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价电影《何必有我》?

不太懂结局的意思。
关注者
9
被浏览
11,482

2 个回答

80年代,对于邵氏电影来说是比较悲凉的时代。

彼时的邵氏已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所向披靡,在嘉禾与新艺城的左右夹击之下,变得疲惫不堪,无法重回霸主地位。

嘉禾坐拥成龙、洪金宝两员大将,新艺城有七怪,双方你来我往,斗得难分难解,也让香港电影辉煌无比,诞生了诸多佳作,《何必有我》就是其中之一。

《何必有我》是郑则仕第一部自导自编自演的电影,更是他的成名作。

起初,黄百鸣交给郑则仕拍的是《夕阳武士》,讲的是老年人的故事,但郑则仕觉得太过于悲苦,观众未必喜欢。

与黄百鸣一商量,借鉴1983年为新艺城打开台湾市场的《搭错车》的剧本结构,把父女情改成了母子情,便有了《何必有我》。

《何必有我》拍摄完后,新艺城本打算以《搭错车》姊妹篇的方式在台湾和东南亚上映,但未曾料到在香港的口碑异常的好,便开始大规模上映。

《何必有我》讲的是智力有缺陷的年轻人的故事,跟成龙、洪金宝的《龙的心》撞题材,又撞档期,在《龙的心》上映半个月后接档。

短时间内,观众能否接受两个几乎一样的电影,票房给出了答案,《何必我有》706万,年度榜第27位,《龙的心》2033万,年度第四,且前三都是成龙的电影。

《何必有我》不同于《龙的心》,有成龙、洪金宝那样大牌演员。

当时周润发还没有出演《英雄本色》,被称为“票房毒药”,港姐郑文雅空有头衔,没有号召力,郑则仕名气略大于他们,但也是杯水车薪。

整部电影能够叫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只有幕后的黄百鸣、石天、麦嘉,客串的曾志伟和新艺城这块金字招牌,与成龙打擂台,败局是既定的。

