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望塵莫及的產能!一年寫出20篇論文,怎麼辦到的?|天下雜誌

令人望塵莫及的產能!一年寫出20篇論文,怎麼辦到的?

《天下》與北德廣播電台合作調查,發現台南市鹽水的南榮科技大學,在掠奪性出版商投稿篇數以20篇論文,與台大同居榜首。而所有論文,竟全出自一位老師之手,令人不解到底是誤踩雷區或是刻意為之?台灣高教圈又為何會有此扭曲現象?

學術黑市-高教危機-掠奪性期刊-會議-研討會-論文-南榮科大-OMICS-WASET-成大 圖片來源:劉國泰
    其他

(全文接續自:全解析|台灣為何成為掠奪性期刊的大肥羊?

位在台南市鹽水的南榮科技大學,這次在《天下》調查各大專院校投稿至掠奪性期刊狀況中,以20篇論文與台大並列第一。(見下表)

更特殊的是,南榮科大20篇論文,全由前資訊科技系助理教授余啟輝在2013、2014年間,集中於出版集團Horizon Research Publishing的期刊上發表。

余啟輝已於1月31日自南榮科大退休,據指出,他轉至中國大陸肇慶學院任教。《天下》透過南榮教授、論文共同作者、其所著微積分教科書的出版社與共同作者,打電話到肇慶學院,5個管道聯絡余啟輝。但截至出刊為止,並未取得他的回應。

在升等、評鑑煉獄掙扎的台灣學者

鹽水是台灣最古老的小鎮之一。從清光緒年間就開始的鹽水蜂炮,讓人無法忽視曾有的輝煌。由工專改制技術學院,再改為科技大學的南榮科大,簇新的紅磚大樓、寬闊的校園,在小鎮上特別顯眼。

南榮其實離今年大受歡迎的月津港燈節,車程不到10分鐘。然而,月津港的熱鬧,卻只襯得南榮更加寂寥。(延伸閱讀:全台最美「月津港燈節」有洋蔥:致,讓你更好的人

廣告

偌大的校園,學生極少。自2016年爆發校長黃聰亮賣學位、浮濫升等的弊案,2019年南榮已被教育部下令全面停招。2月時,黃聰亮已被判刑。

南榮科大與余啟輝,是台灣少子化、錯誤高教制度雙面夾擊下的極端縮影。不論公立、私立,這群在學術煉獄苦苦掙扎的教授們,正是疑似掠奪性學術組織生態系裡的「顧客」。

前南榮科大電機系系主任、智光商工校長陳炳輝說,在工專時代,南榮其實是南部風評不錯的職校。余啟輝自交大應用數學系博士畢業,1997年進入南榮工專通識教育處,教學生數學。

升格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處分拆,他才被分派到資訊科技系,並曾在電機系授課。南榮資科系主任陳錫冠與陳炳輝都說,余啟輝在系上是隻孤鳥。

廣告

即使是在資訊系,余啟輝20篇論文仍都與數學有關。問陳錫冠已經待了15年的余啟輝,怎麼會突然發表這麼多篇論文?他答道,「他當時在準備升等。」

2012年,為了挽救招生,黃聰亮上任南榮校長,唯一目標就是升格科大。

為了升格科大,必須擴大具博士學位的助理教授以上高等師資。黃聰亮在校內鼓勵講師、助理教授升等。老師也可以只衝刺學術研究成果,不用管教學、學生輔導、社會服務。「他可能抓住這個機會,想拚拚看,」陳錫冠記得。

一年生產19、20篇論文可能嗎?在《天下》採訪過程中,幾乎每一位教授都說,一年要產出2、3篇研究論文,就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成功大學副研發長呂佩融則認為,數學領域跑軟體模擬,確實較工程實證的研究,容易產出論文。但一年19篇,仍舊匪夷所思。

