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螞蟻效應 - MBA智库百科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2个条目

懶螞蟻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

目錄

什麼是懶螞蟻效應[1]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而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他們把這部分螞蟻叫做“懶螞蟻”。

  有趣的是,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來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了。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來源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

  相對而言,在蟻群中,“懶螞蟻”更重要;而在企業中,能夠註意觀察市場、研究市場、分析市場、把握市場的人也更為重要。

懶螞蟻效應的啟示

  勤與懶,相輔相成,“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懶於雜務,才能勤於思考。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沒有人能靜下心來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就不能跳出狹窄的視野,就不能找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無法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作出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2]

  在一個既分工又協作的組織內部,勤者與懶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個組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是一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還需要存在懶於具體事務,卻勤於思考創新的決策、組織、協調、謀劃者。沒有了這樣的懶者,勤者極易無所適從,亂了頭緒,多會作無謂勞作,往往事倍功半。[2]

  在人才的運用和配置中,更需要分清人才的類型和特點,加以合理、科學整合,把各類人才放置在恰當的位置,盤活和優化人力資源。對於不能成為“懶螞蟻”的勤勞螞蟻,要尊重他們的工作價值,根據其能力和特點分配工作,使他們正確定位,不斷認識和提高自我,註重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能力,和“懶螞蟻”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諧共處,貢獻其最大智慧和能量,攜手確保企業安全、穩定發展,深入推進企業和諧發展。[2]

企業用人觀[2]

  懶螞蟻效應說明,企業在用人時,既要選擇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的“勤螞蟻”,也要任用運籌帷幄,對大事大方向有清晰頭腦的“懶螞蟻”。這些“懶螞蟻”不被雜務纏身而擅長於辨別方向和指揮前進,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來。

  針對不同的崗位確定不同的考核標準,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不同人員的貢獻,對中高層的管理人員而言,切忌一套標準套住所有的人員。

人才招聘規則[3]

  (一)界定企業中的“懶螞蟻”式人才

  在人才的選用和配置中,需要分清人才的類型和特點,加以合理運用,使他們正確定位,不斷認識和提高自我。

  在企業中,哪些員工是屬於“懶螞蟻”式員工?美國康奈爾大學的Scott A.Snell教授在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對人才進行分層分類,根據人力資本的價值性和特殊性將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分為核心人才、獨特人才、通用型人才和輔助型人才四類。在四類人才中,只有核心人才是形成企業核心能力的關鍵要素(見下圖)。

Image:图对人才的分层分类及界定“懒蚂蚁”式员工.jpg

  Snell認為核心人才是具有學習與創新、適應市場的戰略能力人力資本,這與“懶螞蟻效應”中的懶螞蟻的特點相符合。“懶螞蟻”式員工相當於企業的核心人才(見上圖)。這些“懶螞蟻”式員工能夠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跳出狹窄的視野,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作出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比如,企業中的管理者即起著懶螞蟻的功用,他們身上明顯具備著懶螞蟻的精神。他們研究戰略上的問題,指導企業的方向,並知人善用。

  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善於選用“懶螞蟻”式的研發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和決策人才。如,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奇瑞”牌汽車近幾年在業界嶄露頭角,而“奇瑞”最初的研發班底就是別的公司淘汰下來的“懶螞蟻”——10多個因原公司打算撤銷技術中心而集體跳槽的工程師。當時,一些汽車公司熱衷於為跨國汽車品牌做加工裝配以獲得短期利潤,技術人員這些看著好像不幹活的“懶螞蟻”就不受重視甚至被淘汰。而市場卻再一次證明,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重視“懶螞蟻”,培養“懶螞蟻”,奇瑞公司里就有200多個研發人員。

  奇瑞汽車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銷量冠軍,並連續11年成為中國最大的乘用車出口企業。成為中國自主品牌中的代表。

奇瑞技術“夢之隊”:

  憑藉TX概念車榮膺日內瓦車展最佳概念車大獎;

  奇瑞,擁有來自保時捷、賓士等國際車企的頂級工程師;

  奇瑞,擁有國內一流的技術專家和核心骨幹。

  這些人,擁有改變世界的實力,被稱之為世界巨匠。當這些巨匠集結到一起,就成為奇瑞技術“夢之隊”。

  所以,在招聘人才時:

  (一)招聘要堅持最佳匹配

  一個組織分工要合理,人適其事,事得其人。這說明要根據崗位的需要來合理選人,擇優用人,尤其是對基層主管的年齡、文化、能力、性格等因素結構要進行優化配置,以充分發揮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因此,招聘要堅持最佳匹配原則,實現企業的“人崗匹配”, 進而提升企業的業績和整體實力。

  真正有效的“人崗匹配”至少需要經歷:知崗、知人、匹配三步曲。知崗最基礎也是最重要工具就是工作分析。在企業管理和咨詢的實踐中,通過前面提到的“勝任素質”來知人,幫助企業實現最佳“人崗匹配”的有效工具。最後是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二)基於素質模型的“懶螞蟻”式員工招聘

  素質是驅動一個人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各種個性特征的集合,包括知識技能、個性與內驅力等。根據“懶螞蟻效應”現象,為了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必須招聘那些能夠幫助企業達成當期以及長期戰略意圖的具有高素質的人。基於此,企業傳統的“依據候選人的知識技能以及經驗背景”進行招聘甑選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力,同時吸引與開發“懶螞蟻”式員工的要求。企業採用傳統的招聘方式,儘管在招聘面試中設計種種問題,安排種種考核,但是成功卻似乎總是可望而不可及。

  與傳統的招聘甄選相比,基於素質模型的招聘甄選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基於素質模型的招聘甄選,除了採用既定的工作標準與技能要求對候選人進行評價之外,還要依據候選人具備的素質對其未來績效的指引作用來實施招聘甄選。這種基於素質的招聘甄選將企業的戰略、經營目標、工作與個人聯繫起來,在遵循有效的招聘甄選決策程式的同時,提高了招聘甄選的質量。同時,整個招聘甄選以企業戰略框架為基礎,也使那些對企業持續成功最為重要的人員及其素質得到了重視與強化。

  企業實施基於素質的招聘大致可以遵循四個步驟:

  首先,確定企業的招聘甄選人員需求。招聘需求一般是依據企業的戰略性人才規劃,當企業現有崗位需要增加人員或增添了新的工作崗位時,當企業因調職離職引起的人員重新安置,或者當企業因臨時項目或特殊任務帶來的人員需求等。

  第二步是定義待應聘人員所需的素質要求。在確定人員需求以後,企業要明確待招聘崗位的關鍵專業能力素質和通用能力素質要求,為特定職位界定能力素質要求等級,例如,某部門主管崗位的通用能力素質“激勵下屬”為1級,專業能力素質“會計核算業務能力”為指導級。

  第三步是選擇進行甄選和招聘渠道招聘渠道一般分為外部招聘內部招聘兩類。外部主要是選擇合適的媒體或招募中介機構,內部招聘渠道主要是在企業內部發佈職務空缺信息,實施內部員工竟聘或工作崗位輪換等。

  最後,實施招聘甑選。在具體實施招聘甑選的過程中,通常採用的是“行為面試”的方法。行為面試法是通過一系列問題如“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您當時是怎樣思考的?”“為此您採取了什麼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等等,收集候選人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體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詳細信息。基於候選人對以往工作事件的描述及面試人的提問和追問,運用素質模型來評價應聘人員在以往工作中表現的素質,並以此推測其在今後工作中的行為表現。

用市場眼尋找商機[4]

  企業家只有兩隻眼不行,必須要有第三隻眼睛。要用一隻眼睛盯住內部管理,最大限度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隻眼睛盯住國家政策,以便抓住機遇,超前發展;第三隻眼睛盯住潛在的市場,創造發展商機。

  我國古代做生意的人講究“斥候問市”,就是通過調查瞭解和掌握市場行情。如今的企業講究有“市場眼”,就是你必須第一個捕捉到市場的需求信息,發現一切可能發展的機會。

  所謂市場眼就是能夠發現當前市場以外的潛在市場,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時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場內叫賣食品.但每次觀看的人不多,買東西的人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有一天,哈利的腦子裡產生了一個想法:向每一個買票的人贈送一包花生,藉以吸引觀眾。但老闆不同意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擔保,懇求老闆讓他試一試,並承諾如果賠錢就從工資中扣,如果贏利自己只拿一半。於是,以後的馬戲團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義務宣傳員的聲音:“來看馬戲,買一張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不停地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小哈利在贈送的炒花生中加了少量的鹽﹐這樣不僅花生味道更香,而顧客越吃越口乾。當觀眾進場後﹐哈利就開始叫賣起檸檬冰等飲料。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後都會買上一杯。這樣,一場馬戲下來,哈利能賺到比原來多十幾倍的錢。

  所謂市場眼就是能夠在緊要關頭改變經營方向。“某地發現了金礦,人們一窩蜂的擁去,然而一條河擋住了必經之路。該怎麼辦?”有人說,繞過去。有人說,游過去。但有一個商人卻說:“既然這樣,為什麼非要去淘金呢?為什麼不趕快去買一條船開展營運?"大家愕然,商人接著說:“那樣的話,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條短褲,他們也會心甘情願,因為前面有金礦。”.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翟學智,王強,劉元元.管理學基礎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01
  2. 2.0 2.1 2.2 2.3 羅仕奎.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J〕.北京農業,2011年3月中旬刊
  3. 潘文燕.“懶螞蟻效應”對企業人才招聘的啟示[J].《人力資源管理》.2010年10期
  4. 劉志海.懶螞蟻效應:企業要有市場眼〔J〕.中國建材,2007年第二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9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79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懶螞蟻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回複評論
219.139.121.* 在 2009年2月14日 23:56 發表

有勞力者,更要有勞心者,但勞力者必須大多數,少數願勞心多數願勞力!

回複評論
222.130.188.* 在 2009年4月19日 16:18 發表

“懶”螞蟻只是錶面的,在團隊中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每個團隊需要不同形式的勞力者!

回複評論
117.136.5.* 在 2009年6月27日 18:57 發表

這是對於相對大的領導來說,可以做懶螞蟻,對於一個小小的領導來說是兩種螞蟻的精神都要具備的。

回複評論
211.141.255.* 在 2009年6月29日 09:59 發表

懶螞蟻得遇上好領導才行

回複評論
222.95.25.* 在 2009年7月18日 23:33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荒唐的理論

回複評論
Larsa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7月24日 11:10 發表

這個理論中的“懶”與“勤”應該是比較傳統的定義了。腦力勞動所創造的效益確實不如體力勞動所創造效益那麼容易評估,缺乏合理的評價機制的時候,“懶螞蟻”總是很悲哀的,功勞的多少往往是老闆的一句話定下來的。

回複評論
113.111.162.* 在 2009年8月7日 11:50 發表

懶也要懶出價值~~

回複評論
113.71.50.* 在 2009年8月14日 02:34 發表

還是古人總結的精辟。中國古代就有了。。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回複評論
119.36.145.* 在 2009年8月24日 20:28 發表

老祖先造詞很有哲理的,捨得捨得,有舍有得,做為“懶”螞蟻···,做為勞心者。 也只有,這麼些“伯樂”才能發先,他們的重要了, 鼓勵團隊中的“懶螞蟻”,卻是個謬論···· 荒唐···

回複評論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回複評論
220.172.196.* 在 2009年9月8日 09:34 發表

愛生豪威爾也有過關於“懶-勤、愚-智”的論述,其實“勤”是重要的,但有時“懶”才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回複評論
Tslaomiao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24日 00:08 發表

有一點我不太明白,如何界定企業中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218.20.59.* 在 2009年10月27日 00:21 發表

我覺得應該用另外的定義來說明這些“懶”螞蟻,因為他們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他們要做的事都是在腦海裡面,不像其他人用行動來做。用行動工作可以看得見,而用腦力工作卻不是一般人能看到見的,所以才有人說他們是“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0.188.248.* 在 2009年10月27日 19:47 發表

什麼東西都是辯證的~~某些東西最好是意會~~

回複評論
123.110.6.* 在 2009年11月5日 00:11 發表

懶就是懶,不要顛倒是非

回複評論
124.224.72.* 在 2009年12月28日 11:33 發表

我覺得“懶螞蟻”理論很正確。在企業當中,我們大多數人腳踏實地的為自己的崗位奮鬥,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貢獻,而同時卻錯過很多他們認為實現不了的想法,或者想過卻沒有為之行動。那些“懶螞蟻”恰恰相反,他們有很多想法,但在現有的情況下只有一部分轉化為價值,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他們的價值就會很好的體現出來。

回複評論
58.248.5.* 在 2010年2月25日 11:39 發表

勤與懶只是相對的概念,這裡所說的勤是負責具體事務的人,“懶螞蟻”“勤”在思考

回複評論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3月10日 10:53 發表

那種懶螞蟻應該不能叫懶螞蟻吧

回複評論
222.87.6.* 在 2010年3月10日 11:14 發表

我覺得“懶螞蟻”理論很正確。企業中"勤"與"懶"是互補的,一個企業兩種人都必須具備。這像“瞎子”能背著“瘸子”走一樣,因為“瞎子”有體力,而“瘸子”能看路,最終兩人都能到達目的。但“懶”一定要勤於思考才行。

回複評論
113.64.184.* 在 2010年3月10日 13:39 發表

懶,勤,只是故事的形象的表述,實際上只有勞心和勞力的分工,兩者在現實中都不能夠分割,社會能夠有今天的發展,必是兩者分工合作的結果,每人在社會各盡所能,各施其職,勞力的羡慕勞心的,你盡可以去爭取換位取代勞心的,但是,得到後未必有更好的感覺----在平等自由的社會裡。

回複評論
110.178.27.* 在 2010年3月13日 14:26 發表

作為勤螞蟻,要不斷學習,並運用知識去學會思考,學會找到自己的正確方向,否則只能永遠做一直忙碌而價值低廉的螞蟻。所謂的“窮忙族”估計就是“勤螞蟻”的另一種叫法。

回複評論
203.77.49.* 在 2010年3月15日 22:02 發表

懶螞蟻應該只是個比喻。 也就是說,工作上有兩種人,思考者與勞動者,總是思考的人會觀察分析狀況,做判斷,這裡就是比喻為"懶"螞蟻;而不愛思考,四肢就像機器一樣動作,每天做一樣的事,不用動腦,這裡就是比喻為"勤"螞蟻。 這懶螞蟻效應應該是這麼說的吧!

回複評論
117.136.9.* 在 2010年3月19日 22:56 發表

這個懶螞蟻應該是指團隊里的職業經理人吧。有實施者,有指揮者,有規劃的人。而懶螞蟻就是這個規劃的人。

回複評論
111.174.22.* 在 2010年3月29日 21:19 發表

勤螞蟻是戰術家,容易一葉帳目:懶螞蟻是戰略家,不善與處理具體事物卻有大局觀也就所謂雄才大略吧!

回複評論
124.163.43.* 在 2010年4月4日 21:04 發表

這個理論真無聊,螞蟻是最具組織力和戰鬥力的有機群體.

回複評論
118.161.249.* 在 2010年4月9日 09:18 發表

這個懶是不勤於雜物,而善於動腦、觀念化能力和前瞻性我想。

回複評論
周真忆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15日 13:36 發表

這裡的懶螞蟻體現了我們祖國老子的無為思想,懶螞蟻的懶正是外人無法看到的勤,

回複評論
122.193.46.* 在 2010年4月18日 13:43 發表

以為很牛的科學定論,只不過是膚淺的經驗總結

回複評論
雒喜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18日 23:10 發表

我們有時候經常在做勤快的螞蟻,偶爾會做懶螞蟻,但是很少會作秀。

回複評論
125.77.182.* 在 2010年4月19日 14:59 發表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極端,或者說是不明確

回複評論
94.192.143.* 在 2010年4月20日 07:56 發表

“懶”這個定義不是很正確,這也許是我們常說的大智諾愚吧。。。 懶螞蟻把精力用在分析市場

回複評論
221.221.145.* 在 2010年4月20日 10:24 發表

蟻群的職責劃分很明確,且沒有個性要求,是一個特定環境下特例,和人類社會沒有類比性。

回複評論
219.238.212.* 在 2010年4月20日 15:06 發表

懶螞蟻就是領導啊

回複評論
Zhangtianp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0日 19:12 發表

團隊中領導者要瞭解具體業務但不必每事親力親為,要花更多時間在思考發展,風險,外部環境變化等。

回複評論
123.5.1.* 在 2010年4月22日 09:31 發表

懶螞蟻就是謀士,智囊

回複評論
韩旭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2日 11:25 發表

看似懶螞蟻清閑,其實是最費神的,沒點水平的當不好懶螞蟻。

回複評論
Liberty999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3日 11:18 發表

何時能當一個懶 螞蟻啊?

回複評論
218.5.3.* 在 2010年4月23日 13:31 發表

偽科學,又一個管理概念炒作。

回複評論
Wfyitxvk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3日 16:46 發表

人無全人,要正確的理解小故事

回複評論
孙光磊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3日 18:52 發表

當不成“懶”螞蟻,但絕不當懶人。人與人合作,專攻互補才能發揮大作用。但是生活中的人,要學習野生大自然中的動物,在忙碌時要時不時的停下來,看看周圍環境是否安全,有危險時要準備好逃。

回複評論
59.173.2.* 在 2010年4月24日 22:00 發表

這個懶不是懶惰的懶,而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回複評論
119.39.63.* 在 2010年4月25日 01:42 發表

122.193.46.* 在 2010年4月18日 13:43 發表

以為很牛的科學定論,只不過是膚淺的經驗總結

說的太好了。

回複評論
119.39.63.* 在 2010年4月25日 01:47 發表

什麼理論啊,是在中國早幾千年就被總結出來了的經驗。這不過是換了種說法而已。

回複評論
202.103.141.* 在 2010年4月25日 13:00 發表

並不是所有的懶螞蟻都有這種本領,我覺得凡事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回複評論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5日 21:05 發表

太精彩了 凡是是沒有絕對性的 很多懶螞蟻的現在都是因為---曾經付出過別人沒付出的 一般都是不安於現狀的領跑者 心力相加讓人佩服

回複評論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5日 21:06 發表

當然 也得看機遇

回複評論
119.137.0.* 在 2010年4月25日 21:20 發表

正因為懶 才會勤 他要為自己的懶走出路

回複評論
60.29.131.* 在 2010年4月26日 09:05 發表

企業中的“懶螞蟻”是否真有那種“註意觀察市場、研究市場、分析市場、把握市場”的才能我表示懷疑,相比較“勤螞蟻”來,他們總會讓人有在偷懶的感覺,或許這是比較個別的案例.......

回複評論
119.4.252.* 在 2010年4月26日 09:54 發表

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這邊長,那邊就短了;指那些擅於觀察、分析、研究,這裡的“懶”並不是真正的懶啊,勤於思考,相對在具體的事物上的能力和精力都要少的人。要區別於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懶人。

回複評論
123.171.101.* 在 2010年4月26日 16:17 發表

可惜螞蟻的社會與當前人類的社會沒有可比性,螞蟻頭腦單一,公司內人的思想因為利益的關係很難被統一……

回複評論
218.92.18.* 在 2010年4月26日 16:50 發表

此處不要把“懶螞蟻”定義為懶惰的人,“懶螞蟻”不僅是在企業中,在哪裡都存在,生活中也確實需要這樣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Zhh1987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6日 17:53 發表

我們更多的是追求“假、大、空”此文章就是一篇以高知識為外衣的藉口!

回複評論
123.189.78.* 在 2010年4月26日 19:21 發表

“懶螞蟻”這個名字用的不好,懶是貶義詞,這樣會引起很多誤解。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就是組織中既要有勤勤懇懇按既定目標工作的人,又要有能跳出日常工作,考慮全局性問題的人。不同特質的人做不同的工作,人盡其才。

回複評論
113.118.54.* 在 2010年4月26日 21:15 發表

這個名字好像推廣的有點牽強,哪怕在最初的螞蟻世界里,螞蟻們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假設我們稱之為“懶螞蟻”的螞蟻不是勤懇的偵查、尋找新的食物源,那後果會怎樣? 分工不同罷了!

