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觀,打造華人經濟與幸福生活

文◎黃薏如 攝影◎黃清田、陳瀅湘

0
643

高希均以2位具世界影響力的領袖觀點,點出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必須在一個「相互依存」與「開放社會」中運行。

每個人都要勇於嘗試、創新、冒險,不論路有多遠,勇敢踏出第一步至關重大,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董事長高希均點出「百年大業,起步要對」,強調路的方向從一開始就要選對。

談如何打造華人經濟與幸福生活,高希均以2位具世界影響力的領袖觀點,點出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必須在一個「相互依存」與「開放社會」中運行。

 

國家發展的關鍵

曾任全球最有權勢的領導人,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二○○五年結束任期後,回耶魯大學母校獲頒榮譽博士時,在典禮上他總結這八年的經驗,指出整個世界彼此之間,只有一個觀念足以代表──即「相互依存」。高希均以此指出,大中華地區應當發展密切,建立和諧的良性關係,不應當分裂,不應當對抗。

另一個觀點是世界知名競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教授(Michael E. Porter)所提出,他曾在一九九七年,當時是以超出7萬美元,接受遠見‧天下之邀所發表的一場演講,他說全世界競爭力最高的國家是美國,其競爭力的根基是源自一個「開放社會」。

 

社會轉型的關鍵

波特教授說,當一個社會走向開放,5件事情同時發生。

第一件事,全世界的人才走向最開放的社會。美國的發展,過去到今日多數仰賴外來移民的卓越人才,得以如虎添翼,使美國成為今日強國。

第二件事,全世界資金會流向具有競爭力的開放社會。一個開放的社會代表有法治、透明、有秩序、公平,接著是吸引高科技、資訊與全世界便宜的產品與勞工。有競爭力的商品,代表價格不會被壟斷,顯見一個開放社會對國家、社會、民眾有諸多的好處。

如果政府的管理和干預少一點、開放多一點,讓更多的民間企業來參與,減少國營事業,生命力就會展現起來。如同大陸因為改革而開放,以三十年的時間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國。時至今日,高希均引用世界銀行二○一四年國際比較計畫(ICP)的報告,該報告按照購買力平價(PPP)原則,指出大陸將快速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將提前到來。這都說明一個現象,大陸經濟進步與成長的速度,已經是過往的經濟研究難以想像的事。

高希均教授亦指出,要讓社會發展有4個關鍵:經濟、教育、科技、民主,順序不能顛倒,且他認為經濟應當第一優先。一個社會若經濟落後,生活不可能改善,一個國或家如果貧窮,裡面的人民將難抬起頭,因此為了個人或國家,非發展經濟不可。

他也總結歸納「經濟成長」的3點忠告:

第一點,經濟發展的成果若屬於少數人,社會是不可能安定的,成果要做合理的分配,貧富之間不能懸殊過大。

第二點,一個社會若只注重經濟成長,人民是不可能快樂的。高希均指出奮鬥所賺取的錢若是不斷用來追求享受,最後得到的可能是痛苦,因為藉由金錢不可能滿足一個人無限的欲望。

第三點,一個經濟活動若受到政府全面管制,競爭力是不可能提高的。制度一定要分權,讓民間的力量釋放出來,讓民間產生更多企業家,社會才會有更多生機。

 

改變自我的關鍵

高希均相信自己的命運是由自我來創造,遭遇任何問題多想自己的責任與義務,而不是想到政府國家的責任與義務。

他亦持續提倡「閱讀救自己」的重要性。高希均說,人生,從「閱讀」開始;停止閱讀,等同生命的結束。指出一個人出生時的生長,不是人生的起點,人生的起點是從閱讀開始,沒有閱讀,人生不算有開始,而人生的終點不是活到幾歲死亡,而是當一個人有一天不再閱讀時,生命就等同結束。甚至他總結出:一個人的年齡在最有效率、最有生產力的時刻,是從閱讀開始。

他如此強調閱讀,與2個觀念有關,高希均總結人的一生是2個階段總合:一是「奮鬥」,二是「分享」。一個人必須厚積知識、專業學問、持續學習,才有持續奮鬥的根本,否則憑藉什麼在社會上立足競爭?

他以業務人員參與世界華人保險大會為例,代表著有一群人放眼國際,同時看到來自17個國家地區的優秀業務人才齊聚在一起,聽他人怎麼說,看他人怎麼做,從中尋找經營的靈感與啟示,這就是在不斷的奮鬥。奮鬥的人生才有意義、有明日。

當個人或企業奮鬥出成果時,自然不能一人獨享或壟斷,有機會要與人分享榮耀,回饋奉獻於社會一方,也就是人生第二階段講求的「分享」。唯有分享,會得到更多的快樂,例如「撿回珍珠計畫」,每年此刻眾多保險業務人員踴躍捐款,募得數百萬元人民幣作為培育貧困卻特優的未來人才之用,這就是分享意義的重要。

高希均研究經濟,但他最關心的是教育。他提出8個可以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

第一,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因為教育落後,而社會進步的。

第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因為教育支出過多,而財政破產的。

第三,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如果教育是屬於少數人,而生活得以安定的。

第四,世界上沒有一個社會,因為教育制度受到政府嚴格管制,而能夠有創造力的。

第五,世界上沒有一個社會,個人不受教育,而能夠活得有尊嚴的。

第六,世界上所有的社會,不能再出現「窮教育」、「苦孩子」、「缺工作」的現象。

第七,沒有一項支出比教育投資更迫切;沒有一項工作比教育投資更神聖。

第八,孩子失學的傷痛,是你我的傷痛;孩子上學的微笑,是天使的微笑。

若人生的第二階段目標是分享,則幫助落後地區、貧困孩子,增加孩子的教育機會,是高希均一生最關心的事。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與「財團法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出任威斯康辛大學經濟系主任,在美待近四十年時間。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九八年獲威州州長傑出貢獻獎,聘任為該校名譽教授。

曾任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中興大學教授、海基會董事,現為臺灣行政院政務顧問

持續不斷提倡進步觀念,一九八○年在臺灣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至今出版近20多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