廣告

「我當時也有問,他怎麼會發表那麼多?」智光商工校長陳炳輝回想,但余啟輝沒有回答。余啟輝雖然當時成功升等為副教授,但南榮爆發弊案後,教育部重審又撤銷。

德國記者洪納認為,學者參加這樣的會議或投稿這類的期刊3篇以上,這些學者就不是被騙,而可能是欺騙他人。

評鑑壓力大,求績效走偏門

「投這樣的期刊,對於升等一點用都沒有,」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強調。(延伸閱讀:濫用國際研討會補助 教育部:不當行為將公開監督

不僅朱俊彰,包括清大校長賀陳弘、成大副校長張俊彥、台科大研發長朱曉萍、台大醫學院教授兼研發副院長鄧述諄,每個人都斬釘截鐵地說,投這類沒有影響係數的期刊或會議,「不只對升等沒用,甚至有殺傷力,擺上去是把自己履歷表搞壞了。」

廣告

成大副校長張俊彥強調,成大的升等,不計算這類期刊刊登的論文,完全不鼓勵。不過,有些學者可能認為有些期刊有潛力,未來影響係數會提高,所以先投。(延伸閱讀:投掠奪性期刊當履歷?成大副校長張俊彥:第一個丟垃圾桶

至於會議,張俊彥認為,有一些年輕學者會去,可能是覺得他有點機會去國際發表,但他對這個公司可能不是那麼了解。「剛進來的老師不懂很多狀況,這是我們未來要宣導的,」他說,院務會議、研發處的誠信演講,都會提醒老師要小心。

官員與一流大學行政主管,說得堅決。但諷刺的是,《天下》調查中,台灣的大學投稿至疑似掠奪性期刊的篇數,公立大學有221篇,跟私立大學不相上下。(見下表)

當中,更包含21位特聘教授。特聘教授是學校禮遇教學或研究出色的學者,給予特殊津貼。但卻有4位特聘教授重複投稿。(見下表)

廣告

即使不能用在升等、報獎,但面對無所不在的評鑑、內部淘汰的壓力、不成文的潛規則,各種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論文幽靈,都讓容易入選、同儕審查鬆散,刊登快速的國際會議與期刊,對台灣學者有致命吸引力。

機械界大老、台大機械系終身特聘教授陳炳輝,不在《天下》的名單上。他解釋特聘教授的管考壓力。由於領的是科技部特別薪給,每年,他都要填寫一個評估表格,寫上過去3年發表的論文、得過哪些獎項、對產業的貢獻等。評估不過,特聘加給會受影響,遭到減薪。

「其實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看,」他說,但每年都要有東西填、不能空白,就是一種心理壓力。

特聘教授也要爭取科技部計劃或產學合作,就會面臨每年年底的管考壓力,「如果研討會審得太嚴,準備結案報告會來不及,所以看到有些會議跟我們有些相關,就趕快投,至少上了,還能寫一個KPI(績效指標),」陳炳輝說

成大工學院一位特聘教授,強調他身體不好,僅願意書面回覆《天下》詢問。但他焦慮地跟學校求助,才講出自己3年前的傷痕。

2014、2015年,他與學生共有3篇論文被登在WASET的期刊(編按:WASET曾接受德國記者的假論文,被認為是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

當時,他正在做的大型研究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於是,他將階段性成果丟到WASET發表。沒想到,會議論文被以期刊(journal)名義出版。2016年,他研究做完要丟頂尖期刊,第一關就因論文重複度太高被拒。他才意識到受害了。

「我只是去參加會議,不知道會變成期刊,」他回覆。

「私校老師論文發表的壓力比公立大學還大,因為牽涉到生存的問題,」國研院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洪文琪觀察。私校為了生存,要衝大學排名。不論是泰晤士、QS、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評名,研究表現比重都過半,所有私校幾乎都鼓勵國際發表。

私校淘汰制,論文壓力更大

經營之神王永慶創辦的明志科大,位於新北市泰山的半山腰上,跟台塑集團一樣,力行淘汰最後5%教師的政策。每年適任性評核,連續3次或累積4次,教師就會遭學校解聘。而評核的指標:教學、服務、研究和學生輔導,缺一不可。

