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別用 原生家庭 受到的傷,去懲罰你的 婚姻 | 生活小智慧

孫儷:別用 原生家庭 受到的傷,去懲罰你的 婚姻

最近,和朋友去看了部電影

《會痛的十七歲》


裡面的這個情節讓叔感觸頗深:

故事的女主人公夏遠遠

年幼時父母離異,被寄住在奶奶家

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父母不僅對女兒不聞不問

偶爾見了面也是不停地吵架

本該是被夢與幻想環繞的大好年齡裡

卻充斥著原生家庭帶來的難以磨滅的陰影

這給遠遠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心理傷害

只能躲在房間裡無助地哭泣

在被貼上“學渣”標籤的校園冷暴力中

自暴自棄、逐漸沉淪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為人

我們的一生中有兩個家

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

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

另一個,則是我們長大之後

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

我們把第一個家稱為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馬蓉宋喆案

這兩天又有了新動向

宋喆因涉嫌職務侵占罪被捕入獄

這讓我想起之前爆出的消息

為了侵吞王寶強的錢財

馬蓉母親和宋喆父親先假裝結婚

待到財產轉移完畢後又去辦了離婚

有記者還拍到

走出民政局的馬蓉母親臉上的笑容蓋都蓋不住

人與父母的相處

基本集中於童年到青年這一性格塑成期

所以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烙印

會深深銘刻在骨子裡

上樑不正下樑歪,有這樣的父母

教育出這樣的孩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想到身邊的朋友們

也有不少曾經陷在原生家庭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叔不由得心情沉痛

 

原生家庭影響了孩子

孩子又把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反作用在自己的家庭中

這樣的循環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原生家庭影響孩子對自我的認知

在追前幾期的《超級演說家》

看到美女導演黃莉站在演講台上說:

“今年我38歲,我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

才能坦然面對爸爸家暴媽媽,媽媽家暴我。

身體的傷痕會消失,可是心理的陰影

很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

她的語氣堅定,卻難掩哽咽

很難想像,如今溫柔知性的黃莉

也曾經深陷心理疾病

甚至嚴重影響社會交往

她說:“在後來所有的親密關係當中,

我也只會一種相處的模式,就是隱忍和犧牲。

可是一味的隱忍和犧牲,

並沒有換來愛和尊重,

而是變本加厲的索取和傷害。 ”

經歷了長達幾年的心理治療後

她才終於走了出來

將過去20年裡視為最大恥辱的秘密坦然說出

想想在我們年齡尚小的時候

如果遭遇了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

或者說不公正的待遇會怎麼辦?

大多數成長於幸福的原生家庭中的孩子

會選擇回家向父母求助

或者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獨立解決

因為他們知道,就算自己迎刃而上

也始終有愛著自己的父母作為自己堅實的後盾

而那些在不幸福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呢?

他們遇事,要么習慣隱忍逃避

要么反其道而行之

把壞脾氣當成盔甲穿在身上

掩飾自己的自卑,和阻擋外界的風雨

他們沒有後盾,因此不論做什麼事

都像是大海中依靠一塊浮木求生的落水者

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原生家庭影響孩子對愛的觸覺

不由得想起孫儷和鄧超

如今一提起他們

大多數人就會自動聯想到恩愛夫妻四個字

在出軌、離婚等新聞層出不窮、

物慾滿滿的的娛樂圈中

他們就像是其中的清流

始終恩愛如新婚,偶爾逛一下微博

都會被猝不及防餵一嘴狗糧

但是,深入了解孫儷

卻發現她能過上如今的生活實屬不易

12歲父母離異,只拿到2000元撫養費的媽媽

只能不分白天黑夜地打好幾份工來貼補家用

年幼的孫儷將母親的苦楚全都看在眼裡

一度十分痛恨自己的親生父親

她經常在腦子裡幻想一個畫面:

“我有錢了,開著跑車行駛在上海的街頭

紅燈亮了,我停了下來,無意間一轉臉

看見路邊站著的爸爸,他也正在看著我

然後綠燈亮了,我開著車揚長而去

爸爸在後面默默地註視著我,神情傷感。”

即使後來因為公認的好演技

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她還是不敢愛

甚至在2002年的採訪中直言:

“我害怕愛情,不想結婚。”

在成長過程中

原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

對愛缺乏敏感的觸覺,他們不敢去愛

也不敢承認自己被愛著,這種想法

當被周圍人孤立的時候變得更加明顯

就像電影《會痛的十七歲》中的夏遠遠:

在被同班同學孤立後,班裡的學霸顧明耀

主動提出要和她做同桌,她第一反應是不敢相信

在被脾氣不好卻很負責任的班主任批評一頓之後

她卻只看到了老師的暴戾

衝動站起來反唇相譏,甚至直接摔桌子出門

在被父母拋棄自棄自傷的時候

她選擇自我保護包裹自己

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奶奶的愛

因為根深到骨子裡的自卑敏感

她一直把自己藏在二次元世界裡

不敢打開大門朝外看上一眼

 

 

她擁有的雖然不多

但卻也不少

就是因為缺失了

來自原生家庭的愛

她只能看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卻看不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有多麼珍貴

這才是最悲哀的事

所幸,故事的最後

孫儷擁有了主動用愛感化她的鄧超

所幸,電影的最後

夏遠遠也終於接受了奶奶的關懷

一直愛著她的奶奶在臨終前仍然牽掛著她:

“奶奶要去另一個次元了,遠遠要好好的

不要再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了

走出去你就會獲得真心的愛。 ”

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

像孫儷和遠遠一樣的孩子

上帝在她們剛出生就發了一局爛牌

如果想在以後的人生中打好這手牌

就需要付出遠比幸福的孩子更多的努力

 

 

原生家庭

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經常聽到一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

話雖然糙,道理卻不糙

幸的原生家庭和不幸的教育方式

正是導致孩子

一生格局不同的根源所在

有這樣的父母:

出身書香世家,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

教育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

有這樣的父母:家境貧寒,見識卻深刻

懂得以教育為橋樑來實現階層跨越;

但還有這樣的父母:

他們只管生,不管養

一旦生下孩子就放任自流,由其自生自滅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

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家庭

面對風霜刀劍只能奮力迎風而上

有的孩子足夠幸運、也足夠努力

他們憑藉一顆頑強的心走出了自己的那條路

但更多的孩子

被困在原生家庭所塑造的旋渦裡

無法脫身,最終成為社會底層的芸芸眾人

就像電影中的夏遠遠

遭受了太多不公正、太多冷言冷語

在經歷了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孤立之後

她的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認知局限

讓她並沒有變譏誚為動力去努力奮鬥

而是毅然決定輟學離家,外出打工

她的原生家庭,影響了她的格局

以至於她完完全全沒有思考過

自己一個未成年的小姑娘

抱著高中輟學的學歷

孤身一人前往全然陌生的大城市

憑藉自己的能力能做些什麼

更沒有想過

其實對於她現在的家庭背景來說

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不讀書,前面的路只會更難走

 

 

之前看美籍華裔作家伍綺詩

在《無聲告白》中寫過這麼一段話:

“家庭,有時候會是

一個以愛的名義設置的牢籠,

其恐怖在於,門上無鎖,

你卻不敢推門而出,

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愛的安排,

直到最後溺亡其中,或是被時間所離散。”

或許是吧,不論是7歲、17歲、

27歲還是47歲

從童年到青春期再到成人

終其一生我們都逃不開原生家庭的桎梏

原生家庭是否幸福,甚至決定了你的未來

可惜,太多父母

從來不懂得傾聽自己孩子真實的心聲

可惜,太多孩子

一直沒有勇氣告訴父母

自己青春的痛苦和迷茫

對於孩子來說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尊重和陪伴

最大的幸福,是原生家庭的愛和關懷

孩子,如果你的青春有過傷痛

如果你正迷茫孤獨

如果你苦於擺脫原生家庭的桎梏

叔建議你,可以去看一下新上映的這部電影

《會痛的十七歲》,很治愈

像叔這種淚點低的,簡直全程從頭哭到尾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你

能真正放下會痛的青春

給自己一個溫暖的擁抱

和那些記憶裡的往事揮手告別

 

 

 

請讓自己內心的小孩

慢慢長大吧

試著和原生家庭和解

理解並接納不完美的父母

拿回自己的人生主動權

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請讓自己堅強起來吧

勇敢承認問題的存在

永遠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自怨自艾

請試著釋懷一切吧,無論遭遇什麼

千萬不要再把自己一個人

關在屋子裡

走出去,你會找到真心的朋友

看到新的希望

 

希望等到10年、甚至是20年之後

你再回想過去

有青春、有友情、有夢想

卻唯獨不要有疼痛

就算有,也讓它停留在17歲

成為生命中最短暫的註腳

Facebook分享!

分享工具:

按追蹤 加入粉絲!好文章 每天找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