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共融/和昌大押——演活百年广州唐楼风格 _大公网

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新旧共融/和昌大押——演活百年广州唐楼风格

2021-06-07 04:23: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建於1937年的湾仔旧街市,为香港现存少数以包浩斯风格设计的建筑物。

  湾仔的旧建筑甚具特色,记录了香港的岁月足迹,其中位於莊士敦道60号的和昌大押,於1888年建成,其与相邻三幢建筑物连成一体,为十九世纪广州唐楼式的建筑风格,正面有阳台长廊,并装设了法式大窗。市区重建局於2002年以2500多万元购入大押作为文物保育项目。现时该建筑物主要作餐厅用途,天台容许公众人士进入。

  “留屋留人” 保育蓝屋

  至於湾仔旧街市亦是不可多得的建筑,位於皇后大道东264号,建於1937年,以包浩斯建筑风格设计,外观简约,线条明快,实用性强。市区重建局於2008年关闭街市,并以“主体保育”方式保存湾仔旧街市,大楼的外墙和灰柱等前半部分将保留,后半部则清拆,现时街市上盖兴建了一幢46层高的住宅大厦。

  而蓝屋建筑群则饶富历史韵味,以外墙颜色命名的黄屋、橙屋和蓝屋,统称为蓝屋建筑群。四层楼高的蓝屋位於湾仔石水渠街72号,於1922年建成,拥有岭南风格的阳台设计,及后获古物谘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物”。这座建筑物曾被用作为学校,现时则为住宅,业权分别由政府及私人拥有。政府持有业权的部分,其外墙於修葺时髹上水务署用剩的蓝油,“蓝屋”因此得名;至於灰色部分,则为私人拥有业权的部分,保留了建筑物原来的颜色。发展局以“留屋留人”方式保育蓝屋,邀请非牟利机构发展,有关机构须保留原有的一砖一瓦,而原本的居民则可继续居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