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影行動 |【專題】《不可能的任務4》: 當湯姆成為前浪的那一天 (上)

【專題】《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上):當湯姆成為前浪的那一天

伊森韓特 (Ethan Hunt) 沒命地跑著,突然,身後的克里姆林宮一聲巨響,他急忙轉身看看發生了什麼事,臉上的表情被恐懼宰制而變得扭曲 ──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此時的表情,正代表著他在《 不可能的任務 : 鬼影行動 》(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簡稱《MI4》)開始製作前的心情。

 

跌入谷底

當然,會選擇拍攝《不可能的任務3》(Mission: Impossible III,簡稱《MI3》),湯姆克魯斯的意願佔了絕對多數的決定權。但連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是,從製作決定的 2002 年開始,這部電影的企劃、導演選擇乃至於他本人的私生活,都起了非常大的變化。他已經從黃金單身漢,成為如今的爸爸與丈夫,而他對妻子的瘋情狂愛、與對山達基教全心全靈的奉獻,如今也變成小報每天照三餐攻擊的標靶。

現在,2007 年,醜化的不實報導,已經是報紙頭條上對湯姆的唯一描述。當然,你也許會天真地想著,讓「演戲歸演戲、生活歸生活」。但話說到底,《MI3》的敗因,很大部分來自個人私生活新聞的影響。對於好萊塢一級男星而言,私生活也得要全力演戲──除非你是保羅紐曼或勞勃瑞福。

但在這個醜事纏身的時間點,要如何避免《不可能的任務》電影再次淪為笑柄與攻擊他自己的道具?湯姆克魯斯 2007 年的決定,改變了這個動作電影系列的後半生,也改變了湯姆克魯斯 45 歲之後的演員之道。

《 不可能的任務 : 鬼影行動 》日版電影海報。

《MI4》。

如果這部電影就等同是我的分身、它的成敗也就等同於我的功過,而當鎂光燈都只注意著我的狀況下……湯姆克魯斯的東山再起秘訣,說來十分簡單,實行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45 歲的湯姆決定做一個拼命三郎。

這位 19 歲就出道的演員,歲月正無時無刻地逼迫著他:他已經在大銀幕上活躍 25 年了,而如今無法再靠巧笑倩兮吸引觀眾。湯姆克魯斯已經沒時間上演技課了,他能做的,就是嘗試別人不敢嘗試的,超越自己已經超越的。今天以後的湯姆克魯斯,沒有極限。

 

大老闆不高興了

MI3 的失敗,讓派拉蒙影業老闆的老闆:維亞康姆 (Viacom) 主席 薩莫瑞德史東 不開心。

薩莫瑞德史東。

《MI3》的失敗,傷害了所有人,不僅是湯姆克魯斯因此被迫自省而已,有人比他更傷心:出錢的大老闆不高興了。派拉蒙影業預期《MI3》能夠超越《MI2》的票房──最糟的狀況下,內容更優良的《MI3》至少票房也得跟《MI2》平起平坐。很可惜的是,最終的數字,《MI3》美國票房整整少了《MI2》一億美金,甚至連《MI》都不如。

所以大老闆不高興了,不,我不是說派拉蒙影業老闆不高興,是派拉蒙影業老闆的老闆──跨國傳媒巨獸集團維亞康姆 (Viacom) 的主席,薩莫瑞德史東 (Sumner Redstone) 不高興了。

傳媒巨擘 : 維亞康姆集團 。

維亞康姆集團。

這位手握集團事業年收百億美金的媒體巨人,對旗下電影公司的一部電影的一位監製夥伴發火,是非常不尋常的一件事,卻也看得出《MI3》的潰敗對他的嚴重性。瑞德史東這些話現在看起來,仍然可以窺見瑞德史東當年的怒火:

(湯姆) 以前從來不是這樣的人,但是他現在完全太超過了。

我們認為,我們不需要一位導致創意毀滅、並且危害公司營利的傢伙……派拉蒙完全無法忍受 (湯姆) 他近期的行為。

阿湯哥和夥伴華格納共同創辦的克魯斯 / 華格納製片公司。

克魯斯 / 華格納製片公司。

這些重話可不是瑞德史東把克魯斯叫來家裡罵罵,然後被女傭洩漏給八卦報才讓我們知道的──不過克魯斯應該是真的有被叫去罵。瑞德史東是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談到派拉蒙影業的未來計畫時這樣講的,這完全是公開發言。是媒體巨人公開打小孩的節奏,所以這也不可能只是口頭重話──派拉蒙影業正式結束了與克魯斯 / 華格納製片公司 (Cruise/Wagner Productions) 14 年的合作關係。

湯姆克魯斯 寶拉華格納 昔日夥伴合影,但日後兩人合作情誼也生變......

