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金錢整理

許多人特別注重皮夾的品質,為了買耐用又好看的皮夾而不惜花費金錢,但是你知道皮夾內部更重要嗎?想要學會真正的理財招數,不如就從「精簡皮夾」開始做起!

(責任編輯:楊時育)

我請吉田太太把皮夾裡的東西拿出來之後,以極度精簡皮夾為目標,將卡片分為以下五種,並且規定皮夾裡每一種的張數。

● 信用卡一張
● 集點卡三張
● 折價券○張
● 提款卡○張
● 身分證明文件(駕照之類的)一張

將原本多達六十張以上的卡片精簡成少少的五張,再加上不放提款卡,對她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在我分別根據這五種類別進行如下說明之後,她也認同了這個方法,並且一下子就把皮夾的內容去蕪存菁。

接下來,就讓我分別進行具體的說明吧!

信用卡一張就夠

如果我說:「讓我們把信用卡精簡成一張吧!」得到的回答通常都是「怎麼可能!」吉田太太也不例外。

最近在商店辦會員卡時,店員通常會建議申辦能夠累積消費點數的信用卡吧?在銀行開戶的時候,行員也會建議申辦有信用卡功能的卡片。

如果我們因為想要點數而辦了一張又一張的信用卡,皮夾裡擺個三、四張也不足為奇。像這樣在未經思考的情況下申辦信用卡,辦得越多其實風險越高,得到的獎勵也越少。

讓我們分別從點數與信用兩個角度來看這件事。

首先是點數。

我從結論說起,信用卡請從使用頻率高的店家中,挑選出點數累積最有效率的一張。

舉例來說,經常在網路上購物的人,就選擇樂天卡或亞馬遜卡等網路商店的卡片;經常搭乘交通工具移動、常去旅行的人,就選擇捷運聯名卡或全日空卡等交通工具類的卡片;經常購買食品、日用品的人,則可辦理永旺卡或7-11卡等超市類的卡片。

信用卡的點數雖然因卡片而異,但基本上採取的都是越常在發行卡片的商店消費,就能累積越多點數的機制,而這些累積的點數可以換取該企業的商品或服務。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選擇的這張卡片是每消費三十元,可以換取點數一點的「樂天卡」。

如果每個月的餐費是一萬五千,一年的餐費就是十八萬,而使用樂天卡,每年就能累積相當於六千點的點數。

日用品則在樂天市場網路商店大批購買。如果每個月的日用品費用是三千,一年就需要三萬六千。而在樂天市場使用樂天卡,每消費三十元可以獲得二點的點數,因此日用品就能累積相當於二千四百點的點數。

除此之外,如果每個月約六千的水電費、包含手機費用在內共七千的通訊費、六千的保險費、三千的油錢……等支出如果都使用樂天卡支付,每年支付的約二十六萬五千元費用,則能累積相當於八千八百點的點數。

經由這樣的計算,餐費、日用品、水電費等支出所儲存的點數,總共相當於一萬七千二百元。

光是把花費集中在一張信用卡上,就能自動省下這麼多錢。

附帶一提,我認識一對夫妻,兩人都有全日空卡,他們每年都會使用累積的點數去關島旅行。有目的的使用累積的點數,也比隨便亂用獲得的喜悅更大。

接下來,是關於把信用卡精簡成一張的另一個理由—信用的說明。

各位知道如果遲繳卡費,這筆資料就被一個叫做信用情報機關的機構記錄下來嗎?當你想向銀行貸款(譬如房貸)的時候、或是在買車或買手機時想要使用分期付款的時候,銀行會請這個機構調查你是否是個可以信賴的人。

經常遲繳卡費的人,貸款可能無法下來。事實上,無法通過房貸審查的人,似乎很多都是遲繳卡費的人。

如果有多張信用卡,就很難掌握每一張卡片的帳單費用,也無法想像自己花了多少錢。帳戶餘額不足也容易犯下遲繳卡費的失誤。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將信用卡精簡成一張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此外,很多信用卡只有第一年免年費,隔年開始就必須繳費。所以我建議各位立刻把不用的卡片剪掉。

photo via VisualHunt

會員卡精簡成三張

你的皮夾裡放了幾張商店的會員卡呢?

最近不只超市,就連藥妝店、家電量販店、便利商店、美容院等各式各樣的商店都有會員卡。多家商店通用的會員卡也年年增加,或許有人每次只要被店員推薦,就會辦一張新的會員卡也不一定。

但是請等一下。店家推薦你辦卡的目的,是為了吸引你一次又一次的光顧,並且掌握你的購買行為。

「我有這家店的會員卡,那就去這裡吧……」結果就帶著無所謂的心情走進原本不會去的店。能夠使用點數還算好,但如果是不常去的店家,通常也累積不了多少點數。會員卡越多,光顧的店家也會變得越多,但每一家店累積的點數都沒有多少。浪費的情況也會因此增加。

前面提到的吉田太太因為會員卡太多,所以不會在固定的店家消費,而是到處亂跑。但她的會員卡幾乎都沒有兌換過。消費的商店分散,累積的點數當然也會分散,最後點數就在不知不覺間過期了。

為了斬斷這樣的惡性循環,整理皮夾、精簡會員卡的張數就變得很重要。

那麼,該怎麼精簡成三張呢?

