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將這個世界每個國家緊密連結在一起,你擁有的每件物品都是這個複雜的全球貿易網的產物。地圖是最能描繪政治社會環境互動的方式,Vox 用 38 張地圖圖表來呈現全球現今的經濟現況。

地圖呈現了世界比以前更緊密連結,但也因為地理因素而呈現不同地區現況。

各國人均 GDP(以 PPP 購買力平價計算)

人均 GDP 並不是最佳呈現各國所得水準的指標,因為它掩蓋收入差距,但人均 GDP 仍是最快可以比較各國經濟產出的指標。

按照人均 GDP 排名,美國跟其他較小的國家被列於最高層級,人均 GDP 達 50,000 美元以上;日本和其他歐洲大國則被排在 35,000 到 50,000 美元的層級裡;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人均 GDP 遠低於其他國家。最貧窮的國家則集中在非洲,被排在人均 GDP 最低(低於 2,000 美元)的層級裡。

雖然印度人均 GDP 排名不是最低,但貧窮人口卻比那些人均 GDP 最低的國家多。

經濟重心的演變:歐亞大陸中部 -> 歐洲西部 -> 歐亞大陸

麥肯錫諮詢管理公司,根據歷史學家 Angus Maddison 所提供的歷史數據,繪製了這張地圖,呈現世界經濟重心演變歷程,運用三度空間標繪了經濟重心點的東西南北向移動。

一千年前經濟活動重心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中部,到了 20 世紀初,歐洲的工業革命和美國經濟成長將中心點拉到了歐洲大陸西部。

到了 1980 初,亞洲已經比美國和歐洲經濟增長快速,因此將經濟重心拉回來一世紀前的位置;麥肯錫公司預估 2025 年前,全球經濟重心點將會彈回歐亞大陸。

世界夜間燈光分佈:美國東北燈光密集,非洲幾乎毫無照明

經濟活動很抽象也很難準確預測,但這張夜景燈光衛星圖,比其他指標更能視覺化呈現該地經濟發展狀況。

你可以看到富裕國家的燈光亮度最強,例如你可以看到美國東北部都會區燈光密集,歐洲西北部也呈現更大的燈光集群。

對於貧窮地區,這個地圖呈現的不只是人口密度,而是電力照明的供應程度,像非洲夜間幾乎沒有照明,而人口密集的印度也看起來黯淡許多。

 12 個地區聯邦儲備銀行分布圖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 (Fed)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央銀行,影響全球經濟,1913 年美國國會通過成立,本身不受國會跟白宮的約束,負責監督管控銀行與金融,避免政客為了個人利益,採取錯誤的金融手段。

Fed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成立,一共分為 12 個儲備區,每個區設一個聯邦儲備銀行。

各區被分配負責的州數量比例不同,像第十二聯邦儲備區涵蓋範圍最廣,包含美國洛磯山脈以西的 9 個州;第三和第四聯邦儲備區則涵蓋美國東北部一小部分。

由於當時密蘇里州參議員是當時國會通過 FED 的議案的重要推手,所以密蘇里州囊括兩個聯邦儲備銀行。

南北韓夜間照明對比圖:北韓基礎建設和燃料不足,漆黑一片

夜間燈光地圖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是朝鮮半島。政治體系並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歸因,但不同的政治體系造成南 / 北韓經濟發展迥異。

南 / 北韓雖然共享相似的歷史、語言、文化、食物和種族認同,但自從 1950 年代的韓戰停戰協定,南北韓各自有不同的政治體系。這張南北韓夜間燈光對比的圖可看出,南韓夜晚燈光通明,呈現都會區的繁榮;然而北韓由於基礎建設和燃料不足無法照明,漆黑一片,看起來人煙稀少。

歐洲區域失業率圖

這張地圖顯示歐洲不同區域的失業率,而不是以國家劃分,這說明歐洲決策者們,針對不同國家經濟困境提出良策的困難。

能刺激西班牙和希臘經濟的貨幣政策,也許反而會讓澳洲和芬蘭經濟過熱。而且歐洲國家本身經濟分化,即使同個國家內,各地區經濟發展也截然不同,例如義大利南部和北部,因為失業率差距而被分成兩個區塊;前東德區也比德國其他地區失業率低,與波蘭失業率差不多。

非洲手機銀行大躍進:手機使用率大於家用電話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最貧窮的地區,但非洲某些低度經濟發展地區,卻因此行動支付發展快速。

