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原因,看高敏感族為何恐懼親密關係? | 伊蓮.艾融(Elaine N. Aron) / 獨評讀好書 | 獨立評論
人際關係

8個原因,看高敏感族為何恐懼親密關係?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以下探討的前6種恐懼,由社會心理學家伊萊恩.哈特菲爾德(Elaine Hatfield)所命名,她以對「愛」的開創性研究而名聞遐邇。哈特菲爾德陳述的6點恐懼適用於所有人,但我會點出與高敏感族的特殊關聯。再者,身為熟知自身特殊問題的高敏感族,我也為了減輕每個看似被誇大的恐懼,再補上兩點:

1.害怕暴露缺點和遭到拒絕

無論何時,只要你敞開心胸,以真面目示人,就有可能暴露某些別人覺得缺乏吸引力、愚蠢、甚至嫌惡的事物。人類理所當然會害怕暴露許多事──貪婪、妒忌、無知、說謊、尷尬、毀滅性的衝動、強烈到成為恐慌的焦慮、性形式……,而高敏感族又有特別害怕暴露的事物:敏感及核心自我。

「關係」對克服「暴露缺點的恐懼」至關重要,因為將你的恐懼縮減為更實際的大小。即使現階段還不敢冒險,當你想到那些已如數家珍的缺點,或許必須承認你的並不比其他人嚴重。既然你可以容忍他人的缺陷,自然可以想像:只要你冒險承認自己的缺陷,那些愛你的人也八成願意容忍。他們搞不好會鬆了一口氣,向你坦承更多自己的「陰暗面」。

2.害怕憤怒攻擊

憤怒是種高度刺激的情緒。高敏感族就算只是目擊者,也會為此深受影響。在表達或接受憤怒的同時,激動程度自然會超標,心跳加速、思緒模糊。假使成了憤怒的箭靶,我們也會把對方說的話看得很重,深刻反芻對方的指控。如果高敏感族從小生長的家庭對爆怒司空見慣,大發雷霆後也毫無建設性,那他對憤怒攻擊則會更加恐懼。家庭成員從更親密的片刻所搜集到的資訊,可以造成更大的打擊。

存心要攻擊、贏得勝利、徹底毀滅別人的憤怒不見容於親密關係,它會摧毀信任,對高敏感族更是如此。「道德憤怒」是更經反思的憤怒,意味著其中一方讓另一方清楚地知道某些界線不能跨越。例如,你可能會說:「如果你會遲到一小時以上,一定要打電話給我,因為我愛你,我會擔心。」假如下次對方還是沒打電話,你生氣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強調那條界線的重要性。

只要是高敏感族,未必一定要聽到對方以憤怒的口吻訴說界線,簡單的一個請求就應當足夠。然而對非高敏感族,輕描淡寫通常不夠份量,因此稍露怒氣,或使用強烈的字眼,聽起來像在生氣,對非高敏感族格外必要,其目的是為了讓界線更顯明確。

何不請別人在不要動怒的情況下抒發自己的需求和怨言?假如他們提高了「情緒音量」,何不請他們調小一點,因為大小聲「對你不管用」?假如他們做不到,何不說你需要暫停一下,等對方冷靜下來再說?如果處在一段過度攻擊且目的是為了傷害的關係,何不乾脆選擇結束?

在你決定退場之前,請分辨「旨在傷害對方」的憤怒和「道德憤怒」,以及防禦性憤怒、或使你或對方免於崩潰的憤怒。換句話說,另一種保護自己免受憤怒波及的力量形式,就是理解並解決其憤怒所指的問題。你是否越過了不該跨越的界線?平常很講理的朋友是否被你激出羞恥感?對方在恐懼什麼?看看你是否能運用高敏感的智慧解決他人憤怒的需要。

3.害怕被拋棄

人當然害怕被拋棄。高敏感族一想到另一半過世,其所帶來的恐懼,會比意識到的更有影響力。至於一段關係的破裂也是如此,兩個生命的融合被斷開了的感覺很糟。高敏感族常只為了這個原因而抗拒分手。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結束都令高敏感族傷心。

高敏感族對背叛也有潛藏的恐懼,也就是自以為愛著另一半,對方卻和別人暗通款曲。有些人在有過這種經驗之後,要花上好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才能重拾對任何人的信任。經歷之後,可恥的猜疑妒忌也可能發生或蟄伏多年。

