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回忆录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格林斯潘回忆录

2007年格林斯潘推出的回忆录
《动荡年代:勇闯新世界》是格林斯潘在2007年底推出具有自传性和学术性的回忆录。姜还是老的辣,格氏积数十年政经功力,行文所到之处往往一针见血,睿智通达,看后令人醍醐灌顶。
中文名
艾伦·格林斯潘
外文名
Alan Greenspan
别    名
美元总统
国    籍
美国
民    族
犹太
出生日期
1926年3月6日
毕业院校
纽约大学
职    业
经济学家+中央银行家
主要成就
连任五届美联储主席
出生地
纽约
代表作品
动荡年代 勇闯新世界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格林斯潘在2007年底推出具有自传性和学术性的回忆录《动荡年代:勇闯新世界》。
回忆录内容,大家都能在网上看到一鳞半爪,但是不能得窥全豹:格氏的经济思想从何而来?其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不痛不痒的泛泛而谈,哪些是对症下药的紧要偏方?世界经济、金融、货币政策、各大市场(股市、债市、汇市和包括能源和金属在内的各种期货市场)到底是什么现状?社会保障和收入差异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这些将如何影响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向?作为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的真正制定者和推动者,他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有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味道?至于阅读方法因人而异,并不强求一律。但是,对这本书,最好不要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事,而要通过反复阅读,建立起一个确切而坚实的参考点,形成融合自身感悟的经济思想和投资理念,避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尤其要警惕的是,格林斯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家,他更是一名为美国利益服务的政客。
他很清楚,自已出回忆录,不仅美国人民会看,全世界的人都会抢着去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投资者。他是不会放过发挥影响力的绝好机会的。他并不象他自称的那样长持“伴奏者心理”,更不是“众目睽睽之下,手足无措”的人,事实上,他非常爱显摆,只是显摆得比较巧妙而已,以至于成为华盛顿政坛不倒翁。比如:他一方面对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大加赞赏,一方面又轻点一笔:“象保罗·奥尼尔这样对赤字问题口无遮拦的人,在政府里是吃不开的。”最后提及这个由格林斯潘本人力荐、名叫保罗·奥尼尔的美国前财长黯然辞职,而俩人共同拟就的政策草案未能付诸实施,除了国会那帮“目光短浅,一心迎合选民”的议员们之外,似乎要怪这个不会做“传声筒”的“朋友”了。读者自然就领会到他老人家的“高明”之处,洞悉“美联式”或“格林斯潘式”发言原来另有玄机,而非仅限于“艺术地引导市场”。
又比如:他为什么“直言”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难道真的仅仅是发表对布什政府的不满而博眼球吗?非也!在本书第24章,格林斯潘花了大量幅篇章讲述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及前景,但却对替代性能源或再生性能源所言甚少。他这是以“遗憾”的措辞,“在政治上方便地”告诉美国选民要支持伊战。又比如:关于某些国际经济议题,他为什么要反复鼓噪、喋喋不休?全球化是谁的全球化?新经济是谁的新经济?讲这些东西的前提在哪里?我们不要轻易被他所忽悠。当然,除了这一点可能是多余的提醒之外,衷心希望朋友们能通过阅读此书获得全新视野和相当高度的视点,为投资理财和企业决策带来新变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图书目录

播报
编辑
目录:
00 引言
01 都市少年
02 经济学人成才之路
03 经济和政治对对碰
04 平头百姓
05 黑色星期一
06 柏林墙之倒
07 我与克林顿
08 非理性繁荣
09 千禧年高烧
10 逆旅之始
11 国家有难
12 经济增长之道
13 资本主义模式
14 中国何去何从
15 老虎和大象
16 俄罗斯剧变
17 拉美国家和民粹主义
18 经常帐户和债务
19 全球化与监管
20 “谜团”
21 教育和收入差异
22 退休潮涌 计将安出?
23 公司治理
24 能源紧张 长期之痛
25 预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