這張地圖顯示哪些地區行動銀行存款總額,已高於實體銀行。由於手機比家用電話基礎建設容易建造,非洲行動電話使用率已超越家用電話,加上大部分非洲人沒有實體銀行帳戶,存款也就沒有被銀行帳戶綁住,行動支付因而盛行。大家都認為行動支付潮流將席捲美國,然而非洲已早一步領先全球。

穿越歐洲、俄羅斯的天然氣管線圖:雙方經濟仰賴重心

俄國和歐盟因為天然氣管線而關係緊密。如果沒有這些管線提供天然氣,許多歐洲國家,包括德國和義大利將會面臨能源短缺。

歐洲仰賴俄國供應天然氣,俄國也需透過提供天然氣賺取大量外匯,所以天然氣管線供應對雙方經濟都極為重要。即使烏克蘭戰火讓莫斯科和布魯塞爾之間的區域局勢緊張,但歐俄雙方都能遵守能源協定,讓天然氣管線正常運作。

糖產供應路線圖:最複雜的全球供應鏈

糖產雖不是世界最重要的貿易商品,但它是最大的消費品。

這張地圖顯示糖業的綿密進 / 出口供應線。為了保持糖業生產的穩定,有些地區糖產進口比出口還多,有些則反之。

但總體來看,所有糖業生產地區都有進 / 出口供應,形成複雜的全球供應鏈。國家政策也影響了糖業發展,美國控管糖產進口總配額量,進而提高甜菜糖農獲利,這一點卻使美國國內市場無法盡量吸收拉美的大量糖產,拉丁美洲大部分糖產流入缺糖市場地區。

世界原物料出口品:貧窮國家只仰賴工業原物料出口

這張地圖依照各國最大宗原物料出口品,用不同顏色標記劃分類成不同的群組。

仰賴重金屬、礦物出口的國家大多來自貧窮國家,因為他們只仰賴工業原物料出口,沒有加工技術可增加利潤。所以也有例外的例子,如澳洲雖然是產煤大宗出口國,但仍然有高生活水平,而產銅礦的智利是最有錢的拉美國家。

被分在石油類別群組的國家則經濟水平迥異,包含世界最有錢的國家挪威和卡達、中等收入的俄羅斯到經濟發展落後的查德。

世界 50 個流通量最大的貨櫃港口:亞洲太平洋海岸最繁忙

海港是全球貿易商品流通的實體象徵,這張地圖顯示 50 個最繁忙的貨櫃碼頭地點。

亞洲太平洋海岸頻繁的航運物流,顯現東亞龐大的人口市場需求,以及扮演全球製造業的重要角色。印度和非洲經濟發展不足,陷於雞與蛋的惡性循環,這些國家缺乏重工業提供就業機會,也就沒有繁華碼頭,同時它們缺乏高品質的貨運碼頭基礎建設,可以支持製造業產業成長。

對外貿易日趨重要

這張圖顯示對外貿易佔該國 GDP 的比例,透過這個指標,我們可看到大國美國竟比挪威低,然而更值得注意的不是比較各地區的指標數,而是每個國家對外貿易佔該國 GDP 的比例都增加。

除了有些國家因為經濟制裁、或是處於戰亂腐敗影響對外貿易,全球貿易對每個國家都日趨重要。隨著科技進步、鄰近敵國的缺席、政策改革讓全球貿易不間斷朝向成長的道路。

世界海運航線圖:三大咽喉點 – 馬來西雅、新加坡、紅海

這張世界複雜的海運航線網絡,顯示全球貿易進入前所未有的巔峰。

全球貿易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時期一度陷入低迷,由於政策改革、以及貨運航運技術的進步讓海運航線再度復興起來。這張地圖也顯示各地主要的船運咽喉點,一個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附近,另外一個在紅海附近,如果有任何外在局勢不穩定,將會造成經濟動盪,事實上美國控制海上航線的穩定,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但其實也沒有人會想要擾亂世界貿易進行,就像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全球經濟貿易造成的影響,也不是所有人所期許的。

世界 20 條最長航空線:直飛杜拜的航線,多在 top 20 中

航空旅遊自 20 世紀中崛起後,掀起商業改革性浪潮。由於燃料效益變高,只要有市場需求,飛機能到各個國家提供貨物和旅客運送服務。

這張地圖顯示 20 條最長的直飛航線,每天提供載客的服務到各個國家。令人驚訝的是,阿聯酋航空直飛杜拜的航線,其中4條被列在 top10 以及其中6條在 top20 最長航線。

許多飛往杜哈、卡達等城市的航線,也被列在前 20 前最長直飛航線中。這些航空公司大量投注資金打造國際航線,來連結全球貿易中心城市;另外有些航空透過降低勞工成本和提高服務品質,造成航空業的革新改變。

