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三峽老街
遊記

新莊→三峽老街

1 22638
myislet
舊 2009-05-31, 01:41
隨機冒險前翻讀的《趁著年輕去流浪》,看到了幾句話。
安藤忠雄說:「旅行,造就了人。」
雲門流浪者計劃中,要求參與者單獨行動,
確保他們能跟當地人互動,以及和自己對話的機會。

不管哪一種遊走,都有獨一無二的personal pace,
無論是誰牽就了誰,都會醞釀成隱隱的遺憾。
啟程。新莊→三峽。

交通方式:藍18》捷運新埔站→紅802》三峽老街
(這裡純粹是耍笨了,只要跑兩下到新泰路口就可以搭802了。淚。)


三峽鎮地圖


(路徑:民生街→三峽大橋→中華路→長福橋)
在民生路口下車後發現忘了帶手繪地圖,啟動盲劍客模式亂闖。
所幸當地是知名的觀光景點,幾乎每隔一段路就有導覽地圖。
從三峽大橋往下觀望可見水面澄澈的三峽河,
據說端午會有龍舟競賽。




一路摸索著來到長福橋,鄉廟古味隱然逸現。
一下橋就是清水祖師廟,
本以為當是香火鼎盛,
後來才發現觀光攝影的群眾遠勝信眾之數。
清水祖師是宋代外征邊族有功的名將,
後遷福建安溪,皈依佛教,演變成民間地方主要神祇。
寺廟旁近即是安溪國小。



清乾隆年間,來台開墾的漢人就地建寺,日軍攻台後飽經戰火摧殘。
台灣光復後,在李梅樹教授的努力下寺廟逐步重建,
以雕藝之美名冠中外。

我不諳雕刻藝術,但可以看到寺內木雕、石刻、銅雕兼全,
取材從鳥獸花簇到民間故事皆有,屋頂飛簷都細緻非常,
不知動用多少人力。




但私以為美中不足的就是不斷出現的企業留名,鑲嵌在舞花雕龍之間。
這就是用金錢展現權力的明證吧,而為那些財富刻上名字的勞工,
永遠沒有人知道他們姓啥名誰。

(路徑:三峽民權老街)
看到老街路標的時候喜出望外,不小心又幹了觀光客之舉。無奈它就是路痴的曙光,我永遠無法對它視而不見。



三峽舊名「三角湧」,因匯流大漢溪、三峽河、橫溪三河而得名,日治時期改名為「三峽」。

這裡的建築和迪化老街頗為相似,清楚可見的是產業差別。
迪化老街以藥行、洋行為主,這裡則有名產金牛角,以及各式食品、童玩與文石瓷器。




我蹲在陶瓷筆記本面前愛不釋手,但小小一本要價三百元實在難以妥協!

(路徑:民權街→仁愛街藍染公園)

接著轉彎進入藍染公園。



三峽地區因地近山區,舊時以樟腦、茶業為主,
並因地產「馬藍」可作為染料之用,且有清澈水源,古時染業甚興。
可惜後來因化學染料廣為使用而沒落,在當地居民的努力下,再進行藍染復興。

這讓我想到之前的鄒族人合力催生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
被現代產業淘汰的傳統可以經「文化」之名再度為人注意,
但那除了玩票性的「體驗」活動之外,
是否還能再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
也許「存在」只是他們推動的本意,但在沒有經濟利益的前提下,
還能夠「存在」多久?




出了公園後可見鳶山登山步道。
但我並沒有隻身運動的準備,加上告示牌上的「體能等級:中高」,
在老街徘徊四個小時沒有稍息的我旋即折回。

(路徑:仁愛街→中山路)



來到三峽歷史文物館。館內只有兩層,但館藏豐富,
且適逢「雅石大展」,讓我駐足甚久。
從三峽興衰歷史、清水祖師廟緣起、
臨近古地名、三峽各式傳統產業都有,目不暇給。



其實每次遇到這樣詳細的標示牌都讓我踧踖不安,
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閱讀?
一行一行咀嚼過後,是不是仍然像走馬看花,船過水無痕?
我想在看完這些標示後留下什麼?

能確定的是,我並不打算背誦這些歷史,
我也無能把這些歷史轉述給他人聽,
我得到的只是模糊的概象,
例如三峽地近山區與水域,有林木資源之利,
且客靠河運貿易而繁榮;後因墾拓線已侵犯到原住民領土,
且陸上交通發達取代河運而衰落。僅只如此。

(路徑:中山路→復興路)
想起前幾日和高中同學的談話,想到她的母校台北大學晃晃。
沒想到一路只見到無止盡的圍牆,完全不得其門而入,
最後終於見到一點容身之處,我悄悄竄入。

.jpg

也許是因為從「不合法入口」進入,
見到的景色有些失望,不過也看到一望無際的腳踏車道,
想起大學時代迎風的快意。
可惜當時四肢疲軟,已經沒有衝勁繼續尋找「合法入口」。



最美的風景永遠在正門,最整齊的空間永遠在客廳,這是不變的定律。
可惜沒有見到它最美的一面。

接著就折回民生街搭車,這裡也是一個莫名。
在復興路看到幾班可搭的車,但跑到這邊跟我說坐錯方向,
跑到對面又跟我說坐錯方向,路痴好欺負嗎?
於是我士可殺不可辱地回到來時路。



搭乘紅802,從三峽老街回到新泰路口,在公車上出奇穩定地攫住了夕陽的光影。

今日一行,橫跨四個市鎮,
看著窗外的路牌從新莊到板橋,從板橋到樹林再到三峽。
我又回想到等車時在書店瞥見的那本《趁著年輕去流浪》,
林懷民說當他到了美國,看見機場往巴黎、往倫敦的路標,
才知道原來這些課本上的地名,都是實存而可以前往的地方。

今天真的很有這樣的感覺。
我把北台灣地圖存在電腦裡,
雖然我已經二十二歲了,不過並不算晚。
我要以新莊為起點,以同心圓的軌跡踏遍全世界。
感謝 1
22638 次查看


主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