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普通人的抗衰方式有哪些?

皮肤衰老的本质 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是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内部的因素包括身体的代谢、激素水平、营养状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皮肤细胞的再生能力和胶原蛋白的生…
关注者
17
被浏览
7,423

13 个回答

这辈子都没想到,抗衰抗老做好了,竟让能让我这已经干枯的老太婆重新枯木逢春

众所周知,显老的四大要素:

1,太阳穴、脸颊凹陷,面部不流畅 2,头发少且紧贴头皮 3,黑眼圈严重,憔悴无神 4,毛孔大,皮肤下坠

别人都是一个两个,我,好巧不巧,全占!(咱就是那千分之一的丑人..)


做*美是不可能的,不说掏兜半天拿不出来一分钱,那也是怕疼怕风险只想无痛变美..

别管了,我就是又臭美又作闹不想吃苦受罪的那一位..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从今年6月份开始,我开始研究各种抗老抗衰,面部流畅,去黑眼圈,收缩毛孔...

太多人说除了*美都是智商税,我偏不!咱就是天生反骨,就要做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坚持到了现在,简直想流下幸福的口水....啊不,泪水!

虽然还没到P图后的颜值巅峰,但是原相机,面部没那么凹凸,黑眼圈淡化,毛孔细腻,高颅顶氛围感...

但,年轻10岁的既视感,我已很满足了!

关键是没有打针,也没有动刀,划掉踩雷白扔掉的那部分钱,四舍五入才花了不到500块钱!

下面就给你们回顾一下,我!第一次抗老成功,征战抗老圈的光荣战绩!




1,毛孔大,皮肤垮:

看看我之前的脸,这毛孔,这洞!是不是完全猜不到我今年才25岁..

不只是毛孔,整个皮肤的紧致度

都跟个瘪掉的气球一样,一点饱满感都没,连带着法令纹、泪沟都变得贼明显

甚至走在路上还有同龄人叫我阿姨... 你说说,这老,我能不抗么!

就为了脸上这毛孔,半年里,单单是抗老面霜我就买了4、5、6瓶

目前留下来的是这个,不是最便宜的,但是在收缩毛孔,还有紧致皮肤上面,绝了!


四大抗衰紧致成分

胆甾醇、杜仲提取物、姜黄跟提取物、龙头竹水

——尤其是其中的姜黄跟提取物,不仅能够清除各种自由基,还能够抗氧化,预防皮肤胶原蛋白流失

——是娇韵诗一系列产品中最核心的成分之一

用的时候没啥特别的,前期用的时候甚至让我觉得:

好好好,我又是那个菜园子里的韭菜..

其实现在看,毛孔已经细腻了一点了

一瓶都快用完的时候,我再照镜子,惊喜?震惊?做梦?!

反正啥心思都没了,拿着手机就拍了一张,扒拉最开始的打卡图,对比一下

肉眼可见的紧致感!

毛孔直接被拽了上去,从水滴一样变成了一个个细腻的小洞,超!明!显!

尤其是脸上的饱满度,就像是胶原蛋白被重新填充了一样,法令纹啥的都淡化了,整个人嫩的很!

感慨一下,有种重新回到学校时候,青春活力的感觉!

真的,无脑推荐你冲这个,尤其是毛孔大,法令纹明显,或者皮肤已经开始有下坠迹象的,强推!




2,黑眼圈重,眼角细纹多

别看现在已经25了,实际上心里年纪也没成熟多少,唯独一张脸..

特别是这一双眼,倒是阅尽风霜

老板的压榨,加班的压力,还有每天都有的放纵夜,啥黑眼圈、细纹、干纹的..

在这论平方厘米算的小地方,那是都能找到!

所以在抗老安排上的时候,我是第一时间就给自己眼睛上了个“保险”,专门跟着李小冉买了抗老眼霜!

而且我发现,跟着明星买东西,比日常在某书跟风踩雷的概率要小很多!

明星不一定用过,但至少!至少她们当代言之前一定公司是有一定评估的!

就比如,我买的这个安牧丹玫瑰眼霜,就属于没有踩雷,反倒是个小众宝藏,令人意外呢!

