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主機上都有啥 盤點索尼獨佔遊戲 看完你也是索粉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S主機上都有啥 盤點索尼獨佔遊戲 看完你也是索粉

  歡迎各位關注我們的B站頻道“碎碎念工坊”,解鎖更多精彩內容~

視頻版

  說起索尼的遊戲主機,想必有不少玩家是因為上面的獨佔遊戲入的坑,從初代PS到如今的PS5,索尼憑借著自家的獨佔遊戲成功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從小而精的創意佳作到燃燒經費的3A大作,你能在PS系主機上找到任何你想玩的遊戲類型。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遊戲本身也在逐漸地進化,一些類型的遊戲在淡出玩家們視野的同時,也會有新的遊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經歷了PS4時期的獨佔盛宴之後,剛誕生不久的PS5在遊戲陣容上或許並沒有帶給玩家們足夠多的驚喜,不過這並不影響玩家們對這台次世代主機保持期待,因為從1994年的PS1登場那一刻起,索尼就從未在遊戲陣容上讓玩家們失望過。

  對於年輕一些的玩家們來說,或許沒有機會接觸到早期PS平台都出現過哪些作品,自然也就不清楚索尼究竟還有多少可以重製或推出續作的王牌IP作為底牌;而這其中還有一些和索尼關係比較好的第三方遊戲廠商,也經常會把自家的遊戲放在PS平台作為首發獨佔。本期我們將會盤點出從PS1到PS4世代比較經典的100款索尼獨佔遊戲,無論是重溫經典還是期待續作,希望你也可以和我一樣,從此成為“索粉”!閑話少說,就讓我們從PS1開始,一起來看看這台遊戲機上究竟出現過哪些遊戲吧!

  《我的暑假》(ぼくのなつやすみ)

  《我的暑假》故事背景為1975年(昭和50年),導演綾部和用遊戲這種方式,向玩家們展示出了自己記憶中的暑假。

  由繁囂的城市家庭轉換到田野間的親戚家中,在遊戲中可以無所顧忌地重溫兒時的夏日活動,享受被山林和田野包圍的田園生活。玩家需要做的就是探索未發現的去處,與人們閑聊、捉蟲、放風箏等等。遊戲並沒有為玩家給出明確的任務目標,而是讓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節奏度過假期。

  這樣逆潮流的作品也得到了市場和業界的青睞:《我的暑假》獲得第五屆日本遊戲大獎的青睞,銷量也達到了 30 多萬份,對於一個低成本的個人作品來說,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惡魔城X 月下夜想曲》(Akumajou Dracula X: Nocturne in the Moonlight)

  《惡魔城X 月下夜想曲》惡魔城系列的風格轉換的標誌性作品,以往的惡魔城均是單純的動作類遊戲,以貝爾蒙特家族的人物為主角,武器數量極少,難度卻極高,人物動作也比較僵硬。到了《月下》這部作品,遊戲一改此前的缺點和弊病,一下子有了全方位的進步。等級、裝備、魔導器、變身、使魔等系統得以引入,極大程度豐富了玩法。同時,大量增加的養成要素與隱藏元素,也是當時橫向卷軸遊戲的創舉,成為後續惡魔城遊戲的典範,一舉奠定了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的基本風格。在玩家群體間,《月下》也一直被認為是惡魔城系列的巔峰之作。

  《古惑狼》(Crash Bandicoot)

0

  遊戲為古惑狼系列首作。雖然寫作為“狼”,但實際上遊戲的主角卻是一只被進化射線照射而發生突變的袋狸。而玩家的任務正是控制著我們的主角,穿越3個島嶼來追尋並擊敗用它做實驗的邪惡博士尼奧·科爾特斯。

  誕生之初,遊戲的玩法方面時常會被用來跟《超級馬力歐》、《大金剛》等遊戲進行比較,但最終還是憑借自身氣質和定位,在索系平台站穩了腳跟。此後衍生出了涵蓋動作、平台跳躍、解密及賽車競速等多種玩法的系列作品,為頑皮狗打響了名聲。

  《古惑狼》是第一款在日本地區獲得“金獎”的非日本遊戲。至2003年11月,《古惑狼》在全球共售出680萬份,成為最暢銷的PlayStation遊戲之一。

  《機戰傭兵》(Armored Core)

  《機戰傭兵》是From Software公司於1997年7月10日在索尼PlayStation平台上推出的第三人稱3D機器人射擊遊戲。其特點在於注重細分機體部位各部位零件,也就是說,玩家可以通過完成任務獲取金錢,用以購買部件,從而組裝出各式各樣的外觀。尤其是色彩、徽章、塗裝等個性化元素也都能夠自定義,因此玩家可以配置機體,研究性能,最終製作出獨一無二的機器人兵器。

