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2020 东京奥运会攀岩个人全能赛?

从头到位看了运动攀岩的女子和男子攀岩决赛,以及女子的半决赛。感觉女子组的Bouldering线路难度是不是过高了?相比较而言,男子组的Boulderi…
关注者
3
被浏览
1,831

1 个回答

谢邀。

首先,今年的奥运运动攀岩真的很精彩,尤其是女子组的比赛,Janja获得金牌是实至名归,她在攀石比赛中极具统治力的表现,让人不得不为今后赛事中定线员的工作捏一把汗。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出现一位超一流选手,或许反而可能会让定线工作变得简单,至少“定一条只有Janja能爬的线路”和“拉开各个水平选手的区分度”相比,是一个相对更加明确且容易的任务。

第二,我想吐槽一下刚才提到的攀石比赛定线问题。女子组由于Janja过于强势暂且不论,男子组的第一条线路太过简单,仅有西班牙运动员,同样也是最终金牌得主 Ginez Lopez 未能通过(这也是我待会想说的,他拿金牌真的合理吗)。第二条线路我个人认为是三条线路中设计最好的,7人中有5人达到了Zone。第三条像花一样(或者是太阳?)的线路看似创意极佳,简直可以进艺术博物馆了,可是却无人能问鼎Top,甚至连一点解决的方法都看不到,但同时达到Zone又显得过于简单。这一难一简单的线路设计,导致最终Mawem,Naraski,Duffy和Schubert四个人都是一个Top三个Zone,根本区分不出选手之间的水平差异,只能通过尝试次数来确定排名,这真的公平吗?

第三点也是一个个人想吐槽的问题,就是算积分的方式是否科学。排名相乘的方法显著增强了排在第一位的选手的优势。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公平的,这给了速度型选手夺牌的机会。毕竟通常来说,速度型选手在难度和攀石比赛上排名都不会太高,比如女子组的波兰选手在决赛排名直接一个第一,两个垫底,但仍然可以让她与第三名的日本选手同分,是奖牌的有力争夺者,然而我觉得没有人能接受两项垫底的运动员最后拿下冠军吧?甚至有一项垫底的运动员,最终拿了冠军,也会让人对于比赛算分方法的公允性有所质疑,比如男子组的 Gines Lopez。说实话我不觉得他是和Janja一样的冠军选手。

女子组当然也存在上述的问题,但从最终得分来看,男子组各选手之间的区分度显然小于女子组。这在我看来并非由于竞争更加激烈,而仅仅是比赛设置不合理导致的。Collin Duffy最后在决赛的三项比赛中分获第五名,第四名,第三名,总成绩居然是最后一位真的大丈夫吗?如果Bassa Mawem参赛,就算假设他对金牌没有冲击力(假设,而非实际情况),Lopez在攀石上是否还能拿到第7?难度是否还能拿到第4?假设他在后两项比赛中分获第五名和第八名,这对金牌归属是否有影响?我认为这些都是在今后比赛中需要重新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