淡黑眼圈、淡细纹效果都到后面了,我当时最先惊讶的是消肿

前一天晚上还是内双,眼尾只能看到一点点宽度,晚上用眼霜按摩吸收之后,第二天直接撑成双眼皮!

第一次用完就被我当成妆前必备了!


差不多用了小半管,作息时间还跟之前差不多,但是眼睛就是一天比一天精神了!

尤其是暗沉、发黄的黑眼圈,还有细纹,淡化贼多!

这俩衰老boss改善之后,人瞬间年轻了5岁不止,甚至还有点blingbling星星眼的感觉呢~

那段时间出门的时候,身边姊妹还一个劲儿的问我
“你这遮瑕手法,在那学的,也太牛逼了,黑眼圈一点都看不见!” “这是纯素颜!素颜!”

没关系,我不跟她计较!

一个没有黑眼圈的人,根本体会不到我们这些大熊猫逆袭的快乐!


虽然是李小冉代言,但是价钱倒是中规中矩,也没有溢价太高,哪怕是只有一张毛爷爷的预算,我也不用丝毫不犹豫的:拿下!




3,掉发多,发际线后移

求求那些抗衰的博主,不要只说脸了,看看孩子的头发吧!

一掉一大把,一只脚已经迈到秃头圈了!

尤其是洗澡的时候,根本不敢想,每往下水道瞅一眼,都是一种无法呼吸的心痛...

到这种程度,已经不允许我去怀疑什么智商税不智商税了,死马当活马医!

总比眼睁睁看着它掉来的强!

嗯,最后留下来的也只有这个芳馨防脱洗发水,至于育发液嘛(你们懂得...)

这个洗发水,说真的,还挺让我大开眼界的!


我数了!每隔两周,洗完澡掉发的数量分别是:

一目了然!

真的,掉发变少的时候,尊的很想哭,原来我的头发也能安生停留在头发上,而不是枕头、下水道里!

也是用了这个洗发水后我才知道,想让头发变多,第一步一定是少掉!

老头发掉的少,新头发冒出来之后,这头发不就来了?

看看!这有头发之后,不用什么发根烫,也不用每天早上玉米夹

直接就是高颅顶!

显嫩更是分分钟的事,就这么说吧,前段时间洗了个头就出门了,素颜,睡衣!

在小区里面都被搭讪了,对方还是个男大学生

哦莫哦莫!当时给姊妹说的时候,她还一个劲儿的调侃我老牛吃嫩草(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链接也放这了,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掉发问题,但!但凡是头发少的,给!我!去!用!




4,太阳穴凹陷、脸颊崎岖

在某书看了太多的关于脸颊、太阳穴凹陷的填充案例,我是真不敢..。

挑挑拣拣,我还是找了一个更温和,安全一点的,尝试了一下

(这个一定要坚持!一天两天没啥效果!)

是真的有用!

给你们看看我当时用完的一个效果!

前后差不多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所以一定要坚持!

今天给各位翻译的是2007年《NATURE》期刊文章:The POT1–TPP1 telomere complex is a telomerase processivity factor。

摘要

端粒最初被定义为染色体帽,防止线性染色体的自然末端发生有害的降解和融合事件。POT1(端粒保护)蛋白结合人类染色体末端的单链富含G的DNA,抑制不必要的DNA修复活动。TPP1是先前发现的POT1的结合伙伴,已被提出在端粒形成六蛋白庇护蛋白复合物的一部分。在这里,人类TPP1结构域的晶体结构揭示了一个寡核苷酸/寡糖结合折叠,其结构类似于纤毛原生动物端粒末端结合蛋白的β亚基,表明TPP1是人类POT1蛋白缺失的β亚基。端粒DNA末端结合蛋白通常被发现抑制而不是刺激染色体末端复制酶的作用。相反,我们发现TPP1和POT1与端粒DNA形成复合体,增加了人类端粒酶核心酶的活性和加工性。我们提出POT1-TPP1从抑制端粒酶进入端粒,作为庇护蛋白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变为端粒延伸过程中端粒酶的加工因子。