  遊戲誕生於PlayStation平台,接著在PS2、PS3、PSP、Xbox等平台都有登場,甚至也移植到過移動平台。細數起來,系列作品已經有十餘部,只是如今魂系列已經成為了FS社最鮮明的標簽,而《機戰傭兵》已經有太久沒有新作品出現。

  《穿越時空》(Chrono Cross)

  《穿越時空》是1995年在超級任天堂上發行的遊戲《超時空之鑰》的續作,主要由當時最著名的兩個RPG遊戲開發公司SQUARE和ENIX(如今二者已經合並)合作開發。由阪口博信(太空戰士之父)和崛井雄二(勇者鬥惡龍之父)強強聯手,漫畫家鳥山明負責人物創,製作陣容可謂豪華。

  遊戲總共有超過40個可玩的角色,並且為了增強玩家的代入感,每個人都各自配置了專屬的個人小故事。可以說,劇情是遊戲的最大賣點,而遊戲也不負眾望,用多維的冒險編織出了一個史詩般的故事。詳細內容在這裡我們就不打算再深入講解,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去搜索了解。

  遊戲於1999年在日本、2000年在北美發行,得到了遊戲媒體的一片讚揚,同時在全世界賣出了超過150萬份。

  《妖精戰士》(Arc the Lad)

0

  《妖精戰士》於1995年6月在日本發行,是索尼PS1上的奠基作品之一;同時也是日本1995年最暢銷PlayStation遊戲,銷量超過百萬。

  雖然是比較正統的RPG,但其特點是世界地圖、城鎮、地下城都按照同比例繪製的,從野戰到戰鬥的過渡無縫展開,有眾多隱藏要素。

  遊戲發售後大受歡迎,不僅有過同名動畫,還出版過以原著為基礎的漫畫和小說。值得一提的是,《妖精戰士》曾與《波波羅克洛伊斯物語》(PoPoLoCrois Story)和《荒野兵器》(Wild Arms)一起並稱為三大SCE RPG之一。在 2018 年索尼發布的“ PlayStation Classic ”機器裡也包含了這款遊戲。

  《放浪冒險譚》(Vagrant Story)

  複雜卻充滿獨創性的遊戲系統既是《放浪冒險譚》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這同樣是一款由眾多名家(總監:松野泰己、製作人:松野泰己、音樂:崎元仁)聯手打造的作品,但正是由於上述提到的上手門檻過高勸退了不少玩家。

  與商業上的滑鐵盧相比,媒體則不吝讚美之詞,遊戲不僅被《Fami 通》評為滿分,在IGN 列出的史上 100 款最佳 RPG 排名中也入圍了前十。

  《聖劍傳說 瑪那傳奇》(Legend of Mana)

  《聖劍傳說 瑪那傳奇》是聖劍傳說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於1999年7月15日在PlayStation平台上發售。

  遊戲的特色在於武器會改變角色戰鬥風格,且每一種武器都會有自己的必殺技。在《瑪娜傳奇》裡,攻擊並非單純的按同一個按鍵,輸入不同指令對應了不同的攻擊方式,在熟悉之後可以流暢組合成一套連擊。另外,遊戲有著多個分支劇情,且每個劇情都有著各自的觸發事件。

  遊戲在日本發售首周賣出了40萬套,並在1999年末累計售出70.6萬套,為該年第12暢銷的遊戲。並且IGN也稱這是當時北美PlayStation首周發售最暢銷的遊戲。

  《獨臂擎天》(Einhänder)

0

  《獨臂擎天》是一個橫軸滾動射擊遊戲,和這個類型的大多數遊戲一樣,玩家控制一個戰鬥機的從橫軸起點出發,一路摧毀敵人,難度極高。遊戲畫面為2.5D,不過偶爾會改變攝影機角度切換為3D狀態,這樣互相切換的方式在當時看來非常新穎。另外,電子風格的音樂也讓人印象深刻。

  All game網站將這款遊戲稱為“在後16 位電子遊戲時代問世的最佳橫向卷軸射擊遊戲”,而Eurogamer稱其為“史克威爾在非 RPG 領域的探險中最為成功”。 2007 年,IGN將其列為最佳 2D 太空射擊遊戲的前十名。

