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巴斯维亚、波罗斯维克等2个虎豹保护区和哈桑湿地保护区接壤,西南隔图们江朝鲜卵蒲和藩蒲湿地保护区相邻,北与与黑龙江老爷岭自然保护区相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30º14′08″~131º14′44″,北纬42º24′40″~43º28′00″之间。总面积108700公顷,其中:核心区50536公顷,缓冲区40571公顷,实验区17593公顷,并在保护区北部设立外围保护带41778公顷。 [1]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虎、豹及栖息地,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2]
中文名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级别
国家级
气    候
中温带季风气候
区域面积
108700 公顷
类    型
野生动物类型
保护对象
东北虎、豹及栖息地
管理单位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
2005年7月23日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东南部。
吉林东北虎药业

气候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近海中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同时,全区气温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变化较明显,冬与夏、昼与夜温差逐渐缩小。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基本上是冬暖夏凉。极端天气现象较少见。年平均气温为5.65℃,1月平均气温为-17.4℃,8月平均气温为25.9℃,极端最高气温为36.3℃,极端最低气温为-32.5℃。无霜期120~26天,年平均积温2584.4℃,封冻期在11月初,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解冻。最大冻层深度为1.5米,水面结冰厚度0.8~1.0米,正常年份积雪最大厚度为39厘米。 [4]

地质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贯穿珲春市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边缘即辽东的复背斜区域,次一级构造属于辽东隆起区的太子河—浑江凹陷和铁岭—靖宇隆起,即长白山第二隆起带的交汇处。在区位上,处于欧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而产生的强烈的褶皱带区域。 [5]

地貌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跨越珲春全境,东西呈狭长地带分布,境内群峰起伏,层峦叠嶂,山地主要分布于北、中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全区最高点海拔达973米,南部最低点海拔5米,高差大。高山、谷地,河流、湖泊均有发育。分为低中山地貌区、低山丘陵地貌区和河谷及盆地地貌区。 [5]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主导特征表现为以低山地为主,属长白山系老爷岭山脉。丘陵、盆地、台地、河谷、阶地、冲积扇、湖泊、沙洲、三角洲均有发育。地貌类型均比较齐全,其中微型地貌中的沙洲、河漫滩、一级阶地是砂金富存的主要地貌单元。 [5]
主要山峰有:棺材砬子、黑瞎子山、平头岭、石门岭、鹰嘴砬子、老陈家后山、大里沟大顶子、烟筒砬子山、黑山、神仙顶子、长岭子、黑顶子山、水流峰、沙草峰、张鼓峰等。 [5]
岛屿、沙洲有:河口沙洲岛、琵琶岛、玉泉岛、防川岛、河东下沙洲、琵琶沙洲、朝阳新沙洲和古江沙洲等。 [5]

土壤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是北温带地区地带性土壤与长白山地的非地带性土壤镶嵌分布的有机结合演化而成。 [6]
典型地带性土壤有暗棕壤。成土母质为酸性岩风化物,土壤呈微酸性,广泛分布在中、俄边境的丘陵山地,其中东北部山区主要以暗棕壤为主,还有少量的沼泽土、冲积土等穿插其间,形成东北部山区土壤类型。 [6]
非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中部平原和周围丘陵、山谷台地,土壤以水稻土、白浆土、冲积土为主,还有零星分布的草甸土、沼泽土。 [6]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7种土壤类型: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冲积土水稻土 [6]

水文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属图们江水系,河网密布,平均每平方公里河长超过4.3公里,有大小河流52条,二级直流34条,三级支流11条,四级支流2条。多年平均径流深超过400毫米。境内径流深度在地域上的分布为由北、西向东南递增,径流年际间变幅也很大,丰水年的平均径流量为枯水年的3倍以上。主要河流有:图们江珲春河 [6]

区域范围

播报
编辑
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7]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巴斯维亚、波罗斯维克等2个虎豹保护区和哈桑湿地保护区接壤,西南隔图们江朝鲜卵蒲和藩蒲湿地保护区相邻,北与黑龙江绥阳林业局相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30º14′08″~131º14′44″,北纬42º24′40″~43º28′00″之间。总面积108700公顷,其中:核心区50536公顷,缓冲区40571公顷,实验区17593公顷。另外,根据主要保护对象东北虎、豹野生种群活动范围较大的特点,并结合珲春市的实际状况,在保护区北部设立外围保护带41778公顷。 [1]

保护目标

播报
编辑

综述

东北虎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虎、豹及栖息地,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2]

动物

截至2013年,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鱼类有6目9科34种,占图们江鱼类种数的79.1%;其中被例为中国《珍贵稀有水生动植物种类名录》中的有5种。两栖类为2目6科12种,占吉林省两栖类种类的92.3%,爬行类2目4科12种,占吉林省种数的74.5%;鸟类为16目41科208种,占吉林省鸟类种数的61.6%。哺乳类全区有7目16科49种,占吉林省哺乳类种数的60.5%。其中国家I级野生动物种数10种即:东北虎原麝梅花鹿紫貂丹顶鹤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国家Ⅱ级野生动物种数有33种,如马鹿黑熊青鼬猞猁、白忱鹤等。 [1] [8]
原麝
另外,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具有丰富的昆虫资源,昆虫为4目、118科,340属、425种,其中鞘翅目昆虫种类最多为120种,占该保护区区昆虫种数的28.2%;鳞翅目第二位,100种,占该保护区区已知昆虫种类数的23.53%;列第三、四、五位的分别是双翅目(11.29%),膜翅目(9.85%),半翅目(8.94%)。 [8]

