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啟業、文森)萬眾期待的內地與香港復常通關首階段方案日前出爐,身兼「通關事務協調組」組長的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透露,是次的首階段通關安排獲中央政府、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的通力支持,對港方有求必應,並迅速敲定方案,突顯中央政府對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的決心堅定不移。他形容,外界對通關安排反應正面,兩地政府下一步將根據復常通關初期的運作情況、過關需求等因素,逐步重開更多口岸及增加人數上限,不排除農曆新年前擴大計劃,甚或加大某些日子的過關人數上限。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月赴京述職,平安夜返港並帶來「聖誕禮物」—成立「通關事務協調組」全面推動復常通關的工作,結果僅花不足兩周的時間,兩地復常通關首階段方案於前日公布。

身兼「通關事務協調組」組長的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透露,是次首階段通關安排獲中央政府、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通力支持,可說是對港方有求必應。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各部門無休假 草擬復常通關方案

陳國基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透露,為讓兩地人員在農曆新年前能南下北上,特區政府15個政策局過去一段日子無休假草擬方案,以及與內地相關部門協調,「聖誕節都無放假,差不多日日都通電話聯絡,包括不同層面的聯繫,有的是我進行聯絡,有的是口岸方面,以及衞健委與我們(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的聯繫,基本是假期全部沒有放假,密鑼緊鼓地做。」

他形容,商討通關工作極為順暢,特區政府提出的訴求如首階段預約人數和核酸檢測等,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都「有求必應」,「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內地是不贊成的。我們考慮的是香港(恢復通關)的承受能力和需求,我們提出的他們也全部應承,達成共識關鍵在於他們(廣東省及深圳巿政府)好大力幫忙和好大的支持,盡力配合。(預約)人數就算再多他們也可做得到,但我們覺得有一個合適的數字為原則。」

中央關愛支持 鞏固香港優勢

陳國基表示,雙方在短時間內就達成共識,並提請中央審批。中央亦在短時間內迅速批准今次的通關方案,體現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和關愛,也鞏固了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

他強調「通」是香港價值所在,復常通關後商人及旅客能暢通無阻往來兩地,相信香港經濟能快速從谷底反彈起飛,「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提出香港利用好獨特優勢,配合國家發展大局並聯通世界,發揮國際城巿優勢,相信在此前提下,香港與內地無須隔離的通關,對香港來說十分重要。」

首階段復常通關,每日單向人數最多6萬,在港內地人北上及在內地港人南下更無須配額。陳國基透露,特區政府已評估過香港的過關需求、承受能力、疫情風險等一籃子因素後釐定,「我們開放八個星期的預約名額,以每日6萬,八星期就有300多萬個名額,是香港人口的一半,應該夠晒港人所需。」

在承受能力方面,港人北上需要通過核酸檢測,陳國基指出,香港每日的檢測能力達十多萬,相信已足夠應付需求,「有需要時,我們亦可以加大檢測量。」鐵路及跨境巴士的運載力也綽綽有餘,故敲定6萬人數上限。

對有人關注到復常通關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陳國基指出,往來人士要通過核酸檢測,為復常通關「購買了保險」,「核酸是最準確的檢測,有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後先來港或巿民上去(內地),咁交叉感染風險就減到最低。」

他認為在需要核酸檢測的情況下,無須額外要求內地來港要符合疫苗接種要求,「事實上內地人好多都已打針,而我們其中一個考慮點就是要方便,有需要才加落去,沒有需要就無謂無端端增加一些要求。」

評估承受能力 春節研增名額

陳國基透露,下一階段,特區政府將根據明日(8日)復常通關首天的運作和需求情況,再評估承受能力以進一步增加過關名額,「會盡快去開放多些口岸、多些(預約)配額,少些程序,這是我們的方向,到最後全面通關,估計這個時間不會很長,應該會好快(實施)。」

至於農曆新年時能否全面復常通關,他表示要視乎首階段復常通關後的情況,希望所有條件成熟和操作順利順暢後,盡快增加名額。

被問及香港巿民關注通關後退燒止痛藥供應問題,他強調藥物充足,公營醫院、私營醫院及私家醫生都有足夠藥物,「所有市民如果有病去睇醫生,不存在無藥開的問題。」

對藥房出現搶購潮,他直言有不少人誤以為只有某品牌藥物才有撲熱息痛的退燒止痛成分,事實上其他牌子藥物也有此有效成分,供應充裕,市民無須擔心。特區政府會加強向巿民解釋,增加他們的信心。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詳談香港與內地復常通關安排。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便利跨境學童 擬採快測過關

(記者 黃子龍)香港與內地明天開展首階段復常通關,跨境學生亦將可在春節後恢復返港面授課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仍與內地商討有關安排的細節,包括提供指定口岸、特定通道快速協助過關等。由於學童每日都要往來香港與內地,若每次都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過關,會對學童造成極大困擾,故其初步構思是只以快速抗原測試代替核酸檢測安排,特區政府會就此與內地有關部門磋商。

