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罗男女中学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圣保罗男女中学

香港首间男女同校学校
圣保罗男女中学是由香港圣公会创办的男女生一同授课的英文中学,位于香港中环麦当劳道。圣保罗男女中学是香港一家著名学校,创立于1915年(当时名为圣保罗女书院)。早期只收女生,1918年成为香港第一家规定学生必须穿着校服的学校,1945年战后复课,兼收男女学生,是香港首家男女同校学校。2001年向政府申请成为直接资助学校,成为首家直资中学。
学校除现有的三个校舍(中学、(麦当劳道)小学、(坚尼地道)小学)外,于附近歌老打路另设有学校专用室内游泳池,供校内中小学学生上体育游泳课堂之用。亦开放给会员及校友使用。
中文名
圣保罗男女中学
外文名
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
创    办
香港圣公会
地    址
香港中环麦当劳道
类    型
直资中学
创办时间
1915年

历任校长

播报
编辑
1916-1952 胡素贞 Catherine Woo
1952-1984 罗怡基 B M Kotewall
1984-1999 陈林雅尚 Chen Lam Ngar Sheung
1999-2004 潘镇球 Poon Chun Kau

学校历史

播报
编辑

1910年代

1915
该校创立,名为“圣保罗女书院”
1916
胡素贞博士任校长
1918
该校成为香港第一家规定学生必须穿着校服上课的学校

1920年代

1927
校舍迁至现址麦当劳道三十三号

1930年代

1932
确定校徽样式

1940年代

1945
战后复课,兼收男女生,圣保罗男校学生亦迁入该校上课,开创本港男女同校先河
同年设立全日制小学部,并由麦应基先生出任小学主任

1950年代

1950
圣保罗男校迁往般含道。该校仍保持男女同校制度,“圣保罗男女中学”之名自此确立
1952
胡校长荣休,罗怡基女士继任校长
1953
小学迁往歌老打径一号新址授课
1957
附属小学由全日制改为上下午班制,并由霍兰馨女士出任下午校主任
1959
中学西翼落成启用

1960年代

1961
麦应基主任荣休,由李桂荫女士继任为小学部上午校主任
1966
霍兰馨主任荣休,由陈帼英女士继任为小学部下午校主任
1967
上午小学李桂荫主任离任,由吕瑞楹女士继任

1970年代

1971
麦当劳道三十三号新小学校舍落成启用
1979
合唱团管弦乐团获邀往泰国访问及表演

1980年代

1984
罗怡基校长荣休,陈林雅尚女士继任校长
1985
中学新翼与歌老打径一号室内泳池落成启用
1989
歌老打径一号新翼落成启用

1990年代

1990
上午小学吕瑞楹主任荣休,陈邓凤鸣女士继任;下午小学陈帼英主任兼上、下午小学总主任
1992
该校合唱团赴澳洲悉尼参加国际音乐节,夺得大会最高荣誉金奖
1993
该校成为香港首间规定所有中六生必修“通识教育”科的中学
1996
小学陈帼英总主任荣休,由陈邓凤鸣主任继任,并兼任下午小学主任,而上午小学主任则由邬淑贤女士继任
1999
陈林雅尚校长荣休,潘镇球先生继任校长
陈邓凤鸣总主任荣休
小学改全日制,“圣保罗男女(麦当劳道)小学”由邬淑贤主任出任校长;“圣保罗男女(坚尼地道)小学”由李端仪女士出任校长

2000年代

2001
成功申请加入直接资助学校计划
2002
成功申请黄竹坑新小学校址
小一及中一开始转为直资班
2003
成功申请“校舍改善工程”,政府拨款兴建中学新翼
2004
潘镇球校长荣休,陈黄丽娟博士继任校长
2006
两所全日制小学合并,并命名为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李端仪女士获委任为小学校长
“学校改善工程计划”中学新翼落成启用
香港大学合办第一个国际会议-科学会议
2007
与中文大学合办国际合唱交流大会
2008
小学黄竹坑新校舍落成启用
中学借用坚尼地道校舍
出席奥地利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
香港科技大学合办国际环保会议
2009
香港教育学院合办国际运动会议
2010
小学北京音乐文化交流之旅
出席绍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
2011
李庄月明楼及庄邱碧云太夫人舍堂启用

知名校友

播报
编辑
李国章-香港教育统筹局局长;
周梁淑怡-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李家祥-前香港立法会议员;
陈启泰-电视艺员;
陈百强-香港已故第一代偶像派歌手、作曲人、演员、主持人;
郭伟亮-歌手;
雷颂德-音乐人;
关正杰-工程师、业余歌手;
余若薇-资深大律师, 香港立法会议员;
林敏骢-填词人、演员;
陈司翰-艺人;
庄梅岩-编剧;
王者匡-Harry哥哥、著名儿童节目主持;
罗尚正-音乐人;
吴嵩-马评人;
曾文辉-欧洲著名大学数学首席教授。

办学理念

播报
编辑
秉承基督教“信望爱”的精神,培育学生成为未来的领导人才。教导他们追求卓越,建立崇高的品德及奉公忘私的精神;热衷学习、终身不懈、并具备国际视野 [1]

教育使命

播报
编辑
秉承创校的“信望爱”精神
培养学生在学业上追求卓越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正确的态度
陶冶艺术性情,盼学生多才多艺
开拓全球视野,孕育爱护环境和服务人群的使命感
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及相处的技巧,藉此促进人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及和平共处
建立一个共同承担及群策群力的校管模式
提供最佳的学习设施及环境
建立一群有专业精神及爱心的教职员
推动学校在学习领域上不断革新求进

学校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的校训是“信望爱”。我们致力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学习关爱他人。
我们重视学生的品格、学养,期望学生追求卓越,为人谦逊和生活简约。齐心协力建立一个满有关怀和爱心的校园,为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力争上游的机会。

学习范围

播报
编辑
语言及文化
人文学科、数学及科学
美学及创作
领袖训练及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