  《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

  恐怕大多數玩家都不知道,《榮譽勳章》的誕生與導演斯皮爾伯格有著直接關係。事情起源於當時他的兒子正在N64上玩《007黃金眼》這款遊戲,斯皮爾伯格旁觀時被深深吸引,當時正逢他導演《拯救大兵瑞恩》期間,認定可以試著將二者相結合。於是在他倡議下夢工廠(DreamWorks SKG)專門成立了遊戲部門。兩年之後,《榮譽勳章》正式發售。

  遊戲在發行即當年獲得廣泛好評,次年(2000年)即得到象徵高銷量的“白金”稱號。當時的主流遊戲媒體均給出好評。可以說,初版《榮譽勳章》奠定了“現代FPS遊戲”的所有基本要素。故事情節上,《榮譽勳章》也是使用二戰歷史題材的先驅之一。

  《空戰奇兵2》(Ace Combat 2)

  《空戰奇兵2》是由南夢宮公司製作和發行的飛行模擬類遊戲。遊戲於1997年在PlayStation平台發行。玩家控制著飛行器,通過擊毀多種空中和地面的目標來完成任務。

  相較於系列的首作來說,《空戰奇兵》2更具有里程碑意義。在這部作品裡,初代的缺陷和遺憾都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和補完。任務不再是單純清掃普通目標,加入了高空截擊、低空滲透、艦隊護航、反潛等多樣化設計,可玩性大幅提升。除了普通分支外,流程中還存在隱藏分支,需要玩家在任務中發揮出高水準才能解鎖。

  求新求變,全方位提升的2代則為整個系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秋之回憶》(Memories Off)

0

  本作品是KID公司的代表作。當時的KID在戀愛遊戲開發方面屬於初出茅廬的水準,尤其是還沒有自己的招牌主創,無法與老牌戀愛遊戲廠商抗衡,決定從家用機平台開始入手。由於家用機平台對尺度的把握比較嚴格,在1999年發售後,“純愛系”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發售的當年內銷量達到近2萬份,從銷量和評價上均取得了成功,在戀愛遊戲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恐龍危機》(Dino Crisis)

  本作由惡靈古堡系列的系統開發而來,場景中有不少《惡靈古堡》的影子,在氣氛製造、懸疑手法上都跟前者有諸多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遊戲受到了《侏羅紀公園》、《異形》等作品的影響,恐龍比之喪屍更加強壯也更加敏捷,因此正面戰鬥的機會有限,而且由於槍支威力相較於恐龍的殺傷力和生命力而言顯得不夠分量,戰鬥上不宜硬碰硬,以逃亡為主。

  在日本首周,《恐龍危機》銷量就超過 30萬份,持續發力之下, PlayStation 版本最終在全球銷售了 240 萬份。

  《惡靈古堡2》(Resident Evil 2)

  《惡靈古堡2》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雙主角的進行遊戲的zipping系統。遊戲分為裡昂線和克萊爾線,遊玩時故事方面會有少許不同,但突破順序大體類似。由於表篇、裡篇的先後攻略順序不同會出現不同的劇情,且玩家在表篇中的決定也會影響裡篇的進程,比如表篇三光過後會讓裡篇角色彈藥短缺,讓玩家們有了反覆遊玩和嘗試的動力。

  除了分量很足的雙線劇情外,通關後提供的第4生還者和豆腐模式都大大加強了遊戲的可玩性,並且在之後的重製版裡也都得到了悉數保留。

  《惡靈古堡》是單平台最暢銷的《惡靈古堡》系列遊戲,在 PlayStation 上出貨就多達 577 萬份。並且出現在許多“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子遊戲”評選榜單中。

  《寄生前夜》(Parasite Eve)

0

  是由Square(現Square Enix)開發並於1998年發行的生存恐怖題材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故事發生在瀨名秀明小說《寄生前夜》之後,是系列首作。

  在氛圍上,《寄生前夜》充分吸收了《惡靈古堡》的優點,而玩法上則集《太空戰士》和《放浪冒險譚》之長,兼具ACT直接操作的快感和RPG升級的樂趣,加之高品質的過場CG動畫,表現力在當時格外出色,只是流程過短被玩家詬病。

  發售之後,借助《惡靈古堡》這股東風,遊戲銷量順利突破百萬,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史克威爾第一部被ESRB評為成熟級的遊戲。

  《沉默之丘》(Silent Hill)

  《沉默之丘》是konami旗下最知名的IP之一。與同樣是生存恐怖類型的《惡靈古堡》不同,前者更講究科學性,而《沉默之丘》系列則在心理學和神秘學方面大做文章,並且包含了大量宗教要素,因此,遊戲也注重角色塑造、氣氛營造和心理暗示。