回複評論
Zhouqs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6日 22:24 發表

Larsan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7月24日 11:10 發表

這個理論中的“懶”與“勤”應該是比較傳統的定義了。腦力勞動所創造的效益確實不如體力勞動所創造效益那麼容易評估,缺乏合理的評價機制的時候,“懶螞蟻”總是很悲哀的,功勞的多少往往是老闆的一句話定下來的。

嚴重同意

回複評論
113.111.8.* 在 2010年4月26日 23:39 發表

一些人勞力,一些人勞智罷了,你想懶也得有能懶的本事。。。

回複評論
124.130.100.* 在 2010年4月27日 08:38 發表

懶螞蟻,並不是懶惰的螞蟻,對於懶的由來,主要是從體力的角度去看。作為一個從事腦力勞動的螞蟻,尋找新的事物源始他的本質工作。懶螞蟻也是要工作,正如我們u營銷中的策劃,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瞭解市場。才能更好的決策。不能認為不作為就是懶螞蟻的境界

回複評論
120.39.198.* 在 2010年4月27日 11:30 發表

119.4.252.* 在 2010年4月26日 09:54 發表 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這邊長,那邊就短了;指那些擅於觀察、分析、研究,這裡的“懶”並不是真正的懶啊,勤於思考,相對在具體的事物上的能力和精力都要少的人。要區別於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懶人。

這個哥們的回答,才是理解了 這個理論的精華,頂

回複評論
123.121.4.* 在 2010年4月27日 17:43 發表

懶得理你,這個懶是否也是懶?

回複評論
211.142.109.* 在 2010年4月27日 22:52 發表

懶螞蟻其實是最勤奮的

回複評論
221.181.186.* 在 2010年4月28日 07:14 發表

“懶”只是個說法,其實他們並不懶,一些人勤於肢体,一些人勤於用腦。

回複評論
Lijiaji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8日 11:03 發表

想想懶螞蟻,也是很難練就的,勤懶基於一身

回複評論
113.227.227.* 在 2010年4月28日 11:46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我想樓主所說的懶是帶引號的,只是這些懶螞蟻在表現形式上看起來是平常所說的懶的表現而已,其實並不是真的無所事事,做享其成,

回複評論
183.0.155.* 在 2010年4月28日 16:07 發表

企業的決策者就往往都“懶螞蟻”,管理層的職責決定企業發展方向,別人看來管理是比較空閑的。這就是不在其職不謀其政

回複評論
61.153.143.* 在 2010年4月28日 19:08 發表

123.110.6.* 在 2009年11月5日 00:11 發表

懶就是懶,不要顛倒是非

頂!!樓上的!! 懶就是懶,但這裡的懶就加上引號為"懶" 因為,他們不是真的真的懶,只是被那些"頭腦簡單的人"的片面之詞而已

回複評論
116.18.73.* 在 2010年4月29日 02:04 發表

我不是很懶。

回複評論
220.178.4.* 在 2010年4月29日 10:21 發表

奇瑞這個例子是說明懶螞蟻效應的?

回複評論
125.37.56.* 在 2010年4月29日 21:55 發表

哈哈,終於找到偷懶的理論支持了,這理論的發現和提出真是為一大群的“懶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就是這樣的懶人,當然執行力也是很重要,如果只會想不會做,那麼就是空想和幻想了

回複評論
202.108.56.* 在 2010年4月30日 08:09 發表

這種懶不是真正的懶,在某種意義上說“勤”與“懶”體力上,對沒有劃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來說,錶面上說的,對動物來說的,而不是高級動物來說的。

回複評論
58.48.121.* 在 2010年4月30日 09:56 發表

這個用勞動的“懶”與“勤”來做比喻是非常不恰當。不勞動不等於懶!如果是這樣那白領都是懶人嘍!!

回複評論
61.178.103.* 在 2010年4月30日 10:10 發表

現在很多的詞語都已經脫離了他原來的含義,比如以前的“紳士”指的是一個佩戴盾徽擁有地產的人,現在卻被髮展成一個贊美的詞,我們追究於這裡用詞的精確與否,實在是沒有意義。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在行動與思考上,每個人階段不一樣,他的平衡點也應該不一樣,但行動應該是每個成功的人必須經歷的,很多經驗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得到,有了“勤”做基礎,我們才能“懶”得瀟灑

回複評論
115.149.41.* 在 2010年5月1日 21:48 發表

勤於勞心,專於思考,善於觀察,都不是懶。但確有很多時候是真應該懶,什麼都不要做,言多必有失,為多必出錯,無為就是有為。何樂而不為。

回複評論
274553342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2日 10:53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知道什麼是雙引號不

回複評論
59.56.242.* 在 2010年5月3日 12:10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你這話說的也不是不對 但要善於用人 如果你用了一個又懶又不想用腦的人去做那隻懶螞蟻那等待你的結果將是不可估計的失敗 但你用好了這樣一隻懶螞蟻那給你帶來的也是不可估計的成就 前於後你覺得中間的利潤是可以估計的嗎?

回複評論
113.14.161.* 在 2010年5月3日 13:04 發表

其實道理很簡單 多動腦就能少做事

回複評論
222.247.48.* 在 2010年5月3日 16:19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是的,如果關鍵時候“懶螞蟻”不能夠出來,他還有什麼存在價值?

回複評論
218.106.93.* 在 2010年5月4日 08:23 發表

感覺那些懶螞蟻就是企業長期戰略指定的主導者,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回複評論
220.164.60.* 在 2010年5月4日 10:11 發表

“懶螞蟻”這個名字用的不好,懶是貶義詞,這樣會引起很多誤解。說勤於思考的螞蟻還恰當一點,就是說既要低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勤於思考,善於發現。

回複評論
124.126.194.* 在 2010年5月4日 14:17 發表

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盲目套用,中國企業里的那些懶人有多少是“懶螞蟻”,充其量也就是無所事事;但也不排除個別,還是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裡面呢。

回複評論
58.210.118.* 在 2010年5月5日 10:51 發表

如果真像題設的那樣,如果螞蟻的食物源一直沒被切斷,而且這種可能性是極大的,那麼這些所謂的懶螞蟻可能窮其一生都無法展露頭角。

回複評論
113.90.208.* 在 2010年5月5日 15:06 發表

此懶並不是俠義的懶,而是相對勞作而言,那些懶螞蟻只不過是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並不是說真的懶惰,如果無所事事、慵懶吃睡,也一樣是沒有領導的能力的。

回複評論
58.251.81.* 在 2010年5月5日 18:18 發表

113.71.50.* 在 2009年8月14日 02:34 發表

還是古人總結的精辟。中國古代就有了。。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還是老祖宗犀利,不但能發現哲理,並能承傳哲理。

回複評論
58.251.81.* 在 2010年5月5日 18:24 發表

122.193.46.* 在 2010年4月18日 13:43 發表

以為很牛的科學定論,只不過是膚淺的經驗總結

說得對,把古人的“勞心都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經典道理拿出來,然後放在螞蟻身上來做個試驗,由此得出一個簡單結論,僅僅是個經驗總結。不過沒關係,經典的東西不是那麼輕易創造出來的,能輕易創造出的經典也有限。

回複評論
Fredericliu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6日 12:26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有道理,哈哈,就是所謂的買腦子的人,不是賣體力的人~

回複評論
222.247.71.* 在 2010年5月7日 13:49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222.247.71.* 在 2010年5月7日 14:11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對,此懶非比懶!

回複評論
117.80.44.* 在 2010年5月7日 16:17 發表

但是,企業往往是看著錶面來確定

回複評論
221.204.150.* 在 2010年5月8日 01:38 發表

218.5.3.* 在 2010年4月23日 13:31 發表

偽科學,又一個管理概念炒作。

同意

回複評論
袁俊强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8日 14:19 發表

“懶”螞蟻也是團隊中一員,各司其職。

回複評論
180.118.122.* 在 2010年5月9日 17:11 發表

此處的“懶”與“勤”都是從他們平時各自的表象來看的。其實質,他們都是合格的螞蟻,只不過承擔的責任不同罷了。

回複評論
58.210.79.* 在 2010年5月11日 10:55 發表

所謂的懶螞蟻實則為公司的龍頭會較實用,對於高級經理以下級別.....

回複評論
210.19.243.* 在 2010年5月11日 11:06 發表

119.39.63.* 在 2010年4月25日 01:47 發表

什麼理論啊,是在中國早幾千年就被總結出來了的經驗。這不過是換了種說法而已。

是嗎? 哪個說法啊?

回複評論
210.19.243.* 在 2010年5月11日 11:11 發表

我想重點不在於比較哪一種螞蟻比較好。 而是作為管理層,不應只註重一味的重覆同一種服務,也應該註重研發新的機會。 operation和research/analysis, 缺一不可。

回複評論
218.108.223.* 在 2010年5月12日 10:19 發表

懶螞蟻,聰明嘛。。。

回複評論
119.144.78.* 在 2010年5月13日 14:01 發表

人與人之間那有怎麼簡單啊 把懶螞蟻放在勤快螞蟻裡面 恐怕會不好

回複評論
119.144.78.* 在 2010年5月13日 14:04 發表

照這樣說作為不個職工對像懶螞蟻一樣那公司對不用開了

回複評論
222.84.119.* 在 2010年5月13日 23:10 發表

一般頭腦聰明的人都比較懶

回複評論
114.80.219.* 在 2010年5月14日 09:44 發表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難判斷懶螞蟻在組織中真正起到的作用,組織的運作是需要過程的,試驗中製造了食物源斷絕的極端外部條件來考驗懶螞蟻,現實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即便組織有了變化,懶螞蟻所起到的作用短期是看不出來的,美國大片中崇尚的救世英雄,在現實中很難被造就,誰又能正確地判斷誰是救世的懶螞蟻呢?

回複評論
58.42.249.* 在 2010年5月15日 09:47 發表

發揚勤螞蟻精神,保持懶螞蟻風格.

回複評論
卜继柏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5日 11:48 發表

一種定律不可能是通用的,有人硬是要把一條定律對照所有事實,認為好的說一下心得大家共用,認為不好的當做沒看,不可能條條大道都真是通向羅馬的!

回複評論
60.170.24.* 在 2010年5月16日 15:50 發表

很有意思,但也很實在!勤與懶相輔相成,“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懶於雜務,才能勤於思考

回複評論
123.10.67.* 在 2010年5月16日 19:21 發表

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比,而非勤與懶對比。

回複評論
Lelou2012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6日 22:44 發表

這些懶螞蟻 真的懶嗎?? 顯然不然、、、 只是致力於不同的方向而已 人的精力有限 人不可能致力於所有的方面 各個方面都要有人去做的 畢竟術業有專攻!這正是社會分工的體現 哪個方面都很重要!

回複評論
HelenLe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7日 12:42 發表

所爲的懶螞蟻在公司里哪個位置最適合呢?高層管理還是中層管理,好像都不太適用?

回複評論
118.181.103.* 在 2010年5月17日 23:37 發表

願自己做一隻懶螞蟻

回複評論
121.77.104.* 在 2010年5月18日 21:54 發表

懶螞蟻的價值很難量化評估,

回複評論
初见春晓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19日 13:03 發表

“懶螞蟻”,應當在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可以,也可能必然出現的!

回複評論
113.56.25.* 在 2010年5月20日 17:30 發表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君子用人如器,各取其長。老祖宗的智慧更加精辟。

回複評論
124.116.150.* 在 2010年5月20日 18:43 發表

我贊同113.56.25.的:“唐太宗李世民說過:君子用人如器,各取其長。”但對於現實只能嘆到:千里馬長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回複評論
119.21.156.* 在 2010年5月21日 08:43 發表

作秀就是自己包裝自己,自己炒作自己的意思,對不對?

回複評論
219.136.104.* 在 2010年5月22日 04:01 發表

211.141.255.* 在 2009年6月29日 09:59 發表

懶螞蟻得遇上好領導才行

我覺得這句話里,所謂的好領導就是能夠真的去聽,並思考你的意見、建議的人。

回複評論
121.237.216.* 在 2010年5月22日 11:36 發表

孟嘗君養食客3000是不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複評論
125.126.219.* 在 2010年5月23日 07:56 發表

字在中國人眼裡是一個不好的含義。上面文章里懶字我覺他說得很有道里。如果用同一個字勤字就好聽些。如說勤體力。勤腦力。博嵐電器(中國)有限公司。鄭鈞夫語:

回複評論
沸腾的冰水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23日 14:17 發表

懶人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回複評論
218.66.59.* 在 2010年5月24日 11:26 發表

沙悟凈是個勤勞的人,可沒孫悟空聰明,孫悟空有能耐,可他要被唐僧錯怪,豬八戒笨,貪吃懶做進讒言,且好色,可最後還是封了個凈壇使者,被人天天供著 ——“懶螞蟻”不如“豬八戒”

回複評論
124.88.163.* 在 2010年5月24日 22:21 發表

“懶”人創造世界 但不能說懶人創造世界,這種“懶螞蟻”付出其實才更多

回複評論
114.33.205.* 在 2010年5月26日 18:21 發表

這不能說是懶螞蟻,應該說是被彼得原理困住的人(或是說是蘑菇人)是有才能的人 大部分的懶螞蟻,其實就是懶螞蟻

回複評論
124.66.77.* 在 2010年5月26日 18:28 發表

能者勞,智者慧。各司其職而已

回複評論
211.162.72.* 在 2010年5月27日 13:43 發表

這不應該是懶螞蟻,而是另一種勤螞蟻,只是在搬運食物上表現得好象是懶螞蟻。所以懶螞蟻效應只是名字上的懶,而不是真正的懶。 勞心勞力地發現與探索出新的食物來源也許不比去搬運食物輕鬆。 這個定律只不過在控索世界上,也發現不僅有分工的人在進行協作,有分工的動物都會有協作。也體現,世界上的事務要想有高效性,就必須有分工。就必有這種看起來懶的螞蟻。而另一種勤的螞蟻也不可或缺!

回複評論
nap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28日 10:31 發表

感覺中國的很多思想被外國人換了個名稱就成了一種理論

回複評論
Maxwell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29日 21:14 發表

堅持“懶“下去,才能懶出成果。

回複評論
Maxwell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5月29日 21:17 發表

這種“懶”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就像一個企業中的策劃人一樣,需要眼光的。不是嗎?需要努力了。

回複評論
123.8.171.* 在 2010年5月29日 23:07 發表

腦力勞動看著像“懶螞蟻”,搬運食物上表現得好象是懶螞蟻,心勤不易被看出勤

回複評論
114.82.85.* 在 2010年5月30日 14:18 發表

113.111.162.* 在 2009年8月7日 11:50 發表

懶也要懶出價值~~

恩 對啦 就因為懶 才會有那麼多的發明呀 懶也要懶的有價值

回複評論
114.82.85.* 在 2010年5月30日 17:25 發表

114.82.85.* 在 2010年5月30日 14:18 發表

恩 對啦 就因為懶 才會有那麼多的發明呀 懶也要懶的有價值

如果懶又不動腦,那就永遠是失敗者

回複評論
121.30.61.* 在 2010年5月31日 11:29 發表

“勤”與“懶”並不矛盾,應該是相輔相成吧。

回複評論
59.60.1.* 在 2010年5月31日 13:32 發表

113.71.50.* 在 2009年8月14日 02:34 發表

還是古人總結的精辟。中國古代就有了。。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話沒有錯,但要著實。

回複評論
125.46.23.* 在 2010年5月31日 15:29 發表

有點二八原則的意味

回複評論
119.145.5.* 在 2010年6月1日 15:14 發表

人類社會的發展看上去有點像是由懶和貪推動的,因為有人不想走路,所以有人發明的手推車,因為不想自己耕田,就把牲口拿來代替,就有了馬車、牛車、騾車甚至是狗橇等,然後就是汽車、火車、輪船、飛機。因為不想受熱,有了扇子、風扇和空調;因為不想刻竹箋,有了印刷術;因為不想算算數,發明瞭電腦;因為不想煮水,有了飲水機;因為不想經常急超市,所以有了電冰箱;太多太多了。

回複評論
60.180.36.* 在 2010年6月2日 15:07 發表

懶螞蟻也是需要 比較前衛的思想不是每個人否是懶螞蟻得···

回複評論
58.49.220.* 在 2010年6月2日 15:32 發表

這裡的“懶”,只是側重心智勞動啦。

回複評論
218.106.61.* 在 2010年6月3日 10:28 發表

只有在企業遇到大方向的決策問題或是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才是真正分辨出哪些是表裡不一的“懶螞蟻”,哪些是裡外一致的懶螞蟻,當然最終使企業走出困境的就是那些表裡不一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58.243.232.* 在 2010年6月3日 17:16 發表

古有將相和,今應勤懶合。

回複評論
万杰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6日 17:39 發表

互補 變通 各司其職尤為重要

回複評論
112.195.95.* 在 2010年6月8日 12:50 發表

懶螞蟻平常懶要勤螞蟻供養,到了危險的時候勤螞蟻沒辦法就告訴懶螞蟻,你必須為我們找到出路,懶螞蟻沒辦法只好勤奮一回,出去找食物結果就真的找到出路,這是置死地而後生

回複評論
贾波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8日 23:37 發表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回複評論
222.95.220.* 在 2010年6月9日 15:29 發表

221.221.145.* 在 2010年4月20日 10:24 發表

蟻群的職責劃分很明確,且沒有個性要求,是一個特定環境下特例,和人類社會沒有類比性。

“懶螞蟻”只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以及工作中對於“懶人”對比的說法“ 懶人”可能真懶 “懶螞蟻”並不是真懶

回複評論
220.255.7.* 在 2010年6月10日 12:39 發表

123.110.6.* 在 2009年11月5日 00:11 發表

懶就是懶,不要顛倒是非

那種一味的辛勤工作不懂得創新的人,無法在現在生存

回複評論
Savi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11日 11:04 發表

很有道理,世間一些科技的創造都來自於“懶人”靈感!

回複評論
122.236.3.* 在 2010年6月11日 16:25 發表

我就是懶螞蟻,沒人註意到我。

回複評論
120.39.232.* 在 2010年6月11日 22:45 發表

懶螞蟻應該是從勤螞蟻中走出來的少數螞蟻吧,不然沒有從勞動中或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不會有理論的,要不然是紙上談兵了。

回複評論
121.22.44.* 在 2010年6月12日 16:45 發表

告訴了我們,做事情的同時,更要勤於思考。就所謂的,“又謀事,又謀人”,前途無量吧。

回複評論
113.129.21.* 在 2010年6月14日 08:28 發表

221.181.186.* 在 2010年4月28日 07:14 發表

“懶”只是個說法,其實他們並不懶,一些人勤於肢体,一些人勤於用腦。

對頭,賊個藍字是站在體力勞動者的角度看地·······

回複評論
58.216.200.* 在 2010年6月14日 08:35 發表

一年到頭都做懶螞蟻那就真的“懶”了,不要沉醉於“懶”中不可自拔。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中有規律地做幾天“懶”螞蟻,有助於自身的提高,也有助於企業的成長!

回複評論
121.204.152.* 在 2010年6月14日 21:23 發表

幹活不幹,整天偷懶的難道適合做領導?想懶必須先勤!!

回複評論
119.142.118.* 在 2010年6月16日 15:33 發表

懶與勤...只是一個是決策者,和執行者罷了 不管是人類社會還是動物世界,"優勝劣汰".懶人是沒有市場的..

回複評論
Haojinhaoch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17日 14:02 發表

高!實在是高!

回複評論
110.175.57.* 在 2010年6月17日 23:19 發表

現階段的教育體制要培養懶螞蟻是很難的,但不否認 確實有天賦 有膽識 有思想的人才! 懶螞蟻是少數,是重要的人力資本,就看管理者們有沒有那雙慧眼了。

懶螞蟻,需要大量前期知識儲備和後期靜心觀察和分析。在現實中 沒有多少蟻族能做到,因為他們有房要供 有車要油 有家要養。 學歷不等於螞蟻

懶螞蟻 可遇不可求也!