珠江三角洲百萬人口城市:全球航運和製造業的樞紐

珠江注入南海形成一個喇叭口海灣,香港和澳門則位於珠江口兩端。

毛澤東領導中國時期,香港澳門被外國政府統治,這也讓兩個地區在當時比中國其他內地地區繁榮。當中國 1980 年代經濟改革時期,香港北邊的幾個內地城市扮演著領頭者的角色。

當這些從殖民地回歸中國後,經濟成長改革人持續進行。沿著喇叭口的香港、深圳、東莞、廣州、佛山以及廣東幾個城市形成對全球航運和製造業樞紐。中國經濟成長加上政府大量投資交通建設,將珠海地區緊密連結成百萬人口城市,擁有龐大、多中心地鐵,以及超過一千萬居民於此居住。

矽谷:房價狂飆的舊金山

高科技首都矽谷,是由沿著海灣許多城市組合而成,從南邊的聖荷西延伸到北邊的舊金山。

矽谷聚集了許多高科技菁英,任何公司都想在這招到這些科技人才。許多科技大公司也花大筆創投基金投注在這些新的創業家。創業投資者著眼在這些創業投資者和這些年輕公司的潛在買家聚集地—矽谷。

過去科技改革也造成都市爆發性的成長。矽谷科技革新也造成矽谷不同的影響。嚴格的土地分區使用管制法令,抑制這些郊區土地都市化,原本就人口密集的舊金山也做人口數量管制,但也造成房價狂飆,讓許多先前已購下房地產的人發意外之財,然而許多勞工階級的人也因此更難買下灣區的房子。

德國萊茵 – 魯爾區大眾運輸系統(Verkehrsverbund Rhein-Ruhr, VRR)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柏林是德國最大的城市。

但鮮少人知的是德國真正的經濟中心來自多中心地鐵系統的萊茵 / 魯爾區,從北邊的城市杜賽道夫、科隆延伸到南邊的波昂。雖然萊茵 / 魯爾區裡每個城市都不算大,但是整個區域有 1 千萬居住人口以及 26 間德國 50 大企業。

這個區域的大眾運輸,把這些城市串聯再一起而構成複雜卻有效率的萊茵魯爾區交通網絡,萊茵 / 魯爾區的大眾運輸系統包含了 29 條區域鐵路、11 條 S-Bahn(城郊鐵路)、19 條輕軌、45 條電車以及超過 900 條公車路線。

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收入隔離」(income segregation )

華盛頓地區是收入多寡決定居民的居住層級的典型例子,依照收入高低而分成不同等級的地區分布。

早期有錢人通常會住在被僕人和佃農圍繞的莊園,若在城市中的居住環境,最理想是擁有一棟有花園的公寓,然而窮人卻只能擠在沒有電梯大樓的上層。由於車子、電梯的發明以及農業商業化,產生現今新的地區層級分布。現今富人著重公共設施完善的居住環境,附近有好學校、公園以及便利的交通。

旅客造訪美國的原因:日本、南美洲人,赴美多為了觀光

美國是世界各地旅客和商業人士最頻繁的造訪地,但是也會依照地區而有旅行目的不同。

Seth Kadish 用觀光 / 商務比率來呈現造訪旅客入境美國目的,從地圖我們可看出中國觀光客市場潛力,旅行社應著重中國的觀光和商務市場,訓練說中文的人才,然而日本和拉丁美洲人大部分赴美為了觀光而不是工作。

跨大西洋電報電纜線:已邁入歷史的重要傳輸技術

1858 年賽勒斯由西場(Cyrus West Field)和大西洋電報公司,打下第一個跨大西洋的海底電纜,實現了歐美大陸之間跨大西洋的電報通訊。

有史以來維多利亞皇后穿越大西洋,發了電報與美國的布坎南總統道喜,這條訊息只花了幾分鐘,然而在電纜線建造以前,至少要透過船隻花十天以上才能傳到。

然而這條海底電纜運作卻出現許多問題,一直到 1870 年才完成健全的跨大西洋電纜系統。當然隨著科技演變,現在這條電纜線已經被淘汰。但生活在資訊科技爆炸的時代,了解過去 19 世紀電報帶來電信傳輸技術的快速進步,也是極為重要。

全球主要石油供應路線:你沒注意過的出口大國,巴西

英國石油公司發布《2014 年世界能源統計》,回顧 2013 年世界能源現況。

這張是全球主要的石油貿易流向,值得注意的是你可能沒想到石油出口國之一的巴西,扮演全球石油供應鏈重要的角色。美國並沒有只仰賴從沙烏地阿拉伯或其他波斯灣國家進口原油,國內本身就有大量的石油產量,加上加拿大、墨西哥、北海、西非也輸送石油到美國。

