幹嘛 』的時間,居然有這麼多啊!」

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同,「實況確認」(Reality Check)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家裡有幾個小孩?年紀多大?有沒有親友支援?這些都會影響到爸媽能擠出多少時間留給自己

有些人記錄了一整周,發現自己根本連好好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特別是家中有新生兒的父母親,想要連續的睡眠都是個問題。這時,我會建議他們調整「生命順序」,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個月甚至頭一年,需要照顧者投入很多的心力與時間,千萬別把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時光,弄得充滿壓力

在那幾個月中,將所有能運用的時間都拿來補眠,就是很明智的做法。然而當孩子的作息穩定了,甚至上了幼兒園或小學,代表大人的時間也跟著穩定了,就該好好檢視,自己是否有妥善運用時間。

很多人明確檢視之後都發現,其實自己能夠運用的時間,比想像的多很多。甚至有些人一周之內「沒一定要做什麼事」的時間,超過 10 個小時!將這些時段用特別的顏色標注出來,例如上下班通勤、A 點到 B 點之間的步行、孩子睡著後……這些就是你能運用的分分秒秒。

當我們抱怨著時間不夠用的時候,時間可能也在抱怨我們怎麼不好好運用它們呢!先放下「沒時間」的想法,才能開始練習怎麼運用它。

祕訣 2.「有意識」地使用碎片時間

第二個重要的觀念是,我們並不需要用不完的時間,而需要「有意識」的使用我們所擁有的碎片時間。我們總是無意識的浪費掉太多寶貴時光。以我來說,我發現自己無意識滑手機的碎片時間特別多,所以從今年初開始,刻意戒除「一有時間就拿起手機」的習慣,也堅持「手機絕對不進臥房」。到現在已經半年了,實驗結果就是,我多看了好幾本書,睡眠品質也變好了。

另外,我原本一坐上地鐵就是滑手機,現在也刻意要求自己「搭車就是閱讀時間」,我在隨身包包裡放一本書,每當我想要拿起手機的時候,腦袋自動就會運作,下達「拿起書」的指令,一段時間之後,我就習慣一上地鐵便拿起書來看。也就是說,給瑣碎時間很明確的「重新編程」,讓自己有意識的去做某件事,這樣就不會一晃眼,半小時就過了。

妥善運用時間,並不代表一刻都不能休息,而是有意識的在過生活。例如,身體該休息的時候,就別滑手機,好好睡個覺;腦袋該休息的時候,就別一直想著工作,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心靈該充電的時候,就關掉殺時間的連續劇,聽一段好的音頻,或看一本好書。

祕訣 3.「順便」可以做很多事

千萬別小看「順便」的力量,5 分鐘也能做很多事!當習慣有意識使用時間之後,也就更容易「順便」把事情辦好。今天需要去郵局一趟,就想想郵局隔壁有超市,要不要順便到郵局隔壁的超市採購需要的東西?到郵局的路上會經過哪些地方,能不能順便辦哪些事?

在家裡也一樣,要走去洗衣機拿洗好的衣服,沿路收拾雜物玩具,甚至拿張除塵紙順手擦擦。上完洗手間,順便擦拭洗手槽和整理一下用品,這樣家裡隨時能維持 7 成整潔,不需要到了周末才花上 3 小時大掃除。

這些看起來都是很小的事,但累積起來,總會變成「沒時間」處理的大麻煩,無形間給我們造成許多壓力。所以,5 分鐘內順手能做的事絕對不拖延,這是快速將待辦事項打勾勾的方法,也能空出更多完整的時間,來執行更需要投入的事。

祕訣 4. 最有效的「番茄鐘工作法」

最後,就是運用「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這個奇妙的名字來自於番茄的義大利文,因為提出這個方法的法蘭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用的就是長得像番茄的計時器。

如果你在做某件事(例如看書或寫文章)時,只要手機一有訊息進來,便停下來回訊息,或是看到桌面很亂就放下手邊的工作去收拾,結果時間過去,原本想做的事卻沒做完,番茄鐘工作法將是助你運用碎片時間的妙招。

首先,為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任務,例如「上網搜尋繪圖課程相關資訊」,接著將計時器設定 25 分鐘,這段時間內拒絕所有干擾,專心執行這個任務,時間到了之後做別的事,或不做任何事,完全休息 5 分鐘。如果這個任務需要超過 25 分鐘的時間,那就再進行一次番茄鐘循環。一次最多不超過 4 次番茄鐘,也就是 2 個小時,然後接一個長一點的休息。

我很喜歡這個方法,實際運作後發現很實用。對身邊有孩子的爸媽來說,想要半小時以上不被打斷是很困難的,25 分鐘比較有可能。我自己非常喜歡畫畫,每次一進畫室就會進入忘我的「心流」狀態,最少畫 2 個小時,但我發現,中間如果有 3、4 次的小休息,拿杯咖啡、與老師聊聊、上個洗手間,接下來會畫得更順利。

當讓我分心的事情出現,例如手機的訊息通知,或是突然想到該打電話給誰,我就告訴自己「這個番茄鐘結束之後再來處理」,便能有效利用這 25 分鐘,完整完成一個小任務,在休息的 5 分鐘內,也能夠完成突然想到的事情。

這還有另一個好處 ── 我會很期待下一個 25 分鐘,甚至已經規劃好要完成的小任務,不知不覺的持續前進!

隱藏版祕訣:保持好心情

在這 4 個祕訣外,我要提醒大家,別忘了「先」照顧好自己。別為了達成很多任務,而犧牲了基本的睡眠與飲食,甚至是夫妻相處的時間。保持心情的正面穩定,是善用時間的隱藏版祕訣

如果心情很糟糕,就會想要找人抱怨或暴飲暴食,甚至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爭執與生悶氣上頭。「壞情緒」絕對是時間的最大殺手! 而很多的壞情緒,其實都來自於沒能睡飽吃好,或關係上的缺乏溝通。

我或許沒辦法每天都連續睡滿 8 小時,但盡量都在晚上 11 點多就寢,這對隔天的精神與心情大有裨益。而每晚 10 點過後,先生和我一定放下手邊的事,專心和彼此相處,之後在同一時間就寢,這對兩人的幸福感也非常有幫助。

身為上班族爸媽,忙碌是必然的,但我們絕非完全沒有時間,只是擁有的時間十分零碎。如果照著這 5 個祕訣試試看,一定可以在忙碌的日常中擠出不少碎片時間,問題是──當我們找到碎片時間,通常會如何運用呢?

怎麼運用這些碎片時間,決定了我們每日只能繞著工作家庭轉,還是能夠為自己與未來做些努力。

(本文整理、摘自《爸媽不瞎忙:凱若的幸福家庭行事曆》,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