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今年將通過「大流行協議」 醫界聯盟籲政府採取行動加入 - 自由電子報影音頻道

WHA今年將通過「大流行協議」 醫界聯盟籲政府採取行動加入

2024/05/02 15:32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今日呼籲,台灣政府及外交部應積極採取行動,讓台灣加入將於WHA通過的「WHO大流行協議」(WHO Pandemic Agreement)。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今日召開2024年全球衛生治理與政治系列座談「台灣簽署WHO『大流行協議』」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探討台灣簽署WHO「大流行協議」的意義、挑戰與策略。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表示,WHO「大流行協議」預計於今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該協議包含「知識與技術轉讓」、「利益和資訊共享」、「全球供應鏈與物流網絡」等機制,可在大流行爆發時即時共享國際疫情,並向全球提供關鍵的衛生物資與技術。

林世嘉指出,若我國無法參與締約,不僅民眾健康將受到威脅,全球在亞太區域更將缺乏強健的製造、轉運與研發防疫物資的節點。希望台灣政府促請理念相近國家與友邦,在談判中爭取以「所有國家」或「經濟體/衛生實體」作為締約方資格。

林世嘉談及,如果未能正式締約,可爭取我國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締約方大會及技術性機制;無論最終能否參與協議,應將大流行協議國內法化、接軌國際規範並落實「Taiwan can help」的承諾。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表示,今年美國白宮提出「全球衛生安全策略」方案對台灣影響很大,內容是知識、技術及資源分享,以前要有觀察員身分才能參加WHO,現在則不一定,目前面對最大挑戰仍是中國阻擋。

吳樹民批評,中國聲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不讓台灣參加WHO,中共更揚言「留島不留人」,若他來統治台灣,台灣人民就死定了,台灣人一定要有自覺。而且台灣也是中國疫情的受害者,從SRAS、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可知,中國根本就不重視SOP,並且隱瞞疫情,台灣比世界各國還早發現有異,中國拖延很久才承認有COVID-19這件事。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是全球防疫模範生,建議可用區域性、聯盟性的方式參與締約國,不然至少也要以觀察員身分參加,政府相關部會要動起來,讓台灣加入「WHO大流行協議」。

台灣經濟研究社社長孫智麗表示,COVID-19大流行凸顯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醫藥品領域所受衝擊更是明顯。在疫情中,許多國家面臨口罩、疫苗等醫藥工具的供應短缺,不僅帶來了醫療物資不平等的倫理問題,甚至演變成疫苗外交等政治賽局。若我國無法成為「大流行協議」締約方,民眾健康將受到威脅,若參與可幫助台灣即早分享資訊及取得關鍵醫藥品,應該極力推動加入。

新台灣國策智庫副執行長李明峻指出,法律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產生,隨著人類移動和國際社會發展,醫療衛生日益重要。WHO在2003年首度制定全球第一個公共衛生公約,扁政府時期有批准「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及加入,這次「WHO大流行協議」也是循此發展,台灣經濟發展具備實力,國際有許多經濟組織,例如WTO都設法讓台灣以某種形式參加,目前WHO有這樣一個機會,建議可比照WTO模式讓台灣參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2日舉行「台灣簽署WHO『大流行協議』─意義、挑戰與策略」座談會,並由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左二)、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右三)、台灣經濟研究社社長孫智麗(左一)、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右一)、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明峻(右二)等,針對台灣參與大流行協議的參與空間討論三大策略。(記者劉信德攝)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2日舉行「台灣簽署WHO『大流行協議』─意義、挑戰與策略」座談會,並由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左二)、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右三)、台灣經濟研究社社長孫智麗(左一)、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右一)、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明峻(右二)等,針對台灣參與大流行協議的參與空間討論三大策略。(記者劉信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