首先,將皮夾中的卡片全部拿出來,從中挑出在過去「一年內」曾經將點數兌換成現金或是商品的卡片,接著再從中選出使用頻率最高的三張。

之所以把期限訂為「一年內」,是因為商店會員卡的有效期限多半只有一年。所以,如果一年內沒有使用過該卡片的點數的印象,就可以定義為不必要的卡片。至於精簡成「三張」的理由,則是因為如果只有一或二張,可能不足以應付各種不同的場面,反之,如果多達四張以上,又會因為點數分散而得不到優惠。

皮夾被卡片塞得鼓鼓的吉田太太喜歡購物。這個行為本身不是壞事,但缺乏計畫才是問題。

請你打開皮夾,回想一下哪三間店是真正常去的,除了這三間店的卡片之外,其他的卡請全部丟掉。像這樣把皮夾整理地整齊清爽之後,就能精簡消費的店家,購物也會變得有計畫。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點數累積的效率也會提高。

信用卡也好、商店的會員卡也好,都只保留常去的店家的卡片即可。我們不是為了獲得點數而花錢,而是先決定好花錢的地方,再取得「點數」這項優惠。最重要的是把錢用在哪裡、讓能量流到哪裡。皮夾裡只放入真正使用的卡片,就能把金錢的通道整理得簡潔。

不要保留折價券

看完前面關於會員卡的說明,各位應該能夠想像不要保留折價券的理由了吧?沒錯,如果有折價券,就會無條件地前往該店家,而這往往會增加不必要的花費。

折價券是浪費的開關,會讓我們前往原本沒有必要去的商店,買下原本沒有必要買的東西。這樣的行為不但沒有占到便宜,反而還吃了大虧。所以請現在立刻丟掉所有的折價券吧!

不要放提款卡

每個人聽到我說「不要隨身攜帶提款卡」時,都嚇了一大跳。因為大家的皮夾裡,通常都會有一、二張提款卡。

如果我問:「為什麼需要提款卡呢?」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有時候帶的錢可能不夠,所以要帶著提款卡以防萬一。」但是這個「以防萬一」的想法會妨礙增加財富的能量。

人類是意志力薄弱的生物。所以如果心裡想著「以防萬一」,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允許自己去「領錢」。

懷著「沒錢就去領」的價值觀,總是隨意走進便利商店ATM領錢的人,不會留意自己皮夾裡的錢有多少。這麼一來,就會失去用錢的計畫,導致不必要的花費增加,就算想要「把多的錢存下來……」最後也不會有錢多出來。

每年的ATM手續費也不容小覷。以日本為例,銀行營收當中,約有五%來自跨行提款手續費。把銀行存摺中一整年分的手續費加起來看看的話,假設每次跨行提款的手續費是五元,每月領五次,光一年的手續費每人就要多支出三百元。

不要在皮夾裡放提款卡,請配合發薪日,只在每個月的固定日子領錢。

只要習慣不能隨意領錢的狀況,就會主動留意皮夾裡的現金,也不會發生因為沒有錢而手足無措的情形。提款卡收在家裡,只在每個月的固定日子使用。只要執行這點,對金錢的意識就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財富增加」就是這些小小的變化累積起來的結果。

身分證明文件只要一張

駕照等身分證明文件只要放一張。至於健保卡、掛號證、借書證等,請收在家裡,需要使用的時候再拿出來。

無意識地將與金錢無關的身分證明文件放在皮夾裡,皮夾很容易變得亂七八糟。這麼做會讓人很難將注意力擺在金錢上,最後連用錢的方式都會變得雜亂無章。我在前面也提過,就像亂七八糟的房間會導致氣場渙散,雜亂無章的皮夾也會散財。

不需要因為擔心遇到緊急狀況而隨身攜帶這些文件。健保卡或掛號證只需要在去醫院的時候再帶就好了。如果沒有健康方面的問題,就把「萬一出門的時候身體不舒服怎麼辦……」的不安擺在一邊吧!

千萬不要放收據

到此為止是關於卡片的說明,但造成吉田太太的皮夾肥鼓鼓的原因,還有塞得亂七八糟的收據。

房間亂糟糟時,這些凌亂的東西會在無意識間帶給我們不良影響。同樣地,被收據塞得滿滿的皮夾,也有可能鑽進我們心底,在那裡創造出皮夾亂七八糟等於沒有錢的想法。每當我們小聲嘆息時,金錢就會吸收負面情緒,最後逐漸失去幹勁。

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法掌握埋在收據堆裡的錢有多少,如此一來就不能有計畫地用錢。

拿到收據或發票時,請當場丟掉,或是收進皮夾以外的地方,譬如票夾或卡片收納包就是不錯的收納空間。回到家之後,請在當天就把這些收據或發票丟進垃圾桶,同時也把「找一天記帳」的想法一起丟掉吧!

延伸閱讀
不再這麼勉強!9 個存錢好方法:設定「血拚等待期」,或騙自己要破產了
金錢管理要從小做起:越小就接觸金錢的孩子越不會負債
客廳地板放東西會讓你越花越多!日本理財術教你 3 招打造「聚財的家」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金錢整理:只要收拾存摺、冰箱和另一半,錢會自然流向你》,由先覺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