然而波斯灣仍對美國很重要,因為它供應石油到許多國家如歐洲、中國、日本以及印度。石油供應路線遍及世界各地,所以如果任何石油供應、消費國關係緊繃,將影響到許多仰賴石油發展產業的國家。

世界家畜 (豬) 分布圖:中國豬肉成本低,成為最大出口大國

這張地圖顯示世界豬隻分佈依各地區而不同。

雖然北美地區、歐洲、中國都有吃豬肉的習慣,但由於中國豬肉成本低,因此豬肉供應量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同時拉丁美洲和非洲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則相較豬肉消費少。雖然印度因為有眾多素食者和穆斯林,所以豬隻稀少,但印度東北部由於被東南亞文化影響,所以豬隻量較多。

全球漁獲量分布圖:沿海漁獲量急速下降

原本在前農業社會經濟,沒有人可擁有海洋和魚所有權,但商業性漁業卻改變這個模式,當海洋像土地一樣有所有權時,每個人在自己的領海無限制濫捕魚,造成捕獲量長期下降。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公布的全球漁獲量分布,可看出沿海漁獲量急速下降。然而,慶幸美國及其他國家推行漁業保護政策,解決漁業濫捕的問題。

頁岩油開發全球分布圖:歐洲富含油氣資源,但禁止開發

美國在境內各地透過水力壓裂 (fracking) 及其他探勘技術開採頁岩油氣,該產業創造許多當地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刺激經濟成長。雖然美國由於普及的開採技術和設備,列為最大的頁岩油氣開發國,但它不是唯一頁岩油氣蘊藏豐富的國家。

這張美國能源資訊局的地圖顯示,頁岩油及頁岩氣蘊藏地的全球分布,然而歐洲大部分國家即使擁有頁岩油氣蘊藏量,但為了保護環境,而禁止頁岩油氣開發,其他國家則礙於開採技術而未開發頁岩油氣礦區。

總出生率:出生率減少,新移民政策日趨重要

總出生率(每位女性一生中平均的生育數)幾乎在各個地方大幅下降,然而出生率還是依照地區而有差異。

平均每個婦女生兩個孩子或更少的國家加上移民減少因素,造成人口數下降。因此幾乎所有經濟發展好的國家都會重視吸引移民的政策,然而法國著家庭政策完善、社會福利好,出生率相較穩定許多。

大部分人生活在這個圈圈裡:人口密集區跟稻米種植區重疊

這個地圖畫了一個圓圈囊括東亞和南亞,示意這個圈圈的人口數量比圓圈外世界其他地方還要多。

這個現象是來自這個區域盛行好幾世紀的稻米文明,帶來更多的食物熱量和傳統農業技術。人口密集區跟稻米種植區重疊,並沒有因為現代科技進步而改變,也許未來移民遷入出和各區不同的出生率也許會改變這個現況。

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分布圖

全球都市化高度發展以及人口眾多大城市分布在各地,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地圖呈現世界各地最大的都會區,以及預估各城市的 2001 年到 2025 年人口成長數。

雖然兩個發展程度高的大城市,紐約和東京已經被預估人口將持續增長,但人口成長最快速的都會是在南亞的達卡、加爾各答、孟買和新德里等城市。

雖然中國人口多,但北京和上海人口數量卻被預估將會比其他大城市少,這是因為中國政府政策考量安全隱患,為了維持社會穩定,限制鄉村人口大量移入都會城市。

世界各國產假比較:歐洲產假較長,美國遠遠落後

女人生育、父母養育是每個社會的現象,但這個由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製作的地圖,可看出每個國家對不同的強制產假政策現況。

例如北歐、巴爾幹半島、歐洲和澳大利亞強制產假較長,有最保障的育嬰環境,然後美國卻遠遠落後加拿大、日本和其他歐洲國家。

世界億萬富翁分布圖:美國擁有最多億萬富翁

我們生活在貧富差距極大的社會裡。這張地圖顯示身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的美國擁有最多億萬富翁,此外可比較不同國家雖然經濟實力差不多,但億萬富翁財富總額也會不同。

