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齊下發展本港AI人才 在科技浪潮中保持上游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40415

三管齊下發展本港AI人才 在科技浪潮中保持上游

博客

撰文: 劉彬星

發布時間: 2024/04/15 08:00

最後更新: 2024/04/15 09:28

分享:

分享:

只有令AI的應用更大眾化、便捷化與多元化,才能吸引更多人參與AI社群,作為技術研發者、應用開發者、或是用戶。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發表的《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及特區政府將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3年的人工智能(AI)資助計劃,當中包括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算力,推動科研突破。目前,AI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漸廣泛,對人才的需求亦日益殷切,特區政府能因應此趨勢提出適切的措施,令人鼓舞。香港若要成為區域創科中心,發展AI人才是當務之急。作為全球領先的雲計算服務供應商,結合不同行業客戶的反饋,阿里雲相信本港發展AI人才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產、學、研緊密合作

隨著特區政府加大對創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愈來愈多本地學校亦緊貼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設立AI相關課程,為學生提供AI基礎理論、數據分析等知識。不過,科技教育若要達致更理想的效果,需要理論與產業實踐經驗並重。在這方面,本地專上學府可聯手科技公司,將應用案例融入教程,一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亦可使他們對科技應用有更貼身體會及預期。

阿里雲早前就與港大經管學院合作推出雲計算學分課程,吸引來自設計、藝術、法律等不同背景的50多名本科生修讀。課程鼓勵學生應用自身學科知識,結合雲端技術,為不同行業注入科技與創意。

及早開始培養AI人才

不少人將AI素養與就業掛鈎,這亦無可厚非。不過我們常常驚嘆現今的小孩子一拿起電話自然就會用手指滑動,這顯然是從小培育起來的「科技素養」。目前,高等院校及職業訓練局對大學生及在職人士的科技培訓資源較為成熟,社會反而應關注及早為學生打好AI教育基礎。本港不乏非牟利科技教育機構,如SEED Foundation等,為中學生提供雲計算及用戶體驗(UX)設計的認證課程。無論學生日後選擇的學科或事業是否與科技相關,這些課程都能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是有效的科技普及教育。

構建AI社群

在AI應用方面,科技企業不但需要將AI融入產品和服務,令AI更「接地氣」,同時還要透過開源社群等,令AI技術更加普惠,降低科技門檻。只有令AI的應用更大眾化、便捷化與多元化,才能吸引更多人參與AI社群,作為技術研發者、應用開發者、或是用戶。

整體而言,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在全球創科版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未來應就上述範疇推出更多措施,包括強化創科研究和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以縮小供需缺口,以及吸引並留住高端科技人才等,努力在全球科技浪潮中保持上游,為行業培育中流砥柱。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劉彬星 阿里雲智能國際業務副總裁及亞太北大區總經理

欄名 : 阿里雲誌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