這個理論很有見地

回複評論
121.34.203.* 在 2010年6月18日 11:34 發表

太對了

回複評論
121.8.100.* 在 2010年6月19日 00:22 發表

這是在於螞蟻窩裡的和諧,看事物多看優點。

回複評論
221.182.46.* 在 2010年6月19日 15:24 發表

不錯,

回複評論
Yanxh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20日 16:05 發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回複評論
221.201.77.* 在 2010年6月22日 13:18 發表

不要關註兩種螞蟻的區別和優劣,要關註這兩種螞蟻是如何產生的,尤其是所謂的懶螞蟻的產生,沒有對整個工作流程及相關因素的長期深刻認識,也不會產生深刻的洞察力。

回複評論
124.91.2.* 在 2010年6月22日 22:56 發表

呵呵,我們公司現在就是這個樣子啊,不過又部分是卻是真正的懶螞蟻哦

回複評論
Robert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24日 10:43 發表

想成為不可替代的懶螞蟻的資本應該曾經是個自強不息的勤螞蟻. 天才畢竟少數, 大多還是遵循質變到量變的發展進化規律

回複評論
120.195.130.* 在 2010年6月25日 09:38 發表

懶螞蟻是一種思維模式,要控制好力度找準人才才能發揮作用!

回複評論
Dorbor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25日 14:07 發表

懶螞蟻的管理需要很高的信息不對稱

回複評論
我也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27日 06:31 發表

個人看法:“懶螞蟻”效應的精華應該是懶於雜物。

回複評論
望子成龙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27日 12:19 發表

懶並非傳統意義上是懶惰,而是靜觀其變,做到心中有數,能夠通觀大局,要懶出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懶。

回複評論
121.13.250.* 在 2010年6月28日 13:33 發表

如何區分懶與勤,只是衡量標準的問題,看是有形的貢獻還是無形的貢獻.

回複評論
125.46.87.* 在 2010年6月28日 15:38 發表

“懶”與“不懶”不能從形態上判斷,而是從產生價值為標準。

回複評論
202.198.189.* 在 2010年6月28日 16:05 發表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定要處理好“懶”與“勤”的關係!

回複評論
218.25.35.* 在 2010年6月29日 10:55 發表

“懶”,就要堅持下去!才會被別人註意到你的“懶”,否則,連“懶”螞蟻都做不成了!

回複評論
58.62.239.* 在 2010年6月29日 10:59 發表

此“懶”非彼懶,但絕對的“懶”那就真懶了.(“懶螞蟻”是“勤螞蟻”的升級版)

回複評論
114.229.188.* 在 2010年6月29日 21:38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那隻是一小部份人!

回複評論
58.42.229.* 在 2010年6月30日 00:29 發表

重要的還是如何去找出這些“懶螞蟻”並讓企業得到思考創新的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指揮者。國有企業啊、不說了。

回複評論
61.187.179.* 在 2010年6月30日 08:48 發表

培養懶螞蟻精神固然重要,但要有真正能識千里馬的伯樂啊!!!

回複評論
113.87.186.* 在 2010年7月2日 11:23 發表

關鍵是做重要的事,其實差別在於用腦多還是用力多。

回複評論
218.74.4.* 在 2010年7月2日 13:35 發表

222.95.25.* 在 2009年7月18日 23:33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荒唐的理論

荒唐嗎?請再認真理解理解再做評論

回複評論
116.4.202.* 在 2010年7月3日 10:53 發表

我覺得很正確,我們身邊太多人都是勤快的幹活,被雜務纏身,極少花時間去思考,去分析問題,所以我們一直都無法出頭,所以,我們要學習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6.23.220.* 在 2010年7月3日 12:50 發表

人盡其才

回複評論
Yangzhiz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3日 17:21 發表

這麼多人都發表了看法,我沒有看法只認為這就是矛盾的統一,是辯證的原理,也是自然規律。

回複評論
58.83.44.* 在 2010年7月3日 18:28 發表

不為懶螞蟻,如何得知懶螞蟻的辛苦!!!!!

回複評論
203.198.63.* 在 2010年7月5日 15:03 發表

這個理論會不會有點脫離了現實情況呀?先假定了勞心不能勞力,勞力不能勞心。現實中動嘴巴不代表不用作文案吧?看不見的 “勤” 也是勤啊~~~

回複評論
大民民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6日 19:40 發表

呵呵,懶螞蟻不是誰想當就可以當得。需要更高層次管理者的發現和運用。懶螞蟻永遠是棋子,管理者才是駕駛航船的總舵手。

回複評論
218.5.2.* 在 2010年7月7日 11:36 發表

所有的懶螞蟻都是從勤勞的螞蟻晉升上來的吧~ 勤勞還是基礎啊 只是某些人善於把握機遇~

回複評論
Jianzhu66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8日 10:54 發表

懶螞蟻只是懶於體力勞動,但勤於腦力勞動,而且這種勞動的價值往往是更重要的。

回複評論
113.93.95.* 在 2010年7月9日 16:34 發表

這就不會是叫懶了,這叫分工合作。

回複評論
112.95.176.* 在 2010年7月10日 13:49 發表

懶螞蟻和勤螞蟻,誰說了算?

回複評論
219.159.69.* 在 2010年7月11日 18:25 發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懶”只是表象,事實上是他們不甘於日常鎖碎事情背後的志存高遠!他們懶得有價值,懶得偉大!

回複評論
Dhxiainn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11日 23:17 發表

”懶“並不懶。工作狀態不一樣吧,沉思者嘛!

回複評論
219.145.191.* 在 2010年7月13日 12:44 發表

懶只是錶面,中國人有種慣有思想,自己在勞動時看見他人悠哉,就會覺得自己功勞巨大,心裡有種優越感,其實真正出大事件時,往往就是那些看似悠哉的人,他們的一個建議就能才公司發展壯大,而勞動者處處可尋。

回複評論
58.37.83.* 在 2010年7月14日 00:04 發表

125.77.182.* 在 2010年4月19日 14:59 發表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極端,或者說是不明確

這個世界上所有東西東西都是辨證的 很難明確

回複評論
Billni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14日 11:37 發表

實質是懶於做重覆的事情,勤於謀劃新方案

回複評論
220.172.92.* 在 2010年7月14日 23:19 發表

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勤於動腦。哲學的觀點:辯證勿絕對。有時雜務恰恰是我們在動腦時一個更好的方法,不是嗎?很多動腦的科學家都是從他的實驗中跳出來從而得到的啟發。 在社會行業的日益競爭中,各行各業的人才不斷涌現,各種人才魚龍混雜的時代,根據不同的崗位來甄別人才那是很重要的。在不同的工作階層需要不同的“懶”於“勤”的人才,按照懶螞蟻效應的說法是“懶而不勤,非懶也,勤而懶者必成材”,但是懶螞蟻效應不過是一個實驗,我想這實驗不是具有代表性,只要勤勞,把7day-24h的工作意志拿出來,我想沒有什麼難事能難倒世人!交流一下

回複評論
124.207.153.* 在 2010年7月15日 12:38 發表

諸葛亮 就是懶螞蟻

回複評論
牙刷妹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15日 15:35 發表

要有發現問題放入眼神才可以啊。

回複評論
183.4.123.* 在 2010年7月17日 23:57 發表

要先當其他蟻種,才會做一個合格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3.78.227.* 在 2010年7月18日 13:56 發表

瞭解共性和特性,普遍和一般,這隻是一個角度而已,不管是思想上的懶與勤,還是身體上的勤與懶,都不能說明什麼,我們要綜合去看,平衡的去看。

回複評論
125.110.195.* 在 2010年7月20日 11:10 發表

其實這種“懶螞蟻”並不懶,只是思考的東西不一樣。

回複評論
60.166.218.* 在 2010年7月20日 21:57 發表

大家可能對“懶螞蟻”這個懶字的含義有誤解,這個懶不是懶惰的懶。

回複評論
Gqing0401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21日 17:10 發表

對於“懶螞蟻效應”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回複評論
222.175.124.* 在 2010年7月22日 17:01 發表

懶的含義不一樣,身體懶但腦子不懶。

回複評論
阮凯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25日 21:21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這加了雙引號的嘛,不要激動!

回複評論
阮凯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25日 21:34 發表

“懶”螞蟻和“勤”螞蟻,就不是一個部門的,“搬運食物”,不能說成是雜事吧!

回複評論
58.24.7.* 在 2010年7月27日 07:32 發表

出色能服眾的懶螞蟻都從勤螞蟻做過來的,沒有專業的幹活水準,難以馴服底下的勤螞蟻,自然也不會讓你懶螞蟻的日子好過

回複評論
Lily9186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7月28日 16:40 發表

就怕藍螞蟻是真的很懶的人,而不是那種善於觀察的角色

回複評論
220.175.196.* 在 2010年7月31日 14:25 發表

責任壓力大多了~搞不好還會影響健康和睡眠。

回複評論
222.170.151.* 在 2010年7月31日 15:11 發表

183.4.123.* 在 2010年7月17日 23:57 發表

要先當其他蟻種,才會做一個合格的懶螞蟻

辯證唯物主義。 我喜歡

回複評論
112.67.163.* 在 2010年7月31日 15:56 發表

我覺得企業管理者就要充當懶螞蟻的角色……

回複評論
113.140.138.* 在 2010年7月31日 20:34 發表

雖然很有哲理會給真正的懶人當說詞

回複評論
118.169.172.* 在 2010年8月3日 11:45 發表

在螞蟻中有懶螞蟻跟勤快的螞蟻 在人類中有連懶螞蟻跟勤快螞蟻都不如的人

回複評論
卢淑华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6日 01:31 發表

台語有句俗諺說手勤,腦袋就不會胡思亂想 當人一刻也不得閒時,很難退一步靜下來思索 懶螞蟻不是真的懶.只是他不擅長搬東西.卻擅於思索 但是人跟螞蟻不一樣 我們需要勤於勞動 又要有智慧 所以懶螞蟻告訴我們 身體勞動 腦子也要跟著靈活

回複評論
222.66.108.* 在 2010年8月6日 14:10 發表

211.141.255.* 在 2009年6月29日 09:59 發表

懶螞蟻得遇上好領導才行

同意,沒有好領導早給fire了

回複評論
125.68.135.* 在 2010年8月7日 23:29 發表

“懶螞蟻”與“勤螞蟻”只是勞動方式不同而已。“懶螞蟻”只是個稱呼,稱呼和名字一樣,只是個符號,切不能理解成它們懶。 樓上有的朋友可能沒有理解好這個效應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其實,這種現象人類也有呀,可以這樣類比:智慧型的非人類考察我們人類,也是兩種——“將”與“兵”。

回複評論
218.4.166.* 在 2010年8月9日 17:03 發表

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荒謬

回複評論
218.4.166.* 在 2010年8月9日 17:04 發表

誰來做雜務?

回複評論
sky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12日 03:34 發表

智者勞心,凡者勞力 ; 勞心勞力 都是勤快 何來懶惰?真的懶惰是指無才無德之人 公司的害群之馬

回複評論
120.86.178.* 在 2010年8月12日 21:58 發表

勞心懶螞蟻不是絕對的。。。

回複評論
124.130.105.* 在 2010年8月13日 09:31 發表

想辦法做懶螞蟻

回複評論
221.123.180.* 在 2010年8月13日 10:04 發表

124.130.105.* 在 2010年8月13日 09:31 發表

想辦法做懶螞蟻

你怎麼這麼說呀!

回複評論
Doi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15日 10:49 發表

懶螞蟻確實不可或缺。繁雜的事務往往讓人迷失方向。

回複評論
xiongli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16日 04:32 發表

其實就是燒餅,沒有熱的吃,冷得也可以啃2口.

回複評論
59.124.102.* 在 2010年8月16日 13:59 發表

如果你在國企主要看領導喜歡哪種螞蟻!

回複評論
Klve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20日 12:18 發表

看似很有道理.但真的很難界定懶與'懶'

回複評論
zhanghaiy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20日 13:58 發表

此文很有可看價值,

回複評論
203.185.189.* 在 2010年8月20日 16:32 發表

從我個人的經歷,一個勇於把自己變成懶螞蟻的勤螞蟻一定要考慮放棄一些東西,事事親力親為實非正確。此時就要剋服幾點:1.事必躬親的主管狀態2.下屬或外界對自己依賴的減少3.不會或不願秀自己。

回複評論
112.123.247.* 在 2010年8月20日 21:44 發表

只有自己屬於“懶螞蟻”一類的,現實中才能去分辨別別人的“懶”與“勤”

回複評論
113.96.250.* 在 2010年8月22日 14:27 發表

只是像針.刀.錘,鋸各有其能

回複評論
58.46.236.* 在 2010年8月22日 20:33 發表

懶螞蟻一說似乎有些謙強附會.

回複評論
125.89.43.* 在 2010年8月24日 11:58 發表

沒有思想,懶就是死路一條

回複評論
58.241.8.* 在 2010年8月24日 13:55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說得好!

回複評論
190.220.172.* 在 2010年8月25日 02:32 發表

純粹的螞蟻思想是要不得的啊!

回複評論
寒皓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25日 20:57 發表

懶螞蟻,就是厚積薄發的例證

回複評論
寒皓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25日 21:00 發表

公司高層也屬於懶螞蟻一類的了

回複評論
183.16.214.* 在 2010年8月26日 10:03 發表

120.39.198.* 在 2010年4月27日 11:30 發表

119.4.252.* 在 2010年4月26日 09:54 發表 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這邊長,那邊就短了;指那些擅於觀察、分析、研究,這裡的“懶”並不是真正的懶啊,勤於思考,相對在具體的事物上的能力和精力都要少的人。要區別於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懶人。

這個哥們的回答,才是理解了 這個理論的精華,頂

同意此見解。

回複評論
133.1.93.* 在 2010年8月26日 13:06 發表

218.5.3.* 在 2010年4月23日 13:31 發表

偽科學,又一個管理概念炒作。

看法一致,管理層就是最大的懶螞蟻!這就等於往自己臉上貼金。

回複評論
、Edge of My Heart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26日 14:07 發表

1+1=2 1+0=1 懶螞蟻+勤螞蟻=2 懶螞蟻+懶螞蟻=1 一個公司不能全是勞動者.一個公司也不能全是領導.

回複評論
183.22.243.* 在 2010年8月28日 10:13 發表

想要做懶人就得有狠毒的眼光

回複評論
113.78.123.* 在 2010年8月29日 09:56 發表

同意! 1+1=2 1+0=1 懶螞蟻+勤螞蟻=2 懶螞蟻+懶螞蟻=1 一個公司不能全是勞動者.一個公司也不能全是領導

回複評論
Ylflo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30日 15:01 發表

懶螞蟻其實很辛苦~~~ 要有很好的心裡素質!!!

回複評論
61.186.246.* 在 2010年8月30日 16:16 發表

顯然,懶螞蟻是搞戰略的,發現潛在的機遇。整天忙,一定不能考慮好長遠的事情

回複評論
陈锦帅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31日 01:03 發表

不要太爭議懶這個字,這裡只是拿動物配合生存或者說是一種動物可以生存下來的一個公式!只是拿錶面現象來告訴那些鼠目寸光的人!看到的“懶”每個懶字都用引號標了 很明顯不是說明偷懶的意思,每個道理不要用偏激的眼光去看,應該自己考慮為什麼自己覺得不對,是不是自己就是不明白自己就是那種鼠目寸光的人! 動物的集體都懂得配合達到可以長期生存下去,一個企業難到就不懂得配合長期生存的道理麽!難得就要用短淺的眼光去看誰乾的多誰乾的少。作為員工,做好自己的本分 作為老闆,合理運用人才!善於用人,,,,這個故事我的理解就是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要不重視發展問題!做好企業,生產和市場都需要學習和考察!技術的開發,市場的變化!沒有技術的開發,可能跟不上市場,沒有市場的調查!可能不懂得市場!看不清市場、總之,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每一個根基,多好每一個承重!

回複評論
60.190.165.* 在 2010年8月31日 12:19 發表

確實如此,很多時候看不清而已!

回複評論
218.24.144.* 在 2010年8月31日 15:05 發表

國外可以 有 但是在中國 就是蛀蟲披著懶螞蟻的皮

回複評論
116.4.238.* 在 2010年9月1日 15:17 發表

懶螞蟻就像是領導,從日常事務中抽身出來,去考慮公司的經營環境,獲取足夠的經濟管理信息以供做決策的時候使用;這個由領導應該做的事情還是應該設立一個經濟信息部門來完成;目前某些公司有設立戰略規劃部或經營企劃部等部門,但是大部分公司還是沒有這個職能部門的。

回複評論
183.17.240.* 在 2010年9月1日 23:23 發表

不太同意經典案例,技術人員怎麼是“懶螞蟻”呢?

回複評論
119.136.182.* 在 2010年9月2日 09:45 發表

各司其職!把每個人的專長都發揮出來!沒有勤,懶之分。我不同意用懶這個詞!因為帶貶!

回複評論
113.111.65.* 在 2010年9月3日 15:39 發表

其實 如果一新人剛進企業 那麼 這個階段應該不適合懶螞蟻效應吧 還是要記住蘑菇管理定律吧?

回複評論
218.18.115.* 在 2010年9月3日 17:13 發表

有人習慣思考之後再行動,有人習慣用行動去矯正行動,這是個人的習慣,也得看個人腦力與精力。不是可以強求的,是人自身的條件決定的 同樣是上司交代了一項任務,有人直接就行動了,有人是想想怎麼做能做好,再拓展思考一下,然後行動。懶螞蟻有個聰明的大腦,但一個大腦不太靈光的螞蟻想當懶螞蟻,那真是一場災難。

回複評論
124.160.35.* 在 2010年9月4日 14:12 發表

"懶"!是個好詞!但開始還是要適應蘑姑管理定律,然後才會適合這個"懶"螞蟻效應!但公司領導是否是伯樂..呵呵

回複評論
222.88.40.* 在 2010年9月6日 16:05 發表

如果在懶螞蟻還沒有發揮聰明才智之時,被公司領導以不好好工作而辭退,怎麼辦?所以,還是做勤螞蟻比較好,在勤的同時,也要多觀察,多思考。

回複評論
218.89.142.* 在 2010年9月6日 16:20 發表

219.139.121.* 在 2009年2月14日 23:56 發表

有勞力者,更要有勞心者,但勞力者必須大多數,少數願勞心多數願勞力!

心勞則力勞,天下眾普,何已不為勞何已要為賴?只為生亘而餘不足!

回複評論
218.89.142.* 在 2010年9月6日 16:29 發表

我想如果懶螞蟻只是一種客體!並不是說就真的有這樣甘願為別人謀求 的人,而是一個人在一個團隊里否有一個清醒的頭腦.

回複評論
218.89.142.* 在 2010年9月6日 16:46 發表

我想如果懶螞蟻只是一種客體!它的存在也許是反映了一個社會所要頃向的一個主流價值觀,而一個人在一個團隊里是否能長期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和一種創新思維.才是公司所求的。如果一個人長期無所事世時問長了也就懶散了,所以我認為做也得做,懶也得懶?

回複評論
邱芳冬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7日 00:55 發表

這也不算什麼懶螞蟻,就是分工不同擺了

回複評論
111.172.75.* 在 2010年9月9日 14:43 發表

支持,根本就不是懶啊。勞心和勞力都是勤勞的表現!

這些理論都是別有用心的迎合那些碌碌無為的管理者的言論。用一個懶子很容易掩蓋他們的無能和無所作為,這是一個可恥的文字游戲!!!!!!堅決炮轟!!!

回複評論
60.249.97.* 在 2010年9月10日 10:03 發表

螞蟻群體中,包括有蟻後、雄蟻、兵蟻和工蟻。蟻後和雄蟻負責繁殖,蟻後的體積比所有蟻都大。雄蟻負責令蟻後懷孕。 兵蟻負責保衛家園、打獵和尋找適合的土地建巢穴。而工蟻負責照顧蟻後及她的子女,幫他們清潔和餵飼他們,而且他們要做巢穴裏所有工作。所謂懶螞蟻只是負責的工作不同罷了.

回複評論
Just do it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12日 14:53 發表

“Lazy Ant " is important organization of a big corp .In the big corp,Those people find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rther .they are not lazy indeed .but sometimes ,they seemds like the lazy ,since there are not "hard work" to them .they always have time,no hash in the work .at this point , we need to have a seprate building for those person .the rythm is quite different to others ,This might damage the envirment of the team .

回複評論
116.7.61.* 在 2010年9月12日 19:50 發表

我是一隻懶螞蟻。

回複評論
124.133.229.* 在 2010年9月13日 12:58 發表

懶螞蟻在此特指市場開拓部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現機會的能力非常重要。

回複評論
219.142.53.* 在 2010年9月13日 18:38 發表

這種無聊的理論也只有日本人才能研究出來, 他們是一個集體忙碌的民族,只有忙碌才是對的,在這些螞蟻中,他們怎麼能知道這些所謂閑著的螞蟻不是在認真的觀察,分析或者規劃?所以懶行動,勤思考是個很無聊的評價,實踐才能出真知。

回複評論
Se7en2930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14日 12:45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你認為該從那個方面入手呢?