大學教授是莘莘學子進入成人世界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學界對於掠奪性會議、期刊的輕忽、姑息, 甚而利用,長遠將拉低學界的道德與研究品質。(圖內人物皆與本文無關)(王建棟攝)

明志科大有8篇論文,被刊載在疑似掠奪性期刊上。工學院院長梁晶煒坦言,他跟學校研發處都是在接到記者來信,頭一次聽說疑似掠奪性期刊。他也才驚覺自己有一篇因為與同事合作掛名,結果出現在WASET的期刊上。

他不否認有研究壓力,但除研究、行政,他一週兩度南下雲林麥寮、高雄仁武,因為得密集與台塑討論產學合作進度。

私校老師普遍有苦難言的是,研究生素質不如公立大學。同樣接政府計劃或產學合作案,公立大學的老師提出概念,執行交給學生,但私立大學的老師往往要一手包辦。

台灣大學分流喊了這麼久,為什麼就是做不到?

專研高教、中正大學教育系教授詹盛如坦言,社會觀感上,大部份人覺得大學研究強,比較厲害。

「談分流是個火藥庫,學校會覺得被貼標籤,會反彈,覺得你詛咒他做不到。大學更擔心的是,一旦被貼(教學型)標籤,招生會不好,學生品質會下降,」他說,「私校要往上爬,就是要拚研究。」(責任編輯:賴品潔)

(全文未完,後續請見:公費補助變私人旅費?教授:最重要的是順便走走


小辭典 

掠奪性期刊 /研討會(Predatory Journal/Conference)

指出版商純粹以獲利為目的,發行的低品質期刊或舉辦的研討會。這類期刊、會議常謊稱有專業編輯、同儕審查、高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等引誘作者投稿,只為收取昂貴的稿件處理費。掠奪性期刊不僅傷害個別學者的金錢與研究心血,也為學術環境帶來偽科學風氣。(資料來源:中研院、成大醫學院)

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

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期限內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每年定期發布於《期刊引證報告》(JCR)中。


為何有學者投稿掠奪性期刊?

1. 可獲得升等點數,也可應付教師評鑑
例如嶺東科技大學升等研究記點標準之一,「合乎期刊規定之其他國內外學術期刊或有ISBN碼之國內研討會論文可算點數。」由於掠奪性期刊經常也會有ISBN碼,因此就可能誤觸雷區。

2.部份大學提供研究獎勵
以淡江大學為例,獲EI、THCI、TSSCI學術期刊索引收錄者,每篇每月會發給1千2百元。疑似掠奪性期刊的WASET,過去就曾收錄在EI資料庫裡。

3. 研討會補助經費,順便出國旅遊
例如義守大學規定,不含大陸港澳,至少有3國以上學者、專家參加就是合格國際會議,學校會給予1萬元旅費與論文註冊費。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劃也會補助學者出國之交通費、生活費、辦公費等支出。多位受訪者表示,若非科技部出資,並不會想出席那些研討會。

4.以為能替學術履歷加分,受誘上當
一位國立大學教育系教授表示,剛升上副教授那年,研究就被國際期刊編輯注意到,邀請出席會議當主席,「心裡真的是飄飄然的,我這麼努力終於被看見了。」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莊裕澤表示,醫院若看到醫療研究者有擔任學術會議主席、發表的經歷,會比較願意讓他當主任、院長。


【延伸閱讀】

學術黑市現形記》
1.全解析|台灣為何成為掠奪性期刊的大肥羊?
2.令人望塵莫及的產能!一年寫出20篇論文,怎麼辦到的?
3.公費補助變私人旅費?教授:最重要的是順便走走

藏鏡人現身》害台灣被列黑名單!商策會創辦人:一開始,我們真的有偉大理想
黑幕追追追》記者實地演練|瞎掰的論文,6天直送國際會議發表
台灣沾惡名》會議主席神隱、小孩滿場跑 日本學者:台灣有學術騙徒!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69期《學術黑市現形記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69期《5G來了!誰玩真的?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我適合斜槓嗎?自助洗衣帶來3億業績,CEO現身談創業心法,加盟奧秘大公開!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