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加沙运动_百度百科

自由加沙运动

国际民间组织
收藏
0有用+1
0
自由加沙运动为一国际民间组织。该组织成立迄今已有4年,骨干成员和支持者包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圣公会大主教图图和北爱尔兰和平主义者马奎尔-科里根,美国反战人士、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英国专栏作家劳伦-波特,以“质疑纳粹反犹太大屠杀是否存在的唯一反犹太大屠杀幸存者”著称的赫迪-爱泼斯坦,激烈反对以色列拆毁巴勒斯坦人住房、倡导“为加沙人义务修建新房屋”的美国语言学家杰夫-哈珀,第一个代表美国绿党参加总统大选的众议员辛西娅-麦金尼等等。
中文名
自由加沙运动
口    号
没有政治色彩,只为和平和人权
成员来自
世界各国
目    的
挑战以色列对加沙封锁
影    响
美国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分    类
国际组织

自由加沙运动的成员

播报
编辑
该组织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国,宗教信仰也五花八门,声称“没有政治色彩,只为和平和人权”,但在以色列官方、军方看来,这些人就是一群试图挑战以色列对加沙封锁的“捣乱分子”。

多次挑战以色列对加沙海域封锁

播报
编辑
2008年8月,他们集资30万美元买了两艘希腊旧船,自希腊比雷埃夫斯驶出,打算在塞浦路斯外海隐蔽后伺机闯关,最终在以色列的抗议声中进入加沙港,船上带队的杰夫.哈珀还试图从陆路闯过以色列检查站而未遂;当年10月,一艘名为“尊严”号的帆船载着26名该组织成员(包括科里根和巴勒斯坦立法委穆斯塔法.巴尔古提)和药品闯入加沙港,以色列海军威胁拦截,但在最后一刻放弃;2008年底,“尊严”号再次闯关,船上载有3.5吨物资,以及巴特、麦金尼等人和CNN、半岛电视台记者,结果被以色列海军拦截射击,船只被打坏,最后在塞浦路斯废弃,引发了不小风波;2009年6月,麦金尼、科里根等租用“人文精神”号闯关,结果被以色列海军扣押。2010年5月31日,以色列军队向驶入加沙地带的土耳其国际人道主义船队开火,致19人死亡。全球媒体纷纷关注以色列袭船事件,并谴责以色列的行为。土耳其随即召回驻以大使,取消与以方联合军演,土以关系骤然紧张。
由于埃及、塞浦路斯、希腊等国相继对船队闯关的行为加以限制,该组织一度陷入窘境,但随后得到土耳其“人道主义救济基金会”(Humanitarian Relief Foundation ,简称IHH)资助,最终形成了拥有船只6艘、人员600多名、物资近万吨的庞大规模。
自由加沙运动指责以色列对平民目标使用暴力,并称本方的行为“完全出于人道主义目的”且并无政治倾向性,但以色列外交部却指责称,船队成员中不但包括爱泼斯坦、科里根等人,也包括被以色列认为是“恐怖分子”的拉伊德.萨拉赫,哈马斯骨干萨哈尔.阿尔比拉维和马赫茂德.左阿哈等。以色列官方称,是船队成员首先用小刀袭击以色列突击队,但船上成员则指责以色列军人“没等靠船就开火”。

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以色列

播报
编辑
对民船开火无论如何无法自圆其说,事件发生后,联合国、欧盟和其它大国纷纷发表谴责声明,安理会经过12小时辩论也发表声明表示遗憾,呼吁针对以色列军队与船上人道组织人员之间的武力攻击展开全面、公正和透明的调查,土耳其更以召回大使相抗议。

造成的影响

播报
编辑
这次危机受打击最大的,恐怕是美国。刚刚在“天安舰”事件上高调支持韩国的美国,却迫于国内亲犹太势力的压力,和美国中东战略的需要,不得不继续硬挺以色列,从而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如果在仅有单方面证据的情况下,认定停火状态下一方军舰对另一方军舰的“袭击”为不可原谅的,那么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军舰对民船的袭击,为什么就可以区别对待?这一变故对伊朗问题的进展也将构成不利影响。
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也因此事陷入国际被动。尽管以色列主流舆论坚信,“船上激进分子的挑衅”才是事件的罪魁祸首,但一些军方人士不得不承认行动有错误,反对党也会趁机发难,逼迫总理内塔尼亚胡、或至少是国防部长巴拉克下台。
然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虽然提到“关注加沙民众生存状况”,却只字不提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是否合法,而以色列的强硬姿态虽然遭到国际孤立,但一来美国会继续撑腰,二来国内支持强硬立场的声音占压倒优势,以色列从海陆空三方面对加沙的封锁,恐怕不会有任何松动。
自由加沙运动是一个构成复杂、活动能量很大的组织,其活动的根本目标,是解除加沙封锁,为此不惜挑战以色列的容忍度,甚至激发国际事件,力图让问题重新国际化,此番付出代价却未达成目的,但成功吸引了国际舆论和各国政府眼球,这可能会鼓励该组织“再接再厉”,从而触发更多、更危险的碰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