回複評論
Amh211 re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17日 08:45 發表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區別。此處的“勤”“懶”只是從體力角度上來看。

回複評論
114.238.163.* 在 2010年9月18日 14:16 發表

120.39.232.* 在 2010年6月11日 22:45 發表

懶螞蟻應該是從勤螞蟻中走出來的少數螞蟻吧,不然沒有從勞動中或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不會有理論的,要不然是紙上談兵了。

我很贊同這位兄臺的理解,自己不付諸實踐,哪兒能跑出來那麼多有實際效用的理論呢,有實踐才有真理,有真理才有創新,有創新才有生存的保障(現代社會)!!! 如有理解錯誤,望各位批評!

回複評論
114.238.163.* 在 2010年9月18日 14:21 發表

218.24.144.* 在 2010年8月31日 15:05 發表

國外可以 有 但是在中國 就是蛀蟲披著懶螞蟻的皮

哈哈.......精辟!!!!

回複評論
V-De、Ta∣。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18日 14:35 發表

此懶非彼懶~

回複評論
119.129.122.* 在 2010年9月18日 22:55 發表

懶螞蟻,不就是日常工作中的領導嗎?

回複評論
58.49.177.* 在 2010年9月19日 10:27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說的好,不過那是一個比喻詞,看起來好像很懶。

回複評論
s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19日 14:37 發表

這個效應註重的是組織內的分工問題,是講究團隊協作的集體。現實中也存在,不過都在大企業,小企業裡面的螞蟻都是勤快的,因為大企業的懶螞蟻為小企業的各螞蟻們引導方向。所以說,行業內龍頭總經理或規劃部門的地位高威望高且一般人養不起。一個上百人的企業需要一個懶螞蟻估計就能夠數,再配備一個副懶螞蟻在旁糾偏就好。

回複評論
211.69.161.* 在 2010年9月19日 22:45 發表

誰說它是懶螞蟻?

回複評論
61.30.32.* 在 2010年9月21日 09:54 發表

有人知道那個"北海道大學研究小組"的資料或論文在哪嗎? 我找半天找不到相關考據 真的有這個實驗?

回複評論
116.228.53.* 在 2010年9月21日 14:52 發表

所謂“東張西望”,事實上在進行“偵查”“研究”,所以說,懶螞蟻並不懶。只是人誤解了螞蟻的運作方式。 個人認為,懶螞蟻效應這個詞條,不能稱之為管理學詞條,根本就不成立,只是人對螞蟻族群的誤解。

回複評論
陈坚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22日 16:13 發表

也許研究人員弄錯了誤導民眾!其實那些頼懶螞蟻就是公司或工廠的管理人員而已!

回複評論
鱼少SHOW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23日 13:40 發表

就怕懶了還不往正途想!

回複評論
210.245.163.* 在 2010年9月24日 16:24 發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相對於整天勤勞的工作,兢兢業業的完成於具體事情作業者而言,勞心者視乎在清閑,不用體力活動,故而視之為“懶”,其實是相對論了。勞心者外表為清閑,內在為忙碌,觀察周圍,比較環境,透視遠方,思考新方案,設計新產品,協調和組織方案的實施。最後才讓勞力者來勤勞工作出具體的商品。

回複評論
lup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25日 22:20 發表

222.95.220.* 在 2010年6月9日 15:29 發表

“懶螞蟻”只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以及工作中對於“懶人”對比的說法“ 懶人”可能真懶 “懶螞蟻”並不是真懶

太像鄂魚了,真的好懶哦,但很有成就哦

回複評論
121.8.235.* 在 2010年9月27日 19:26 發表

222.130.188.* 在 2009年4月19日 16:18 發表

“懶”螞蟻只是錶面的,在團隊中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每個團隊需要不同形式的勞力者!

對,那是智力勞動

回複評論
58.213.142.* 在 2010年9月28日 08:35 發表

這個"懶",是研究人員的主觀臆斷.以螞蟻這種進化很久的物種來講,不會有多餘的"消耗"存在的,如果早期有的話,也會在進化過程中被拋棄掉的.

回複評論
211.157.138.* 在 2010年9月28日 13:07 發表

懶螞蟻是錶面上的“懶”,實際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決斷力,企業在危難時刻比較需要這種人吧。

回複評論
121.235.28.* 在 2010年9月30日 16:43 發表

說到底就是二八原則 少數人掌控最最核心重要的資源 其他8的份只能苦幹

回複評論
116.17.65.* 在 2010年10月3日 00:32 發表

徹頭徹尾的懶,只能是個廢物。勤螞蟻也有在動腦的,只是這比喻之中,“勤”者專於循規蹈矩,“懶”者專於高瞻遠矚。用“勤、懶”來比喻實在不恰當,於團隊之中,如何融合好這兩股力量本就是個大學問,勤懶喻之,更添亂子。

回複評論
125.41.62.* 在 2010年10月5日 11:37 發表

懶螞蟻是有條件有選擇的,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做懶螞蟻的,像管理人員,職業經理人等等,都是懶螞蟻群體!

回複評論
115.82.40.* 在 2010年10月10日 16:25 發表

人會因為懶而思考如何懶得有效率

就像現在社會的種種的發明

不都是因為人類懶而發明出來的嗎

所以"懶"螞蟻形容的真是無比貼切

回複評論
无知者无畏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10日 21:18 發表

這種“懶螞蟻”並不是真正的懶螞蟻,只是考核標準不一致所得出的錯誤結論。 一個團體內部肯定是有有分工的,不同的分工就應該有相應的不同的考核標準。 這個條目比較容易誤導人。

回複評論
114.247.10.* 在 2010年10月11日 10:35 發表

要做懶螞蟻。也要先勤奮。

回複評論
Keyearth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13日 14:04 發表

看似懶,其實同樣在勤奮的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層次不同,側重不同。

回複評論
211.138.155.* 在 2010年10月13日 17:36 發表

這個道理早有了嘛!!不就是包裝出來了XXX理論嘛!不過有個名稱好表達,但也要大家都聽得懂才行哈!

回複評論
60.242.184.* 在 2010年10月14日 06:10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如果還不會閱讀理解,建議可以去你兒子學校跟他一起補補。。

回複評論
牛之宇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15日 08:50 發表

其實是一種社會分工。

回複評論
113.71.206.* 在 2010年10月15日 21:31 發表

這個理論往往是某種人借用的有力說辭 這個理論往往是某些所謂的培訓師的騙人的生財道理

回複評論
202.104.17.* 在 2010年10月17日 14:44 發表

這個理論很有問題,“懶螞蟻”與“勤螞蟻”在蟻群中的崗位根本不一樣,如果用企業來作環境假設。“勤螞蟻”是負責具體銷售策劃、市場推廣等的一些落實具體事務的崗位,而“懶螞蟻”是那些負責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的人員(如市場分析師)。這“勤螞蟻”與“懶螞蟻”的崗位根本不一樣,“勤螞蟻”不見得就比“懶螞蟻”勤力,“懶螞蟻”不見得就比“勤螞蟻”懶,因為崗位職責不一樣,難道負責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的人員就懶了?他們不用忙碌著分析數據和做策略研究?這些事情也是要勤力對待的吧?所以“勤螞蟻”跟“懶螞蟻”的崗位定性跟績效考評標準完全不一樣的。我不同意把負責落實的叫“勤螞蟻”,負責分析和策略研究的就叫“懶螞蟻”,就像軍師和大將,難道說軍師比大將懶嗎?沒有軍師的分析和策略研究,大將就不能打好仗,沒有大將的落實能力,軍師怎樣聰明的策略定製都沒用。這根本不是勤不勤的問題。懶螞蟻效應應該改名,懶螞蟻效應不應該以這種論斷來說明問題,這個懶螞蟻效應應該換作是一種關於考評制度的思考。 【勤與懶相輔相成,“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懶於雜務,才能勤於思考。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沒有人能靜下心來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就永遠不能跳出狹窄的視野,找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作出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 】——這句話根本就是錯誤理解!“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這是做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崗位的工作職能吧?難道負責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的人員就懶了?他們不用忙碌著分析數據和做策略研究?這些事情也是要勤力對待的吧?做落實的跟做策略研究的兩種崗位績效考評標準根本不可以一概而論。總結:這個理論說明的不應該是需要不用忙碌的“懶螞蟻”,應該要註意崗位定性和考評制度!策略研究和市場分析的重要性根本不應該用這個所謂的懶螞蟻效應來說明,因為邏輯分析有問題!_____ZiWah (僅是發表個人己見)

回複評論
齐小沫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18日 11:21 發表

此懶螞蟻非彼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4.255.185.* 在 2010年10月19日 10:54 發表

領導一般來說都是懶螞蟻啊

回複評論
125.46.4.* 在 2010年10月19日 11:45 發表

在公司,有很多時候是被做勤螞蟻

回複評論
Lanqire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19日 15:42 發表

很多人的評論都是沒有理解文章的真正意圖,這裡的"勤"與“懶”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非真實的勤勞與懶惰,更多的應該是不同角色,在不同崗位的擔任角色

回複評論
180.141.30.* 在 2010年10月23日 14:39 發表

我是個典型的懶於雜務的,但也只是一般勤於思考...

回複評論
221.12.5.* 在 2010年10月23日 15:48 發表

很多人的評論都是沒有理解文章的真正意圖,這裡的"勤"與“懶”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非真實的勤勞與懶惰,更多的應該是不同角色,在不同崗位的擔任角色

回複評論
183.4.89.* 在 2010年10月25日 11:22 發表

那個不是真正的懶,只是在體力勞動中比較懶,自古以來,勞心者勝過勞力者

回複評論
218.2.113.* 在 2010年10月25日 20:50 發表

“懶”螞蟻都懶得反駁:是誰欲加之罪,說俺懶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回複評論
李可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26日 14:55 發表

不太靠譜。

回複評論
简装觉皇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26日 15:38 發表

“懶螞蟻”其實是組織內部正確分工的結果。

回複評論
117.65.206.* 在 2010年10月26日 21:53 發表

理論是不錯,這也是組織分工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回複評論
61.188.168.* 在 2010年10月27日 13:15 發表

混淆視聽,這種“懶”和我們所理解的“懶”不是一個含意吧,

回複評論
121.229.87.* 在 2010年10月30日 11:18 發表

“懶螞蟻效應”中的懶字一詞,是相對的,是錶面現象的。現象中所說的“懶”和“勤”,說道底是一種分工不同而已,沒有本質差別。如果說有差別的話,只是勞智和勞體的差別。勞智者錶面上看是“懶的”,而勞體者錶面上看卻是“勤的”。前者的“勤”只有在關鍵的時刻才能充分地展現出來。

CZF/MBA 2010/10/30

回複評論
molly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31日 12:07 發表

很好的文章,受用。

回複評論
60.169.25.* 在 2010年10月31日 19:51 發表

懶是一種智慧,勤是一種能力,二者要兼備,才能有前途。

回複評論
117.32.137.* 在 2010年10月31日 23:34 發表

這個沒啥好爭論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位置,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就好了,不要跟人家攀比,心理要大度開朗一點/

回複評論
linlinl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1日 16:30 發表

說的很對。

回複評論
张训超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2日 10:17 發表

唉,我看我只能先做一個勤快螞蟻了。照這個說法的話,懶螞蟻豈是人人可以當的?那要需要很多很多的學習和積累才行。

現在先做勤勞的螞蟻,將來肯定能夠當上所謂的雖“懶”但卻重要的螞蟻!!!

回複評論
222.179.100.* 在 2010年11月2日 20:38 發表

懶螞蟻只是懶力,並不懶心。

回複評論
111.177.79.* 在 2010年11月2日 20:54 發表

懶螞蟻,帶的有雙引號,不是名義上的懶,而是看似懶,其實很勤快。(別人是體力上,他是腦力上的)

回複評論
Jiany987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2日 23:20 發表

前提是這個“懶螞蟻”只是懶於雜物,但是更多會花精力在思考企業運營存在的問題以及機遇,指明方向。所以有他存在的必要。

回複評論
218.95.252.* 在 2010年11月3日 01:19 發表

稱呼自己為懶螞蟻的都是真正的懶蛋而不是勞心者。因為真正的操盤手都是相當辛苦的。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會羡慕勤快螞蟻。因為勤快螞蟻只要搬完這些東西就可以高興下班了。沒有壓力沒有煩惱。

回複評論
110.191.249.* 在 2010年11月3日 11:57 發表

勤與懶是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的。

回複評論
120.35.0.* 在 2010年11月5日 14:59 發表

本人在廣東工廠里。學習過廠里只有腦力與體力勞動

回複評論
220.248.171.* 在 2010年11月5日 15:13 發表

那就要火眼金睛看出有本事懶和沒本事的懶了!

回複評論
221.224.83.* 在 2010年11月6日 10:32 發表

懶是有層次的,也是一種人的特質,不同工作階段要區別對待,底層的懶人要靠好的領導來引導或自已的閱歷來成長,而領導則要考慮恰當的角色和責任規劃,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值不值得是由老闆自已來衡量,有為公司發展的想法,可能也有自私的成份。

回複評論
218.95.66.* 在 2010年11月6日 13:40 發表

看似懶其實忙 外表不忙腦中忙 會思考改進工作效率到失眠的人 才是本文中所謂的懶螞蟻

外表不忙腦中不忙.....那個叫白蟻...公司的蛀蟲

回複評論
114.247.10.* 在 2010年11月7日 22:58 發表

不過是個理論 何必那麼當真。

回複評論
137.132.250.* 在 2010年11月8日 11:42 發表

杜撰的東西,日本人從來沒有研究這些螞蟻,也沒有任何正式文獻。 況且螞蟻是分工合作的動物,各司其職,各負所責,就像機械零件,哪有勤奮懶惰之分。 中國人真猥瑣,弄些似是而非的東西,還往皇軍頭上掛。

回複評論
Jollyxio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8日 11:50 發表

我就是那一個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6.77.136.* 在 2010年11月8日 21:37 發表

我看過上面各位仁兄仁姐仁弟仁妹的評論很好,但明白透析懶螞蟻道中道非常道,非明是人,明道是仙。

回複評論
❀﹏光源╮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9日 17:32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對。

回複評論
凌齐冠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10日 13:39 發表

研究說了,一群螞蟻只有幾隻是懶螞蟻,其餘的都是勤快螞蟻,所以,在人類社會中,你我這樣的螞蟻應該還是屬於老老實實工作的勤快螞蟻吧~~~~

回複評論
小米粥 32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10日 19:54 發表

呵呵,和懶洋洋一樣! 懶羊羊的12句超可愛的話

懶羊羊的12句超可愛的話 1、幸福的日子,就是吃飽了撐著去睡覺的日子。 2、班長:你看我的眼神多堅定。 3、我又可愛,又有責任感,dug524g我到底犯了什麼錯? 4、灰太狼,大笨狼,永遠鬥不過喜羊羊,還要伺候紅太郎。 5、現在你們才是矮冬瓜,我是高冬瓜。 6、我是懶羊羊,我愛吃東西,吃很多東西,吃完東西要睡覺,睡個大懶覺,懶覺睡多了,再吃東西,再睡懶覺。 7、到處睡覺就是有好處。 8、我又做噩夢了,感覺像是與狼共枕。 9、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10、喜羊羊:如果灰太狼變好,你會怎麼樣? 懶羊羊:很傷心,因為這樣就不好玩了。 11、我還沒睡醒那(抱怨中) 既然這樣,先睡個覺再說吧(ZZZ) 別妨礙我睡覺(抓狂中) 12、我不想當上校,我當炊事班班長行嗎?(牛氣衝天)

回複評論
118.113.183.* 在 2010年11月14日 02:23 發表

說實話 很多看上去很忙的人 都在“假忙” 只是為了表現出很勤奮的樣子而已 時常思考的人 在常人眼中看來 是在“發呆” 畢竟一心不能二用 真懶的話應該直接睡覺 因為睡覺不會是在思考問題 也沒有體力勞動

回複評論
112.116.6.* 在 2010年11月15日 17:09 發表

懶是相對 的,是另外一種勤~~~~~~~~~

回複評論
219.235.88.* 在 2010年11月17日 10:02 發表

原來我的女兒就是個懶螞蟻,如此的珍貴啊!

回複評論
116.21.242.* 在 2010年11月17日 20:31 發表

222.95.25.* 在 2009年7月18日 23:33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荒唐的理論

其實,這理論並不荒唐。我想“勤”指的是看得見的體力勞動;而“懶”指的是看不見的腦力勞動。“懶”和“勤”其實指的都是勤,只是用不同的字來表示不同的勞動而已。而“勤”和“懶”,“體力”和“腦力”的分工就像我們所說的專業那樣,一個人所學的這個專業不懂另一個人所學的另一個專業是很常見的。

回複評論
116.21.242.* 在 2010年11月17日 20:43 發表

118.113.183.* 在 2010年11月14日 02:23 發表

說實話 很多看上去很忙的人 都在“假忙” 只是為了表現出很勤奮的樣子而已 時常思考的人 在常人眼中看來 是在“發呆” 畢竟一心不能二用 真懶的話應該直接睡覺 因為睡覺不會是在思考問題 也沒有體力勞動

其實也不然,有時候只是坐著“發呆”和躺著“發呆”而已。即使躺在床上,把眼睛閉上,也不一定就是在睡覺。畢竟躺著“發呆”比坐著“發呆”要舒服一點。

回複評論
220.170.175.* 在 2010年11月18日 16:34 發表

婆說婆有理 公說公有理 只要適合自己就全盤照收

回複評論
117.24.166.* 在 2010年11月21日 10:17 發表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區別是必然的

回複評論
阿狼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22日 15:28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懶螞蟻並不是真正的懶,它只是懶於雜務罷了,在某個方面來說它是勤奮的,它勤於思考嘛,這個跟懶人可大有不同了。

回複評論
童川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22日 17:58 發表

219.139.121.* 在 2009年2月14日 23:56 發表

有勞力者,更要有勞心者,但勞力者必須大多數,少數願勞心多數願勞力!

同意:畢竟管理的層次呈階梯狀

回複評論
童川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22日 17:59 發表

阿狼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22日 15:28 發表

懶螞蟻並不是真正的懶,它只是懶於雜務罷了,在某個方面來說它是勤奮的,它勤於思考嘛,這個跟懶人可大有不同了。

同意,懶螞蟻不懶。只是他與其他螞蟻處在的價值層面不同

回複評論
27.188.21.* 在 2010年11月23日 10:21 發表

不錯的理論,為那些閑人而又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找到了理論依據。支持! 很有同感,原來不理解,現在看瞭解個理論能理解為什麼企業要養些閑人了。互補定理的運用。

回複評論
Tonny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23日 13:26 發表

222.95.25.* 在 2009年7月18日 23:33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荒唐的理論

“懶螞蟻”只是相對而言,所謂的“懶”只是指他們在體力勞動方面的付出較少,更多的是為了企業的長期戰略出謀劃策,勞心勞神。往往這些“懶螞蟻”才是真正左右企業命脈的核心。 當然,如果把“懶”理解成“混”的話,以上的話當我沒說。

回複評論
121.18.209.* 在 2010年11月24日 10:51 發表

多餘的理論,說白了就是管理者的角色,不用太關註一線操作,只要把握大局,定好方向就行

回複評論
123.113.41.* 在 2010年11月26日 14:47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現代的理論

回複評論
113.89.35.* 在 2010年11月28日 12:37 發表

“懶螞蟻”其實就是作為領導者的一種遠見和才能罷了。“懶螞蟻”只是此次實驗研究的一個叫法和比作而已。不能說懶,只是工作的分工不同。

回複評論
183.39.184.* 在 2010年11月29日 22:47 發表

懶螞蟻也就是軍隊配置中的軍師、參謀員,確是一個運籌帷幄的角色。

回複評論
Cxl8120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30日 16:44 發表

上面有些網友較真了,懶螞蟻現象只是由科學實證延伸出的一種管理理念,而且“懶”在此處亦是相對而言,實指分工不同。

這提醒我們,業績與貢獻是績效考核最為重要的因素,切莫太過註重對日常行為的評價,在尊重勤奮的同時,不要過分強加此意於所有角色。

回複評論
113.134.38.* 在 2010年12月2日 15:40 發表

120.39.232.* 在 2010年6月11日 22:45 發表

懶螞蟻應該是從勤螞蟻中走出來的少數螞蟻吧,不然沒有從勞動中或實際工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不會有理論的,要不然是紙上談兵了。

說的挺好的,沒有實踐是沒有發言權的,之所以懶,那是要有資本的。甜從苦中來,也是走過了那一段的路程後的進一步升華,如果不是,那大家都去學懶螞蟻了。

回複評論
219.129.12.* 在 2010年12月2日 22:50 發表

此懶非彼懶,我還是做一個勤的人,所謂天道酬勤

回複評論
220.231.12.* 在 2010年12月3日 07:17 發表

給好評似乎都不起作用,還是原來的推薦量。

回複評論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4日 16:52 發表

懶螞蟻真的是有那麼大的用武之地嗎

回複評論
222.84.30.* 在 2010年12月5日 18:29 發表

所謂懶和勤是人剛開始觀察的時候區分的,因為人與螞蟻無否溝通,不清楚螞蟻社會的分工,區分的標準就成了是否參與尋找搬運食物。進一步研究發現,懶螞蟻並不懶,它們雖然沒有參與搬運食物,但卻能帶領勤螞蟻去找到新的食物來源。在一個企業裡面,"懶螞蟻"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人,但是,確是帶領員工走出困境,開發新產品,尋找新市場,新資源的人。

回複評論
阮军海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8日 10:52 發表

懶人的最高境界:不要讓人尤其是老闆覺得你懶就行了!!!

