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年輕化…腹痛瀉也是病灶 還有這些非典型狀況 | 醫師觀點 | 健康 | 世界新聞網

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主動脈剝離年輕化…腹痛瀉也是病灶 還有這些非典型狀況

29歲男子腹痛到部桃急診,醫師診斷為主動脈剝離。(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29歲男子腹痛到部桃急診,醫師診斷為主動脈剝離。(衛福部桃園醫院提供)

29歲男子這個月初因頭暈、腹痛瀉加劇,家人帶到台灣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醫師評估他臉色發白、冒冷汗不像單純腸胃炎,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主動脈剝離,緊急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立刻手術,術後住加護病房觀察,日前康復出院。

部桃急診部醫師張剛瑋表示,主動脈是人體內最大條的血管,主動脈剝離是指血管壁內膜的破裂,血液在破掉空間流動,形成所謂的假腔,讓主動脈一分為二,使血液無法供應到身體其他部位,若不及時處理,死亡率高達90%。

張剛瑋說明,過去主動脈剝離多被認為好發於老年人身上,不過隨著現代人工作與飲食習慣的轉變,主動脈剝離年輕化已成趨勢,尤其是有高血壓、血管硬化或抽菸者發生機會又更高,不要掉以輕心,應把握關鍵就醫時機。

部桃護理師廖文潔說,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如劇烈胸痛到肩膀、背部,但仍有少部分不典型的症狀,例如腹痛、頭暈、嘔吐、全身軟弱、下肢無力等。生活中須注意血壓、血脂控制,遵從醫生的建議,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飲食健康、適量有氧運動、限制鈉攝入,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

廖文潔呼籲癮君子戒菸,因為吸菸會增加動脈壁損傷和動脈硬化的風險,應盡早戒除,除上述典型、非典型主動脈剝離的警訊,民眾更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與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因素。

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

上一則

專家修改建議 40-74歲女性 每2年乳房X光檢查

下一則

地震嚇到頭暈嘔吐 粉領族就醫揪出是「耳石」作怪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