克魯斯與寶拉華格納,日後兩人合作情誼也生變。

這是湯姆徹底想要改變自己的主因之一:他的脫序行為,最終讓他的親兒子被媽媽抱走了。對於《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他仍然有某種程度的決定權、他仍然可以以個人身分擔任監製、他仍然是毫無疑問的男主角、但他已經無法完全掌控這個系列的生長方向,主要出資的派拉蒙影業拔掉了這位爸爸的大部分權力,讓克魯斯待在片場做他最擅長的工作就好──如果他還沒有瘋到連怎麼飾演伊森韓特都忘了的話。

湯姆克魯斯 J.J. 亞伯拉罕 合影。

克魯斯與 J.J. 亞伯拉罕。

最後幫湯姆扛下聖上重怒的人,就是湯姆帶進來的 J.J. 亞伯拉罕。在《MI3》時,他還只是一個電影圈不太認識的新人導演,但是《MI3》的成績、他在電視圈的成績,讓他開始成為好萊塢最熱門的大牌監製,派拉蒙死寂多年的《星艦爭霸戰》(Star Trek) 還需要他的神奇心肺復甦術 (而他稍後成功了)。湯姆拜託這位當紅炸子雞說項,最終亞伯拉罕自己的製片公司「壞機器人」(Bad Robot) 加入了《不可能的任務》的監製公司行列,而他與湯姆的好交情,讓湯姆至少還能在兒子的監護權裡佔上多一份空間。

事情看來在重打五十大板的處置下結束了……雖然我們還沒提到派拉蒙最殘酷的處置,不過這點我們稍後再談。

※註:瑞德史東越權直接批判湯姆克魯斯的舉動,可能會讓你想起近日的一些新聞,而你不妨比較看看,一邊是害公司賺不到 1 億美金、一邊是在推特上寫了些廢文……我想你會有些想法。

 

痛定思痛

 不可能的任務

湯姆決定拋開一切堅持與矜持,他的第一個尺度 (恥度) 大開的嘗試已經證明成功──2008 年的《開麥拉驚魂》(Tropic Thunder) 裡他飾演一位禿頭臃腫粗俗下流的製片人,這個喜劇配角大受歡迎,甚至有不少傳言要求為這個配角拍一部外傳電影。派拉蒙影業自然非常滿意,「我們的金童真的回魂啦……」但對湯姆來說,這讓他更篤定了未來《MI4》的方向。

他需要一位新導演來配合他的瘋狂,一位在諜報類型與動作類型電影裡表現突出的導演。J.J. 亞伯拉罕的才華,已經不能把時間只浪費在單一電影的導演工作上。但監製亞伯拉罕可是對新進優質導演知之甚詳──這是一位好監製的必備技能。他知道有位動畫導演一直對挑戰真人電影很有興趣,雖然他從未拍過真人電影──這點跟《MI3》時的亞伯拉罕有點像。而他的上一部電影,雖然是超級英雄動畫電影,但是裡頭的動作橋段與諜報氣息──配上麥可吉亞奇諾 (Michael Giacchino) 復古優美的 70 年代風配樂──讓這部動畫片看起來就是皮克斯向龐德電影的一次致敬。

《 超人特攻隊 》讓阿湯哥找到 《 MI4 》的新方向。

湯姆又熬夜看了電影,而且他實在太喜歡這部電影了──跟我們一樣。最終他確定執導《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 的布萊德博德 (Brad Bird),就是拯救《不可能的任務》的新導演,博德的任務很單純:他要讓不可能的任務再度復活,即便重開機也無所謂。

是的,《MI4》是一次系列作品中的軟性重製 (soft re-launch) 之作。

 

改頭換面

《MI3》戲劇性的失敗後 4 年,2010 年的《MI4》幕後製作一切翻新:新的監製公司──湯姆自己的製片公司出局;新的導演;新的編劇;新的剪輯;新的演員──僅留下第3集中剛剛出場的賽門佩吉 (Simon Pegg);同樣的,《MI4》的劇情與世界觀也跟著大地震:不可能任務情報局 (IMF) 的設定修改──雖然過去也不太著墨──局長勞倫斯費許朋被撤換;整部電影的災難度也大幅提高:克里姆林宮被炸毀、IMF 局長身亡、伊森上集剛結婚的新妻子身亡、他被關入俄羅斯大牢裡、而還有一顆核彈正準備發射。

《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 劇照 。

派拉蒙影業還願意為《MI4》投資 1 億 4 千 5 百萬美金的成本,證明他們仍然願意相信這個系列仍然有救的決心。為此,他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除了剛剛提到的這些改變之外,他們甚至願意讓這部電影……沒有伊森韓特。