回複評論
水幕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10日 14:55 發表

原理懶螞蟻特別重要呀

回複評論
尹亭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10日 23:46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懶螞蟻不等於懶人

回複評論
114.233.90.* 在 2010年12月11日 12:08 發表

想做懶螞蟻並不容易!信息的收集,自身表現都要經得住沒被髮現前的考驗。

回複評論
27.18.110.* 在 2010年12月11日 13:00 發表

能者勞力,智著勞心

回複評論
111.192.187.* 在 2010年12月11日 22:42 發表

現實中懶螞蟻的悲劇現象或準悲劇現象確實存在,值得一把手反思啊

回複評論
122.233.52.* 在 2010年12月12日 16:27 發表

Wfyitxvke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3日 16:46 發表

人無全人,要正確的理解小故事

說的很對,正確理解,靈活運用

回複評論
邝爷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13日 16:46 發表

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成“懶螞蟻”的,有些人卻是真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220.173.136.* 在 2010年12月14日 13:43 發表

這種定義完全是一種由自然界演變出來的定義,與懶螞蟻無關的,懶螞蟻也是自然界蟻類的一種分工,這種定義用在企業當中沒有必要也沒有實際的意義,如果人人都是“懶螞蟻”,那樣對企業是很不利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小故事沒有必要把他弄成一種定義,特別是在管理上,純粹的屬於扯淡

回複評論
219.153.136.* 在 2010年12月15日 13:12 發表

有幹勁就灑下你的汗水,有知識就奉獻你的智慧,兩者都沒有你就讓出崗位!

回複評論
121.57.41.* 在 2010年12月15日 21:00 發表

117.136.5.* 在 2009年6月27日 18:57 發表

這是對於相對大的領導來說,可以做懶螞蟻,對於一個小小的領導來說是兩種螞蟻的精神都要具備的。

你的這種思想,真應對了咱們中國幾千年的中庸思想。

回複評論
180.110.60.* 在 2010年12月16日 14:56 發表

219.153.136.* 在 2010年12月15日 13:12 發表 有幹勁就灑下你的汗水,有知識就奉獻你的智慧,兩者都沒有你就讓出崗位!

精辟 另外,能不能別玩弄文字……懶螞蟻之於螞蟻 同於腦力勞動者之於企業,人們熟而又熟的理念你非冠上“”就成了所謂的理論,這不是純屬浪費社會資源麽……非要強調一個懶,有什麼意義,何苦來哉!

回複評論
58.20.184.* 在 2010年12月18日 11:30 發表

物競天擇的結果是能夠被人接受的。名詞上張冠李戴就是對智慧的玩弄。

回複評論
58.20.53.* 在 2010年12月19日 20:02 發表

勞心亦勞力,勞力亦勞心!

回複評論
123.125.1.* 在 2010年12月19日 20:16 發表

精彩的論斷,企業往往需要這樣的分工,平時也需要讓忙蟻,瞭解懶蟻們在做什麼,並支持他們的懶

回複評論
182.151.233.* 在 2010年12月19日 23:31 發表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定要有自己的智囊團體。

回複評論
Jdaky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0日 00:59 發表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3月10日 10:53 發表

那種懶螞蟻應該不能叫懶螞蟻吧

對啊,叫偵查蟻比較合適吧,純屬沒事找事的

回複評論
202.167.250.* 在 2010年12月20日 13:04 發表

贾波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6月8日 23:37 發表

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勤者見勤,懶者見懶~

回複評論
樊飞燕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1日 10:22 發表

這裡“懶”可以理解為做為領導者的低姿態,實則是一個外表沉靜內心裡卻有一股火焰的智者的低調。

回複評論
116.228.160.* 在 2010年12月21日 12:00 發表

懶者,智者。勤者,工也。根據不同的時間、場所、狀態表現形式不同哦。

回複評論
我爱小猪猪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1日 15:10 發表

存在就是有理由的,不要只關註錶面!

回複評論
hu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2日 09:16 發表

懶於具體事務,卻勤於思考創新的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指揮者。

回複評論
220.163.120.* 在 2010年12月22日 10:51 發表

懶又有介面了~~~~懶骨頭

回複評論
Linshao0101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2日 22:37 發表

懶與勤之間沒有準確的定義和界限,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把握好其中的微妙之處,把握好的就會成為定律中的“懶螞蟻”,把握不好就相反了,把握的程度越高,獲得成為“懶螞蟻”的幾率越大啊!

回複評論
117.28.178.* 在 2010年12月23日 23:43 發表

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啊!就如,有的人好動,而有的人喜歡安靜一樣啊。所以,我也同意啊

回複評論
119.57.32.* 在 2010年12月24日 16:12 發表

對,很多人自身素質,決定了本身的定位,但是勤能補拙還是要堅守的

回複評論
60.206.38.* 在 2010年12月25日 21:21 發表

有志者,事競成

回複評論
202.202.194.* 在 2010年12月26日 21:04 發表

此懶非彼懶也。

回複評論
Xcwhele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6日 22:05 發表

懶螞蟻指的是不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重要崗位上的人,這是相對於銷售這類職位而言的。

回複評論
Sk88788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7日 10:53 發表

懶螞蟻的作用不可忽視,但是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更頭痛的可能是怎麼去區分所謂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3.142.17.* 在 2010年12月27日 11:07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你還沒讀懂

回複評論
122.233.176.* 在 2010年12月27日 12:51 發表

211.141.255.* 在 2009年6月29日 09:59 發表

懶螞蟻得遇上好領導才行

放屁!

回複評論
219.87.182.* 在 2010年12月27日 14:00 發表

用懶字來定義那些負責偵查和巡訪的螞蟻並不恰當,懶字在人類群體裡,是用來批評那些不做事的人,而那些懶螞蟻說不定負責的工作就是偵查和巡訪,以便在環境變化時能夠做出應變,可是在人類觀察的眼裡,就變成了懶惰與不勤奮了

回複評論
韩玮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7日 17:38 發表

各位,如果瞭解“九型人格”就知道“懶螞蟻”的懶是怎麼體現出來了,又怎麼激發出來,我們國家有部分這樣的人才,可是不多,所以我們也要學會鑒別真懶還是假懶。

回複評論
邹志军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8日 21:39 發表

其實‘懶’螞蟻比勤螞蟻勤快多了,要不然就算讓它懶著,也懶不了幾天。 當然,官二代、富二代之流肯定是不在此列的

回複評論
121.32.196.* 在 2010年12月29日 09:54 發表

202.108.56.* 在 2010年4月30日 08:09 發表

這種懶不是真正的懶,在某種意義上說“勤”與“懶”體力上,對沒有劃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來說,錶面上說的,對動物來說的,而不是高級動物來說的。

這個懶應該是不屑於去做

回複評論
Apphe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9日 10:36 發表

如果我能成為一隻懶螞蟻,就好。

回複評論
124.118.16.* 在 2010年12月29日 10:48 發表

211.141.255.* 在 2009年6月29日 09:59 發表

懶螞蟻得遇上好領導才行

非常贊同!!不是所有的領導都有企業家的眼光~

回複評論
221.222.145.* 在 2010年12月29日 18:16 發表

懶螞蟻是不存在的,從外表看是沒有做事,其實它並沒有懶惰,而是從更高的層次來工作

回複評論
129.12.148.* 在 2010年12月30日 05:55 發表

"懶"這個字於本篇的運用實在甚不恰當..用"勤心者"與"勤力者"描述絕對更為適宜... 另外,用人為才這道理在如此世代該用不著去學了吧...

回複評論
202.127.20.* 在 2010年12月30日 10:08 發表

有些人心惰,有些人身惰-富蘭克林

回複評論
113.161.82.* 在 2010年12月30日 10:40 發表

218.2.113.* 在 2010年10月25日 20:50 發表

“懶”螞蟻都懶得反駁:是誰欲加之罪,說俺懶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消滅中國是邁向世界和平的必經之路

回複評論
183.30.122.* 在 2010年12月31日 01:24 發表

一個懶螞蟻都是從勤螞蟻演變而來的

回複評論
111.12.3.* 在 2010年12月31日 08:20 發表

Tslaomiao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24日 00:08 發表

有一點我不太明白,如何界定企業中的懶螞蟻

懶只是相對於體力來說而已,但對於腦力來說就是勤奮了。這裡只是相對而已,企業里這是存在的

回複評論
朱晓磊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31日 08:57 發表

完全贊同理論,我認為這裡懶,勤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古人說得好:“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回複評論
李倩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31日 10:05 發表

在民營企業中,想做到懶螞蟻是不容易的,民營企業員工工作受到老闆的限制和制約,只有在工作以外的時間才能思考戰略性問題吧。

回複評論
58.240.94.* 在 2010年12月31日 16:02 發表

君子,善假於物也,意思是說:聰明的人能夠借用外物來達到目地。

回複評論
58.240.94.* 在 2010年12月31日 16:03 發表

58.240.94.* 在 2010年12月31日 16:02 發表

君子,善假於物也,意思是說:聰明的人能夠借用外物來達到目地。

補充:懶螞蟻在組織中,以全局的角度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複評論
115.156.219.* 在 2011年1月4日 14:20 發表

懶螞蟻應該也不是天生就是“懶” 我相信每一個成為懶螞蟻之前的螞蟻,都是最勤勞的。

回複評論
222.83.127.* 在 2011年1月5日 08:22 發表

“懶”與“勤”, 就看我們站位點是什麼位置? 工作不“懶”與“勤”, 各自分工不同, 貢獻也就不同了。

回複評論
218.17.232.* 在 2011年1月5日 23:06 發表

要想“懶”,先要勤

回複評論
60.235.26.* 在 2011年1月5日 23:23 發表

理是人說出來的 取百家所見解

回複評論
123.150.182.* 在 2011年1月6日 00:42 發表

看來是詞語的應用所引發的爭議啊,你們讓我學習不少,希望能繼續指教_hot

回複評論
劉慧娜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6日 14:33 發表

這只對上層領導說的話吧,,,不適合大多數的人

回複評論
218.64.17.* 在 2011年1月6日 16:05 發表

學習了

回複評論
Nieyuxi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6日 16:46 發表

在企業中的懶螞蟻也是要有正本事的

回複評論
58.59.153.* 在 2011年1月7日 16:13 發表

凡事不走極端就好。

回複評論
58.249.117.* 在 2011年1月7日 20:35 發表

勤於思考和懶於雜務是統一的,二者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具備領導的力。

回複評論
113.139.74.* 在 2011年1月8日 16:01 發表

在企業中的懶螞蟻也要分出真正的懶螞蟻和所謂的懶螞蟻,這樣才能更好的捏死真正的懶螞蟻,讓那些所謂的懶螞蟻活下來

回複評論
219.134.188.* 在 2011年1月8日 17:40 發表

很遺憾!我不是懶螞蟻!

回複評論
Wking661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9日 14:52 發表

我覺得不適應中國企業···且這個理論我覺得有點一刀切··我覺得你說那些 案例比喻更像個一勞心勞力的螞蟻··並不是懶螞蟻··只有相對大的企業才有懶螞蟻··這些人有關係·有背景·能編會造··沒事就玩公司政治·提出些不痛不癢的事情··錶面堂而皇之··所以我覺得少些這樣人為好··想想那個企業家不是勤勞的··奇瑞的老闆原來有多拼命你知道嗎··百度成立的時候那些管理幹部沒一個懶螞蟻···所以不要做懶螞蟻··要做帶頭的螞蟻··

回複評論
116.76.29.* 在 2011年1月9日 16:51 發表

“懶”是相對打引號的呀。

回複評論
Mlboy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10日 16:56 發表

我喜歡"懶"螞蟻

回複評論
211.72.75.* 在 2011年1月10日 19:34 發表

119.145.5.* 在 2010年6月1日 15:14 發表

人類社會的發展看上去有點像是由懶和貪推動的,因為有人不想走路,所以有人發明的手推車,因為不想自己耕田,就把牲口拿來代替,就有了馬車、牛車、騾車甚至是狗橇等,然後就是汽車、火車、輪船、飛機。因為不想受熱,有了扇子、風扇和空調;因為不想刻竹箋,有了印刷術;因為不想算算數,發明瞭電腦;因為不想煮水,有了飲水機;因為不想經常急超市,所以有了電冰箱;太多太多了。

文中所提並非因為懶和貪,我不認為方便和懶能畫上等號,一個講求效率的人,能叫他再刻竹箋嗎(還是要帶個龜殼)?雖然他很勤快...,

回複評論
119.49.176.* 在 2011年1月11日 12:20 發表

勞心、勞力兩者各司其責,各有各的分工,但兩者要想互相兌換,則困難重重:職位不同、職責不同。難!

回複評論
220.163.250.* 在 2011年1月11日 13:57 發表

有意思,學習了,謝謝

回複評論
老肚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11日 14:05 發表

學習了,謝謝

回複評論
117.79.232.* 在 2011年1月11日 17:32 發表

孙光磊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23日 18:52 發表

當不成“懶”螞蟻,但絕不當懶人。人與人合作,專攻互補才能發揮大作用。但是生活中的人,要學習野生大自然中的動物,在忙碌時要時不時的停下來,看看周圍環境是否安全,有危險時要準備好逃。

恩 同意

回複評論
123.115.10.* 在 2011年1月11日 21:39 發表

懶螞蟻也不是那麼好做的,善於想像,他們的手懶一點,但是腦鄞。

回複評論
117.24.202.* 在 2011年1月13日 16:52 發表

雒喜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18日 23:10 發表

我們有時候經常在做勤快的螞蟻,偶爾會做懶螞蟻,但是很少會作秀。

有時候和經常

回複評論
123.4.165.* 在 2011年1月13日 21:22 發表

很好!贊成

回複評論
113.97.208.* 在 2011年1月14日 14:15 發表

此理論誤人!勤於思考善於觀察的螞蟻不能說是懶螞蟻.

回複評論
121.12.152.* 在 2011年1月15日 09:27 發表

“懶”是相對“覓食”;然對於“思考”可謂為“勤”,故不具有代表性。

回複評論
119.131.146.* 在 2011年1月15日 09:53 發表

我倒蠻欣賞這理論的,最記得以前我的一位數學老師跟我們說,數學學得好的都是懶人,因為他們想偷懶,所以總能找出快速的做題方法,我覺得道理是一樣的,可能有些人很努力的在忙事情,但是太忙了就沒時間想新辦法快速地完成事情。所以,其實想自己跟著進步,最好的辦法就是,忙一段時間就歇一會去總結總結之前做事的方法。

回複評論
120.42.37.* 在 2011年1月16日 16:20 發表

其實嗎,對於我們新人來說,這個東西還是有點借鑒意義的。謝了!

回複評論
121.205.152.* 在 2011年1月16日 19:28 發表

不叫懶,是有思想,只會幹活不會思考沒心眼的不是好員工

回複評論
27.42.200.* 在 2011年1月16日 23:58 發表

什麼懶螞蟻 只是分工不同,就好比人類的體力活與腦力活兩種人群,

回複評論
116.233.219.* 在 2011年1月17日 16:53 發表

問題是如何辨別“懶螞蟻”是真的偷懶還是勤於思考.... 實際工作中也很難讓“懶螞蟻”懶於雜物,畢竟缺衣少食的危機不可能時常發生...

回複評論
61.190.42.* 在 2011年1月17日 21:26 發表

test

回複評論
218.242.249.* 在 2011年1月19日 12:56 發表

懶螞蟻要有自知自明,還要有英雄氣概,能撐的起放得下,關鍵時候能帶領大家走出困境,紙上談兵就不是一個“懶”能襯托的了。。。。

回複評論
122.234.15.* 在 2011年1月19日 19:02 發表

唐僧師徒五人缺了誰都沒有味

回複評論
221.223.206.* 在 2011年1月20日 14:00 發表

就單獨看待該理論而言,“勤”與“懶”,因時、因地、因人而言!

回複評論
111.174.176.* 在 2011年1月21日 11:14 發表

懶螞蟻是專才,勤快的螞蟻是平才。企業應該要什麼要的才呢??

回複評論
219.135.195.* 在 2011年1月25日 12:34 發表

看完,覺得挺有意思啊~

回複評論
Wbsyuer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25日 19:36 發表

對於一個公司,需要懶螞蟻。而對於我們更多普通個人,每個人在忙碌的同時,不能丟掉了思考

回複評論
222.76.71.* 在 2011年1月26日 16:43 發表

219.136.104.* 在 2010年5月22日 04:01 發表

我覺得這句話里,所謂的好領導就是能夠真的去聽,並思考你的意見、建議的人。

這裡的懶螞蟻其實就是生活中那些在尋找機會等待的人!好馬也需要伯樂。其實現在的80後90後都很多這樣的人不知道要做什麼價值在哪裡。但是不代表他們能力不夠只是時間不對罷了~!

回複評論
61.130.96.* 在 2011年1月27日 08:04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懶螞蟻只是研究初期對少數無所事事的螞蟻的稱呼吧,進一步研究之後才發現這些螞蟻的獨特之處,只是繼續沿用了這個稱呼而已?

回複評論
58.61.137.* 在 2011年1月27日 17:14 發表

這是一個團隊或者是一個公司都離不開這樣的懶螞蟻,因為這樣的懶螞蟻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回複評論
219.142.122.* 在 2011年1月28日 16:41 發表

認真經營生活,不流於俗套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61.145.246.* 在 2011年1月28日 16:44 發表

只要不是真正的魚目混珠的“懶”,這樣的懶螞蟻或許有存在,和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如果特設這種部門,也必須建立在勞力的基礎上,才能結合各方面的現狀去思考,判斷,

回複評論
Vincent wo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29日 16:06 發表

懶螞蟻效應,純粹是一種失敗的試驗或者說是一種故弄玄虛的理論。哪只不是懶螞蟻,而是一些領導;它擔負了一定的責任,而其它的勤勞螞蟻是願意為它們而付出勞動的。

回複評論
218.204.110.* 在 2011年1月30日 17:46 發表

"懶螞蟻"-在根據不同的時間、場所、環境中能表現出不同的工作方式,帶領大家衝出困境.

回複評論
14.104.204.* 在 2011年1月31日 13:18 發表

124.224.72.* 在 2009年12月28日 11:33 發表

我覺得“懶螞蟻”理論很正確。在企業當中,我們大多數人腳踏實地的為自己的崗位奮鬥,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貢獻,而同時卻錯過很多他們認為實現不了的想法,或者想過卻沒有為之行動。那些“懶螞蟻”恰恰相反,他們有很多想法,但在現有的情況下只有一部分轉化為價值,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他們的價值就會很好的體現出來。

表示支持

回複評論
117.88.36.* 在 2011年1月31日 16:29 發表

做不好雜務的螞蟻不知道算不算是懶螞蟻...

