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孜班钦·索南扎巴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夏孜班钦·索南扎巴

藏佛学泰斗
夏孜班钦·索南扎巴 ,男,公元1478年出生于泽塘地方。父名襄巴朗巴。 藏佛学泰斗。
中文名
夏孜班钦·索南扎巴 [1]
国    籍
中国
民    族
藏族
出生日期
1478年
逝世日期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职    业
藏佛学
出生地
泽塘地方
信    仰
佛教
代表作品
《班钦·索南扎巴全集》《新旧噶当教史》《新红史》《甘丹格言》等
性    别

简历

播报
编辑
夏孜班钦·索南扎巴在明宪宗成化十四年(藏历第八饶迥阳土狗年,公元1478年)出生于泽塘地方。父名襄巴朗巴。
弘治七年(1494年),索南扎巴16岁时出家为僧,从师钦波索南扎西,遂名索南扎巴。以后在桑浦尼玛塘及色拉杰两地方求学,依喇嘛屯月贝甸巴,学成文殊菩萨之道。为了进一步求得佛学知识,他在泽塘地方巡回辩经的同时,又从约纳地方之喇嘛桑吉嗓波受沙弥戒及具足戒。继之进入拉萨哲蚌寺洛色林扎仓深造,学习密咒。由于他勤修经典,孜孜探求佛家奥秘,很快便获取了格西学位。
正德八年(1513年),步入中年的索南扎巴宣讲了自己的著作《吉祥集密生元二次第大疏》。
嘉靖三年(1524年),索南扎巴担任哲蚌寺罗色林扎仓之讲听赤巴(即住持,又称法台)。
翌年又任甘丹寺夏孜扎仓赤巴。年过半百(1529年),得哲蚌寺十一任赤巴尊位。
几近花甲之年(1536年),终被迎为乌斯藏佛学泰斗——“甘丹赤年,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其出生地有材巴”,从此声震全藏。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索南扎巴与世长辞,享年77岁,其银质灵骨塔存于哲蚌寺。

三世达赖喇嘛

播报
编辑
夏孜班钦·索南扎巴在以后的寻访认可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亲自料理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幼年生活、为之担任师长和传授沙弥戒的全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藏佛学泰斗

播报
编辑
索南扎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朗氏家族及其帕竹地方政权统治乌斯藏权力鼎盛时期,也是宗喀巴大师击败各教派势力,实行宗教改革,使格鲁派逐渐壮大的时期。从客观上来讲,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为他一生功成名就创造子良好的条件。从主观上讲,他之所以能够在乌斯藏宗教界取得如此显赫的声誉,在文字造诣上能有卓绝之才华,这与他本人终生发奋苦学、严持戒律、不断进取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从一个远道而来的普通扎巴攀登到乌斯藏佛学泰斗——“甘丹赤巴”这一令众僧长期拼取,且羡慕垂涎的地位,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和具备渊博的学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甘丹赤巴:意为甘丹寺首席法座)。一个黄教学僧,要想高升此位。首先要入三大寺用22年左右的时间学完显宗课业(其中扎部3年、般若部7年、中观部1年、俱舍部4年、戒律部4年),取得拉然巴格西学位,然后入上密院或下密院,做一名佐仁巴(意为圆满次第者),修习密宗5年。其后,通过立论考试,接着按顺序担任4个月的洛郭,3年的喇嘛翁则,3年的堪布,若干年的堪苏,14年的夏孜却杰或者绛孜却杰等职务逐步升级,最后成为后选人,才有资格入主甘丹赤巴宝座。甘丹赤巴任者全藏仅此1人,任期7年。在佛学上,由于其经学渊深广博,无出其右;在宗教地位上仅次于达赖、班禅喇嘛。因此,倍受人们的崇敬。相传乃宗喀巴化身,宗喀巴圆寂后,该职传给了学识最上的高僧,然而由于长达半个世纪的研习深究佛典,最终获取到这个“甘丹赤巴”头衔的人往往都已是鬓发皤然了。

学识论述

播报
编辑
索南扎巴一生学识广博,宗教、历史、文学诸学科领域都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精辟的研究论述。其著作浩繁,除《班钦·索南扎巴全集》传世外,还有《新旧噶当教史》、《新红史》、《甘丹格言》、《佛历表明灯》、《俱舍论释》、《毗奈耶佛教史》、《律吏》、《答及再答噶玛巴之般若问》、《四续部释》、《四续部论述》、《集密生次第贤者悦心》、《生满次第解脱道智者明灯密咒行别灵》、《那老:六法》、《大手印六美饰》、《无量寿、白度母、作明佛母等修行仪轨》、《三要义》、《七二十二天训》等等,这其中如《甘丹格言》和《新红史》等文、史学著作至今仍有着很高的艺术、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甘丹格言》