介绍

端粒是所有线性真核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蛋白质复合物,保护染色体免受降解和端到端融合。端粒DNA通常由短的富含G的序列的串联重复组成,该序列朝向染色体末端5'至3',富含G的链延伸超过其互补链形成3'突出端。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端粒长度由端粒酶维持,端粒酶是一种专门的逆转录酶,它将端粒DNA添加到染色体的3'末端以确保完整的基因组复制。端粒酶在大多数癌细胞中被强烈上调并被研究为一种可能的抗癌靶点。

一种由六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被认为可以保护人类染色体的端粒。TRF1和TRF2直接结合双链端粒DNA,POT1直接结合染色体末端的单链3'延伸,这些通过涉及TIN2和TPP1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桥接。第六种蛋白RAP1主要与TRF2结合。这种复合物有两种功能:保护天然染色体末端不被误认为是断裂的末端并进行DNA修复以及通过隔离端粒DNA底物对端粒酶进行负调节。这个综合体的两个功能都被shelterin这个名字所涵盖。

由于POT1-TPP1一直被视为端粒的结构成分,我们惊讶地发现它增加了核心端粒酶的活性和进程。这是第一个被证明能有效激活端粒酶活性的蛋白质复合物。TPP1的晶体结构与纤毛原生动物Oxytricha nova的端粒末端结合蛋白(TEBP)的β亚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由于POT1是TEBP α的人类同源物,现在看来TEBP α-β二聚体对端粒的覆盖在进化上比预期的更为保守。

结果

TPP1和POT1与ssDNA形成三元配合物

N端缺失的重组人TPP1蛋白TPP1(90-544)(图1a)从大肠杆菌中过表达并纯化。之所以选择TPP1(90-544)是因为TPP1的87个N端残基在人类细胞中功能上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在不同生物的TPP1蛋白中不保守。为简单起见,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我们将使用TPP1来表示TPP1(90-544)。

将一个18核苷酸的单链端粒DNA(引物a,(TTAGGG)3)与添加或不添加POT1的TPP1一起孵育并通过电泳迁移转移试验(EMSA)分析其结合情况。POT1蛋白与DNA结合,而TPP1本身即使在高蛋白浓度(375nM)下也不与DNA结合(图1b, 1-5 lane)。然而当TPP1被加入到POT1-DNA混合物中时,在POT1-DNA复合物上方形成了一个额外的复合物(图1b,lane6-11)。根据两个标准,这个迁移较慢的复合体含有TPP1。首先,TPP1的两个大小变体都包含POT1结合域(图1a),产生电泳上不同的复合物(图1c)。其次,添加抗HIS抗体确认较慢的复合物含有HIS标记的TPP1(图1d)。与单独与POT1结合的DNA数量相比,三元复合物中的DNA数量增加(比较图1b中的lane 5和11)表明更高的亲和力。

图1 TPP1与POT1-ssDNA复合物结合,增强了POT1-ssDNA的相互作用。

a,人类的POT1-TPP1和O.nova的TEBP α-β复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域组织。在POT1和TEBP α中N端ssDNA结合域为红色,C端TPP1/TEBPβ结合域为浅蓝色。在TPP1和TEBPβ中N端OB折叠为橙色,中心α亚基结合区(TPP1中的PBD和TEBP β中的αBD)为青色,C端结构域为黄色。数字表示氨基酸在各种细分边界的位置。

b,TPP1需要POT1才能与端粒DNA稳定地相互作用。引物a(50nM)在没有或存在150nM POT1的情况下,增加TPP1的量(2-4 lane 2,10和50nM, 6-11 lane,2-100 nM)孵育。

c,TPP1和TPP1-N均产生超移种但迁移率不同;使用较长的底漆增强了分离。

d,加入抗HIS抗体TPP1检测到在缓慢迁移的复合物中存在HIS标记的TPP1。


测定了蛋白质复合物与不同端粒单链DNA的平衡解离常数(Kd)。引物a(图2a)以26nM的Kd与POT1结合,通过添加TPP1,该复合物的稳定性提高了6倍(补充图1)。引物a5和a3(图2a)包含单核苷酸取代,迫使POT1结合到5'位点(对应于长端粒G-悬置的内部位点)或3'近端位点(对应于端盖)。POT1-TPP1复合物显示出明显的3'端结合偏好(Kd为0.7 vs 7.4 nM;比较图2b,c)中的圆。

