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 : 當今父母的育兒夢魘 ── 社群網站 綁架了你的孩子 - 電影神搜

《人肉搜索》當今父母的育兒夢魘──社群網站綁架了你的孩子

有人說,網際網路已經掌握了你的一生,你走到哪,這張隱形的大網隨時都忠實地記錄著你的一舉一動,這聽來有點令人小小的不適。但是 電影 《 人肉搜索 》(Searching) 卻反向思考:既然人們已經習慣在「 社群網站 」上公開一切,而當某人神秘消失之後,是不是能夠透過網路查出事實的真相呢?

電影 有人說,網際網路已經掌握了你的一生,你走到哪,這張隱形的大網隨時都忠實地記錄著你的一舉一動,這聽來有點令人小小的不適。但是 電影 《人肉搜索 》(Searching) 卻反向思考:既然人們已經習慣在「 社群網站 」上公開一切,而當某人神秘消失之後,是不是能夠透過網路查出事實的真相呢? 社群網站 與 民眾日常隱私 已在網路留下痕跡

這部電影乍看之下像是電影圈向科技圈的另一次致敬:它充滿著大量的電腦與手機使用畫面,充滿著 facebook 、 instagream 、 Youtube 與 telegram 的使用畫面。但是《人肉搜索》不是單純秀秀這些網站以裝作自己很高科技而已。這些全是劇中主角──一位心焦的父親,為了找尋他失蹤的 16 歲女兒而做的努力。

社群網站 串連一切也影響了一切

在女兒失蹤超過 37 個小時之後,他試圖關注警方未注意的另一個面向:女兒的社群網路。他從女兒的筆記型電腦裡,找尋她在數位世界裡所留下的麵包屑,但這趟搜尋旅程在找出失蹤摯愛之前,卻先揭露了一些女兒不欲人知的事實……

《人肉搜索》對於重度網路使用族群來說,好像在看他們每天必做的日課:在搜尋欄裡輸入關鍵字、瀏覽其他使用者的簡述、與聯絡人進行視訊通話……但是《人肉搜索》背後建構在一個極為貼近現實的故事基礎上:現代人已經習於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這讓它比起《鬼來電》或是《弒訊》(Unfriended) 等恐怖電影不同層次。在那些過去的恐怖電影裡,這些大家每天使用的軟體服務介面,僅僅只是傳遞影片氣氛的一種載具而已,本質上如果將這些電影裡的手機或是聊天室,改換成狼煙或是飛鴿傳書,那些電影試圖帶給觀眾的恐懼並不會相差不少。

電影《 人肉搜索 》中的情節,就如另一部電影 : 《 弒訊 》般, 社群通訊軟體 可以聯繫眾人也可能因此傷害他人。

《弒訊》電影畫面。

不滑手機睡不安穩? 

《人肉搜索》更進一步地把社群網站放在鎂光燈之下:人們頻繁使用社群網站、人們依賴社群網站、有些用戶僅在社群網站上展現不同的人格、而最終甚至我們是為了社群網站而活、為了討好這片虛擬天地上的隻字片語而改變自己、做出與我們本性相違的行為來。《人肉搜索》已經不再像 10 年前的好萊塢,妖魔化那些網路最新科技;它更殘酷一點,告訴觀眾事實上你已早就不再是你,你可能在意識到自己改變之前,早已是社群網路的奴隸。而那些睡前抱著手機不放的舉動,只不過是重病的最輕微病徵。

電影 《 人肉搜索 》 劇照 。 女兒失蹤 的父親當起 鍵盤偵探 ,從女兒在各 社群網站 留下的痕跡找出關鍵線索。

《人肉搜索》尋女心切的父親,從女兒在各個社群網站留下的痕跡找出關鍵線索。

鍵盤偵探 ── 尋女心切的父親

《人肉搜索》並不是只把嚇人的要素單單倚賴在網際網路,它仍然是一部精采的推理作品,正如同我們只能從電影的敘述中認識瑪歌這位消失的少女,事實上我們對電影主角──痛心的父親一樣毫無所悉,而他的面目也得藉由這部電影緩慢地介紹給觀眾。觀眾會在電影過程中不斷被質疑,會不會父親才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那種緊張感在電影的 100 分鐘裡持續地向觀眾襲來,而多虧了多才多藝的周約翰 (John Cho),這整部電影等同於他的獨腳戲,而大銀幕上我們幾乎只能看著他的正面特寫,他的恐懼、疑惑、憤怒與哀傷,從自拍畫面裡毫不保留地傳送出來。

《人肉搜索》就像《綁架》或是《即刻救援》那些對為人父母者來說是超級恐怖片的電影一樣,但它的恐怖並不是發生在孩子消失的那一刻,隨著這趟進入女兒社群網路的恐懼與疑惑之旅越來越深入,現代父母最恐怖的夢魘才會被揭露:你的孩子也許現在就在你身邊,但他們可能早已在很久之前失蹤了。

電影 《 人肉搜索 》 預告片 : 

 

延伸閱讀:

科幻片 的警世寓言:《 鐘點戰 》、《 獵殺星期一 》和《 視界戰 》 【 影評 】《 郵報 :密戰》雖千萬人,吾往矣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