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照顧者面對的困難及建議

 

照顧者是一條漫長的路,每個階段都有獨有的難題及狀況,以下綜合一些預視情況及建議,希望可以幫到各種照顧者,共同走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照顧者分類參照香港「Cafe C. 照顧生活館」計劃,以及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網頁資訊

預視照顧(護老)(預備照顧者)

定義

雖然長者仍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體狀況及精神狀況開始逐漸下降,並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1.
變得健忘
2.
倒次數頻密
3.
經常進出醫院或看醫生

建議

1.多些關懷長者,時刻留意他們身體及精神情況
2.
了解長者對未來照顧安排意願,不論居家安老、聘請工人照顧或住老人院。
3.
出院後,回家的環境是否適合?誰來照顧?最好與共其他家庭成員溝通,協調各種照顧長者的安排,以免手忙腳亂或發生爭執。
4.
做好心理建設,照顧者不是一個輕鬆工作,準備好資金,及早開始留意長期照顧資訊及資源。

 

護老新手(新手照顧者)*

定義

照顧資歷0-6個月,由於初期有很多事情要同時應對,故前六個月最混亂,如有工作者,也是離職的高危險期

建議

1. 尋找人力及照顧資源:大多數家庭是長者突然下,沒有心理準備下成為照顧者,自然會手忙腳亂,坊間很多照顧者平台,可找到如陪診員協助出院及保健員短期照顧。

2.
學習照顧技巧:由於不熟悉病情,不了解照顧技巧,可先參加工作坊及課程增強對病患知識及照顧長者技巧,例如:健腦及認知訓練工作坊

3.
過來人經驗分享:可找到同路人陪伴及分享照顧經驗,一般分成不同病況,例如照顧失智老人、中風病患等家屬組織互相支持。

 

持續護老(在職照顧者)*

定義

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人,不論體力、心理、經濟都有一定壓力,長期兩者難以兼顧,部分人會陷入辭職的掙扎。

建議

1.爭取公司的支持:盡量避免因照顧家人而辭職,最好選擇有彈性的工作,或討論是否能在家工作。
因為要
長期抗戰,且有巨額的醫療開支,避免辭職令失去收入造成更大壓力。

2.
喘息服務:參與在職支援照顧者組織的紓壓活動,如芳療、插花、音樂、靜觀工作坊釋放照顧壓力。

3.
審視與家人關係:長者會因病痛而脾氣變差、不肯吃藥、或因失智連日常簡單步驟都忘記。此時要調整心態,
善用各機構提供的「心理協談」服務或電話或線上情緒支援服務。

 

 

沉澱經驗(資深照顧者)*

定義

照顧期達3年以上,照顧者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且少與外界接觸,沒有社交生活,可能出現情緒健康問題。

建議

1.訂定休息時間:常常有照顧者因為休息玩樂而感到內疚,以致長期缺乏休息及精神繃緊,但花時間減輕壓力並享受各活動,才有更好的狀態進行照顧工作。

2.
懂得求救:應適時地找照顧員替假,除了居家照顧之外,還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上門復康治療,可以協助長者維持身體及生活機能。

3.
透過適當的社交獲得情緒上的支持,也可與同路人互相分享經驗。

4.
規劃照顧計劃:如決定居定安老,家居須增添
無障礙設施,如廁所浴室有最基本的扶手,減少意外發生。

 

完成照顧工作(畢業照顧者)*

定義

當長者入住安老院或離世後,照顧者因而結束長期照顧工作。

建議

1.調適情緒:一般來說,畢業照顧者大約要三年才能接受照顧對象的離開,重新適應好沒有對方的生活,學習放下。

2.
重拾生活重心:因為照顧工作全情投入,護老者的生活霎時空白,此時最好開拓社交網絡,多找家人及朋友陪伴。

3.
重返社會:可善用照顧經驗及知識投身成為照顧員,分享自身經驗。

 

無論是新手或資深照顧者,記住要照顧好自己,偶爾找人幫忙,給自己休息時間,放鬆心情。一線通管家易®願意做照顧者後盾,一直與您同行。若您需要照顧員幫忙陪診、上門照顧長者、餵藥翻身、清潔家居等等,甚至復康治療,請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