尽管《何必我有》在票房上不及《龙的心》,但在奖项和影响力上却大获丰收。

下一年的金像奖,郑则仕击败了成龙双保险的《龙的心》和《警察故事》,拿下影帝桂冠,让肥猫成了比他本名还响亮的称呼。

之后郑则仕还找来张曼玉,一同主演《何必有我》的续集《肥猫流浪记》,90年代后又出演电视剧《肥猫寻亲记》《肥猫正传》系列。

不仅如此,金像奖还专门为《何必有我》增设了评选团大奖,与最佳电影同一份量。

在第五届金像奖上,由于自己心目中的最佳电影落选,身为评选团主席的李翰祥炮轰金像奖只能在影评人中选片,对第二轮的评选团不公平。

金像奖筹委会为了平衡影评人和评选团之间的矛盾,便增颁了特别奖项——评选团大奖,获奖者则是《何必有我》,但也仅颁发了这一届,下一届就取消了。

女主郑文雅还因曼妙的身材定义了香港金像奖的女神奖杯。

1982年的第一届金像奖奖杯是一个简单的金属人型,第二届是高举星球的男性,第三届变成了蓝色水晶方块。

第四届开始又改成了挥手向前飞奔的双头怪,这个双头怪一直沿用到第九届,最后一个获得此奖杯的演员是周润发。

到了1991年,金像奖奖杯造型才变成了郑文雅在《何必有我》中的洗浴剪影,直到现在,但在片中与赵文雅合作的周润发却再也没有获得过新奖杯。

除了这些之外,《何必有我》本身也是一部较为不错的电影。

《何必有我》是一部杂糅了各种元素的片子,喜剧与现实是主力,中间穿插不少咸湿情节,片尾又加入了cult、恐怖和警匪,在煽情上也比较刻意。

这样一部投机取巧的电影,为什么会成为经典,李翰祥又为何不惜得罪金像奖组委会都要为其发声?原因有两点,克制与演技。

《何必有我》《搭错车》同为黄百鸣编剧,但两部电影在感情刻画上却天差地别。

《搭错车》是怎么悲情怎么来,恨不得观众哭倒一大片,而《何必有我》则是专门淡化这种情绪。

影片时长91分钟,但在前70分钟完全可以当作许冠文式的社会喜剧,指出社会问题,借用现实的黑色来幽默。

如社工KOKO(郑文雅饰)不辞辛劳来到村子里,只为告诉一位老伯他申请的福利公屋下来了,谁知这位老伯已经人入黄土好几年了。

类似于这样反差式的搞笑在片中比比皆是,这也符合新艺城刚成立那几年只拍喜剧的定位,若没有后20分钟的积累式爆发,恐怕又会沦为一部平庸的喜剧片。

在角色设定上,相依为命的肥猫和母亲,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消极度日。

肥猫母亲在丈夫去世之后,含辛茹苦的将肥猫拉扯大,村里人对肥猫不待见,她自己整日风吹日晒。

按理说,就算她抱怨命运不公,社会不作为也可以理解,但黄百鸣并没有选择这种俗套的传统方式。

肥猫母亲不但为人和善,对生活充满希望,还乐观大方,从不怪邻居的闲言碎语,并把肥猫养成了一个懂礼貌,能做一些家务的好孩子。

即使遇到台风来袭,老屋子被吹的摇摇欲坠,看见肥猫涂药水弄的一团糟,她也只是发泄几句,说自己当初不该生肥猫下来受苦。

这样一个积极又坚强的角色,让观众在观影时眼泪在眼眶打转的次数减少了许多。

可这也是黄百鸣的聪明之处,一个乐观、善良的人,当苦难降临后对观众的情感冲击力更大。

好人为何没有好报,麻绳专挑细处断的情绪便会占据观众的大脑,从而由之前的笑声转为对肥猫母子的同情。

影片的节奏也顺势加快,把喜剧放到一边,让悲惨连番”轰炸“。

肥猫母亲因病去世,肥猫孤苦伶仃,又被村里的恶少欺负,情绪失控做出杀人之事,最后没有等到社会的援助,反而被一颗子弹了结了生命。

本以为电影会继续煽情下去,但在结尾处郑则仕又给观众决堤的泪水以希望。

一直帮助肥猫的社工KOKO亲眼目睹肥猫的遭遇后对社工失去了信心,想要辞职换换心情,但她的内心依旧是善良的,看到跟肥猫一样的孩子仍然忍不住前去帮忙。

这种从头到尾的克制与希望让《何必有我》不像其他同类型的影片一样,只顾苦难,非要让观众哭天喊地才罢休,这也是李翰祥为其发声的主因。

有好的剧本和设定,没有演员撑着也白搭。

肥猫是贯穿影片始终的灵魂人物,如果这个角色让观众无法代入或演的很尬,《何必有我》就毁了。

但郑则仕与角色完美契合的演技让肥猫深入人心,银幕上的肥猫看起来就像是现实中的人,没有丝毫演的痕迹,成龙、许冠文、周润发输给郑则仕,一点都不冤。

可惜的是,像《何必有我》这样关注现实小人物的电影几乎绝迹了。

人们走进电影院的需求是消遣、放松和社交,更愿意选择不用思考,基调诙谐的喜剧片,现实片也就慢慢被边缘化,成为小众题材。

本以为作为一个在课堂上的案例观摩片,最终会有皆大欢喜的结果,却怎料,看完片子久久都无法从片子里弥漫的悲情里抽身而退,若老师在定要忍不住问老师,怎么给我们看这么让人难过的一部片子。难过之后,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先介绍一下这部片子吧,这部片子是由郑则仕筹划自编、自导、自演一部温馨而悲情的故事片,片名叫做《何必有我》,从片子里发哥(周润发)的形象来判断,这该一部很老很老的片子了。挺惊讶的,香港在那么就之前就有像模像样的社工站了,当然片中这起着社工站作用的机构不叫社工站。主人公肥猫虽然身有残疾,但是性格纯真善良,爱亲人爱朋友,也对人生充满期待,却不断地遭受社会偏见的压迫,尽管在他的身边有作为社工的koko的帮助,然而他却最终在母亲撒手人寰后由于一场激化的矛盾而最终身亡于警察的恶枪之下。

片头的时候有一个细节,作为社工的koko面对初次见面的肥猫,很不情愿,但还是礼节性的和他握手了,不过她还是一转身就匆忙洗手。

在之前的一节课上,老师曾问过我们,当我们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的时候我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坦白地说,我清楚无误的知道应该怎样,但是我不知道,在情况真实的发生的情况下,我会是怎么样的反应,就算我在表面上一点都没有排斥和犹豫,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是否能真正的做到了接纳?

最初看完《何必有我》的时候,一直沉浸在故事结尾所带来的伤痛里,我讨厌那些警察无视肥猫的生命权,歧视肥猫,在不应该开枪的情况下扣动了扳机。作为生命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草率的剥夺他人的生命,作为智障人士,就更应该收到额外的呵护,而不是更不讲理的对待!!!

小朋友说,其实对肥猫而言这是最好的结局。我想,我同意这个看法,但是我又不能接受这个看法。

渐渐平复自己的心情也开始从社会工作实务这个角度来思考这部片子,作为社工koko用她的爱心和细心百般投入于她的这份自己要求来的工作中,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作为一位社会工作者,她显然缺乏阅历和对工作的细致。可以说是koko没有能过在肥猫母亲去世后对肥猫的跟进工作,才导致恶少欺负肥猫,肥猫反戈一击发疯般的与恶少展开肉搏。肥猫受恶少欺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koko没有处理好,在之前几次肥猫甚至于她自己按欺负的情况下,她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很显然,从片子的内容来看,是不了了之。其次,在肥猫母亲去世以后,留肥猫一个人住在老屋里显然是不合适的,肥猫是个有着严重智障的人,一个人生活是相当危险的,举个例子来说,若是碰上像片子开始时,他们家房屋被台风袭击摇摇欲坠的情况,他有可能应付得了这种突发事件么?

当koko因为肥猫家的福利问题没法得到妥善地解决而向她的男友上司发脾气的时候,他的男友上司也同样生气的告诉她不要感情用事,同时他抽开了文件柜那放满了文件的三个大抽屉告诉koko有那么多甚至比肥猫一家更需要帮助的人也还同样没有能过获得及时的帮助。这给我的震撼是很大的,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一名社工,当我面对那么多不幸的家庭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是否能承受的住内心的煎熬?

发哥在片子里对部下说,作为社会工作者,要有对人的关怀,对工作的投入,对社会的热爱。其实不做社工,我们也应该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