2008年因為《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獲得奧斯卡男主角提名、2010 年因為《竊盜城》(The Town) 獲得奧斯卡男配角提名,傑瑞米雷納 (Jeremy Renner) 在當時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男演員之一。在他幫頂峰娛樂與華納影業效力之後,派拉蒙影業終於搶到了這位炙手可熱演員的檔期,並且邀請他加入《MI4》的行列……讓他熟悉一下《不可能的任務》這個往後要讓他獨挑大樑的電影系列。

《 不可能的任務 : 鬼影行動 》傑瑞米雷納 湯姆克魯斯 布萊德博德 合影。

傑瑞米雷納 (左)、克魯斯與布萊德博德 (右)。

 

鬼影行動

是的,這是派拉蒙影業最終對湯姆帶來的失敗,最嚴厲的處置:他們準備讓伊森韓特在《MI4》後功成身退,而讓分析師布蘭特──事實上也是 IMF 的外勤探員──繼續執行不可能的任務。

《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 傑瑞米雷納 。

這是《MI4》看起來最與眾不同之處:整部電影裡,身為主角的伊森韓特事實上一直都像個配角。《MI》裡,伊森的忠誠度被質疑,切身殺機與組員之仇逼使他找出元兇;《MI2》裡,馬子要被 NTR 了,END;《MI3》裡,馬子兼未婚妻要被殺了,這不救不行。這三部電影裡的不可能任務,與其說是 IMF 指派的虐待勞工任務,不如說通通都是伊森本人的私仇家事,拯救世界只是剛好而已──想想《MI3》裡的戴維恩與《MI》的吉姆甚至沒想過要毀滅世界、而《MI2》的尚恩甚至已經準備好了病毒的解毒劑。講難聽點,他們都還是有良心的壞蛋。

《 不可能的任務 : 鬼影任務 》 劇照 。

但是《MI4》的開場,伊森韓特完全是被迫加入 IMF 的拯救世界任務中,他一直被關在俄羅斯黑牢中,而且明顯地安居樂業不想出來。當然,IMF 與觀眾需要他,需要他解決外號「鈷藍」的恐怖分子毀滅世界的陰謀,但他不像卡特探員 (由寶拉佩頓飾演) 有殺夫之仇要報;過程中 IMF 局長身亡,對他來說也沒有演變成為父報仇的情緒;伊森韓特一直像個被迫參賽的局外人──當然他仍很敬業──他似乎一直沉溺在妻子身亡的傷痛中,總是悶悶不樂。

《MI4》是伊森韓特最少笑的一次,比對《MI》裡伊森與軍火販麥克斯見面時拼命裝萌;《MI2》裡被魔王尚恩嘲笑「別再傻笑」──這句台詞竟然不只一次出現;《MI3》裡被路瑟抱怨「我不知你是在高興什麼」──因為伊森變成了人夫在暗爽。但是在《MI4》裡,你很難回想湯姆克魯斯露出燦爛咧嘴笑的時刻,當然,這跟劇情氣氛的嚴肅度有關、可能也跟當時湯姆私下的心情有關、但最重要的,這種安排令伊森韓特一直處在與觀眾保持距離的位置。

我們百難不死的神奇探員不笑了;這整件任務跟他沒有關聯──老實說 IMF 可以找別的探員解決核彈危機;他好像有什麼祕密瞞著隊員──這是其他角色最不滿之處;這種角色的情緒與定位上的重大轉變,通常意味著一件事:退場 flag 升起了。

 

前浪後浪

《 不可能的任務 : 鬼影行動 》焦點已經不再是阿湯哥 。

相對於伊森韓特的疏離,《MI4》的主要劇情焦點放在了布蘭特身上,這位外人從頭開始便質疑伊森的方方面面,質疑他的想法、質疑他的計畫方向、最後中段的小高潮,布蘭特竟然質疑起他是否仍然忠心報國。這可不是《MI2》裡頭那種面具換來換去的逆轉局,這是 IMF 內部──還是同生共死的底層探員之間──對伊森韓特的不信感大爆發 (同時你可以發現路瑟過去真的太天真了,他從未懷疑過伊森)。而挑起這些懷疑的布蘭特,自然是劇情希望觀眾能多多注意的重要角色。

讓我們先不提布蘭特步步扶正之路是否順遂,回頭看看湯姆克魯斯,這位 48 歲的老江湖,正準備踏上好萊塢的最新浪潮,然後一躍而下。

繼續閱讀:《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下):打造「不可能」的黃金公式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