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贏94%同行 稱中國科技巨頭吸引 「減持印度、增持中國」成新策略?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403

跑贏94%同行 稱中國科技巨頭吸引 「減持印度、增持中國」成新策略?

個人增值

撰文: 葉雨

發布時間: 2024/04/03 12:48

最後更新: 2024/04/10 14:41

分享:

分享:

多家資管公司減持印度、增持中國 彭博:外資對中國經濟復甦變樂觀

由於印度股市大漲、估值過高,而中國對經濟的支持刺激了工業利潤和製造業復甦,一些投資者已改變「買入印度、賣出中國」的流行策略。

彭博社報道,Lazard Asset Management、宏利投資管理和 Candriam Belgian NV正在削減對印度的投資,開始轉向「舊愛」中國。

  • 跑贏94%同行 PIMCO︰中國科技股估值吸引

Research Affiliates LLC 首席投資官、PIMCO基金聯合管理人Chris Brightman指,在多年監管整頓、增長放緩和激烈競爭下,阿里巴巴 (09988) 和騰訊 (00700) 等互聯網公司估值降至歷史低點,變得頗具吸引力。他表示,隨著估值變得低廉,「我們正愈來愈接近將這些頭寸納入投資組合的階段」。

Pimco RAE 新興市場基金規模達16億美元,持有中國建設銀行 (00939) 、中國銀行 (03988) 和中石油 (00857) 的股份。儘管一些著名投資者削減了對中國股市的投資,但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大量持有中國股票仍幫助該基金在過去一年中擊敗了94%的同行。

Brightman表示,這隻基金之所以能取得不錯的回報,得益於其量化模型,該模型根據帳面價值、銷售額與收益、現金流和股息等因素進行投資。

從價值角度而言,中國現在看起來相當有吸引力。相比之下,有些股票非常昂貴,例如印度股票。

儘管中國市場的前進道路仍充滿不確定性,但Brightman表示,中國股市仍「為重大地緣政治風險提供了可觀的補償」。

  • Lazard Asset︰印度估值高 中國投資理由增加

Lazard Asset新興市場主管James Donald表示:「隨著中國股票價格愈來愈便宜,我們在中國的一些投資變得不那麼有價值,但它們的投資理由卻增加了。」

他表示,該公司基金經理的中國投資組合與指數權重一致,而印度由於估值較高,「成為其投資組合的一個負面因素」。

  • Candriam︰增投中國半導體供應鏈

Candriam新興市場基金規模達25億美元,其投資組合經理Vivek Dhawan表示,該基金提高了對中國的投資,「部分是以犧牲印度為代價」。

他説:「我們將印度定位為我們在中國發現的一些有趣主題的資金來源,尤其是與自給自足和本地化相關的主題。」

我們正在增加半導體供應鏈方面的投資,因為中國將增加這方面的支出。

  • 宏利資管:未來中國風險資產情緒積極

宏利投資多元資產解決方案首席投資官Nathan Thooft認為:「中國的發展道路有利於在未來12個月內形成更強勁的經濟環境,以及對風險資產更積極的情緒。」

他表示,他的投資組合對中國的持股比例略微偏低,但隨著該基金增加對新興市場股票的投資,它正在增持中國股票。

  • 匯豐:逾90%新興市場基金增持中國減持印度

匯豐指,超過90%的新興市場基金正在增持過去低配(Underweight)的中國股票頭寸,同時也減少了對印度的投資。 

彭博指,這種轉變顯示,外資開始相信中國的政策支持將足以重振經濟增長。在中國官方PMI指數創一年新高、出口數據強勁、CPI指數上漲後,投資者對中國變得更加樂觀。 3月,全球投資者連續第二個月通過香港的陸股通淨買入中國股票,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去年6月和7月。

從表現來看,在中國政府刺激措施的推動下,MSCI中國指數自2月以來的漲幅已超過印度指數的兩倍,而印度指數的漲勢則有所放緩。

MSCI中國指數的一年期遠期收益為9.1倍,比創下歷史新高的MSCI印度指數便宜60%。上一次出現如此大的差距時,中國股市在隨後幾個月中跑贏了印度,而中國政府的政策往往是主要催化劑。

相關文章:

看好中國|多隻全球基金轉軚增持中港股 「最擔心的事都已發生」

高盛列3大理由 籲勿投資中國 大摩看好外資重返︰看跌情緒減弱

大淡友為中國股市反彈做準備 看好低估值 擬十年來首次增持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調金遣帳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