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不到兩年就上市、短短13個月後又停牌下市的瑞幸咖啡,即將絕處逢生?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經營不到兩年就上市、短短13個月後又停牌下市的瑞幸咖啡,即將絕處逢生?

經營不到兩年就上市、短短13個月後又停牌下市的瑞幸咖啡,即將絕處逢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7年10月,瑞幸第一家門市成立,經營短短不到18個月,已在NASDAQ上市,再經過短短13個月後,停牌下市。原以為就此結束的另類傳奇,下市後營運狀況好轉,又碰到輕放的SEC,不知道瑞幸能否東山再起呢?

擁有「中國星巴克」美名的瑞幸咖啡,在2020年初遭到渾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放空,並公布一份由雪湖資本製作的調查報告,內容直指瑞幸於2019年5月在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NASDAQ)IPO後,自第三季開始造假財務和營運數據。調查報告公布當天,股價收盤跌幅超過10%。

渾水研究的爆炸推特:

瑞幸一開始堅決否認造假指控,並認為此份報告論證並無事實依據;但到了2020年4月,瑞幸卻宣布由特別調查委員會查證的驚人結果 ── 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間,銷售業績虛增了22億人民幣。

宣布調查結果當天,瑞幸股價大跌近8成。自此,開啟了瑞幸的真正不幸。

2020年5月,CEO錢治亞與COO劉劍因涉案遭停職;6月股票在NASDAQ停止交易準備下市,同時投資人對它的集體訴訟也在紐約南區法院立案;9月被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00萬人民幣。

老鼠咬拖鞋,精彩的還在後面。

以重罰出名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難纏的美國司法部(DOJ)正磨刀霍霍,隨時準備出招,看來瑞幸的好運走到盡頭了。

絕處逢生?

2020年底,SEC終於出手 ──與瑞幸達成1.8億美金的和解,瑞幸不承認也不否認(without admitting or denying)SEC的指控。

雖然DOJ尚未亮刀,股東集體訴訟也尚未塵埃落定,不過能解決一個是一個,加上和解消息激勵股價大漲兩、三倍,頗有「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氣勢。

unnamed
圖片來源:Motley Fool
富貴險中求(Source:Motley Fool

等等,瑞幸不是從NASDAQ下市了嗎,哪來的股價可言?

原來,下市後瑞幸轉移陣地,來到管制較鬆散的店頭市場(OTC),股價從最初的2至3美元,最高曾超過13美元,至今仍維持在7美元上下。

股價表現不俗,除了投機者眾外,業績似乎也給了上漲的理由。在一份臨時清算人提供給開曼法院的報告中,可以看出瑞幸營運狀況有了大幅的改善。

首先是營收,2020年第一至第三季每季皆呈現兩位數成長;二是獲利表現,所有門市整體表現已於8月達成獲利,若從單一門市來看,11月已有六成門市獲利;三是財務狀況,帳上現金截至第三季底還有7.4億美金,若按業務計畫持續改善,約2023上半年即可達損益兩平。

unnamed_(1)
圖片來源:A&M

尚未經審計之數字(Source:A&M

當然,營運改善的前提,必須是這些數字不能又是捏造的。

SEC輕放瑞幸?

瑞幸與SEC的1.8億和解金,看似天文數字,但其實背後還有故事。此和解金不需立即支付,而且可用支付給股東的賠償金「折抵」。

也就是說,假設未來瑞幸賠給股東1億美金,那麼它只要補繳0.8億即可;賠2億,那就連一毛都免繳。

當然,由於將戰場拉到法院進行民事訴訟,不僅曠日廢時費力,舉證標準嚴格程序又繁瑣;加上大型公司銀彈充足顧得起菁英律師團,勝算通常不高。因此SEC偏好利用行政程序、在可掌控範圍內自行與公司和解,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輸了官司上新聞,面子掛不住以外,仕途也可能蒙上一層陰影。

而且,不只SEC這樣做,DOJ也常用此招。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美劇《金錢戰爭》,裡面有非常多關於「和解」的使用時機和考量。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SEC並未追究瑞幸高管們的個人責任。

2013年SEC起訴了同樣被渾水研究放空、同樣造假財報的中國高速頻道以及其CEO鄭程,2014年法院判決CEO鄭程終身禁止擔任上市公司高管、追繳遲延利息1700多萬美元、民事賠償150萬美元。

相較之下,瑞幸高管們幸福多了。

真正Lucky的Luckin Coffee?

2017年10月,瑞幸第一家門市成立,經營短短不到18個月,已在NASDAQ上市,再經過短短13個月後,停牌下市。

原以為就此結束的另類傳奇,下市後營運狀況好轉,又碰到輕放的SEC,不知道瑞幸能否東山再起呢?

讓我們喝杯咖啡,拭目以待吧!

本文經高智敏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