你無法預料或阻止伴侶在潛意識裡的某種情感迸發,它可能會使貌似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的人突然背叛你;但說句公道話,你也無法完全控制自己。這就是人生的變化莫測與人心。害怕被人背叛最糟的部分莫過於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人愛、沒有力量或資源。「不愛自己」正是這些黑暗想法的源頭。因此,不妨試想自己可以放膽去愛,因為即使遭到背叛,也撐得下去。你要回過頭想想和另一半交往之前,自己是怎樣的人。如果當時你並非一無是處,那麼即使未來另一半變了心,你也不會一無是處。

4.害怕失去掌控權

你小時候有沒有被人搔過癢?或是拋到半空中?有時候很好玩,可是到了某個時間點,或許會刺激過頭。墜入愛河就像被某個比我們更強大的東西拋到半空,而它能將我們操控於股掌間。研究顯示,親密關係裡的人確實會感到困惑,分不清哪些特質是自己的,哪些又是另一半的。

儘管如此,人仍喜歡偶爾掙脫束縛、縱情狂歡,不要那麼涇渭分明,像是透過嗑藥、性慾、迷醉宗教、暫時拋棄社會禁忌的慶典和創意的「流動」。想要隨時「鬆綁」界線,你必須和潛意識、和你的伴侶先建立起健全的關係。兩種情況的解答都是擁有完好的「自我界線」。你尤其需要那種「自我力量」以和潛意識和平共處,而非試著放路障阻絕潛意識。

和你的伴侶協調,讓他知道你需要多一點掌控感,例如暫停一下,哪怕是愉悅的過度激動也不例外。讓對方知道怎樣的親密關係讓你無法負荷。這不代表你對伴侶的愛比較少。每個人都需要待在理想的激動程度內。用同樣的態度探索伴侶的喜歡與需求,找到適合對方的激動程度,找出適合彼此的最佳方案。

5.害怕「攻擊與毀滅型」的衝動

在爭吵、激情的片刻或幻想中,第一次感覺有一股侵略性的、毀滅性的或施虐的衝動朝著愛人而去,我們會慌了手腳。我們會在潛意識中從親密關係中抽離,以免受壓抑的衝動火力全開傷到所愛的人,深怕表現出自己的陰暗面,負面的東西就會爆發污染所有人。

如果處在一段長期的關係,害怕這些衝動或許就更說得通。當你開始表達某些需要討論的議題,卻又知道這一定會傷害到你的伴侶,萬一你察覺自己在傷害的過程中,有一絲轉瞬即逝的快感呢?高敏感族特別會注意到這種深層的、半睡半醒的本能慾望。

你可以在情緒一發不可收拾之前表達你的憤怒,或查明你無法暢所欲言的原因。假如你的憤怒是出於自我防禦,因為被對方攻擊或羞辱,所以想要先發制人,趁對方摧毀你的核心自我前先摧毀對方,那麼你的核心自我很有可能是軟弱的,需要藉由內在功課、甚至心理治療來增強。不然就是對方太善於抓住你最脆弱的傷口。

假使你擔心那種毀滅性的、侵略性的本能在內心增長,坦承自己有這種本能,可以促使整合,讓這種想法更不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化為行動,使你將這種本能發揮在有益的地方。向伴侶開誠佈公,並互相接納彼此陰暗的本能。這些情緒通常意味著你漸漸察覺到童年開始壓抑的憤怒。

至於從小到大都是乖寶寶的人,與他人共度親密時光意味著格外留意他人的需求,總是友好體貼,這樣多累人呀。作為補償心理,你可能會夢到嗜血的怪物或殘暴的殺人犯。我們當然不認識這些角色,但不知為何,牠們如猛虎出閘,朝我們迎面而來,而且目標只有我們。這種夢境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意圖,但乖寶寶做這種夢或許表示內心具侵略性卻又受壓抑的部分想要從意識中浮現。現在或許是時候重新檢視,假設自己展現侵略性的一面會發生什麼事。你的伴侶或許更有復原力和同理心,認為這些情緒是正常的,更加愛你,甚至更樂意見到你有活力、不那麼無聊的一面。

6.害怕自我被吞噬

高敏感族會為了他人的需求和潛意識心理做出調整,除非建立穩固的界線,否則很容易擔心失去整個自我,被他人的需求或痛苦所吞沒,或者同情心遭人利用。更確切地說,如果你的個體性、安全感和自尊心低落,除了害怕失去掌控權,你對被吞噬的恐懼或許會最為強烈──你發覺自己在取悅他人的壓力下或為了贏得一時半刻的愛,會欣然犧牲你的個體性、安全感和自尊心。