回複評論
Xjf2346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3日 22:01 發表

知道自己屬於哪只螞蟻,走正確的路,這才是務實之道,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回複評論
60.55.200.* 在 2011年2月6日 19:53 發表

222.213.168.* 在 2009年8月26日 08:27 發表

“懶”能說成是勞心嗎?善於思考,善於觀察,是懶嗎?謬論!!!!

他們說的懶加了引號,也就是說是錶面的,本問說的懶也是錶面的

回複評論
杨耀华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7日 21:47 發表

哈哈一種現象

回複評論
13806952370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8日 08:50 發表

呵,萬物終有源,不是隨便一隻螞蟻都可以做“懶螞蟻”的。

回複評論
125.92.181.* 在 2011年2月8日 22:32 發表

要做懶螞蟻,就要先做勤螞蟻,只有先熟悉各方面業務,才能看清其不足,不能閉門造車,不切實際。

回複評論
58.52.75.* 在 2011年2月8日 23:29 發表

Wbsyuer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月25日 19:36 發表

對於一個公司,需要懶螞蟻。而對於我們更多普通個人,每個人在忙碌的同時,不能丟掉了思考

恩,每個人在忙碌的同時,不能丟掉了思考, 這話說的好,再忙也不要陷於機械運動 現實環境中大多數人不可能一開始就在企業里做到“懶螞蟻”指揮者的高度,都要經過“勤螞蟻”執行者過程的不繼積累,這期間沒丟掉思考的人就是清醒的一群 我看上面其它太多人的評論都咬文嚼字,抓住一點不放,真的沒必要 看文主要在於領會作者想表達的意旨,可能引申其它的觀點,但沒必要死抓不放,居然還有人憤青到拿中國同樣理論出現的時間來比較,這就說明你愛國了,真是。同一個東西總會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出現。

回複評論
58.52.75.* 在 2011年2月8日 23:33 發表

58.52.75.* 在 2011年2月8日 23:29 發表

恩,每個人在忙碌的同時,不能丟掉了思考, 這話說的好,再忙也不要陷於機械運動 現實環境中大多數人不可能一開始就在企業里做到“懶螞蟻”指揮者的高度,都要經過“勤螞蟻”執行者過程的不繼積累,這期間沒丟掉思考的人就是清醒的一群 我看上面其它太多人的評論都咬文嚼字,抓住一點不放,真的沒必要 看文主要在於領會作者想表達的意旨,可能引申其它的觀點,但沒必要死抓不放,居然還有人憤青到拿中國同樣理論出現的時間來比較,這就說明你愛國了,真是。同一個東西總會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出現。

當然文章想表達的意旨就不用贅述了,文章里亦有說明

回複評論
61.178.80.* 在 2011年2月9日 10:04 發表

這個“懶”意味深長,需細細體會!

回複評論
218.22.39.* 在 2011年2月9日 10:31 發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回複評論
124.128.244.* 在 2011年2月9日 10:53 發表

為什麼用螞蟻做實驗,難道日本人能知道螞蟻溝通的內容,能分析它們全部的行為?這個實驗沒有價值。

回複評論
116.246.20.* 在 2011年2月9日 16:46 發表

勞心者與勞力者可以簡單的看成一個人的大腦與軀幹,缺一不可,大腦需瞭解軀幹能做什麼才能結果最優化

回複評論
222.172.51.* 在 2011年2月10日 15:42 發表

懶螞蟻,是觀察者的認知,把分工不同,相對體力勞動而言視為“懶”。沒有必要討論了。

回複評論
60.222.59.* 在 2011年2月10日 21:15 發表

218.24.144.* 在 2010年8月31日 15:05 發表

國外可以 有 但是在中國 就是蛀蟲披著懶螞蟻的皮

精辟,中國國情

回複評論
58.20.105.* 在 2011年2月11日 14:27 發表

研究者之所以稱之為懶螞蟻,只是在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作用之前的稱呼罷了,但現實管理中哪有這種情況?

回複評論
60.211.178.* 在 2011年2月11日 16:40 發表

首先要有一個角色定位,懶,要有懶的資格,作為一名普通員工,懶的代價往往是很大的。

回複評論
520feizai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11日 19:07 發表

很有意思!~謝謝分享

回複評論
Nix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11日 21:04 發表

可以理解為是二八定理的一個延伸吧

回複評論
Love retur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12日 17:21 發表

在螞蟻的世界里,這些所謂的懶螞蟻確實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懶螞蟻”也都如此?畢竟人類是有思想的動物,即使有,老闆也未必給以足夠的時間讓他們發揮應有的作用,沒等到那天早捲鋪蓋走入了。

回複評論
218.85.12.* 在 2011年2月13日 16:33 發表

懶螞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看上去不在時時刻刻作業,但是對待工作卻很用心,勤於動腦,眼界較遠較寬,但是大部分企業往往眼裡容不下這樣的人,經常都形式性地去附加工作給這樣的人,其實這樣大多時候是沒必要的,因為懶螞蟻通常是高效的,太過於逼迫,就會逼走有價值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183.64.202.* 在 2011年2月15日 09:16 發表

勤與懶只是人們的一念之間,真正意思上沒有勤懶之分,只是各各司其職,各司其責罷了

回複評論
蒲刚清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15日 19:50 發表

懶,也得有境界不是, 要是沒有能力,只知道好逸惡勞,沒有自己的特點,那不是懶,是庸

回複評論
119.41.52.* 在 2011年2月16日 22:59 發表

作為普通員工懶螞蟻,要運用知識去學會思考,學會找到自己的正確方向,要懂得如何去發揮,否則只能永遠做螞蟻了。

回複評論
58.60.50.* 在 2011年2月17日 22:52 發表

每種人的存在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存在。上帝是公平的,賜予每個人一種生存的能力。各司其職才不會餓死。

回複評論
59.36.140.* 在 2011年2月18日 15:02 發表

懶螞蟻就是戰略決策者,總是能站在所有人的高度看問題,發現問題。一個企業要有這樣的人和這樣的組織,才不會在出現經濟危機時無所適從或倒閉。

回複評論
180.168.98.* 在 2011年2月18日 15:13 發表

94.192.143.* 在 2010年4月20日 07:56 發表

“懶”這個定義不是很正確,這也許是我們常說的大智諾愚吧。。。 懶螞蟻把精力用在分析市場

大智諾愚 字都寫錯了

回複評論
180.168.98.* 在 2011年2月18日 15:15 發表

58.52.75.* 在 2011年2月8日 23:33 發表

當然文章想表達的意旨就不用贅述了,文章里亦有說明

有道理 挺

回複評論
202.60.235.* 在 2011年2月19日 13:43 發表

每個人不可能天生便是"懶螞蟻" ,所謂的"懶螞蟻"也曾當過"勤螞蟻",

回複評論
Tianbin2013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0日 14:11 發表

懶的前提:必須證明懶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否則會被勤與領導者所憎恨

回複評論
119.134.247.* 在 2011年2月20日 20:33 發表

懶螞蟻勤於思考,只不過懶於錶面。它可以很勤快,只是對收穫來說可能沒有多大的成就而已,但立足於組織則不只要領導的庇護,還要求自身的圓融和低調吧。就像企業里平常發揮不了作用,又缺一不可的職位一樣。流動率似乎總居高不下。

回複評論
郭大宏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1日 02:53 發表

124.163.43.* 在 2010年4月4日 21:04 發表

這個理論真無聊,螞蟻是最具組織力和戰鬥力的有機群體.

老闆首先要做個懶螞蟻,要勤於思考,懶於雜事。要想大事,觀全局。

回複評論
Candshy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1日 10:47 發表

“懶”不是真的懶吧,其實在動腦,也算是勤快。哪些真懶的,才是禍害。

回複評論
110.190.103.* 在 2011年2月21日 15:11 發表

勤腦致富,勤腦永遠快於勤勞,

回複評論
61.186.246.* 在 2011年2月21日 19:21 發表

219.139.121.* 在 2009年2月14日 23:56 發表

有勞力者,更要有勞心者,但勞力者必須大多數,少數願勞心多數願勞力!

頂。。。呵呵

回複評論
113.111.55.* 在 2011年2月21日 20:35 發表

這個理論提醒我們在忙碌的同時,不忘抬頭看看前方的路,做眼觀全局的人,不能陷身與日常繁雜事務而忘記了前進的方向。優秀的人既要努力工作,又能前瞻全局,即勞心又能勞力。

回複評論
110.86.9.* 在 2011年2月22日 09:43 發表

123.5.1.* 在 2010年4月22日 09:31 發表

懶螞蟻就是謀士,智囊

我想作者也是想表達這樣一種意思

回複評論
219.146.52.* 在 2011年2月23日 11:07 發表

上述所說的是符合外國國情的“懶螞蟻”,不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懶螞蟻”都是以背景的,真正的思想還是來自勤快的螞蟻。畢竟是勞動創造思想。

回複評論
218.86.89.* 在 2011年2月23日 12:49 發表

117.136.5.* 在 2009年6月27日 18:57 發表

這是對於相對大的領導來說,可以做懶螞蟻,對於一個小小的領導來說是兩種螞蟻的精神都要具備的。

回複評論
118.239.57.* 在 2011年2月23日 19:38 發表

很對,不然就會被淘汰~

回複評論
118.239.57.* 在 2011年2月23日 19:42 發表

219.146.52.* 在 2011年2月23日 11:07 發表

上述所說的是符合外國國情的“懶螞蟻”,不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懶螞蟻”都是以背景的,真正的思想還是來自勤快的螞蟻。畢竟是勞動創造思想。

我覺得任何事都要以實際為中心,什麼中國國情啊外國國情啊針對現實都是不實際的,國家那麼大,任何地方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市場也一樣,所以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句話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回複評論
118.239.57.* 在 2011年2月23日 19:43 發表

113.111.55.* 在 2011年2月21日 20:35 發表

這個理論提醒我們在忙碌的同時,不忘抬頭看看前方的路,做眼觀全局的人,不能陷身與日常繁雜事務而忘記了前進的方向。優秀的人既要努力工作,又能前瞻全局,即勞心又能勞力。

贊一個~

回複評論
124.133.42.* 在 2011年2月24日 10:41 發表

懶:不能僅僅理解為體力上的懶惰,而應該是腦力和體力雙重懶惰,就是不體力勞作,不腦力思考,這才是懶。懶螞蟻理論是螞蟻族群中的一種分工,他的任務就是不斷觀察、思考,一旦族群受到外界侵害時,就能有條不紊的帶領族群衝破障礙,尋找新的希望。而作為人類來講,由於功利心的侵擾,個人機遇的不確定性,導致人與人之間分工的差異不被接受,有時也難於區分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差異,這就只能靠殘酷的時間淘汰,從而造成所謂的不公。

回複評論
哼哈行者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4日 17:10 發表

看完文章知道 其實,懶螞蟻實則不懶,他們能引領企業發展的方向,讓大家明白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沒有計劃的企業是可怕的,沒有最追求的員工亦是盲目的,當然...我們要重視這樣的人才,不要被他們“懶”的表象迷惑,而是重視他們,支持他們,這樣他們所在的企業必是團結一致,所向披靡!

回複評論
114.96.185.* 在 2011年2月24日 22:45 發表

222.84.119.* 在 2010年5月13日 23:10 發表

一般頭腦聰明的人都比較懶

胡扯 聰明是實踐累計的經驗 你見過不學無術的人有所成就的麽

回複評論
125.92.241.* 在 2011年2月25日 09:08 發表

在忙碌是生活工作中,時不時的看看自己的路.當你走有一段路遠的時候,回頭一下自己最初的方向,還是那個目的點還是那個事嗎?是真“懶”還是假懶了,要是前,那恭喜自己...再上戰線..“懶”螞蟻的意境我欣於..

回複評論
219.134.95.* 在 2011年2月25日 09:12 發表

庸者勞力,能者勞心.

回複評論
116.226.75.* 在 2011年2月25日 09:50 發表

只能說有的螞蟻動腦多一些,有的螞蟻動手多一些。為什麼說動腦的螞蟻就是懶螞蟻呢?!

回複評論
222.134.77.* 在 2011年2月25日 11:05 發表

要想做好懶螞蟻只有自身素質達到一定的境界才會有資格,不是想想就可以的。

回複評論
113.74.3.* 在 2011年2月25日 15:47 發表

大驚小怪,夠人手的企業很多都有專做產業發展構想工作的,不分配具體事物,不稀奇

回複評論
115.154.126.* 在 2011年2月25日 23:00 發表

有一定的道理!

回複評論
小高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7日 20:31 發表

企業的用人關鍵在於“用有用之人”,“懶螞蟻”其實不能真懶

回複評論
114.218.117.* 在 2011年2月28日 14:17 發表

值得爭議的理論~各有各理,值得思考!

回複評論
半铁半泥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8日 15:00 發表

此懶非彼懶。

回複評論
PeterLiu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2月28日 18:19 發表

只有出現危機的時候懶螞蟻才能體現出來,平時我們怎麼能知道誰才是危機時能夠挺身而出的懶螞蟻呢?

回複評論
124.160.96.* 在 2011年3月1日 22:33 發表

光看評論我就覺得比本詞條內容豐富的多

回複評論
116.55.200.* 在 2011年3月2日 13:50 發表

古代的門客

回複評論
111.1.186.* 在 2011年3月3日 10:07 發表

這裡面的“懶”並非十足的“懶惰”,故事中出現了“懶於雜務”及“花心思到瞭解與發覺去了”! 所以大家不要誤會,我個人覺得,這個效應是告訴我要善於動腦及動手,還有發現關註點!

回複評論
121.33.227.* 在 2011年3月3日 11:09 發表

在一個團隊中是需要懶螞蟻的,

回複評論
60.0.133.* 在 2011年3月3日 13:11 發表

善於思考,勤於總結的人,是“懶”過於偏薄,這樣說的話大家都學著做懶人得了,只能說明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不同的人才都有其一定的價值,要擅於吸納不同類型的人才。

回複評論
158.94.69.* 在 2011年3月4日 04:15 發表

lazy ants effect! so great that can improve an organisational culture!

回複評論
Masterwj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4日 15:45 發表

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7.89.190.* 在 2011年3月4日 21:59 發表

精明的螞蟻

回複評論
116.208.113.* 在 2011年3月5日 15:39 發表

所謂的懶螞蟻只不過是一些腦力勞動者

回複評論
953664832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6日 11:06 發表

從評論中得到的東西遠遠比從文章中得到的東西多,當然,我沒否認評論是建立在文章的基礎上。祝大家共同進步!

回複評論
Xiaoyuanlu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6日 11:59 發表

腦力勞動更累了

回複評論
115.208.32.* 在 2011年3月6日 21:00 發表

懶並非懶,只是表示不同的勤快方式而已。

回複評論
九酝小书虫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7日 10:31 發表

要當這種懶螞蟻沒有勤勞的螞蟻支持是不行的吧

回複評論
124.160.96.* 在 2011年3月8日 22:11 發表

沒有執行能力和決策能力的懶螞蟻,除非老闆力挺,不然也只能是把所謂的“雄才偉略”爛在肚子里

回複評論
天翔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9日 12:58 發表

任何一個團體,每個人都很重、不可或缺的。只是他們的作用不同,然而是不可替代的

回複評論
218.29.60.* 在 2011年3月9日 19:48 發表

懶螞蟻理論雖然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但不是為一種對管理理論有借鑒意義的現象,正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門客一樣,養些“懶螞蟻”不是無意的。從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講,亦可得到不少啟示。

回複評論
人中雲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9日 23:10 發表

從文章分析, 螞蟻群配置了"前哨的懶螞蟻"的一種重要組織. 大部份的螞蟻"勤勞"地不停工作,而"懶螞蟻"就為螞蟻群進行"前哨"的前期食物源的查找. "懶螞蟻"所做的就是企業(組織)的"研究和發展"部門. 它們為螞蟻群(企業)的食物源(未來市場, 市場在那裡, 市場有多大, 有多遠, 需要什麼技能等)作出前期的定位探索. 我認為這編文章的名題應正名"探索效應". 奇瑞的個案,是一個反面的教材. 原企業將其最值錢的資源(人才)裁減是短視和人力資源管理不善的表現. 這顯示出國內的企業在人才資源管理的不重視, 不能確定企業長遠存在的資本是什麼:創新和質量. 這兩項都得靠人才.

回複評論
111.184.193.* 在 2011年3月10日 02:22 發表

人家生物學家是研究螞蟻行為,管理學家卻不經實證就直接拿來應用在人類的管理上。

莫非管理學家即是一種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1.79.231.* 在 2011年3月10日 08:38 發表

哪個懶是有引號的,ok?

回複評論
125.64.223.* 在 2011年3月10日 09:04 發表

懶應該是一個反意詞吧

回複評論
222.247.53.* 在 2011年3月10日 13:03 發表

懶只是一種表象,這道理誰都懂,可是這些人把他表達出來了而已

回複評論
124.133.27.* 在 2011年3月11日 14:13 發表

那些有思想有理想的人可以符合這個“懶螞蟻效應”,但是反之就不一定了,再者這與一個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這個懶螞蟻效應不具有普遍性!

回複評論
110.178.167.* 在 2011年3月11日 19:56 發表

不怎麼覺得,“懶螞蟻”也是很勤快的,只是為會勤快在雜務事情上而已,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

回複評論
124.226.192.* 在 2011年3月11日 21:28 發表

螞蟻這種昆蟲在大自然巨大推手推動下,分工出來善於觀察的和只知道看見眼前食物而興奮的,人類這種動物其實也受大自然支配,也有類似螞蟻的現象,但人是社會屬性的,比方一個集體(一個單位吧),領導(或老闆)他以他的社會習慣來看待集體內的人,會用鞭子抽打那些嘴巴和手腳顯得勤快的人。

回複評論
124.226.192.* 在 2011年3月11日 21:30 發表

那些有思想有理想的人可以符合這個“懶螞蟻效應”,但是反之就不一定了,再者這與一個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這個懶螞蟻效應不具有普遍性!

說得好

回複評論
人中雲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12日 21:22 發表

人類不是動物嗎?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不是經常向其他動物學嗎?

回複評論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13日 16:25 發表

懶於乾體力活,勤於思考。 勤於幹活,少思考。 最佳組合:適當的幹活——做好本職工作,善於思考--發展能力。

回複評論
Fangie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13日 18:04 發表

在動物界無勤或懶的現象,分工不同而以。認為它有勤懶之分不過是人類的主觀意願。這現象不能放在人的身上。

回複評論
116.21.215.* 在 2011年3月14日 10:52 發表

懶於雜物,勤於思考。 縱觀大局,運籌帷幄。

回複評論
120.2.157.* 在 2011年3月14日 12:21 發表

哈哈~~~~

回複評論
余升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16日 11:12 發表

動物界的事情和我們還是有區別的哦,不可太信哦

回複評論
姚宇航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16日 14:49 發表

所有回覆的人有事才華橫溢呀

回複評論
218.29.125.* 在 2011年3月16日 20:44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確實不錯

回複評論
119.134.247.* 在 2011年3月18日 14:51 發表

5891

回複評論
211.140.192.* 在 2011年3月19日 12:23 發表

說到底還是能力啊

回複評論
113.87.16.* 在 2011年3月19日 13:58 發表

這個就 是 來證明彼得效應的最佳效用了,

回複評論
Msk1984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19日 14:41 發表

相對的

回複評論
121.206.192.* 在 2011年3月19日 19:32 發表

哦!原來是北海道!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研究的,算我孤陋寡聞!不過我自己在2004年已經基本完成我的ANT管理系統,現在成立公司一家顧問公司,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多點溝通863680742! 說真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懶螞蟻!我想我只有日本人才會這麼認為!這就叫投射效應!

回複評論
59.51.216.* 在 2011年3月20日 10:55 發表

我一直都在做一隻勤螞蟻,感覺很累啊。手下一幫人家,組織不好,無論身體心理上累的還是自己!嗯,我得靜下來學學懶螞蟻了。

回複評論
27.19.35.* 在 2011年3月20日 20:28 發表

如何做到懶於雜務,勤於思考? 懶的時候要善於觀察和總結,這樣才能夠有正確的思想!

