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實際效果成疑 或出現二次污染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精明消費 - D200915

【消委會】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實際效果成疑 或出現二次污染

精明消費

發布時間: 2020/09/15 13:28

分享:

分享:

【消委會】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 實際效果成疑 或出現二次污染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少市民會佩戴聲稱可以抗菌及淨化空氣的空氣淨化機。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10款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在細小密封空間操作1小時,惟除菌或是去除空氣污染物的功效亦有限,所有樣本的除菌率亦只有約7至8成。

【延伸閱讀】【酒精搓手液】10款通過毒性測試消毒搓手液 包括滴露、威露士等(內附詳細名單)

10款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價格介乎598元至1698元不等,評分最高為5分,8款樣本僅取得2.5分或以下,其餘2款亦只有3分。而消委會亦測試了臭氧濃度、負離子濃度、除菌能力,以及去除PM2.5的能力。

結果發現,10款空氣淨化機的臭氧濃度均低於標準的上限0.05ppm(ppm即百萬分之一),而負離子濃度則介乎每立方厘米約2,000至660,000個,相差最多近330倍。

【延伸閱讀】【消委會】防菌掛卡效用成疑 含二氧化氯或刺激眼睛及呼吸道

除菌能力、去除PM2.5表現遜色

另外,消委會在1.5立方米密封測試艙測試樣本除菌能力,在操作15分鐘後,量得除菌率介乎64.9%至74.9%。當中「mamaion」及「雅達瑪Air Tamer」在測試中表現較好,其除菌率都較其他樣本於相應時間的表現為高。

消委會亦於3立方米密封測試艙測試樣本去除PM2.5能力,在操作30分鐘後,樣本的PM2.5去除率介乎2.0%至53.1%,其中6款樣本的PM2.5去除率只介乎2.0%至4.3%,表現遜色。

消委會指,由於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不設過濾器,其空氣淨化原理一般都是在空氣中產生負離子從而令附近的污染物沉降或依附到物件表面。這些沉降或依附在物件表面的污染物容易隨空氣流動而重返空氣中,因而出現二次污染。若市民觸摸沾有污染物的物件表面,再觸摸口、鼻或眼,或有可能因此受到感染。

消委會提醒,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不能取代口罩等防疫裝備。公眾要預防疾病、防範感染,必須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正確佩戴口罩,並與他人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才能更有效保障健康。

責任編輯:曹佩鈞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消費錦囊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