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迪士尼樂園 簽約條件大揭密 - 書房 - 工商時報
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東京迪士尼樂園 簽約條件大揭密

一九八三年,迪士尼公司第一座走出美國的主題樂園,在日本誕生。圖/Unsplash
一九八三年,迪士尼公司第一座走出美國的主題樂園,在日本誕生。圖/Unsplash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七〇年代,加州和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雖然經營得很不錯,但是迪士尼公司的重要收益來源—電影事業,卻是在逐年走下坡。再加上華特.迪士尼過世之前,留下了一個遺願,那就是:建立一個以未來世界為主題的迪士尼主題公園。這個主題公園就是現在位在佛羅里達州的「Epcot」(Experimental Prototype Community of Tomorrow未來社區的實驗原型,又稱艾波卡特、未來世界)。

一九六六年華特.迪士尼過世後,迪士尼公司為了要完成此一遺願,開始不停地投資大筆資金在未來世界的計畫開發上。但是沒有了華特.迪士尼的指揮,開發過程極其不順利。儘管迪士尼已經持續好幾年投下了巨額預算,未來世界的構想距離成型仍有很大一段距離。再加上電影事業沒有起色,迪士尼的資金周轉已經開始出現問題。

狀況於是演變成,日本人信誓旦旦說要做東京迪士尼樂園,那就讓他們做吧。但條件是,迪士尼只要利益,不承擔任何風險。換句話說,就是迪士尼總部認為:說實話,日本人能否成功,我們仍持保留態度,但絕對不能讓東京迪士尼的失敗影響到總部。

最後,契約的內容從「合資興建」被改成了「提供授權」。迪士尼公司負責所有園內遊樂設施及建築物的「開發設計」。決定好的開發設計,由日方來履行施工興建。開發設計和施工興建需要的所有費用都由日方自行負擔。樂園開幕後,東京迪士尼樂園的經營行銷決策,以及最後的銷售額都歸日方所管。但往後,日方須無條件支付入場券銷售總額的百分之十,以及餐飲與紀念品銷售總額的百分之五給迪士尼總部。

也就是說,迪士尼公司保有全部的設計主控權。大到東京迪士尼樂園的遊樂設施、建築物、表演節目、小至遊客服務、角色戲服全權由迪士尼公司決定。但是,東京迪士尼樂園的門票要賣多少錢,要不要設入園限制人數,要瞄準那些客群,要訂定怎樣的行銷企畫,工讀生有什麼樣的雇用門檻?所有關於企業管理與經營戰略的部分,迪士尼總部都無權插手。

迪士尼總部為了規避風險,訂定了這樣的契約,後來,從開發到完工,日方總共支付了一千八百億日圓的建設費用。就這樣,一九八三年,迪士尼公司第一座走出美國的主題樂園,在日本誕生了。

圖/ 《聽她講──日本企業的經營祕密:東京頂尖行銷人的產業觀察》©她講/大塊文化 2023
圖/ 《聽她講──日本企業的經營祕密:東京頂尖行銷人的產業觀察》©她講/大塊文化 2023

悔不當初!迪士尼公司「東京的惡夢」

接下來,就如本節開頭提到的,東京迪士尼樂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了亞洲最大、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儘管如此,不論東京迪士尼樂園多有人氣,多賺錢,迪士尼總部永遠都只能收固定幾%的門票餐飲分紅,甚至沒有辦法插手經營。關於這件事,迪士尼公司的前執行長麥克‧艾斯納(Michael Eisner)在他的著作《高感性事業》(Work in Progress)中也闡述了他的不甘心,「(東京迪士尼樂園中)光是占地約兩千平方英尺的糖果店,每年營收就創下一億美元。未能擁有東京迪士尼的代價真是高昂。」這也就是為什麼迪士尼公司會認為,東京迪士尼樂園是他們最大的失敗。

在迪士尼總部,東京迪士尼樂園也被稱作「東京的惡夢」。一直到現在,東京迪士尼樂園都還是世界上唯一一間迪士尼總部無法插手的—「非直營」迪士尼樂園。

後來,東京迪士尼樂園讓迪士尼總部看到了走出世界的商機,便積極在世界各地拓展迪士尼樂園。只是此後迪士尼的經營,卻沒有想像中順利。

東京迪士尼樂園的「失敗」讓迪士尼公司前執行長麥克‧艾斯納決定,日後若建造新的主題樂園,一定要當最大股東。然而,一九九二年巴黎迪士尼樂園盛大開幕後,但卻乏人問津。二〇一一年,巴黎迪士尼樂園宣布負債超過十八億歐元,變成了迪士尼「巴黎的惡夢」。二〇〇五年迪士尼樂園在香港正式開幕,但自開幕後到二〇一九年,年度財報只有三年是黑字,虧損重大,這又變成了迪士尼「香港的惡夢」。

(本文摘自她講著《聽她講 日本企業的經營祕密:東京頂尖行銷人的產業觀察》,大塊文化提供)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