回複評論
李欧洋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21日 20:10 發表

企業,就要有勤有“懶”。配合到位,一心為集體,心使一處,才有強勁的競爭力啊。。。

回複評論
Dabozi119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22日 16:08 發表

這裡面所說的藍螞蟻,是不動手,愛動腦的人!並不是無所事事!

回複評論
114.33.12.* 在 2011年3月22日 16:55 發表

找過了很多資料 日本北海道大學根本沒有發表過這樣的研究

不知道這「懶螞蟻效應」謠言怎麼來得

回複評論
113.57.120.* 在 2011年3月22日 20:41 發表

222.130.188.* 在 2009年4月19日 16:18 發表

“懶”螞蟻只是錶面的,在團隊中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每個團隊需要不同形式的勞力者!

贊同,這裡的勤是指執行事務的人,做事的人,懶是指懶於雜務而能靜下來想想企業的現狀及其未來發展的人,是能把握全局的人,是動腦的人,勤與懶只是相對於各自工作性質不同,各司其職

回複評論
113.57.120.* 在 2011年3月22日 20:43 發表

59.51.216.* 在 2011年3月20日 10:55 發表

我一直都在做一隻勤螞蟻,感覺很累啊。手下一幫人家,組織不好,無論身體心理上累的還是自己!嗯,我得靜下來學學懶螞蟻了。

聰明的管理者要學會知人善任,權力下放,自己才不會累也有效的利用了各種人才。

回複評論
61.231.70.* 在 2011年3月22日 22:06 發表

懶在錶面,勤於腦~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23日 16:02 發表

114.33.12.* 在 2011年3月22日 16:55 發表

找過了很多資料 日本北海道大學根本沒有發表過這樣的研究

不知道這「懶螞蟻效應」謠言怎麼來得

添加了參考文獻,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複評論
125.39.35.* 在 2011年3月23日 17:11 發表

懶螞蟻的描述好像公司的領導,“不被雜務纏身而擅長於辨別方向和指揮前進,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來”大概只有公司領導才能統想全局,才可以指揮方向

回複評論
61.142.111.* 在 2011年3月23日 19:24 發表

的確是這樣,只是平時想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程度

回複評論
220.188.149.* 在 2011年3月24日 00:21 發表

這裡的懶與勤沒有具體的定義,我們應該責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回複評論
121.13.250.* 在 2011年3月24日 09:49 發表

對於現實的社會和競爭壓力,身為“懶人"必將被淘汰!我認為文章中所說的”懶人“應該是指那些不是盲目勤奮、埋頭苦幹的人,而是時不時為在忙碌之中停下來思考片刻的人。故身為“懶人"必將被淘汰!,”勤人“不一定不被淘汰,但是,“勤+思”的人肯定不會被淘汰!

回複評論
221.4.141.* 在 2011年3月24日 11:32 發表

我對懶螞蟻的理解是,做事情不要讓一些雜事不關緊要的事情纏身,思考一下重要的事情,先做重要的事情。

回複評論
金涛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25日 23:10 發表

這個懶螞蟻理論我得拿幾隻螞蟻研究一下,是不是真的這樣。

回複評論
111.178.151.* 在 2011年3月26日 07:31 發表

何時懶?何時勤?值得領導者深思啊!

回複評論
124.160.127.* 在 2011年3月26日 14:07 發表

懶螞蟻曾經也是勤螞蟻,只有從勤螞蟻中脫穎而出,才可成為懶螞蟻,懶螞蟻從巨集觀把握整體趨勢,勤螞蟻在微觀實施各項活動,懶螞蟻和勤螞蟻共同維持組織的運行與發展

回複評論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28日 13:42 發表

道德經曾有言:天生萬物,皆相生相剋,相輔相成。這裡的勤與懶也只是錶面現象,奇瑞的實例只是職能不同的部門罷了。要創造更好的,就需要心與力有機結合。

回複評論
211.141.104.* 在 2011年3月28日 17:58 發表

每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了,都有各自的特長所在,也就是說產生懶螞蟻這種想象也是客觀存在的想象,一個好的企業需要精英但同時也不能忘了普通的人才!

回複評論
Leekeungc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28日 20:55 發表

"懶",是相對勤而言,只是個比喻的說法,我想理論中的“懶”是那些不專註於具體工作的人,而將心思關註在具體工作之外,才能有跳出具體工作“圍城”的大局觀,並不是說不幹活的人都是好的。

回複評論
124.134.128.* 在 2011年3月29日 21:32 發表

時刻準備著

回複評論
痞子小圣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30日 00:19 發表

所謂的懶 是在他人的眼中, 其實懶不懶 自己知道

回複評論
嗝嗝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30日 10:42 發表

一個企業應該有不同的人存在,才是一個好企業

回複評論
222.82.170.* 在 2011年3月30日 11:43 發表

具體事務具體論··

回複評論
118.117.9.* 在 2011年3月30日 14:38 發表

可能懶螞蟻是能力強的,能力強的與能力弱的乾同樣的事,強的人可用較少時間幹完,餘下時間懶

回複評論
118.117.9.* 在 2011年3月30日 14:40 發表

124.134.128.* 在 2011年3月29日 21:32 發表

時刻準備著

說的好

回複評論
张伟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30日 16:01 發表

此懶非彼懶也。

回複評論
arvi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3月31日 10:21 發表

懶和勤快只是相對意義的 懶於思考者,必須付出體力勞動 吝嗇體力者,必須勤於思考 相輔相成,各取所長,各盡其責

回複評論
113.93.165.* 在 2011年4月1日 10:38 發表

我認為這個理論很不錯,但理論歸理論,在我國現時的發展水平來看,還沒能很好地發揮到這個理論的作用,況且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使用這個理論,很多人都會停留在多勞多得的層面上,老闆喜歡看到員工勤奮,假如他聘請的員工是一隻懶螞蟻,我想他早就把他給解雇了

回複評論
200.79.0.* 在 2011年4月2日 04:27 發表

懶螞蟻不就是那個只需出一張嘴的領導者嗎? 懶螞蟻效應裡懶螞蟻就是大大小小的指領導者啦!!! 不然還真是有小小員工可以拿人薪水,每天坐在那蹺腳看報紙/喝咖啡?想得美吧!!!

回複評論
岳雷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2日 20:16 發表

“懶”螞蟻效應。有作為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懶的。行動懶者,思考勤;思考懶者,行動勤;兩者皆為半勤者。思考勤,且行動勤者,為全勤也。呵呵。。

回複評論
113.104.203.* 在 2011年4月3日 18:17 發表

勤與懶是相對的,在各行業中兩都不可缺!!

回複評論
125.71.229.* 在 2011年4月3日 23:18 發表

219.238.212.* 在 2010年4月20日 15:06 發表

懶螞蟻就是領導啊

就是

回複評論
118.181.79.* 在 2011年4月4日 17:08 發表

岳雷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2日 20:16 發表

“懶”螞蟻效應。有作為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懶的。行動懶者,思考勤;思考懶者,行動勤;兩者皆為半勤者。思考勤,且行動勤者,為全勤也。呵呵。。

全勤為其一,更需精也

回複評論
Yjh0331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6日 14:02 發表

122.193.46.* 在 2010年4月18日 13:43 發表

以為很牛的科學定論,只不過是膚淺的經驗總結

樓上的別以為自己水平很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你懂嗎?? 有哪個科學定論不是從實際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你平時吃喝拉撒的方法也是你經驗總結的最優方法,說不定你也可以以此寫書寫論文了!!

回複評論
60.55.200.* 在 2011年4月7日 16:09 發表

懶 也需要技術

回複評論
朱山悬叶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7日 21:44 發表

這是軟實力的提現

回複評論
114.42.14.* 在 2011年4月8日 17:32 發表

富二代,富三代 -- 基因里 不是懶螞蟻(你以為他想拿行李,就有得拿嗎?),也會成為懶螞蟻! 窮二代,窮三代 -- 基因里 不是勤螞蟻(你以為他不勤就有飯吃嗎?),也會成為勤螞蟻! 財富分配到這個方式,還有的談嗎?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時代已過,向新貧的一代致敬!

回複評論
221.0.92.* 在 2011年4月10日 09:44 發表

其實懶螞蟻和勤螞蟻一樣重要,只是他們的分工不同,在現實企業中失去了誰也不行。就像一個國家一樣,即得有基層工作者還得有領導者!所以就現實生活來說,我不能妄自評論誰更重要!

回複評論
221.0.92.* 在 2011年4月10日 09:49 發表

113.57.120.* 在 2011年3月22日 20:43 發表

聰明的管理者要學會知人善任,權力下放,自己才不會累也有效的利用了各種人才。

學懶螞蟻也可以,不過你得慢慢來,不要適得其反就行!懶螞蟻也有懶螞蟻精髓之處!

回複評論
59.44.91.* 在 2011年4月11日 13:05 發表

211.141.255.* 在 2009年6月29日 09:59 發表

懶螞蟻得遇上好領導才行

哈哈,這本身就是領導給自己的懶惰找的藉口。

回複評論
222.66.4.* 在 2011年4月11日 13:48 發表

懶螞蟻誰都想當,不一定誰都當得好。

回複評論
211.142.247.* 在 2011年4月12日 13:38 發表

懶人的智慧

回複評論
朱晓玲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14日 20:02 發表

鱼少SHOW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23日 13:40 發表

就怕懶了還不往正途想!

說得超好。

回複評論
114.32.231.* 在 2011年4月15日 14:29 發表

很熱烈的話題,提供敝人的想法,供大家檢驗 1. 懶螞蟻是觀察者藉由其外觀活動特色定義的,重點是螞蟻王國主人的看法 2. 如果各位先進有這麼一天,由長期擔任工蟻的角色,奉命擔任懶螞蟻,各位先進會如何做,是不是有把握做得好 a. 可不要為了績效,跑去當勤勞螞蟻,因為這不是您的任務,做了也沒有績效,甚至打亂目前勤勞螞蟻的組織運作

b. 思考及探索: 為了自己的績效,可得每日勤思勞想,看看這條路線的食物,有多少,能吃到甚麼時候,得提前提出新的食物潛在地點,方案可得想好,三次提案,可至少要中一次漂亮的,不然下次考績就得有心理準備

c. 四處打聽: 聽聽看目前的搬運隊伍的想法,能幫忙解決點問題,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成績

d. 報告的功夫要好: 大小提案都得報的漂亮。以往搬運的身手除了偶而還是得拿出來亮亮相 (讓領導加深印象,也增加報告說服力),其餘就看這個了,要報出真、善、美

暫時就這些了,個人是覺得懶螞蟻很累,比以前搬不完的食物還累人

回複評論
Mim121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15日 16:43 發表

關鍵是責任

回複評論
61.57.146.* 在 2011年4月17日 12:46 發表

58.248.5.* 在 2010年2月25日 11:39 發表

勤與懶只是相對的概念,這裡所說的勤是負責具體事務的人,“懶螞蟻”“勤”在思考

GOOD 一語道破

回複評論
123.146.65.* 在 2011年4月17日 14:40 發表

懶人更會想著創新,創新的投入必定是勤奮的投入,懶只是偶爾放鬆的體現而已。

回複評論
123.161.203.* 在 2011年4月22日 14:27 發表

沒什麼新意,管理學上早就分清這個問題了,

回複評論
刘聪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22日 19:57 發表

雒喜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4月18日 23:10 發表

我們有時候經常在做勤快的螞蟻,偶爾會做懶螞蟻,但是很少會作秀。

於是您的老闆就一直把你當勤快的螞蟻......

回複評論
123.232.215.* 在 2011年4月23日 09:08 發表

可以請專業人士做企業顧問

回複評論
61.227.156.* 在 2011年4月23日 22:31 發表

上面繁體刪不掉了,補個簡體版。

首先,文章會用"懶螞蟻"來形容,是因為「在觀察的時候」這些螞蟻是無所事事、東張西望的,就像「懶惰不工作的人」。但其實他們東張西望就是在工作,希望大家不要誤解,此懶只是因為觀察的時候看起來懶罷了。

我發現很多人都說懶螞蟻=領導者啊,就我看來卻不是這樣的。

懶螞蟻並沒有辦法當領導者,領導者真正所需的是協調以及識人能力,其他能力頂多是加乘輔助罷了。

而"懶螞蟻"的工作則是創新、判斷情勢,他們要思考符合時下的計畫與方向,還要判斷、預測未來的狀況。適時的給予領導者適合的建議,畢竟這個世界是時時變動的。也許他們會參與新東西的研發工作,但也只是附加工作罷了,比較常見的是他們丟出一個大概想法,可能加點設計圖之類的,讓專業的研發人員接手研發。 (當然他們一定得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太過天真虛幻的想法是無法採用的,那些是"愚笨的螞蟻",不是這裡談到的"懶螞蟻"。)

至於勤螞蟻,包含高技術勞工和低技術勞工都是。他們絕對是不可缺的,一棟美麗堅固的房子可不是設計師和監工蓋成的啊。

======

我還是個學生, 可能思考有不完全之處, 有繆誤麻煩指點。

回複評論
121.35.68.* 在 2011年4月23日 23:25 發表

222.95.25.* 在 2009年7月18日 23:33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荒唐的理論

你理解太片面了。。。。。

回複評論
伍竟成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25日 11:10 發表

這個理論很符合實際的情況,沒有這樣的“懶螞蟻”作為制定戰略,領導企業的前進,協調企業的各個部門的工作,就算把世界上最優秀的技術員聚集在一起,你這個企業也不可能會成功,

回複評論
221.6.88.* 在 2011年4月26日 13:40 發表

現代社會的分工就是這樣,有本事的,你可以動腦,一般般的可以又動腦又動手這類人很累,再來就是只乾體力的了,每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看你如何去看

回複評論
苏滔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4月26日 19:56 發表

我覺得懶螞蟻這一說法有道理,但是懶螞蟻應該也分層次,比方說:公司分總經理、副總、部門、車間、員工,應該是每一級都存在懶螞蟻,這樣就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回複評論
121.28.42.* 在 2011年4月27日 14:03 發表

我歸納後陳述自己的觀點: 1.此理論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中國傳統觀點內涵一致; 2.懶螞蟻效應中的“懶”字使用不當。實際情況,有貢獻體力的,有貢獻腦力的而已。

本人敬佩一切勤快者,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但前提條件是,所以的勤快都是積極的、正面的、利他的!

回複評論
113.251.188.* 在 2011年4月28日 14:47 發表

死了都要懶一回

回複評論
58.254.92.* 在 2011年4月29日 08:00 發表

同意這個觀點。。。

回複評論
59.124.228.* 在 2011年5月1日 02:37 發表

運籌於維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回複評論
119.86.82.* 在 2011年5月5日 10:54 發表

113.14.161.* 在 2010年5月3日 13:04 發表

其實道理很簡單 多動腦就能少做事

呵呵!有道理。

回複評論
180.201.199.* 在 2011年5月5日 13:41 發表

不管是勤螞蟻還是懶螞蟻,兩者都是很重要的,關鍵是自身價值的提高

回複評論
119.86.82.* 在 2011年5月5日 14:44 發表

61.227.156.* 在 2011年4月23日 22:31 發表

上面繁體刪不掉了,補個簡體版。

首先,文章會用"懶螞蟻"來形容,是因為「在觀察的時候」這些螞蟻是無所事事、東張西望的,就像「懶惰不工作的人」。但其實他們東張西望就是在工作,希望大家不要誤解,此懶只是因為觀察的時候看起來懶罷了。

我發現很多人都說懶螞蟻=領導者啊,就我看來卻不是這樣的。

懶螞蟻並沒有辦法當領導者,領導者真正所需的是協調以及識人能力,其他能力頂多是加乘輔助罷了。

而"懶螞蟻"的工作則是創新、判斷情勢,他們要思考符合時下的計畫與方向,還要判斷、預測未來的狀況。適時的給予領導者適合的建議,畢竟這個世界是時時變動的。也許他們會參與新東西的研發工作,但也只是附加工作罷了,比較常見的是他們丟出一個大概想法,可能加點設計圖之類的,讓專業的研發人員接手研發。 (當然他們一定得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太過天真虛幻的想法是無法採用的,那些是"愚笨的螞蟻",不是這裡談到的"懶螞蟻"。)

至於勤螞蟻,包含高技術勞工和低技術勞工都是。他們絕對是不可缺的,一棟美麗堅固的房子可不是設計師和監工蓋成的啊。

======

我還是個學生, 可能思考有不完全之處, 有繆誤麻煩指點。

說得不無道理。

回複評論
商业CEO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10日 09:34 發表

懶螞蟻的存在適合社會的發展有緊密的關係,社會越發展越需要這樣的管理者,但是這種“懶螞蟻”也只能是少數,假如這種數量的增加,會導致什麼效應呢。

回複評論
180.110.29.* 在 2011年5月11日 14:05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你說的很對,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懶螞蟻的,得有做懶螞蟻的本事

回複評論
58.209.99.* 在 2011年5月11日 17:46 發表

什麼東西都有好、有壞的 它是相輔相成的,是要看你站在什麼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就像懶人、勤快人,一樣,他們都有各自的好處。 本人很贊同這個“懶螞蟻效應”說的挺有道理。同志們不防仔細想想看,你們會看到這個’懶螞蟻的優點的。

回複評論
Nicer520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11日 17:51 發表

呵呵 不做評價 勤與懶本就是人主觀的定義 就好比是與非 而往往是與非是勝者定的 不做評價

回複評論
117.80.229.* 在 2011年5月12日 01:33 發表

忽悠,接著忽悠

回複評論
220.231.32.* 在 2011年5月13日 16:34 發表

懶螞蟻效應曾經有一個鮮明的例子,人家可以不用做手上的工作,看新聞和最新的消息,專業方面的東西從來不研究,不過人家已經會了,就不用再動手實踐了,沒有經過實踐有的東西是不容易掌握的,單純知識方面的東西可以感興趣。不過我覺得人家還是找到更好的去處了,懶螞蟻如果是為了自己,也不好。

回複評論
邹烨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15日 13:35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懶也是要懶得有價值,懶人能生產下來確實也不容易。蘋果的產品就是專門給懶人設計的,他們有這個理念本身也是懶人,她的產品這麼熱銷,這才算是懶得有價值。

回複評論
Lersio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16日 15:21 發表

所謂懶螞蟻,是常人眼中的懶。其實懶螞蟻,時刻關註形勢,隨機應變,不按常理出牌。所謂行成於思,毀於隨,懶螞蟻就是善思者,不善勞力者吧。。

回複評論
222.168.158.* 在 2011年5月17日 19:56 發表

何為懶,有何為勤?也只不過參照不同

回複評論
123.8.244.* 在 2011年5月18日 09:34 發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回複評論
125.109.92.* 在 2011年5月18日 19:55 發表

61.178.103.* 在 2010年4月30日 10:10 發表

現在很多的詞語都已經脫離了他原來的含義,比如以前的“紳士”指的是一個佩戴盾徽擁有地產的人,現在卻被髮展成一個贊美的詞,我們追究於這裡用詞的精確與否,實在是沒有意義。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在行動與思考上,每個人階段不一樣,他的平衡點也應該不一樣,但行動應該是每個成功的人必須經歷的,很多經驗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得到,有了“勤”做基礎,我們才能“懶”得瀟灑

說的很在理...為多的人是思想在控制行為,只有心裡學家認為,行為是可以控制思想...當然,思想度與執行力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否則,即使有很便捷的方法得到果實也收取不到...

回複評論
125.109.92.* 在 2011年5月18日 19:55 發表

61.178.103.* 在 2010年4月30日 10:10 發表

現在很多的詞語都已經脫離了他原來的含義,比如以前的“紳士”指的是一個佩戴盾徽擁有地產的人,現在卻被髮展成一個贊美的詞,我們追究於這裡用詞的精確與否,實在是沒有意義。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在行動與思考上,每個人階段不一樣,他的平衡點也應該不一樣,但行動應該是每個成功的人必須經歷的,很多經驗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得到,有了“勤”做基礎,我們才能“懶”得瀟灑

為多的人是思想在控制行為,只有心裡學家認為,行為是可以控制思想...當然,思想度與執行力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否則,即使有很便捷的方法得到果實也收取不到...