图2 POT1-TPP1复合物结合单链端粒悬悬物,具有3'端优先性。a,引物a、a5、a3的序列。黑体字母是点突变。POT1结合位点用方框表示。b, c,引物a3(b)和a5(c)与POT1和POT1-TPP1复合物结合的平衡结合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与POT1和POT1-TPP1数据拟合的理论绑定曲线。给出了计算得到的平衡解离常数Kd值。引物a、b和hT10(TTAGGGTTAG)的结合曲线和Kd值见补充图1。


值得注意的是POT1-a5的解离常数也比POT1- a3高10倍(8.3nM对89nM)(比较图2b,c中的三角形),这表明POT1-TPP1复合物的3'端偏好主要由POT1决定。各种配合物的动力学稳定性测量证实加入等摩尔TPP1后POT1-DNA复合物的关闭率降低(补充图1)。此外,与a5配合物相比a3配合物的动力学稳定性约为a5配合物的十倍(补充图1)。综合来看,这些数据表明端粒DNA上有两种POT1-TPP1结合模式,一种是内部序列亲和力较低的结合模式,另一种是3'端亲和力较高的结合模式。

TPP1与TEBPb之间的结构保守性

功能和结构研究已经证实POT1是O.nova TEBP α亚基的人类同源物。虽然除了O.nova及其相关的一种鞭毛虫(Stylonychia mytilis)外没有在任何生物中发现TEBP β亚基的报道,但POT1-TPP1的DNA结合特性与O.nova的TEBP α-β非常相似,这与TPP1是TEBPb的人类同源物相一致。此外它们的结构域组织也显示出明显的相似性(图1a)。首先,TPP1和TEBP β都使用一个中心区域(TPP1中的PBD和TEBP β中的αBD)与其结合伙伴(POT1-C和TEBP αC)的羧基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其次,对TPP1 N端结构域(残基90-250)的一级序列分析预测了α-β-β-β-α-β-β-α的二级结构模式(数据未显示),其中粗体区域是在许多端粒结合蛋白(包括TEBP β)中发现的寡核苷酸/寡糖结合(OB)折叠的特征。第三,TPP1和TEBP β的C端结构域(TPP1-C和TEBPb-C)都不参与α亚基(POT1和TEBPα)的相互作用并且已经进化成具有不同的功能(图1a)。

对于结晶研究,我们首先纯化了n端片段TPP1-N(图1a),它可以与POT1相互作用并且对应于TEBP α-β-ssDNA晶体结构中的TEBP β片段。但TPP1-N本身是不稳定的。有限蛋白水解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质谱法鉴定出含有90-260残基的TPP1-N的蛋白酶抗性核心结构域(补充图2);该区域对应于预测的OB fold(图1a)。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TPP1(90-250)结晶,用单异常分散(SAD)求解结构并细化到2.7a˚的分辨率(补充表1)。最终模型包含残基90-243(图3a)。

TPP1(90-250)的结构揭示了一个典型的OB-fold结构,包括一个高度弯曲的五股β-桶(图3a)。此后我们将TPP1(90-250)称为TPP1-OB(图1a)。利用Dali对结构同源蛋白进行无偏搜索发现TPP1-OB的结构与O.nova TEBP β亚单位的OB折叠最相似。这两种结构在144个等效Ca原子位置的均方根偏差为2.0a˚(图3b)。值得注意的是该结构保守区域不仅包括中央β-桶,还包括三个外围α-螺旋,这表明TPP1和TEBP β是同源蛋白(图3b);其他OB折叠如TEBP α的折叠,其亲缘关系更为遥远(图3c)。除了整体结构相似外,TPP1和TEBP β的OB折叠也有一些独特的特征。首先,与POT1和TEBP α的OB折叠不同,连接β5和αC的环路(L5C)采用扩展构象并包裹在β桶的一侧,迫使螺旋αC盖住桶的底部(图3b)。其次,螺旋αB处于一个修改的位置,相对于通常在OB折叠中观察到的方向旋转了近90度。综上所述,这些结构上的相似性有力地支持了TPP1是O.nova TEBP β的人类同源物的观点。鉴于TPP1已在许多其他真核生物中被鉴定,TPP1/TEBP β可能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端粒蛋白。

