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保說道】一例解析傳承壽險理財計劃 想靠供保險避遺產稅務? 切記提防壽險保單陷阱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理財智慧 - D230317

【談保說道】一例解析傳承壽險理財計劃 想靠供保險避遺產稅務? 切記提防壽險保單陷阱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3/03/17 17:36

分享:

分享:

有一名65歲的客戶,諮詢我意見。他指,跟進兒子壽險保單的保險經紀,建議終止舊的保單,把退保現金總價值6萬多美元,為兒子作首年傳承壽險理財計劃供款,供款期10年,即未來9年總共把50多萬美元,投入這份壽險理財計劃,把部分資產提早撥歸兒子名下,避免他日百年歸老時的海外國籍,引申的遺產稅問題。

他指,他為兒子兩歲時,買下的儲蓄壽險,當年受計劃名堂,乜乜狀元計劃吸引,每年供款2,400美元,有終身壽險保額6萬元多點,供款至18歲止,總供款4萬美元,到18歲時現金總價值,保證加預計累積紅利近8萬美元,給他作讀大學用,美麗的狀元願景,指日可待!

準新人425萬買美豐花園兩房 原業主持貨四年微蝕25萬離場【下一頁

【溫股知新】市況未明勿亂衝 持盈保泰莫強攻

保單總價值不及累積供款

他記得在兒子18歲的那一年,供款期滿,安排他到澳洲升讀大學,詢問保單總價值多少?竟然較累積供款少,不及4萬美元。幸好當年不用靠保單,兒子都可以完成學業,成績優異,取得獎學金,並與大企業作科研產業開發,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今年兒子30歲,除繼續科研,也任大學講師。

因此,那份保單被擱置一旁,轉眼12年。突然間,該壽險公司的一名代理,熱誠澎湃,為其分析稅務問題,推介該公司獨特的壽險理財傳承計劃,早作預算,避免財產於百年歸老時,傳給兒子時水瓜打狗,納稅給政府!

代理解釋,那份傳承壽險理財計劃,作為保單持有人,受保人是其兒子,客戶可以隨時把保單擁有權轉給兒子作饋贈,最好於18年內進行,預期戶口累積可提取價值要到18年才跟總供款打平,解釋的原因為了避免增值稅,等到30年時預期戶口累積才是總供款的兩倍。

我替客戶問舊保單內的錢留在合約,繼續滾存每年的增長有多少?他說連預期派發紅利和利息,每年增長大約3厘;再問保證回報率是多少?保證現金價值每年的增長只有0.6%!那名壽險代理分析這是舊式合約,不及新款的傳承壽險計劃那麼好。

【青姐話】矽銀的爆煲 市場的豪賭

如此回報不如講買ETF

我再替客戶追問,撇開稅務問題,簡單地與過去10年,資產累積投資回報的效果,平均每年有多少呢?他回應大約有5至6厘吧;那打個折就以每年回報4至5厘作計算,我說,你自己用Excel計算,每年投放6萬美金10年,目前有甚麼投資,可以穩穩定定有5厘年回報率呢?他「諗都唔使諗」,回答:美元定期存款啦!我說,將來利率回落,定期存款息率都會跟住回落,那到時你會考慮用甚麼投資工具呢?

4至5年前,我已經有投資美股,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基金ETF,4至5年來,平均每年都有6至7厘回報,我也可以用每年6萬美元,平均每月買選定的ETF,逐步累積。我想5年後,應該好過他的計劃!我給客戶建議,他要比較才好行動選擇,起碼用往績表現作參考,壽險公司十分可能收了錢,累積一大筆資金,都只是做相同種類的投資,也有可能,若果都係賺得6至7厘一年,壽險公司跟銀行,「搭咁大個雞棚」招呼你,噓寒問暖,再抽客戶3至4厘水,天公地道!不過你要知道,若然賺不到3至4厘,你就要蝕入肉給他們!

一生人在某事件,做過一次蠢豬,要識得學精,避免再做蠢豬!其實頗艱難,資本家有雄厚的財力,人力,物力,塑造一套理所當然的思維邏輯,請君入甕!

撰文:吳澤偉

七十年代投身保險業,曾任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會長、香港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委員

*以上內容輯錄自第803期《iMoney》Focus。

【美股期貨】美股「四巫日」 道指期貨跌21點、納指期貨微升5點(不斷更新)【下一頁

點擊圖片放大
+15
+14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創富頻道--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精明理財盡在iMoney網站【imoneymag.com

#如欲收看更多財經評論影片請登入iMTV+【https://bit.ly/3vHyRIn

#$150試閱《iMoney》電子版3個月 【http://imoney.hket.com/article/3399982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撰文:鄭日棱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