回複評論
Samanthazhu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19日 13:09 發表

有的時候人都沒有螞蟻聰明 有些企業很難會容下懶螞蟻的存在 畢竟企業內的日常事務多些 要每個部門創造效益出來 懶螞蟻在一定的時候展現的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都會被漠視的

回複評論
小雨点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19日 13:39 發表

我就是公司的一隻懶螞蟻,在眾人眼裡我就是什麼都不幹,眾人心理極度不平衡。

回複評論
182.35.45.* 在 2011年5月20日 06:48 發表

懶螞蟻其實不懶,只是分工不同罷了。人人都做了懶螞蟻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回複評論
112.116.196.* 在 2011年5月22日 15:11 發表

懶螞蟻是領導的話就對了,如果是員工不做事還對嗎?不如說是分工不同罷了。

回複評論
Didi19811123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26日 12:19 發表

感覺有些片面了,存在太多的變數應當有些條件加以限制

回複評論
Yixi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26日 15:42 發表

Didi19811123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26日 12:19 發表

感覺有些片面了,存在太多的變數應當有些條件加以限制

添加了新的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Faithfay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27日 19:18 發表

懶螞蟻不是人人能做,重要還得看人。 誰會觀察誰有能力........

回複評論
Jiaoyuan123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29日 22:31 發表

呵呵 懶螞蟻 猶如慧眼識英雄 不據小節

回複評論
113.65.78.* 在 2011年5月29日 22:54 發表

這個理論好啊,總算有條整資本家的理論了!

回複評論
Aliceiv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6月1日 18:12 發表

豁然開朗,原來在公司那些成天上網,貌似專業人士的人都是懶螞蟻一組啊!

回複評論
222.135.124.* 在 2011年6月4日 20:42 發表

202.104.17.* 在 2010年10月17日 14:44 發表

這個理論很有問題,“懶螞蟻”與“勤螞蟻”在蟻群中的崗位根本不一樣,如果用企業來作環境假設。“勤螞蟻”是負責具體銷售策劃、市場推廣等的一些落實具體事務的崗位,而“懶螞蟻”是那些負責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的人員(如市場分析師)。這“勤螞蟻”與“懶螞蟻”的崗位根本不一樣,“勤螞蟻”不見得就比“懶螞蟻”勤力,“懶螞蟻”不見得就比“勤螞蟻”懶,因為崗位職責不一樣,難道負責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的人員就懶了?他們不用忙碌著分析數據和做策略研究?這些事情也是要勤力對待的吧?所以“勤螞蟻”跟“懶螞蟻”的崗位定性跟績效考評標準完全不一樣的。我不同意把負責落實的叫“勤螞蟻”,負責分析和策略研究的就叫“懶螞蟻”,就像軍師和大將,難道說軍師比大將懶嗎?沒有軍師的分析和策略研究,大將就不能打好仗,沒有大將的落實能力,軍師怎樣聰明的策略定製都沒用。這根本不是勤不勤的問題。懶螞蟻效應應該改名,懶螞蟻效應不應該以這種論斷來說明問題,這個懶螞蟻效應應該換作是一種關於考評制度的思考。 【勤與懶相輔相成,“懶”未必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懶於雜務,才能勤於思考。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沒有人能靜下心來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就永遠不能跳出狹窄的視野,找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作出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 】——這句話根本就是錯誤理解!“思考、觀察市場環境和內部經營狀況”這是做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崗位的工作職能吧?難道負責市場分析和策略研究的人員就懶了?他們不用忙碌著分析數據和做策略研究?這些事情也是要勤力對待的吧?做落實的跟做策略研究的兩種崗位績效考評標準根本不可以一概而論。總結:這個理論說明的不應該是需要不用忙碌的“懶螞蟻”,應該要註意崗位定性和考評制度!策略研究和市場分析的重要性根本不應該用這個所謂的懶螞蟻效應來說明,因為邏輯分析有問題!_____ZiWah (僅是發表個人己見)

呵呵 此見解非常贊同、、、、、

回複評論
121.130.144.* 在 2011年6月4日 21:54 發表

個人看來,講的主要是,在企業中,有些人才是在忙於當下,迅速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人才。但是企業同樣需要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需要長期的培養與投入,不是在現階段,能夠展現其左右的。但企業不能因為,在現階段不能發揮作用,就不重視,應該這牽扯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看看近期廣交會上,一些永遠不思進取的企業,苦苦的需求訂單,甚至虧錢都很難找到訂單。再看看一開始重視研發的企業,拿出了不少耳目一新的產品。這些都是此理論所說的懶螞蟻努力研發,創造的結果。但是數年錢,這種核心競爭力,是體現不出來的。全球的科技創新,基本來自企業,而我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在過去為國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之後,確實有一部分企業安於現狀。不願意,投入資金塑造核心競爭力。隨著各種成本的飛升。勢必會像截斷了食物源的螞蟻,無可奈何。 DK的一點拙見

回複評論
123.162.3.* 在 2011年6月7日 10:39 發表

123.5.1.* 在 2010年4月22日 09:31 發表

懶螞蟻就是謀士,智囊

我覺得此說法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懶螞蟻其實不懶,錶面上是沒做事情,但在靜心思考,在勤於動腦,應該是智囊,有所創新成績的謀士。

回複評論
123.162.3.* 在 2011年6月7日 10:53 發表

這裡的懶螞蟻是高智商的、是有創新意識的,應該是在螞蟻群中有較高威望的螞蟻,是在尋求新的發展、排除新危機的螞蟻,是螞蟻博士,是螞蟻中的聰明者,是螞蟻的精英。

回複評論
114.91.116.* 在 2011年6月7日 15:25 發表

呵呵, 有意思,一個不錯的文章 不過,對我我來說,更想知道,到底哪些螞蟻才能成為“懶螞蟻”,其分工是如何界定的,當然我也想知道,螞蟻組織中對於其分配機制問題??

回複評論
LEONIX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6月7日 19:30 發表

要不斷提高工作的技術含量,提升其價值。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回複評論
60.217.208.* 在 2011年6月8日 08:54 發表

懶螞蟻這個詞用的不合適,說的就是組織中的運籌者嘛。一個組織需要去發掘以及培養著陽光的人才,缺少這樣的人才,組織無法壯大。

回複評論
60.217.208.* 在 2011年6月8日 08:59 發表

222.135.124.* 在 2011年6月4日 20:42 發表

呵呵 此見解非常贊同、、、、、

這篇文章就不是你說的那個意思,幹嘛非得往一個方向使勁走呢

回複評論
119.6.57.* 在 2011年6月8日 10:35 發表

懶螞蟻只有在事後才可以發現,事前的存在對組織是有害的。只可綜合考慮,無法也不可單獨運用。

回複評論
117.42.236.* 在 2011年6月10日 06:53 發表

222.95.25.* 在 2009年7月18日 23:33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荒唐的理論

我認為你無知得荒唐!

回複評論
211.137.254.* 在 2011年6月14日 15:49 發表

螞蟻是否已經分工明確了呢,所謂的懶螞蟻其實是偵察兵,看一下是否有敵情,是它職責之一呢.

回複評論
刘官明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6月15日 15:21 發表

懶螞蟻更多的說的是站在企業高層的角度來看問題了,戰略、市場定位、企業發展各方面,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和能力才是吧?

回複評論
167.247.15.* 在 2011年6月16日 11:32 發表

只有勤快過的懶螞蟻才有這些所謂的效應。懶螞蟻不是天生就能製造效應的,一定是要有積累的和實踐的。所以懶不應該指天生的無所事事,而是應該是看開了,想明白的懶。

回複評論
119.145.129.* 在 2011年6月16日 15:45 發表

這裡的懶螞蟻,應該是對公司的高層而言,需要較強的戰略規劃能力,不必事必躬親。而做為中層,是需要兩者兼備的。

回複評論
121.229.84.* 在 2011年6月17日 13:11 發表

210.19.243.* 在 2010年5月11日 11:06 發表

是嗎? 哪個說法啊?

懶螞蟻必須有智慧和仁義的領導才能生存,否則就淘汰

回複評論
58.221.132.* 在 2011年6月18日 20:13 發表

117.136.5.* 在 2009年6月27日 18:57 發表

這是對於相對大的領導來說,可以做懶螞蟻,對於一個小小的領導來說是兩種螞蟻的精神都要具備的。

說的好。

回複評論
122.199.148.* 在 2011年6月20日 05:05 發表

有句話怎麼說的,叫做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呢

回複評論
赵善兵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6月20日 06:16 發表

非寧靜無以致遠,做管理也好,只做事也好,要留給自己思考時間。

回複評論
125.231.90.* 在 2011年6月20日 23:53 發表

210.245.163.* 在 2010年9月24日 16:24 發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回複評論
王志伟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6月22日 14:10 發表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區別!同時一個組織中哪一個角色都不可或缺,否則沒辦法運作下去! 但最關鍵的是思考的價值!

回複評論
125.125.241.* 在 2011年6月24日 10:58 發表

這種人明顯不能稱作“懶” 他們與忙碌的員工之間的差別就在於視野不同,領域不同,能力不同。一個人要分清自己在企業中的位置,該乾什麼、不該乾什麼,OK 那你絕對是個人才!

回複評論
210.15.122.* 在 2011年6月30日 14:02 發表

都把集中力放在了“懶”字上,“懶螞蟻”只是一種現象,一種概念的分類。文章中是以這個現象作為一個原型來闡述的,並非指“懶”即為“勤”,我們可以把蟻群中的“懶螞蟻”理解成有眼光、看得破事實真相、並對決策有主要指導意義的一群人,雖然他們平時體力活是沒怎麼做。另外還有個前提,就是蟻群中的“懶螞蟻”都是真正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218.241.222.* 在 2011年7月6日 13:45 發表

222.130.188.* 在 2009年4月19日 16:18 發表

“懶”螞蟻只是錶面的,在團隊中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每個團隊需要不同形式的勞力者!

這位朋友,這裡說的懶螞蟻不是“術有專攻”. 在日常工作中,多觀察就能發現“懶螞蟻”多半是天生的,愛想的類型。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懷疑和思考,或者說在別人眼中的“標新立異”。團隊中的業有專攻是職位所需。也許那個不在其位的才是真正的“懶螞蟻”。 懶螞蟻並不好當,也並不好養。雙方需要足夠的信賴和溝通,不是隨便一個人都有資格養“懶螞蟻”的。

回複評論
218.241.222.* 在 2011年7月6日 13:47 發表

120.39.198.* 在 2010年4月27日 11:30 發表

119.4.252.* 在 2010年4月26日 09:54 發表 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這邊長,那邊就短了;指那些擅於觀察、分析、研究,這裡的“懶”並不是真正的懶啊,勤於思考,相對在具體的事物上的能力和精力都要少的人。要區別於整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的懶人。

這個哥們的回答,才是理解了 這個理論的精華,頂

頂,和我剛纔發的觀點完全一致,可惜不是道哥們兒是誰,要不交個朋友交流交流。

回複評論
180.175.24.* 在 2011年7月8日 11:15 發表

218.20.59.* 在 2009年10月27日 00:21 發表

我覺得應該用另外的定義來說明這些“懶”螞蟻,因為他們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他們要做的事都是在腦海裡面,不像其他人用行動來做。用行動工作可以看得見,而用腦力工作卻不是一般人能看到見的,所以才有人說他們是“懶”螞蟻

呵呵 很對 贊成

回複評論
116.25.203.* 在 2011年7月11日 17:16 發表

懶字不要濫用了。混淆視聽。

回複評論
59.39.70.* 在 2011年7月12日 08:35 發表

我認為在如今的社會中,“懶”螞蟻大部分是從勤勞螞蟻中跳脫出來的,這種“懶”螞蟻兩種能力都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空降的“懶”螞蟻也許就不一定了。

回複評論
115.217.79.* 在 2011年7月12日 15:23 發表

124.130.100.* 在 2010年4月27日 08:38 發表

懶螞蟻,並不是懶惰的螞蟻,對於懶的由來,主要是從體力的角度去看。作為一個從事腦力勞動的螞蟻,尋找新的事物源始他的本質工作。懶螞蟻也是要工作,正如我們u營銷中的策劃,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去瞭解市場。才能更好的決策。不能認為不作為就是懶螞蟻的境界

很有道理,頂

回複評論
203.69.6.* 在 2011年7月12日 17:22 發表

長於策略的人好像是滅火器, 沒有突發事件,那會知道他到底在忙什麼?

回複評論
220.166.96.* 在 2011年7月13日 18:00 發表

對頭,既要勞心,又要勞力,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實踐、學習、思考、累積,才能成就一個真正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8.76.40.* 在 2011年7月14日 12:39 發表

真正的管理者,應是全才型的人才,有頭腦的,選擇更優更有價值的去做,這樣的人,在別人的眼中也就成為了“懶螞蟻”

回複評論
119.36.38.* 在 2011年7月17日 22:39 發表

嗯,有一定的道理啊,在企業中運籌帷幄的懶螞蟻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回複評論
210.13.214.* 在 2011年7月18日 16:47 發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回複評論
119.139.198.* 在 2011年7月19日 15:38 發表

古代名人名將門下就有不少懶螞蟻,關鍵時刻他們就發揮了作用了,比如誰呢,呵呵,一時就說不上來了,自己好好想想吧。

回複評論
218.170.0.* 在 2011年7月19日 15:41 發表

懶螞蟻一點都不懶

他站在巨集觀的視野見識事務

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最佳的選擇

這篇重點是勞心/勞力的差異

回複評論
李欢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7月20日 07:36 發表

我更感興趣的倒是那些人才分層矩陣。 懶螞蟻和勤螞蟻必須同時存在,這才是企業能不斷發展的基礎,一個負責戰略,一個負責執行。

回複評論
ROBB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7月20日 16:47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是懶螞蟻,不是懶人。。。

回複評論
113.111.206.* 在 2011年7月21日 14:56 發表

懶也要有懶的資本,如果肚子里和腦袋裡沒有真材實料,懶也只能叫懶了

回複評論
117.40.127.* 在 2011年7月22日 12:14 發表

懶惰的智慧

回複評論
121.35.244.* 在 2011年7月29日 14:37 發表

59.32.86.* 在 2009年2月11日 01:32 發表

如此看來“懶螞蟻”的存在價值比較高···那誰都想做懶人啦··不過也要有本事是不是?~~~

其實這與懶和勤沒有太大的關係,關鍵就是社會分工吧。

回複評論
14.153.94.* 在 2011年8月3日 13:24 發表

科技以人為本! 有些懶螞蟻是善於發現,善於總結,解放重覆勞動生產力的能者

回複評論
220.152.177.* 在 2011年8月4日 11:52 發表

文章所寫的“懶”不是字面上的懶人,而是指當一些勤奮者努力加班加點,做些雜物,埋頭工作時候,他們善於利用這段時間,思考或者動腦筋,將自己不擅長的或者不懂的領域加以分析!所以這些所謂的懶螞蟻善於發現,善於總結。在公司裡面,當然需要努力工作的黑螞蟻,但是同時也需要善於思考的懶螞蟻!

回複評論
Blasli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8月4日 22:45 發表

知識經濟時代就是這樣,勞力者累、勞心者憂。勞心者的壓力又且是別人能瞭解的。

回複評論
218.82.242.* 在 2011年8月10日 10:32 發表

正所謂腦力勞動者會更加辛苦。

回複評論
203.81.165.* 在 2011年8月12日 18:00 發表

很好的一篇要是能找到突破點,就跟具吸引..懶..為何物..為何懶,人類要是沒有懶的思維就沒有今天的先進社會!人類大部份的偉大發明,都基於懶!懶走路,車出來了,懶!很多的很多偉大發明誕生了!懶者,不是疲於勞力!企業用這樣的人,風險也是很大的!因為你不知道,他們的id 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有價值,寶潔!聯合利華!的高層管理者都知道,也都在擔憂,自家養那些所謂的博士,那天能出來個,適用於自身企業的ID,

回複評論
122.227.195.* 在 2011年8月14日 09:14 發表

我覺得懶螞蟻是建立在勤螞蟻的基礎上的。從勤變成懶,縱觀全局。。,,

回複評論
121.12.166.* 在 2011年8月17日 14:16 發表

古雲: 謀慮而後動...所以這個懶字解釋的一個表徵, 他都不做事...

回複評論
122.227.27.* 在 2011年8月19日 15:49 發表

222.95.25.* 在 2009年7月18日 23:33 發表

這實在是一個較為荒唐的理論

其實是有道理的。 有些企業老闆,大小事項必定親力親為。導致相關部署的只能不能充分有效的發貨,人力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回複評論
郭小猫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9月6日 15:36 發表

(二)基於素質模型的“懶螞蟻”式員工招聘——這部分的題目應該是,招聘的流程,裡面並沒有說出“如何利用素質模型”,甄別出“核心員工”。

說“核心員工”等同於“懶螞蟻”員工,也不是特別的貼切。因為核心員工只不過是有懶螞蟻的一些特質,比如相對於一味的執行,他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思考。

文中用懶螞蟻型員工影射企業中的管理者,但是邏輯似乎有些亂。應該說,作為管理者,應該更多的是思考、決策和指導(相對於執行者)。而不是說,只想不做就是管理者的必要品質。

成功的招聘在於,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如果一個團隊,都是這種懶螞蟻,那哪個來執行呀。

回複評論
125.112.199.* 在 2011年9月13日 08:11 發表

我覺得,《懶螞蟻》不能作為通用辭彙,在現實生活中,普通員工裡面有很多的這種懶螞蟻,他們給公司造成的影響與損失也是很嚴重的。如果《懶螞蟻》按通用辭彙來標榜,在普通員工中,在社會上,在現實生活里所造成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列:一個普通員工的懶螞蟻的福利,待遇均在勤螞蟻之上,試想勤螞蟻會怎麼想,如此就會給公司的生產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性

回複評論
pitt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9月19日 18:14 發表

懶螞蟻也是從勤快的螞蟻一步一步來的。 這是一個鍛煉思維模式的過程。 到了一定時候要刻意的去“懶”,放手讓別人去做。

回複評論
pitt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9月19日 18:16 發表

這裡的“懶”既是思考能力。

回複評論
彭国辉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9月25日 20:16 發表

在螞蟻的群體裡面,其實是有嚴格的分工的!各司其職,從不混亂!

回複評論
202.175.189.* 在 2011年9月26日 12:16 發表

覺得懶螞蟻的名稱不太正確 他們不是懶, 只是在做著別人看不見的事情 他們也是有在做事的 但也一些人是整天打混或神遊的 所以應該給所謂的懶螞蟻取一個適合的名稱

回複評論
周德剑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0月9日 16:30 發表

中國人講“為人,處事”講“勤勞,智慧”這其中的處事者和勤勞者都是說的是勤勞的螞蟻,而為人和智慧者是指的懶螞蟻,而懶螞蟻必須從勤勞螞蟻中來,讓勤勞螞蟻一步一少精進為懶螞蟻,換句話說“懶螞蟻是懂得抵大放小,懂得受權和戰備第一的勤奮螞蟻”

回複評論
180.160.216.* 在 2011年10月10日 19:04 發表

回複評論
59.151.98.* 在 2011年10月19日 22:56 發表

都說懶,有幾個真懶的人啊,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差,有幾個人能瘋得起來啊!

回複評論
高冲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0月21日 21:17 發表

這些所謂的“懶螞蟻”都是對那些已經爬上管理層的人來說的,只有在管理層才能閑下來去制定企業的發展目標,判定發展方向。

回複評論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0月22日 20:45 發表

有人勞力,有人勞智,在勞力一方看來,勞智的就是懶滴...

回複評論
60.55.47.* 在 2011年10月25日 22:14 發表

125.46.23.* 在 2010年5月31日 15:29 發表

有點二八原則的意味

把這個歸為二八原則是不是有點兒偏激了

回複評論
113.13.201.* 在 2011年10月28日 13:30 發表

不懂啊····

回複評論
121.15.251.* 在 2011年11月1日 10:42 發表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我常說我很懶,為何懶? 我懶得犯錯,懶得做多餘的動作, 為此我必須多付出腦袋去思考如何縮短勞力付出。 人類文明進步正是因為懶! 機械取代人力是最佳證明。 懶與勤就如同太極的陰與陽, 太陽少陰、太陰少陽生生不息。 那些質疑懶的人都是這麼以二分法看世界嗎?

回複評論
140.121.48.* 在 2011年11月7日 20:41 發表

"懶"只是一般人刻板印象而誤解的,因為你沒有仔細看到他真正的用處

回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