  談起《沉默之丘》,一定離不開 “表裡世界”。設定中,原本安靜祥和的度假小鎮會因為警笛響起而化身為集火地獄,原本應該存在的道路被封鎖、濃霧彌漫讓能見度大大降低、無法被殺死的異形怪物在街道上四處徘徊,帶給人極其強烈的壓抑感。於是,為了逃出這塊靜寂之地,玩家不得不操控主角探索隱秘的角落,發掘內心深處逃避的往事。

  遊戲在Metacritic 上獲得了 86/100 的總分,銷量超過 200 萬份。遊戲前四部作品由Team Silent開發,而之後Team Silent解散,外包作品表現不太理想,於是無可避免地淪落到了被雪藏的結局。

  《潛龍諜影》(Metal Gear Solid)

  《潛龍諜影》由日本科樂美公司發行,小島秀夫主導開發的戰術諜報遊戲。小島最初由小時候的捉迷藏遊戲中得出靈感,打算製作一個類似電影《大逃亡》的遊戲,確立了遊戲玩法雛形。《潛龍諜影》是最早的潛入類型遊戲之一。

  遊戲於1998年9月3日在PS平台正式發售。本作為系列首部採用3D即時運算畫面並全程配音的作品,全球累計售出超過600萬套,是系列面向大眾市場之評價大幅上升的關鍵。

  但2015年《沉默之丘P.T》驚豔亮相不久之後,小島就宣布從科樂美離職,《潛龍諜影》系列也隨之被畫上句點。

  《天誅》(Tenchu: Stealth Assassins)

0

  《天誅》是以日本戰國時代忍者為題材的隱蔽類遊戲系列。在當時,以暗殺潛入為基調的遊戲風格讓玩家耳目一新。本作中開創了被稱為“忍殺”的一擊必殺系統,該系統能將敵人執行各種姿態的暗殺動作,而且遊戲會給出特寫鏡頭,加強觀賞性,這也被《隻狼》繼承了下來。

  作為系列的第一作,遊戲於1998年2月26日發售。一年後它推出了追加兩個關卡和其他若乾設定的增補版《忍凱旋》,後來又發售了愛好者地圖集成的《忍百選》。本作開創了忍者遊戲的新紀元,在海外更是狂銷100萬套以上。

  《沙加開拓者》(Saga Frontier)

  《沙加開拓者》是索尼在PlayStation平台上的第一作,可選七位不同主角進行故事。作為《沙加》系列第一款脫離 GB、SFC 等任天堂主機平台的作品。《沙加開拓者》的一大魅力,便是各具特色的主人公陣容,玩家可從 7 位主人公中任選一人展開冒險,玩家可以借此體驗到截然不同的故事。而不同國度的存在,使得科幻、幻想、和風等風格迥異的故事都能夠在本作中共存。由於本作承襲了《復活邪神》系列的自由劇本系統,因此玩家可以在冒險期間體驗豐富的支線任務。

  遊戲發售當年,在日本的銷量超過 105 萬份,還曾在《Fami通》雜誌的評選中位列史上最佳 PlayStation 遊戲第 18 名。

  《真·女神轉生》(Shin Megami Tensei)

  系列首作是1987年的《數字惡魔物語 女神轉生》,迄今已衍生出多款作品。系列以角色扮演遊戲為主,但也涵蓋戰略角色扮演、動作角色扮演和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等遊戲類型。《真·女神轉生》是女神轉生系列的第三作,和由南夢宮發行的前兩作不同,本作起系列作品都改由Atlus自行發行。

  玩家以第一人稱視角在3D迷宮中移動,而世界地圖采取使用2D第三人稱表示。角色分為人類和惡魔兩類,收集惡魔是遊戲的重要環節之一。玩家可以在戰鬥中和惡魔談話交涉——玩家首先從“友好”和“威壓”中做出選擇,並在接下來的交涉中不斷修改自己的傾向。如果滿足惡魔的要求,他們就會加入玩家隊伍成為“仲魔”。雖然仲魔不能升級,但玩家可用兩隻或三隻仲魔合成新的仲魔,以此來召喚傳說中魔怪。

  《女神異聞錄》(Persona)

