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印象中,臺灣民眾普遍生活富足,但根據調查,其實仍有不少家庭的風險抵禦能力較低,這些民眾往往屬於經濟弱勢族群,買不起高額保險,但事實上他們更需要保險業務人員的引導,為他們規劃保障,發揮保險的價值。

  臺灣金融研訓院在2020年8月公布最新的《臺灣金融生活調查》報告。該報告以電訪形式進行,有效樣本總數2萬2,601人,平均分布於臺灣各縣市,目標樣本年齡為15歲以上民眾,又以30歲以上居多。

  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有27.1%的家庭年收入低於43萬元,20%家庭年收入為44萬~80萬元。再對照2019年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平均每戶年支出為82萬9,199元,相當於臺灣有47.1%的民眾年收入低於平均支出水準,自然也就更沒錢用以規劃風險保障。

  風險從來不曾因為誰的收入低而放過誰,缺乏保障的他們,其實比大多數人都更需要保障,利用有限的預算做好最大的保障,並且放眼未來的加保機會,預做銜接計畫,是所有業務人員的必修課。

近3成民眾,對風險的抵抗能力相當脆弱

  在《臺灣金融生活調查》中,還有一些令人在意的數字,與民眾是否具備應對風險的能力息息相關:

  19.5%的民眾無法在一週內籌到10萬元。如今醫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自費所需的支出也在節節攀升,10萬元可能不夠進行一場普通的手術,卻有約1/5的民眾連這個金額都難以籌集,如果沒有商業保險,恐怕很難面對醫療風險的到來。

  43%民眾僅有不到10萬元的儲蓄。11.1%的民眾僅有5~11萬元的儲蓄,15.3%民眾儲蓄不到4萬元,更有16.6%的民眾沒有任何儲蓄,這意味著他們其實無法憑藉自己的力量應對風險,仍需外力的幫助。

  25%民眾除社會保險以外,並未額外購買保險。1/4的民眾沒有保險幫忙分攤風險,另外有12.2%的民眾認為自己的保額依然不足,但是從實務經驗來說,許多自認為保險充足的民眾,實際上仍有保額不足或配置不充分的問題,仍需業務人員協助釐清。

  27.9%民眾的風險抵抗力為高度與極度脆弱。臺灣金融研訓院參考澳洲國民銀行之定義,將金融風險抵抗力分為自身財力、金融服務取得、金融素養與他人支援4項,綜合進行評分後,發現25%民眾風險抵抗力高度脆弱,更有2.9%民眾風險抵抗力為極度脆弱,顯然亟需專業財務顧問的幫助。

  對於財務安全的21.1%民眾來說,臺灣金融研訓院認為他們需要的服務為強化財富管理、增加資產,以滿足長期財務目標,這也是所有保險業務人員都喜歡的高資產族群。

  對於輕度財務脆弱的51%民眾來說,多元的金融商品能夠幫助他們度過未來多樣化的財務風險,他們是保險業務人員最常接觸的客戶,經濟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只要能夠順利溝通,成交與轉介紹一般都不成問題。

  但是對於最後的27.9%民眾,經濟能力低下,臺灣金融研訓院認為他們需要政府的幫助與輔導,而對於保險業務人員來說,將這些人視為客戶已經不是單純地為了業績與收入,更是為了完成保險業務人員的使命──讓更多的家庭因為保險而得到風險的保障。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