別人眼中的「親密」也可能被視為「吞噬」,因為高敏感族需要的休息時間比非高敏感族多。假使非高敏感族伴侶單純表達他可以從早到晚和你親密共處,你或許就會感到被吞噬的壓迫感,但對他而言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高敏感族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察覺到自己易受他人影響,尤其是我們所愛的人,和對我們了解很深的人。當他們毫無保留地批評或跟我們爭論,我們會覺得徹底失去了判斷力。

真正愛你的人絕不會逼你失去自我。如果問題在於伴侶渴望共處的時間比你渴望多,那一切都好商量。一旦了解你可以抒發自己的需求,而伴侶也願意接納,或許你就會發現那些害怕被吞噬的恐懼也就此煙消雲散。至於「害怕被過度影響」,何不借力使力,好好運用。看你想加強什麼,就請伴侶為你加強。但是別完全排除伴侶對你的影響,他說不定更能發現你哪裡需要改進。

7.害怕承諾

我們常常聽到這種恐懼,卻忘了有許多原因。曾經遭到傷害的人可能害怕承諾,自我被強勢的父母吞噬的人也是。自戀者害怕承諾,因為「承諾」意味著他們需要別人。高感官刺激追求族害怕承諾,因為承諾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他們害怕無聊。高敏感族不敢承諾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上幾種,也害怕為他人負責。萬一辜負了伴侶?傷害或背叛他們?萬一他們變得太過依賴呢?萬一無法履行承諾,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們很失敗?我們會不會感覺自己失敗?

化解這種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看清自己永遠不可能確定所做的決定是對是錯。無論要做哪一種重要的決定,到了某個關頭,勢必得勇往直前,因為沒有作為也會嚐到後果。而且要牢記該在哪裡退場──萬一發現自己鑄成大錯該怎麼做。儘管毀壞承諾令人不快、帶來痛苦,但如果非得這麼做,你還是能咬著牙斷了關係。

劃清界線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此。致力找到「分開」和「在一起」的平衡,可以享受彼此的優點,但不該假設你有權指使對方發揮所長幫你。至於情緒方面,如果你能使彼此更開心,何樂而不為?但使人在每個場合快速轉憂為喜,不是某一方的義務,或另一方的權利。問題是如果你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或者不願幫忙,可不可以暫時分開、不要介入,讓另一方自己想辦法解決?

8.害怕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討厭對方

高敏感族可能為了各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困擾,而只有自己才會對那些小事抓狂;這點高敏感族自己也很清楚,因而擔心對別人、對所愛的人的影響。如果選擇不去愛人或保持距離地愛,就永遠不用煩惱愛人身體散發的某種氣味;細微的習慣性舉動,例如緊張時咳嗽或把玩鑰匙;腰間肉多了點的中廣身材;在不對的時間插嘴說不對的話。曾有高敏感族坦承:只要聽到家人吃飯發出的聲音就受不了。另一個高敏感族感同身受,他會和伴侶分享所做的夢,而對方會開始梳頭髮或泡咖啡破壞分享的莊嚴氣氛,同時他也難為情,誰教自己把夢境看得那麼重要。

高敏感族常把「微不足道」的反應誤認為「無法真正去愛」,於是放棄自己愛人的權利,因為與人親近著實使我們身陷困境。假如不去提這些細枝末節的煩擾,就不算是真正處在當下,也會覺得自己不夠誠實。但倘若提及這些小煩惱,又會擔心對方不敢相信我們這麼吹毛求疵,又或者氣我們這麼愛挑剔。除此之外,可能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心胸這麼狹窄,尤其當非高敏感族慷慨地愛我們,無視於我們自己的氣味、緊張時的習慣性舉動、打斷別人的行為等等。因此我選擇深情地隱忍一切,把整個人關機,但就稱不上是親密關係了。於是我們開始認為自己有什麼毛病,或許再也無法去愛人了。

該怎麼辦呢?接受自己是高敏感族、有正當的理由因小事而煩惱。我和丈夫靜坐冥想的時候,我常嫌他動來動去、講話太大聲、問太多問題,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毛病,而他居然說只要我是本著愛的精神指正,他其實都能欣然接受。聽到這番話對高敏感族多麼重要。一旦伴侶理解並欣賞你的敏感,你便能真正地愛人,並誠實表達「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你帶來巨大的困擾。你們或許得相互商量、提醒、安撫彼此煩躁的情緒,但不必害怕。想好好過日子,別做會惹惱高敏感族的事,是很正常的渴望。

     

好書推薦:


書名:啟動高敏感的愛情天賦:幸福是你與生俱來的感受力
作者:伊蓮.艾融(Elaine N. Aron)
譯者:謝雅文、曾婉琳
出版:三采文化
出版時間:2018/04

瀏覽次數:88492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