图3 TPP1-OB的晶体结构表明TPP1是O.nova TEBP β的同源物。a,TPP1-OB的带状图,其中β链为蓝色,α螺旋为绿色,环为橙色。二级结构元素被标记。b,TPP1-OB在TEBPβ OB fold晶体结构上的叠加。红色为TPP1,蓝色为TEBP β。

c,TPP1-OB在TEBP α第一OB褶皱晶体结构上的叠加。TPP1为红色,TEBP α为青色。使用Pymol程序(pymol.sourceforge.net)生成图形。


尽管具有高度的结构保守性,但TPP1和TEBP β的OB折叠序列明显不同,只有11%的同源性(补充图3)。显著的序列和结构差异在连接环区域尤为明显。TPP1-OB在链β1和β2之间有一个很长的环(20个残基)L12,它包裹在螺旋αA上,覆盖了桶的一端(图3a, b)。相反,TEBP β的链β1和β2通过一个短的双残基旋转连接(图3b)。环路区域的这些显著差异解释了生物信息学无法检测到这些OB折叠之间的相似性。

POT1-TPP1是端粒酶加工因子

我们研究了端粒酶延长POT1-TPP1-ssDNA三元复合物的能力,期望与庇护蛋白模型一致的抑制作用。体外重组人核心端粒酶并通过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上的血凝素(HA)标记进行免疫纯化。引物a5有一个单核苷酸突变,迫使POT1结合到它的5'末端(图2a),留下一个端粒酶可延伸的末端。在引物a5中添加POT1和TPP1显著增加端粒酶产物的大小分布。引物a5通过超过30个模板复制循环进行延伸(图4a, lane 4),而在没有POT1-TPP1复合体的情况下前三个周期占据了大部分延伸(lane1)。在大量引物过剩的情况下,更长的延伸产物是由过程延伸产生的而不是由先前延伸产物的再结合产生的。我们证实这一条件仍然适用于三元配合物的情况下,表明扩展是独立的浓度超过2000倍的范围(补充图4)。

这些数据强调较长延伸产品,因为32P GMP掺入量随着产品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定量显示POT1-TPP1的活性增加了三倍(图4b),在将每个产物除以GMP掺入量后其加工能力增加了四倍(图4c)。R1/2,在一半链被解离之前合成的重复数,从DNA引物a5的0.78个重复增加到POT1-TPP1-DNA复合体的3.3个重复。由于加工能力的这四倍增长是累积的,它对长产品的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见图4c-e中的双头箭头)。POT1本身对加工能力的刺激更温和,与早期的结果一致,TPP1本身也有类似的效果(图4c-e)。

图4 POT1-TPP1复合物作为端粒酶加工因子发挥作用。a,直接端粒酶活性测定使用100nM引物a5(通道1-4),a3(通道5-8),b(通道9-12)或AGGG-a(通道13-16)在饱和浓度的POT1, TPP1或POT1-TPP1存在下进行。然后用凝胶电泳(LC,负载控制)分析反应产物。三组独立的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b,与单独存在蛋白质缓冲液时的合成相比,总DNA合成的定量。

c-e,在a中显示的每个重复中的活性被测量,校正了放射性标记核苷酸的数量,然后绘制。*处理率 =R1/2=-ln2/ (2.303k),其中k为斜率,R1/2为在一半链解离之前合成的重复数,类似于放射性衰变中的t1/2。


端粒酶与POT1-TPP1复合物的增加是出乎意料的,我们担心这可能是由于伴随蛋白质的小分子。然而当我们用凝胶过滤色谱分离TPP1时,加工活性明显与主蛋白峰共迁移(补充图5),表明增强的加工活性是TPP1特异性的。