0

  《女神異聞錄》是Atlus旗下《女神轉生系列》的外傳,是基於《真・女神轉生》中高中學校的設定而開發。相較於正傳故事的嚴肅,這個系列則更加貼近生活。

  本系列以現代日本的城市及高校為舞台,在這個世界中出現了異變的惡魔和陰影(シャドウ),圍繞著與各種類型的敵人進行戰鬥:惡魔、陰影和人格面具。主角們得到了稱為“人格面具”的能力,來解決身邊危機。個性豐富而有親近感的人物設定,及以人心理為主題及深刻的故事深受歡迎。

  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女神異聞錄》發行於1996年,至今系列已有5部正傳遊戲。截至2020年《女神異聞錄系列》累計銷量達1300萬套,帶動全系列累計銷量超過了2000萬套。成為Atlus旗下最暢銷的系列作。

  《幻想水滸傳》(Suikoden)

  《幻想水滸傳》以 “水滸傳”作為題材藍本,但故事發展卻並不完全參考正史走向。跟小說一致,遊戲同樣可以跟多達108位梁山好漢為伴,但要想集合全部角色並不容易,不過只要集齊108位角色就可以進入好結局。

  除了普通戰鬥,還有單騎戰系統及戰爭系統。主人公領軍的根據地,會隨著角色的增加而變化。各式各樣的商店也會陸續進駐,包括道具屋、宿屋、鍛冶屋、防具屋、交易所等等。

  遊戲於1995年12月15日發售的PlayStation遊戲,其後移植到世嘉土星、windows等多個平台。

  《異度裝甲》(Xenogears)

  《異度》系列一直以廣闊浩大的世界觀著稱,而《異度裝甲》也不例外。劇本方面由高橋哲哉親自創作,據說高橋哲哉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醞釀構思。日本著名遊戲音樂製作人光田康典所創作的主題曲以及遊戲配樂更為遊戲增色不少。

  隨著故事劇情發展,玩家可以選擇除男主角以外,共計8名可用角色,根據所選人員的配置,可以和NPC觸發不同的對話、特殊劇情以獲得關鍵道具和稀有裝備。在探索場景中,本作引入了互動解密機關和動作結合的玩法:玩家需要控制角色跑步或者跳躍來通過特定的地形,通過提示與機關互動解決障礙。

  遊戲一經推出就受到玩家的好評,但由於當時銷量未過百萬,間接導致原製作小組後跳槽到南夢宮公司製作續作《異度傳說》。《異度神劍》也是出自他們之手。

  《GT賽車》(Gran Turismo)

0

  與其它賽車遊戲不同,在創造《GT賽車》時,山內一典的出發點是為了讓玩家體驗到跟駕駛真車時一樣的快感。於是他將思索的結果“追求真實感”貫徹到作品中,徹底取材,研究現實駕駛中的物理原理,推出了這部作品。

  在GT系列中,有著仿真的駕照考試和種類繁多的比賽以及調校改裝賽車的自由,這些元素的組合將簡單枯燥的比賽過程轉變成了一場賽車RPG,使玩家一旦上手就沉浸在賽車手的生涯中。同時,GT賽車也老少皆宜,不僅難度曲線平緩,還有多種輔助措施幫助玩家上手。並且,它擁有大量百姓級的普通乘用車,讓玩家能在虛擬世界用自己最熟悉的座駕過把賽車癮。

  從山內的興趣到最好的擬真賽車遊戲,《GT賽車》已經成為了最熱門的賽車遊戲之一。截至2019年12月,系列作品的全球累計銷量超過了8200萬套。

  《托尼·霍克職業滑板》(Tony Hawk's Pro Skater)

  《托尼·霍克滑板》系列由著名滑板名人:托尼·霍克(Tony Hawk‘s)代言,借助極限運動成為歐美最炙手可熱的運動遊戲之一。

  玩家控制各種著名的滑板手,必須通過執行滑板技巧和收集物品來完成任務。遊戲提供了多種遊戲模式,包括玩家必須完成目標並進化角色屬性的職業模式;玩家可以在沒有任何給定目標的情況下滑行的自由模式;以及可以呼朋喚友一起競賽的多人模式。廣闊的遊戲舞台,出色的手感,誇張的動作都是本作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托尼·霍克職業滑板》從發布到 1999 年 12 月下旬,在美國的出貨量超過 35萬份,PlayStation 版本的托尼霍克職業滑板獲得了娛樂和休閑軟體出版商協會(ELSPA)頒發的“白金”銷售獎,在英國的銷量超過30萬份。

  限於篇幅,我們暫且先例舉出早期比較經典的25款索尼獨佔遊戲作為開場,其他遊戲我們也會在後面的盤點中進行詳細介紹。

  -END-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止是遊戲。

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