例如俄羅斯和義大利雖然經濟產出不相上下,但俄國億萬富翁財富總額遠勝過義大利,甚至超越中國、日本、德國等其他有更頻繁經濟活動的國家。

全球兒童疫苗未接種覆蓋率:有些國家甚至沒有施打疫苗

疫苗接種很重要,然而並不是每個孩童都有施打疫苗的機會。

這張地圖顯示未施打疫苗的兒童集中在印度和非洲,雖然印度擁有驚人的經濟成長,但公共衛生並沒有隨之進步。

有些國家沒有施打疫苗的現況,也突顯沒有正確的防疫風險政策推廣。

收入差距動畫圖

這張地圖用動畫呈現了每個國家在各收入水平的人口數,呈現一連串的變化圖。

印度雖然人口比德國、法國、日本多,但富人數目較少。這張地圖可讓跨國公司可以了解哪裡有最大的市場機會。

有些商品可以在中國銷路很好,但有些商品因為價位高而不適宜在該國市場販售。美國以其規模和富裕,使其成為產品瞄準高消費群的理想國家,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

中國各省與其他國家人均 GDP 比較:沿海與西部落差大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圖表把大陸各省去年人均 GDP 和世界各國相比較。

中國很多沿海城市人均 GDP 跟海灣產油國一樣高,但大部分沿海城市 GDP 排名中等,跟中歐其他國家差不多。

然而其他後段班省份,GDP 與印度或其他中美國家相當,甚至有些貧窮省份人均 GDP 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相等。因此這張地圖可看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沿海城市和西部城市貧富差距甚大。

里約和上海地鐵比較圖:中國打經濟基礎,巴西著重提高短期收入

兩個大國中國和巴西雖然人均收入相等,但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成長早已超越巴西,而且很多觀察家預測超越程度會持續增,這張里約和上海地鐵圖可印證這個事實。

雖然巴西和中國政府干預經濟的程度都很深入,但中國大量投資公共基礎建設;巴西則著重短期收入提高計畫,也就是說中國積極打好經濟基礎,而創造未來經濟成長機會。

GDP/ 人口:全球超過 75% 人口,生活在低於全球平均收入的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繪製了圖表比較世界各國的經濟實力,用矩形來呈現該國的經濟產出大小。

但即使矩形大小差不多的國家,不代表他們的經濟產出相等,例如德國高又窄的矩形,代表這是個人口不多又所得水準高的國家;而奈及利亞矮又寬的矩形,代表該國人口眾多且普遍貧窮。

從這張圖我們可發現全球收入分布非常不均,全球超過 75% 人口生活在低於全球平均收入的國家。

印度露天廁所:超過六成人口沒有廁所

印度由於許多人口沒露天排便,被稱為「全球最大戶外廁所」,新總理莫迪也承諾將建造更多廁所來改善這個問題。

這張地圖顯示露天排便比率占了印度大部分地區。露天排便問題在於廁所基礎建設不足,雖然印度不是世界最窮的國家,但超過六成的人口沒有廁所,加上印度的密集人口,露天排便汙染飲用水,成為最需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印度財政部長 Arun Jaitley,定下目標要撥款在 2019 年前結束露天排便的現象,然而要解決這個衛生問題,還須面對許多挑戰。

各國總飲酒量比較圖:東歐飲酒文化盛行

世界衛生組織這張地圖顯示東歐人飲酒文化盛行,擁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國家最滴酒不沾。

總體而言,貧窮國家比富有國家飲酒量少 ; 當然這張地圖也證實前斯拉夫民族的豪飲。從這張圖也看出來美國相較其他英語系國家飲酒量來得節制,飲酒量跟瑞士和巴西差不多,但卻比加拿大和澳洲少。

全球飢餓指數:中國政府必須積極解決饑餓人口問題

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這張圖顯示各國飢餓指數,評估全球對抗飢餓方面的進步和失敗。

結果不意外發現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比其他富裕國家飢餓指數高許多,需要擔憂飢餓問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雖然經濟成長快速,但飢荒問題卻比古巴或摩洛哥嚴重。中國人口眾多和經濟增長,但政府必須設法解決飢餓人口的問題。

世界基礎建設地圖:俄羅斯東部、和中國西部呈現未開發

這張地圖顯示世界各地的主要基礎建設,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東半部,有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線叢,而西北歐和日本呈現更密集的公路和鐵路線叢,但地圖只能看出數量,不能反映基礎建設真實運行狀況。

英國在印度殖民時期留下的綿密的鐵路網,然而印度鐵路系統提供的服務設施品質改善空間還大。

這個地圖也顯示地球上的未開發的空間,例如雖然俄羅斯和中國在人口集中地區有很多基礎建設,但俄羅斯東部和中國西部卻呈現未開發。

(資料來源;圖片來源:Vox;首圖來源:United Nations Photo,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