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編輯檯好書推薦:《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

本書挑選台灣人最常造訪的 19 處首爾景點,捨棄觀光的視角、動線與慾望,嘗試呈現觀光地景背後的故事。以文字記錄「首爾的紋理」,提供另一種探索首爾的可能性。(選書編輯:白宜君)

文/ 郭奎煥、南霄兒

翻譯/ 顏思妤

財閥,是跨越蠶室理解韓國社會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財閥這個詞彙在各國的脈絡不盡相同。 在韓國,財閥指的是藉由政府奧援所長成、以家族或親族為中心、多角化經營的大企業集團。同時,大企業集團往往被視為專屬於個人的所有物,企業在個人的強力領導下運作,這位特定的個人(大企業集團的統帥)與其親族通常也被稱為財閥。

目前在韓國被稱為財閥的企業大約有 30 家左右,其中最主要的財閥大約有 10 家:三星、現代汽車、SK、LG、樂天、浦項鋼鐵、現代重工業、GS、韓進及韓華。這十大企業的產值約占韓國 GDP 的 80%,它們不僅是韓國經濟重要的一環,它們就是韓國經濟的本體。我們在蠶室遇見的是韓國「貨真價實的財閥」。

財閥,仰仗「資本=國族=國家」的時代壯大

韓國財閥之所以壯大的關鍵因素,如果要以一句話粗略定義,那就是「政經合一」。韓國從近代以來,經歷了日據時期、光復、韓戰等波瀾萬丈的民族混亂。在此過程中,雖然一度出現了以民族資本為號召的企業家,但在極度紊亂的政局下,這股聲音難以延續。

1950~1960 年代,部分企業透過變賣日本遺留的財產、澳門走私、美援物資貿易、金融優惠措施(融資與貸款)、引進貸款等方式,成為早期的財閥。隨後,軍事政變起家的朴正熙政權為了快速發展經濟,在政策上選擇了必須投入鉅額資本與執行力的工業。韓國的產業結構開始大風吹;製造業的業種與產品走向多樣化,鋼鐵、非鐵金屬、石化等基礎原料產業,以及造船、電子、汽車機械等技術密集產業皆急速成長。

原本以糧食及簡單消費品產業為主的韓國經濟,迅速轉向以重工業及製造業為核心的結構。對於能夠積極配合此一轉型進而取得經濟成果,且有意願及能力將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利益上繳給政權的企業而言,這就像是天賜良機。

80 年代的情況也是如出一轍。在政府主導出口擴張的經濟發展階段,這些符合條件的企業與政權一拍即合,將中小企業蠶食鯨吞,順勢累積自家資本,形成龐大的勢力。從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韓國的經濟規模與財閥就這樣攜手並進;過程中出現的反彈聲浪在「國民經濟建設」的名目下,一概被忽視與壓制。

這個時期以財閥為代表的經濟權力,在長期的軍事獨裁體制(朴正熙、全斗煥、盧泰愚)下,積極協助並實現「飛快的經濟成長與附帶的政治利益」,財閥儼然成為政權的跟班。

財閥絕頂聰明且心思縝密,與政治權力合作所換來的特權,他們絲毫不浪費,靈活運用作為自我增值的手段。財閥在以第二級產業為主的經濟政策與大規模土地開發工程中擔任先鋒,並將過程中累積的資本集中投入不動產事業,進而取得大量土地。這樣的投資傾向延續至今,目前韓國十大企業旗下的土地面積,足足是首爾面積的 3 倍。

台灣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但我們希望他更好!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此外,財閥也採用人類學的方案來戰勝政治權力,也就是「策略聯姻」。他們以經濟界(其他財閥集團的家族)、政治界、官僚界、法律界、媒體界為核心,拓展聯姻關係。財閥更進一步展開投資,以確保其社會權力。他們直接向新聞媒體、大學、醫療機構等公共領域挹注資金,成立子公司,其事業版圖也隨之擴張。

原以二級產業為中心發展起來的財閥,順勢掌握了「消費的文化、消費與文化、文化的消費」這些領域,蠶室就是個實例。甚至連時代也眷顧他們。1997 年 IMF 金融危機時,各界紛紛拋售不計其數的動產及不動產,財閥趁勢以低廉的價格買入,張開大嘴吃得更加肥美。雖然有些財閥破產倒閉,但挺住的就能大發橫財。再加上IMF 慣以新自由主義的立場,要求勞動部門促進勞動市場彈性化,財閥也獲得了以低薪的非正規職來剝削員工的權力。

對這些財閥而言,遇上「政治民主化」是最大的幸運。過去軍事獨裁政權只要一聲令下,財閥統帥便隨傳隨到,強人輕輕動根手指,財閥就必須執行新的事業,如今這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勢力已灰飛煙滅。

民選的政治權力並沒有壓制經濟權力的物質力量,也不被允許這麼做。在政治制度的領域,民主化的過程往往為了對抗極權主義的幽靈疲於奔命。或許也正因如此,許多政治勢力為了維持自身的權柄,反而靠向了利用政經合一時期累積權勢的財閥,倚賴他們「全方位的能力」與之形成協作關係。

標榜親商的李明博總統突然放行蠶室樂天世界塔的建築許可,也是同樣的邏輯。如今,財閥透過集團的一些核心子公司控制著整個集團,並將集團的事業傳給子女。藉由取巧、不法、違法、脫法等行為,延續這種異常的、世襲的做法,而為財閥服務的人盡是韓國最頂尖的菁英分子。

因此,不僅是政治權力,任何勢力與團體都不敢批評財閥。有任期限制的政治權力、必須透過選舉維繫生存的政治權力,對於細密滲入韓國社會的經濟權力,早已無從制約與管理。盧武鉉的發言就是代表性的案例。

人權與勞工運動律師出身、首次當選國會議員的盧武鉉,曾在現代重工業的罷工現場斥責大企業的弊端,獲得勞動者的共鳴。然而在 17 年之後,盧武鉉總統坦言,單靠政府的力量難以改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失衡的結構。結局是財閥大獲全勝。

人們以為資本、人民與國家是共同成長的;然而,在國民經濟成長的旗幟下,當人們忍受著惡劣的勞動條件與不合理的資本累積,同時為國家的民主化與自由化起身抵抗時,掌握資本的財閥卻連吭都不吭一聲,默默吞噬著人民與國家的根基,忙著蒐羅與繁衍韓國蠶。他們將人民視為家蠶使喚,抽取生絲製成綢緞,為自己擦脂抹粉。如今,無論是家蠶、生絲或綢緞,全部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

到博客來選這本書

博客來選這本書

推薦閱讀

【疫情下卻財產翻倍,你支持課徵暴利稅嗎】樂施會:拿走富人99%的財富,他仍比99%的你我有錢!

【單身族的居住幸福,是政府的責任】台灣可以如何照顧單人家戶?看看首爾怎麼做

【魷魚遊戲83國稱霸,是因為「真實感」!】失敗者在不公平的世界怎麼活下來,就是這時代的顯學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