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前國家級警報響?如何判斷兩岸將開打:「5大信號」台海戰爭可能一觸即發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總統大選前國家級警報響?如何判斷兩岸將開打:「5大信號」台海戰爭可能一觸即發

懂避險,才能撐過黃金48小時。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1-09

瀏覽數 111,600+

《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2024/1/9編按:國防部於今日發布國家級警報,指中國發射衛星飛越台灣南部上空,雖後續證實為虛驚一場,仍挑動選前敏感神經。一部戰爭機器的運轉需要國家投入的資源包括:經濟、人力、武器裝備、外交,以及能源。以下將從5大面向,列出未來海峽兩岸形勢不斷升溫的異常信號或特徵,這些信號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目前是否有危機;如果有,那麼危機有多麼嚴重,或是有多麼危險。(本文節錄自《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一書,作者:邱世卿,以下為摘文。)

信號1 政治面:官方聲明

不論是基於何種目的的戰爭,在和平尚未完全絕望時,我們可以從雙方的官方聲明感受到局勢會朝哪一個方向發展。

這些公開聲明可以提供戰爭的爆發訊號。

語言是我們用來傳達訊息的工具,也是當前局勢的溫度計。烏俄戰爭爆發前,各國元首及外交官對於雙方爭端所提出的聲明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是制裁(Sanctions),然後是三個W開頭的英文字—擔憂(Worry)、警告(Warn)跟戰爭(War)。

儘管中文的運用習慣與西方不同,用字遣詞也會有差異,但若未來台海形勢生變,我們仍然能透過官方聲明中措詞的變化,比如若外交機構或領導人大量地使用「保衛」、「作戰」等用詞,官方聲明開始用「後果」、「挑釁」、「升級」、「警告」、「自救」以及「戰爭」、「演習」等用語,這些都顯示兩岸的局勢正在升溫。

相反的,如果官方的聲明出現「和平」、「繁榮」、「創造」、「」等字眼,就表示目前兩岸的關係朝著緩和的方向發展。

官方聲明是一種雙方互動,有來有往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們在判讀官方聲明信號時,必須結合兩方甚至是第三方的資料,只要詳細解讀,即使不是國際關係或戰略專家,也能夠在這些往來的聲明中,感覺到局勢是朝向升溫還是降溫的方向變化,如此我們便能對周遭的形勢得到某種程度的結論。

信號2 經濟面:金流異常

我們也可以透過紀錄或觀察國際資金的流動,來獲得開戰信號。目前海峽兩岸之間的貿易與金流仍正常運作,中國持有的海外資產並沒有快速減少。

但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統計數據來看,近5年來中國持續減持美國國債,從2017年底近1兆2,000億美元持續下降,至2022年底約8,670億美元,創下12年來新低。

2002~2023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金額走勢圖。(《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2002~2023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金額走勢圖。(《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中國政府之所以減少持有美國國債,一方面可能是想藉此支撐人民幣匯率,一方面也加速與美元脫鉤的腳步。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的美債持有規模仍維持緩慢下降的趨勢,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與經濟也尚未出現急速縮減的情況。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旦兩岸局勢升溫,金融與經濟必定是最先受到衝擊的目標,因此觀察經濟統計數據,也能獲知部分的危險信號。

信號3 交通面:大規模取消運輸

除了官方的聲明之外,交通運輸大規模改點或是更改列車班次,航運或航班突發性的大量取消,也是危險的信號。

由於現代軍隊管理講求效率,承平時期往往會在重要的戰略地區儲備戰爭物資,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實施大型的軍事演習,地區性的戰略物資倉庫便足以供應所需,通常不需要向外調集或運輸大量物資。

如果我們觀察到大量物資調動或運輸頻繁的情況,這就意味著當前調動兵力的規模以及後勤物資的需求,遠遠超過了承平時期大規模演習的需要。

除了陸地運輸外,往來四通八達的空中運輸往往跨越國境與空域,這些空域的啟用與關閉也是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

基於人道立場,為避免戰火誤擊第三國的民航機,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之前,通常都會伴隨相應範圍的空中禁航宣告。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海上的航行公告。

從此不再晚上加班|AI成為你的簡報策略師,快速生成完美簡報

信號4 軍事面:發動演習

由於戰爭本身規模龐大,後果會牽涉到國家的存亡,因此國家的戰爭準備可以分為長期方向與近期行動這兩個面向。

從長期方向來看,我們能從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施政措施,預測雙方在戰爭準備上的決心與程度。共軍目前沒有公開發布擴軍或增加員額編制的消息。而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後備軍人召集的訓練時間變長、義務役的服役時間由四個月延長到一年、國防預算以及各種防衛武器裝備的採購都在急速增加。