播报
编辑
《甘丹格言》全书名《智愚辨别具善格言白莲花束》,该作品是仿效《萨迦格言》而作的,成书于1 6世纪中期,也就是索南扎巴被尊为“甘丹赤巴”后写就的,作者把它看作是《萨迦格言》的继续,主要内容是教导人们怎样去分别是非好坏,说明:什么是智者,什么是愚人,还有一些对宗教教义和戒律的解释。它没有像《萨迦格言》那样揭露统治阶级和社会上的黑暗和罪恶、抨击旧社会统治者贪残的精华。因此,从思想性上讲不如《萨迦格言》。但是,它的文字通俗易懂,接近民间语言,内容上也不乏对于真善美丑的取舍。
《甘丹格言》一共有格言124首,每首七言四句。全书大部分采用了“对举喻”的修辞手法,前两句是本意,后两句是比喻(典故),比喻中含有很多意义和风趣的小故事。如流传于藏、汉民族中,来自于佛经故事的“老虎怕‘漏’”的故事,作者形象地写道:
愚者碰到重要关头,
一点小事也要惧愁;
请看错把人当“水漏”,
老虎吓得心裂命休。
就全书艺术手法上讲,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四句为一段,一段诗赞普智者,一段诗批评愚者。内容颇多,两者对照相形见绌,褒贬分明。如提倡刻苦学习,批评懒惰行为的:
智者求习学问时,
虽苦也忍耐坚持;
请看下海虽艰难,
为取宝贝心欢喜!
愚者好逸又懒惰,
不学怎把知识获?
请看不务商与农,
这种人家多贫穷!
颂扬团结,反对分裂的:
智者开始难分裂,
即使分裂也易合;
请看果树难截断,
若是嫁接易成活。
愚者最初易分裂,
分裂之后难再合;
请看木炭碎成段,
没有办法再粘合。
主张洁身自好,反对贪恋钱财的:
智者不重美衣食,
而以美誉为光荣;
请看英雄不它求,
专要战场得胜利。
愚者特别轻美名,
稍有财产以为荣;
请看偷窃抢劫者,
总以衣饰显美容。
赞美谦虚,批评自满的:
智者量大不声响,
恰恰表示深而广;
请看海水缓缓流,
它的深度难测量。
愚者自满到处讲,
正好表明识不广;
请看小溪喧声大,
溪底深浅极易量。
提倡观察思考,反对盲目听信的:
智者无论说什么,
先察道理后取舍;
请看婆罗门之徒,
反对师父教偷窃。
总之,索南扎巴在深入实际生活中,收集了民间大量的第一素材,借用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作为比喻,运用易于理解的民间语言,写成了便于诵读易记的格言,说明了所要阐述的哲理,真是难能可贵。

名著《新红史》

播报
编辑
与之相媲美的,是他在博览群书、广采众说基础上写出的历史名著《新红史》。
该书共分七个部分:印度王统、香跋拉王统、汉地历朝帝王传承、蒙古王统、西夏王统、吐蕃王统及宋元明时期乌斯藏地方割据势力。前五个部分记载较为概括、简单。而后两个部分占据了主要的篇幅,详细的记载、阐述了乌斯藏的历史。首先是从藏族族源叙述到五代时期的佛教重兴,其中主要讲了吐蕃王朝及王朝衰亡后诸王族后裔的活动;藏族古人类的形成;赞普的出现及40余位赞普的传承;农牧业等经济的产生发展;苯教与佛教两种宗教的产生、作用以及两者间的斗争;藏族在政治、经济、宗教及文化方面与邻族的关系,特别是吐蕃王朝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吐蕃王朝形成过程、统治措施、内部斗争及王朝崩溃;吐蕃奴隶起义后王族的逃亡及后裔的发展;藏族人民所创造的文化等。第二部分记载了宋朝到明朝中叶的乌斯藏地方27个封建割据势力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情况,其中记载最多的是萨迦及帕竹王朝两大势力。除之还记载厂元、明两朝中央政权在乌斯藏地方所推行的政治措施等等。
《新红史》也可以说是一部藏族史,自它问世以来,不仅引起了国内藏学工作者的重视,将其译为汉译本,而且为广大国外学者研究引用,有英译本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