POT1和TPP1对其他DNA引物的影响更为显著。引物a3主要在POT1的39端结合(图2a),引物b((GGTTAG)3)也是如此。正如预期的那样,POT1的加入几乎完全阻断了这些引物的延伸(图4a,lane6和lane10)。然而当TPP1也被添加时端粒延长被挽救,加工能力增加了5到6倍(图4a,lane8和12;另见图4d,e)。为了测试TPP1诱导POT1从首选3'结合位点滑动到5'位点的可能性,我们使用蛇毒磷酸二酯酶I绘制了POT1-TPP1复合物在DNA上的前沿位置,该酶能从3'端外核分解ssDNA。引物a3或引物a与POT1 - TPP1异源二聚体的复合物表明该蛋白大部分占据了DNA 3'端,相对于POT1-DNA复合物,DNA 3'端突出于蛋白质的可及性发生了局部变化(补充图6)。尽管TPP1并没有将大部分POT1重新定位到DNA的内部位点,但我们认为这些蛋白实际上在少数复合物内部结合;由此产生的3'悬突随后被端粒酶延长,具有POT1-TPP1复合物的增强加工特性。

引物AGGG-a(AGGG(TTAGGG)3)有四个GGG片段,因此折叠成Hoogsteen碱基配对的G-四联体结构,对端粒酶延伸具有抑制作用(图4a, lane13)。POT1可以捕获这种DNA的开放形式,允许端粒酶延伸(通道14)。TPP1本身(通道15)使端粒酶活性与所有引物一样典型地增加了两倍(图4b),但端粒酶在每添加一个核苷酸到G-四联体后仍然停滞不前。POT1-TPP1再次刺激端粒酶的高度进程性延伸(lane16)。

接下来我们通过使用一组POT1和TPP1缺失突变蛋白研究了端粒酶持续活性和活性的增强是否依赖于POT1–TPP1的相互作用。缺少TPP1相互作用结构域的POT1-N和缺少POT1相互作用结构域的TPP1-OB都不能赋予端粒酶增加的持续能力和活性(补充图7)。只有当两种蛋白都具有完整的相互作用结构域时持续性才被大大刺激(补充图7),这证实了POT1–TPP1相互作用在该活性中的重要作用。TPP1的纯化的POT1相互作用结构域TPP1-PBD在POT1存在下不足以激活端粒酶(补充图8)。

讨论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通过一种充当“滑动钳”的辅助蛋白实现高持续合成能力,该蛋白包围DNA并防止解离。以此类推,POT1–TPP1复合物可能随端粒酶移动,结合其3'末端上游的DNA并抑制解离。鉴于POT1–TPP1结合的DNA序列特异性,该蛋白不会沿着DNA连续滑动,而是以6或12个核苷酸的步长渐进。另一方面,ssDNA本质上比双链DNA灵活得多。因此夹具不需要滑动或棘轮来保持与端粒酶相关的ssDNA,而是可以在新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形成越来越大的突出环时保持固定。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个POY1–TPP1复合钳是否足以增加持续进行性者蛋白质是否必须包裹延伸的端粒DNA。

在缺乏端粒酶的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在每个复制周期中收缩约30-100个碱基对。这为每个染色体末端端粒酶合成的DNA量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估计,与酵母中更直接的测量结果相似。这种延伸在体内是进行性的还是分布性的尚不清楚。然而我们注意到在存在POT1–TPP的情况下端粒酶的持续活性约为4个重复或24个核苷酸,这意味着每个细胞周期一轮或几轮端粒酶延伸足以维持人类端粒。

鉴于POT1和TPP1是端粒长度控制负反馈环的组成部分,我们惊讶地发现POT1-TPP1复合物也可以作为端粒酶正进程因子发挥作用。我们提出了一个端粒长度调节的三态模型,可以调和POT1-TPP1两种明显相反的功能。(1)当POT1-TPP1覆盖G-悬垂的3'末端时它会隔离端粒并阻止端粒酶的结合。(2)POT1-TPP1通过一种未知的机制从其高亲和力的3'结合位点移除,例如可能涉及翻译后修饰和庇护蛋白复合物的破坏。(3)在端粒延伸过程中POT1-TPP1复合物作为端粒酶加工因子。当端粒被延长并达到一定阈值时新合成的重复序列结合庇护蛋白复合物,3'末端被POT1-TPP1重新结合,进一步的端粒酶延伸被抑制(回到状态1)。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了解这种端粒和端粒酶复合物之间的切换是如何在体内实现和调节的。


PDF原文

下载链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