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發表時間:

隨着大量美國駐阿富汗和伊拉克軍隊機密文件曝光,維基解密網站幾個月內聲名鵲起,成為國際範圍內有顛覆性力量的重要媒體,其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也成為國際輿論特別關注的新聞人物。不過,以追求新聞透明為職業守則的阿桑奇個人行蹤也變得越發詭秘,接連發生的司法麻煩使得其人其事令人難以捉摸。

朱利安 阿桑奇
朱利安 阿桑奇 REUTERS/Valentin Flauraud
廣告

現年39歲的朱利安-阿桑奇堪稱網絡時代的弄潮兒。他1971年出生於澳大利亞東北部一座小城 Magnetic Island。少年時代移居墨爾本,對新生的網絡虛擬世界萌生興趣,顯露出超級網絡駭客的才能,與網上結識的朋友,以潛入澳大利亞、歐洲、美國等地的不同網絡盜取信息為樂。不過,中國人說,樂極生悲。阿桑奇和夥伴們的遊戲吸引了澳大利亞警方的注意。隨之而來的是被捕、傳訊。阿桑奇以有罪辯護,熬過了冗長的司法程序。雖被處以罰款,但以重新做人的保證,免去了牢獄之苦。

此後,他曾攻讀數學、物理,但最終還是有回到了信息技術,成立自己的計算機技術服務公司,以設計軟件謀生,是澳洲最早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之一。因特網開始在澳洲普及,他立即成立了自己的網絡服務公司。

網絡空間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言論表達與信息傳播的平台。朱利安-阿桑奇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平台對言論自由的重要性。在周遊世界各地的旅途中,他注意到尚有太多的國家,信息無法自由流通,而因特網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成本,將一篇文章、一幅照片,傳往全世界。他得出結論:在當今世界,只用很少的精力,就可以引發重大的政治改革。

2006年,他決定用自己多年的積蓄,投資設立網站,為匿名揭露各種醜聞和不公提供發表的平台。他先是獨自一人投入工作,隨後,通過網絡招募義工合作。這些義工中有信息技術人員,有新聞工作者,也有學者。幾周之後,維基解密網站問世,消息迅速傳開,各種官方渠道無法傳播的資料接踵而來。網站明確宣示的宗旨就是:幫助您安全地披露真相。阿桑奇開始不斷走訪世界各地,接觸各種活動人士,募集資金,聯絡媒體,調查所收資料的虛實。

2010年,維基解密接連投出一枚枚重磅炸彈:四月,他與同伴們剪輯完成的展示2007年駐伊拉克美軍在巴格達誤殺平民的紀實錄像開始在網上流傳,並迅速被世界各大電視台轉播;七月,七萬六千餘份駐阿富汗美軍的機密文件通過維基解密網站,公佈於眾;十月,四十萬份駐伊拉克美軍機密文件又在網上曝光;幾天後,維基解密發言人稱,近日還將有新的文件見諸網絡。至此,除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外,維基解密還披露了涉及肯尼亞警方、科學教會、冰島金融危機、九一一恐怖襲擊、美軍關塔那摩基地等敏感話題的多種不為人知的內幕。2009年,網站曾披露西藏僧侶被槍殺的圖片。英國《衛報》近日評論指出,維基解密披露的爆炸性新聞可能已經超過了《華盛頓郵報》最近三十年的成果。《紐約時報》則認為,維基解密可能成為與信息自由法案同樣重要的新聞工作工具。《衛報》、《紐約時報》和德國《鏡報周刊》等國際知名媒體都是維基解密的合作夥伴。

阿富汗戰爭平民百姓的傷亡、美軍在伊拉克的行動失誤、美軍對伊拉克合作者虐囚行為的姑息等信息的披露,為歐洲各國反戰團體提供了依據。美國政府,以及聯合作戰的英國政府則對這些機密文件曝光尷尬而惱怒。反戰團體將阿桑奇推崇為英雄,美國政界,特別是保守勢力,則把他視作美國的敵人。美國政府指責維基解密的泄密行動使美國駐軍士兵處境危險,阿桑奇則反駁說,他的目標是還原歷史真相。

維基解密聲名鵲起,其創始人的麻煩也接踵而來。今年八月,也就是涉及阿富汗戰爭的機密文件發布之後,阿桑奇被指控有染性侵犯行為。相關司法調查展開之後,倉促收場,收場之後,又重新啟動……幾乎與此同時,他在網上募集資金的帳戶被關閉;今年十月,瑞典當局拒絕了他的居留申請。而此時,網站團隊也在成功中出現內訌。

無法定居瑞典對於阿桑奇來說,應當是一個重要的挫折。瑞典和冰島的法律對新聞從業人員的消息來源保護相當嚴格,維基解密可以更順利地展開工作。

幾枚重磅炸彈拋出後,阿桑奇行蹤變得日益詭秘。他本已經就其生辰年月閃爍其詞,如今往來於歐洲各國,經常更換住所,不斷變換手機號碼,從不透露其行程,也很少公開露面。這些雖與網站揭秘舉動引發的種種敵意有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童年流動生活的經歷使然。

阿桑奇的母親是吉普賽人,他自幼習慣了不斷遷移的流動生活。據他向澳大利亞媒體透露,他曾經歷了37所不同的學校。

維基解密存在四年,據悉已掌握數百萬份機密文件。但該網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以爆料揭秘來吸引關注的網站。阿桑奇堅守信息透明、自由流通的理念。網站的目的有三個:言論自由、揭露濫用權力行為和保護見證歷史的資料。至於這些揭秘行動是否也會被揭秘者操縱、利用,阿桑奇表示,維基解密總是核實所收文件的真偽,到目前為止,還從未發表過任何不實文件,而且,據他所說,儘管網站也面對一些司法追究,但還從未因此而被宣判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