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龜頭炎是什麼?一次了解包皮龜頭炎症狀、治療以及如何預防 - 康健知識庫

什麼是包皮龜頭炎?

包皮龜頭炎是指發生在包皮和龜頭上的炎症,最大的成因是包莖或是包皮過長,患者平時沒做好清潔,使細菌積聚於包皮內,並造成發炎反應,症狀包括紅腫、疼痛、搔癢、分泌物或是小便疼痛等,可由泌尿科理學檢查診斷,治療部分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患者有嚴重包莖,需行包皮環切術,以利清潔,包皮龜頭炎不難治療,最重要的預防就是日常清潔,如果反覆發炎且未治療,可能併發陰莖癌。

包皮龜頭炎症狀

包皮龜頭炎的症狀包括紅腫、疼痛、搔癢、分泌物(流膿)、小便疼痛、包皮潰瘍糜爛等,如果長期發炎未治療演變為慢性包皮龜頭炎時,可能出現包皮變色(黃白色)或是包皮變厚。

包皮龜頭炎治療

  1. 藥物治療:針對不同病菌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2. 手術治療:若包皮開口狹窄或是嚴重包莖無法順利清潔,使患者反覆出現發炎時,可使用手術治療。
  3. 包皮環切術:先局部麻醉,再使用手術刀切除多餘包皮,後進行縫合,近年來更有雷射手術,可減少出血,傷口癒合也較快。

包皮龜頭炎照護重點

包皮龜頭炎患者,需配合醫囑做治療,且治療期間應避免性行為,性伴侶也需進行檢查,以避免反覆交叉感染。

疾病發生部位

男性生殖器

包皮龜頭炎進展

因為包皮過長、包皮出口狹窄,汗液或是尿液積聚於包皮下,長時間會使細菌繁殖,引發刺激反應,患者會開始出現紅腫、疼痛、搔癢或出現分泌物等症狀,長時間反覆發炎且未妥善治療,包皮可能變色、變厚。 

包皮龜頭炎併發症

  • 陰莖癌:研究指出,長時間且反覆的發炎,患者有較高的機率併發陰莖癌,患者會出現疼痛、出血、排尿刺激感或是惡臭膿狀分泌物

包皮龜頭炎常見致病原因

  1. 病菌感染:常見的感染源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約佔5成)等。
  2. 其他原因:因為包莖(包皮過長)清潔不當、糖尿病、外傷、接觸性皮膚炎或是糖尿病等。

包皮龜頭炎種類

包皮龜頭炎沒有其他種類。

包皮龜頭炎好發族群

  • 生殖器清潔習慣不佳者
  • 糖尿病患者
  • 包莖患者
  •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者
  • 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 鏈球菌感染者
  • 接觸性皮膚炎患者

包皮龜頭炎預防重點

  • 注重衛生、生殖器保持清潔,洗澡時需將包皮翻開做清洗。
  • 安全性行為,配戴保險套,可降低感染機率。
  • 控制血糖,糖尿病容易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長時間反覆感染會造成包皮龜頭炎。

包皮龜頭炎診斷方式

需透過泌尿科理學檢查做診斷,包括問診、性生活史、抽血檢查或分泌物取樣檢查等。

包皮龜頭炎就醫提醒

初期就醫階段,病人和家屬應該知道:

  • 對於病人的症狀,醫師認為的診斷是?
  • 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 包皮龜頭炎是怎麼得到的?
  • 治療方法有哪些可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
  • 包皮龜頭炎還會繼續惡化?會對身體造成那些問題?
  •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 何時要複診或進一步檢查?

已經確診包皮龜頭炎,照顧者應該知道:

  • 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
  • 需要長期服藥?未來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
  • 藥物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
  • 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 下一次複診或追蹤是什麼時候?

請注意,並沒有任何一種或一組方法適用於所有病人,一般表格內建議的治療方法並非絕對不變, 請您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