研跨境學童不佔用預約名額

陳國基在訪問中透露,諮詢本地學校意見後,決定在春節假期後恢復跨境學童回校上課安排,初步考慮是跨境學童不佔用預約名額,「冇可能叫佢日日做(預約)。」至於其他細節則會盡快與內地商討,原則是要保障學童健康之餘,須盡量提供足夠的方便,令他們安全便捷返港上課,故擬在指定口岸和通道給他們過關,並擬向內地提出用快測取代核酸檢測。

另外,有市民擔心若北上處理事務並即日來回,回港時如要在內地再做核酸檢測過於繁瑣。陳國基指出,港人返回內地時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只要該報告仍在48小時有效期內,回港時無須再次檢測。

他解釋,內地與香港檢測的CT值對界定陽性及陰性的標準雖然略有出入,但兩地檢測報告互相認可,只要檢測報告呈報的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便可順利過關,市民無須過分擔憂。至於兩地界定陽性的CT值標準不一致問題,稍後會處理。

「港漂」往返總有一程要預約

(記者 劉啟業)在首階段復常通關安排下,內地人北上或港人南下均無須申請配額,而「港漂」同時持有兩地身份證明文件,北上能用港澳通行證,南下用香港居民身份證,以獲得北上南下都豁免申請配額嗎?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在專訪中澄清,港人若持回鄉證北上,需要在網上預約過關名額,回港時無須在深圳預約,若並非持有回鄉證返港,則要在深圳申請名額,「使用護照也好、雙程證也好,回港時便要(在深圳)預約,上去(北上)則不需要。」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晚上補充,為達至香港與內地逐步、有序、全面通關,特區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經商討協商後達成共識,通關首階段的所有人士均須先成功網上預約,才能經深圳灣、文錦渡和落馬洲支線/福田口岸過關往內地或來港,而內地居民無須預約可北上,香港居民和經香港北上後返港的外地旅客則無須預約南下。

至於同時持有「港澳通行證」和「香港身份證」人士,只可選擇用同一證件出入境,即以「港澳通行證」往內地無須預約,返港時則須透過深圳市政府網上預約平台預約過關,同樣以「香港身份證」往內地要透過香港特區政府的網上平台預約過關,返港則無須預約。

深圳市口岸辦工作人員亦指出,深圳返港須否預約要看其證件,持有港澳通行證往香港統一需要預約,持有回鄉證返港才無須預約。

【特寫】上任半年經歷 一個「通」字形容

「若以一個字形容上任半年的經歷,我會用『通』,代表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的同時,也象徵着政通人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訪問中表示,香港過去先後受到黑暴及疫情影響,特區政府施政遇到很大阻力,但隨着特區政府內各部門間通力合作,終達至政通人和。其中,「共創明『Teen』計劃」無論參與的友師數目,以及籌得的善款都超乎預期,可見香港有大量有心人出錢出力建設社會。

特區班子通力合作 統籌協調暢順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提出,希望各司局長做好內部溝通,建立成功和高效團隊;司局長獨當一面,負起各自政策範疇內事務責任。陳國基表示,行政長官一開始就統一大家想法,所有部門一呼百應,相互合作,才能有如此好的成績,「大家都非常積極,因此我在統籌協調方面其實好易做。」

他以復常通關為例,整個安排雖然並不需要每個政策局也有相同份額參與度,但所有局長也共同開會,即使不直接參與亦會積極發聲,以免在政策上出現盲區,以及作為「Red Team」(紅隊)對初步構思提出反對聲音,務求精益求精,在復常通關事宜中發揮極大作用,讓政策落地前能充分考慮各項因素,提前避開不必要的爭議,同時也體現出今屆特區政府良好的統籌執行能力。

明「Teen」計劃籌款友師超預期

被問及上任後最深刻的工作,陳國基表示是其主持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早前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由於需得到幫助的學員眾多,加上友師須具備一定水平,帶領學員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令他在準備計劃時曾擔憂友師數量,但在計劃推出後,獲得逾3,000名友師報名參與,各大企業更慷慨解囊,其籌款目標為2,000萬元,結果籌得了1.4億元,遠超預期。令他喜出望外,由擔心變為放心。

計劃雖只啟動兩個多月,但成效已頗為顯著。陳國基透露,在與友師交流中得知,原來有已就讀中三的學童連某商場也未曾踏足,或未曾使用過刀叉,友師會帶他們遊覽商場、體驗使用刀叉用餐,增廣他們的見聞,「其實小朋友優秀與否,在於有多少見識,若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開闊眼界,每個都可以成為更優秀的人。」

該計劃亦令他看到香港同舟共濟、互相幫忙的精神,令他感覺到仍有不少有心人希望為香港做好事,出心、出力、出錢、出時間,認為該計劃定能繼續順利運作,也對日後政、商、民合作充滿信心,相信只要恢復這種守望精神,香港定必愈來愈美好。

責任編輯: 梁存希