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祥代表:建議織密副中心三大建築周邊交通網,方便市民看演出 - 新浪香港

李誌祥代表:建議織密副中心三大建築周邊交通網,方便市民看演出

北京市兩會正在進行,市人大代表、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誌祥在參加通州團討論時表示,去年年底向公眾開放的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建築」已經成為副中心亮麗的文化新名片。其中,北京藝術中心無論是歌劇、話劇還是音樂會,演出的平均銷售率在90 %以上。他建議,持續加大首都文化建設力度,提升多元文化消費能級。同步優化副中心三大建築周邊交通環境,解決好市民到副中心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市人大代表、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誌祥。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市人大代表、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誌祥。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三大文化建築」成副中心亮麗文化新名片

過去一年,北京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文化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特別是在圍繞推動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市文化旅遊新地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李誌祥看來,副中心建設發展的「二十年之問」的核心是,經過20年的發展,到2035年時,能否將副中心打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讓來北京的遊客都願意到通州來,讓通州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去年年底,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了‘千年之城’又一張亮麗的文化新名片,這是回答好‘二十年之問’在文化方面所作的具體舉措,是通州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特別是演藝之都、書香京城和博物館之城工作中取得的重大進展。」

李誌祥稱,北京藝術中心作為「三大文化建築」的重要組成和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的重要一極,在測試演出、開幕演出以及迎新春的一系列演出和藝術活動中,以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受到了全球藝術機構、藝術家的廣泛關注。他說,2023年,通州區聚集各方藝術資源創新推出「運河有戲」文化品牌,舉辦「運河有戲」演出季,兩個月推出8個主題130多場演出,節目豐富多彩,反響強烈,為通州2024年文化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持續加大副中心文化建設,吸引更多優質文化企業落戶通州

「今年市政府報告中單列一章講文化,提出‘以文鑄魂、以文興業、以文育城’的發展要求,這體現出了北京城市的文化眼光、文化氣度和文化自信。一個沒有藝術的城市是乏味的城市,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城市。在新時代,北京就是要在‘以文化溫潤心靈、以文化養育城市’上走在前、做示範。」李誌祥表示,目前,通州區已經基本形成了國家級藝術機構,區級文化設施,街鎮、社區行政村等多級公共文化供給體系,擁有非常堅實的基礎。建議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繼續秉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持續加大副中心文化建設,從政策上、資金上、服務上提供全方位支持,吸引國內優秀文化藝術機構、文化企業等落戶通州,聚合優勢資源。

李誌祥建議,北京市級部門加強與副中心聯動,推動中央在京國字號藝術院團以及市級院團在副中心舉辦系列精品演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品牌和活動,精心打造「國際芭蕾舞比賽和編舞比賽」「國際音像展」「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運河有戲」「台湖爵士音樂節」等文化品牌項目,產生廣泛影響,使得通州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的高站位,以引領者的姿態,不斷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品牌。

2024年北京藝術中心計劃將舉辦300場藝術活動

他透露,2024年,國家大劇院計劃在北京藝術中心舉辦300場商業演出、300場藝術活動,力求通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色亮點活動,帶動區域文化逐步形成良性發展態勢。「我們要利用在國內外演藝行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將劇院優秀劇目和藝術品牌適量東移,帶動國內外一流的藝術家、藝術團體、藝術劇目向通州聚集,吸引中心城區、帶動東區城區、協同北三縣東區地區、攜手亦莊等南部地區,打造以副中心為同心圓的全國文化中心的新高地。

李誌祥表示,「在市區各部門的支持下,開幕演出民族歌劇《運河謠》的三場演出票全部售罄,這也讓我們感受通州及周邊地區觀眾文化消費的強烈願望,增強了我們對副中心及周邊區域文化消費市場的信心。目前,北京藝術中心已經正常開放運營,無論是歌劇、話劇還是音樂會,演出的平均銷售率在90%以上。」他建議,同步優化副中心三大建築周邊交通環境,為市民到副中心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環境。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