植物

东北红豆杉
截至2013年,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有:119科,314属、537种(除大型真菌外)。区系中的植物种类约占吉林省野生植物的20.9%;种子植物科数约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0%;属占全国总属数的10.5%。而种类占全国总科数的2.2%。而国家级保护植物有10种,如东北红豆杉水曲柳紫椴野大豆等。 [8]

真菌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丰富的大型真菌,分两大亚门即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四个纲为核菌纲、盘菌纲、层菌纲和胶菌纲,12个目43科154种,其中有主要经济价值的真菌有69种,如松口蘑(松茸)、灵芝羊肚菌猴头菌等。 [8]

管理措施

播报
编辑

管理机构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

管理方法

一是设立了虎豹监测热线电话,建立了信息提供奖励机制,同时借助边防驻军和森林警察强化巡护工作; [1]
二是联合公安、工商、渔政等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宾馆、饭店、市场等可能经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场所进行检查。从严从快查处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联合珲春市政府、森林公安、驻珲边防部队、WCS中国项目驻珲办公室,开展大小型清山行动10多余次,有效遏制和震慑了滥捕滥猎等违法行为,改善了东北虎、豹被捕食动物等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 [1]

管理内容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上MIST巡护工作,共巡护529次,记录到东北虎活动信息20余次,其它野生动物信息1200余条,人类活动信息350多条,解除、没收套子260个,夹子7个,涉及到固定样线24条,每次平均步行巡护时间2.5小时,累计巡护3100千米,巡护样线全面覆盖了保护区整个区域。 [1]
自2011年6月至12月,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MIST”巡护上共计巡护里程360千米,监测到野生动物信息305次,人为活动50次,清除套(铗)60个。 [1]

开发建设

播报
编辑

基础建设

界牌 [3]
2001年10月22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吉林珲春省级自然保护区。 [1]

品牌建设

2005年7月23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珲春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2010年4-5月,在由吉林省林业厅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筹办召开的吉林省东北虎野生种群保护行动计划研讨会上,珲春地区正式被列为中国野生东北虎保护第一优先区。 [1]

科学研究

2008~2011年,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该区域利用被动监测和样线调查的方法对东北虎及其猎物的数量展开了调查,通过对野生东北虎捕食家畜监测记录分析对东北虎捕食家畜展开了研究,从捕食者的领域、猎物资源的生物量、人类活动干扰3方面对东北虎最小保护面积开展了研究。 [9]

旅游景点

回龙峰革命洞
回龙峰革命洞,也叫革命石窟,内部高1.5米,南北长约4.8米,东西宽约1.8米。“革命洞”是自然形成的石洞,洞顶堆满乱石,顶部有一条只能容一人出入的小石缝,就是洞口。“革命洞”在半山腰上,因常年遭雨水冲刷,土沙流入,洞内面积日趋缩小,据当地人回忆,当年此洞可容纳三十多人。回龙峰革命洞是反对日本侵略、挽救民政危亡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为珲春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水流峰
水流峰是珲春敬信镇境内的第一高峰,海拔462米,是敬信平原的群山之首。水流峰山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1963年罗瑞卿大将在此视察时指示在此设立哨所,驻地官兵还在这里修筑了一道道石台阶,筑起了一条坚固的边塞“长城”,因此水流峰又称为“水流长城”。站在山峰上放眼四望,可辐射460平方公里,南可眺望日本海和三国五个城市。 [11-12]
张鼓峰
张鼓峰又名刀山,位于防川村北部1.5公里的中俄边界线上,图们江上溯40公里的东岸,海拔152米,山顶分水岭为中俄边界,是北部主要山峰,山林别致,山顶平坦,便于眺望,因中俄期间的“张鼓峰战役”而闻名,现在其山坡仍可发现战争遗物。 [13]

生态价值

播报
编辑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以国际濒危物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豹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东北虎5-7只、豹3-5只,是中国野生东北虎、豹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地区。同时,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俄罗斯虎豹保护区接壤,与黑龙江省东宁市和吉林省汪清县相邻)和区位优势,起到了联系中、俄、朝三国虎豹种群自由迁移,维持种群繁衍的生态通道作用,是中国东北虎野生种群向内陆区域扩展的希望所在,还是中国东北虎野生种群恢复的种源基地。 [1]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的图们江下游近海湿地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区内湿地面积2420公顷,不仅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迁徙过程中的重要停歇地和栖息地,还是许多鸟类在中澳、中日两条迁徙路线上的交汇地。因此,保护好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于促进图们江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于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