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檢查套餐 3成沒醫生參與?價格差近10倍 少至$800高達$8,000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精明消費 - D230515

身體檢查套餐 3成沒醫生參與?價格差近10倍 少至$800高達$8,000

精明消費

發布時間: 2023/05/15 16:43

最後更新: 2023/05/15 16:43

分享:

分享:

身體檢查已成為不少都市人每年一次的例行公事,市場上的體檢計劃繁多,價格差異也十分明顯。當中,基本身體檢查計劃就最常見的選項之一,消委會最新調查發現,33個基本身體檢查計劃的服務收費與資料,價格由$820至$8,310不等,相差逾9倍,相信與計劃的收費方式有關。即看最新調查發現︰

私營低價逐項計 私院貴但多項目
私營機構多以低價套餐作招徠,其他項目逐項收費。私院或附屬醫療中心收費一般較高但涵蓋較多項目,即使本來計劃標明較便宜的價錢,但加上附加項目後,總收費與私營醫療機構計劃相若。

附加項目的收費差距大
至於附加項目的收費差異亦頗大,例如進行運動心電圖檢查,調查的各個計劃的收費由1,880至3,790港元,相差逾1倍,而子宮頸細胞抹片的價格亦由$288至$600,同樣相差逾一倍。而由於各機構未必在其網站上詳細列明每項附加項目的收費,令消費者難以估計所需的總收費。

列出兩個價營造促銷效果
過半數機構中的計劃18個身體檢查計劃,會顯示2個不同收費,例如「原價/優惠價」,營造出折扣的效果,手法容易令消費者產生迫切性的感覺。當中有2個計劃,甚至只刪除較高的價格,並顯示另一個較低的價格,但就未有標明所代表的意思。

沒有醫生參與診斷 小心誤診結果
另外,調查約3成(10個)計劃沒有醫生參與診斷過程,但亦有只由護士、醫護人員、健康助理、放射科技師及/或化驗所人員等負責進行檢查。有5個計劃沒有包括由醫生講解報告;當報告結果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兩種誤診的情况,前者會令消費者誤以為自己患上某種疾病,或須作跟進檢查而引來不必要的金錢損失和焦慮,而後者則會因「走漏眼」而引致延誤就醫,情况更為嚴重。

不是愈平/項目多就最好
消委會提醒市民不應只著眼體檢計劃的基本收費,更應留意套餐內所包含的檢查項目是否切合自己的需要,或諮詢專業意見,細心比較各計劃的分別和價錢才作決定。 愈低價或項目愈多愈好,因每一種檢驗過程,均有其程度的風險或副作用,最理想是先諮詢醫生,根據健康狀況、風險評估建議適合的體檢計劃。

撰文︰HKET理財組

洗費不似預期 年輕人最易在這5種消費超出預算

【北上消費】高鐵出行、隱藏車票買法更優惠? 一張慳$70教學

【開市追揸沽】恒指季檢結果出爐怎部署? 騰訊業績前瞻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消費錦囊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