一旦雙方建立好軍事能力之後,為了不讓對方知道己方的部署或是隱藏真實目的,通常都會以「軍事演習」為名義,讓軍隊的調動或保密的措施顯得理所當然。歷史上許多戰爭,都是以一場或是多場「軍事演習」開始的,包括2022年2月開始的烏俄戰爭。

一旦任何一方宣布「軍事演習」開始,就意味著進入談判或外交努力的最後階段。演習的規模以及動態顯示了戰爭初始的軍事力量,也有展示軍事肌肉與國家實力的用意,而這時的外交語言或談判的條件,往往也意味著解決雙方矛盾或衝突的最後通牒。

軍事演習是政治上表達立場、底線或是最後警告的一種方式。

從交通運輸觀察開戰信號。(《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從交通運輸觀察開戰信號。(《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此外,我們也必須仔細觀察大規模軍演所帶來的政治效果,以及官方在這些過程中所表現的實際行為,而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宣傳或外交辭令。

舉例來說,假設某方在對外的聲明中表示決戰、不懼戰的意志,但實際上開始嚴令約束部隊的行為,或是將部隊從容易引發衝突的接觸線往後撤退時,這表示在控制衝突,以降低意外爆發戰爭的風險。

從表面上來看,雙方的立場可能分毫不退縮,但是彼此都會密切注意對方的動向,而這些動向中也包含了「是和是戰」的各種信號。

如果在最後的階段中,雙方可以把握最後的機會達成和平的共識,那麼戰爭就可能不會發生。一旦錯過這個機會的窗口,我們就必須面對戰爭可能爆發的殘酷現實。

1996年台海危機與2022年8月共軍演習區域比較。(《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1996年台海危機與2022年8月共軍演習區域比較。(《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信號5 外交面:駐外機構撤僑

任何國家想要在內部和外部都完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各國都會對戰爭風險進行評估,並透過國際間的情報交流或外交、新聞管道,流露出關於戰爭的評估訊息。

1. 撤僑準備

一般外國駐在機構都會有本國的情報體系提供預警,一旦這些使領館展開撤僑的準備或是發布旅遊警示,我們就必須提高警覺,因為事態很可能迅速升溫,或是朝向不可逆的方向轉變。

撤僑準備。(《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撤僑準備。(《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由於各國在台僑胞數以萬計,倘若撤僑,很難不會有消息傳出,所以關注各國的撤僑新聞也能幫助你理解當前危機的緊張程度,以及是否該提前準備因應戰爭的發生。

2. 溝通管道中斷

除了撤僑,雙方政府溝通管道(不論是公開或祕密)中斷,也是開戰的信號之一。因為戰爭通常都是在外交或協商管道中斷,雙方關係全面決裂後開始。

這裡的中斷並不限於外交意義上的斷交,而是雙方互相拒絕就爭論的議題協商或對話,例如中台雙方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假如關閉對話的管道,就意味著戰爭前最後的和平窗口已然關閉,我們必須加快腳步,準備戰爭下求生存的工作。

一旦戰爭走到爆發前夕時,雙方都會開始進入損害控制階段。在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與目標,就是確保開戰之前能盡量撤出己方還留在對方控制地區的人員,並盡可能保護己方資產,其他相關聯絡窗口以及負責溝通管道的人員都會開始撤出,通常只留下維持必要運作的人員,而原本日常業務的辦理以及資訊的交流,都會無預警中斷或是找不到負責接洽的人員。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意味著戰爭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爆發。找不到承辦人員。(《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找不到承辦人員。(《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野人文化出版)

如果你觀察到以上開戰徵兆,這可能是你選擇出國避難或是移動到郊區長期避難所的最佳時機,比起在飛彈空襲警報響起之後才撤離,此時提前撤離能擁有相對較高的安全性與時間餘裕。這段期間的物資供應也許緊張,但可能都還來得及補充,社會及交通秩序也還在控制範圍內。

《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懂這些,才能撐過黃金48小時》,作者:邱世卿,野人文化出版

《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懂這些,才能撐過黃金48小時》,作者:邱世卿,野人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和平台灣?戰爭台灣?
數位專題

和平台灣?戰爭台灣?

世界真的很不平靜!全球公認的四大火藥庫「俄烏、以巴、南北韓、台海」,目前已點燃兩座。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是不爭的事實。最終,台海會呈現對抗還是和解,2024年1月13日將是決定台灣未來的關鍵時刻!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